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改場已成立產地辨識小組,利用多重元素分析技術、感官品評方法及DNA分子鑑定技術綜合評估判別辨識國產茶與進口茶。
以DNA分子鑑定而言,可區別不同茶樹品種,適用於大宗商用茶,即以飲料茶為主的市場。根據近三年的資料統計,臺灣茶年產量約為1.3萬公噸,但年進口量高達2.6萬公噸,進口國以越南的進口量最大(約佔7成),其次為中國大陸(約佔1成)。進口茶依據茶類區分,以紅茶量最高(約1.5萬公噸),其次為綠茶(約9千公噸),烏龍茶與包種茶(約4千公噸)及普洱茶(約2千公噸)。由於國外進口的綠茶及紅茶(約佔8成)產製的茶樹品種與國內不同,故可使用DNA鑑定技術輔助判別。
本會茶改場針對部分發酵茶的產地判別進行深入的研究,目前可以用茶葉中所含的元素種類與含量,有效區別臺灣及境外由青心烏龍與臺茶12號品種所製造之球形烏龍茶,正確率可達93%。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亦積極輔導與宣導茶葉產銷履歷及原產地標章,區隔國產茶與進口茶,並加強源頭管制及落地追蹤管理,以正本清源並有效稽核,保護業者及消費者權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