有關網路影片盛傳「現代有些米不是種出來的」,誤導消費者以為市面上有部分米非自然生產。農糧署指出,網路流傳影片,疑將供作工業射出成型之原料,即聚丙烯(PP)塑膠粒製程,誤為米粒。
農糧署說明,稻榖收穫後經礱碾製成白米,每顆米粒形狀會因生長特性略有不同,胚芽缺口大小不一,自然生長的米粒易有背溝,並具光澤,煮熟後具淡淡香氣,柔軟順口,不易被假造。另依據糧食管理法第14條之1第1款規定,市場銷售之糧食,不得有內容物攙偽假冒之情形,違反者逕處新臺幣20萬元以上400萬元以下罰鍰,並按次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