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電子化科技之應用實例
>>新疆兵團農業資訊化建設


< 資料來源:中國煙台網http://big5.yantai.gov.cn/ >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以大農業為基礎,具有農業生產規模化、現代化、集約化,管理軍事化的特點,農業基礎設施、現代農業機械等條件較好。多年來經歷了從窄膜栽培到寬膜栽培,從溝灌到膜下滴灌,從人工採摘到機械採棉等發展階段,同時機械採棉機、雷射平地機、精量施肥機等一批先進設備的投入生產,使得兵團在規模種植、機械化程度和農業生產水準等方面已經具備向現代集約化農業轉變的條件。

隨著中國加入WTO,兵團的農業發展正從傳統農業逐漸走向現代集約農業。兵團農業必須以資訊技術的應用和發展來促進傳統農業的優化升級,推動兵團農業向現代化、集約化發展。1999年4月起,兵團大力推廣精準農業技術。其農業資訊化建設,以下舉例說明:

1.氣象資訊服務體系建設

農業生產受氣候條件影響較大,為提高兵團農業氣象資訊服務水準,自1999年開始,兵團農業局在全兵團範圍建成了43個衛生氣象接收站,接收歐洲數值天氣預報圖、中國氣象局T213預報車站、各種高空、地面實況資料、衛星雲圖等;同時配套建設了43個地面自動氣象觀測站,觀測地面即時氣象要素如:氣溫、濕度、氣壓、雨量、風向等,為中心氣象分站做好天氣預報提供了大量資訊。並建成了3個網路中心,為團場職工提供氣象資訊服務。如八師氣象局開發的“興農網”為墾區提供10餘個欄目資訊服務;四師建立的氣象資訊網每天向用戶提供24小時和三天天氣預報以及高空形勢圖和氣象雲圖等氣象資料;七師建立了“121氣象資訊服務”聲訊服務系統,透過電話撥號自動查詢氣象資訊並在電視台開通了墾區天氣預報專欄節目。

為增強農業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兵團目前共建設了8個數字化天氣雷達監測站,在五師、七師建立了人影資訊網路系統,把指揮中心與雷達監測站和作業網點做成聯結,適時監控決策。同時,兵團為數不少的團場在農業生產中,結合自身實際,建立自動氣象預報系統,如一師三團自然災害較為頻繁,對災害性天氣的監測尤為重要。透過衛星遙感連續觀察氣象衛星雲圖,即時自動穫取溫度、空氣濕度、風速、風向、雨量、田間蒸發量、日照輻射量等氣候因數變化情況,對監視沙塵暴、冰雹和暴雨等災害性天氣發揮了重要作用。

<<  上一頁  │  下一頁  >>
取消訂閱電子報
(若您不想再繼續收到此份電子報,請按此回覆信件,告知管理員)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