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告一】荷蘭溫室村簡介
 
 

肆、溫室村之環境利益景
     溫室村的加熱、冷卻與電力來源供應自再生能量資源(太陽能與生質量),只需少量的外來水(如雨水),而且廢水與綠色廢棄物都能適當處理及使用。因為碳與營養在封閉性中循環,故能展現顯著的環境利益。由於溫室村幾乎不用能量、水與廢水處理的外部公共設施,所以居住在溫室村的人會因減低環境成本而受益。加上溫室密閉的空間特性,即使相對濕度維持在85%也不易滋生昆蟲問題。
     溫室村概念只能在產製能量溫室與周遭住居地區的互相依賴下發展,故決定溫室村不同部分(房子、溫室與安裝)的規模將為重要課題,這會牽涉不同利害關係人之間的互相依賴形式。以溫室村的實際應用面,設計團隊預見產製能量溫室擁有者與/或使用者及周圍住居地居民間互相依賴的3種形式:整合(Integration)、共存(Coexistence)與分割(Segmentation),能降低不同整合與相互的利益。

伍、溫室村的未來遠景

  一、荷蘭溫室村之實施

      溫室村的願景與方法受到農民與農民組織熱情地歡迎,其它城市現正考慮在新都市發展中由溫室提供能源與廢水服務的可行性,並推廣至周圍辦公室與住宅區的能源來源。
      2006年在荷蘭建立第一個產製能量的溫室,除了獲得媒體報導,並吸引荷蘭國會議員注意,而且結果高於預期,增加20%的蔬菜收穫與削減100%的礦物燃料的使用。產製能量溫室將造成溫室商業革命,這將讓園藝部門從天然氣消費者轉為永續能源之提供者。
     溫室微氣候控制系統的核心技術正處於發展先進階段,擴大植物生產規模以增加產量並降低成本。未來提升電力生產將成為研究與發展投資的重點,目的在於利用本地廢棄物與生質量生產下的自足電力供應。

二、溫室村之國際發展

     儘管溫室村最初在荷蘭發展,卻提供適用全球解決能量與水服務的方法。在季節性溫度變化大的地區,只要有適合的地下蓄水層,溫室村可提供水源、加熱與/或冷卻。在乾旱地區,因為溫室村能穩定提供高品質自來水,故能有效解決缺水問題,此外溫室村尚可提供廢水處理與灌溉水的供應。加上溫室村使用的技術相對簡單,若能大規模製造熱交換器時,將能有效降低成本。
     很多發展中國家並沒有集中式能源、水與廢棄物的服務,或者其效能不佳。在此種情況下溫室村將提供能源與水供應、廢棄物與廢水處理,及營養再循環的可能解決方案。
     2006年溫室村獲得法國Altran獎提名,也讓溫室村走入國際。目前在法國、土耳其與中國等已經對溫室村表示興趣,而在中國深圳正在建立第一個國際示範計畫。

陸、結語
     荷蘭溫室村是符合生態永續性、環境友善性與經濟可行性之解決方案,並集生產、生活與生態維護於一體,值得國內關注與借鏡。溫室村之實現除歸功於結合地下儲水層與熱泵的能量產製溫室外,主要關鍵在與強制空氣循環結合,有效冷卻與加熱空氣之細線熱交換器,實現以23至24℃的水加熱居住房子,比起傳統板狀熱交換器更有效達22倍。溫室村的能量平衡顯示2公頃溫室(150 x 150 m)與7-8公頃居住區域(200戶房子)可合理共生。而且溫室村具有四項較封閉物質循環:食物生產、飲用水純化、灌溉水再生及生物氣體生產的有機廢棄物管理。這種使用非常低溫能源的房子(very-low-temperature energy houses)顯然是溫室村中最昂貴的部份,200戶房子的投資幾乎是溫室(細線熱交換器與地下蓄水層中的季節儲存)的10倍,其能源性能係數(Energy Performance Coefficient)不大於0.5,但其熱能傳送損失與通風與裂縫大約相同 (Kristinsson, 2006b)。

柒、參考文獻
    1. Andel, N. van, E. van Andel, A. Ter Beek, E. Wortmann, J. Kristinsson, A. Mels, G. Zwwman, J. de Wilt and P. Oei. 2007. Greenhouse village, the greenhouse-powered neighborhood. Flyer of Innovation Network, Reinventing Agribusiness and Rural Areas,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Environment, The Netherlands.
     2. Kristinsson, J. 2006a. Smart and energetic architecture: the importance of innovation in building and urban development- a fine-wire heat exchanger.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Bridging to the future"- Bridging energy planning and spatial design strategies – Beurs van Berlage Amsterdam.
     3. Kristinsson, J. 2006b. The Energy-producing Greenhouse. The 23rd Conference on Passive and Low Energy Architecture, Geneva, Switzerland.
     4. Nederhoff, E. 2006. 'Closed greenhouses' and 'Heat-producing greenhouse'. Grower 61(10): 67-69.

 
<<上一頁│下一頁>>│回首頁
 
【活動花絮】「樂活農村樂趣GO」樂活農村數位電視網正式開播
行政院農業委員為提供民眾一個輕鬆獲得樂活農業資訊的管道,以樂
活農村的觀點出發,為台灣農業量身打造數位媒體平台-「樂活農村數位電視網」,透過隨選之樂活農 .............
 
【專題報告二】台灣土壤資源與農地土地覆蓋圖資瀏覽查詢系統
一般來說,土壤資源調查以多用途目標為考量,但像國內舊有土壤調查圖
可用於農業生產、環境衛生、建築、遊憩、野生動物管理等廣泛性之土地利用適性分析,國內新的土 .............
 
【專題報告三】生醫用小型豬RFID生產履歷導入與線上生產供銷管理資訊系統
「推動生技醫藥發展」為當前國家科技政策之ㄧ,建立優良實驗動物
的供應體系亦為整體生技醫藥產業發展中重要的一環。實驗動物是生技醫藥發展上重要的生物資材,更扮....
 
....
 
農業資通訊推動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