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網頁置頂
:::

農業新聞

首頁 > 農業新聞 > 111年都會農業技術暨食農教育實務應用研討會
111年都會農業技術暨食農教育實務應用研討會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桃園區農業改良場新聞稿

111年都會農業技術暨食農教育實務應用研討會

111 年 11 月 3 日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桃園區農業改良場今(3)日於本場台北分場舉辦「111年都會農業技術暨食農教育實務應用研討會」,有鑑於2020年底全球人口數已突破79億人,而隨著都市化程度逐年上升,民眾面臨生活、交通、環境的壓力增加,國際間發展都會農業一直是各國首都與地方城市做為緩解壓力的調適策略之一。相較於「生產」功能,都會農業在「三生農業」中,更重視「生活」與「生態」效益,將兼具有生活性、生態性、教育性及文化性等現代農業多元功能運用到都會場域,有益於都會民眾的生活品質,以及創造農業新價值。

  我國在縣市改制後,全國總人口之69%集中於六都,本場轄內即涵括了「臺北市」、「新北市」及「桃園市」三都,因此,對於協助國內推動都會農業的發展責無旁貸。而近年來國內推動食農教育不餘遺力,本場近2年亦積極連結科技研發及政策輔導,除了產官學研專家外,並邀請中小學食農教育人員,共同針對都會區域環境與人文特性,開發食農教育、都會地景、近郊農場及園藝療育等現場應用技術,並於實際場域進行驗證、調校與擴散。在各方努力下,形成多項適合不同場域之應用技術模組與教案,並公開發表於本次「111年都會農業技術暨食農教育實務應用研討會」,以擴大技術模組與教案的應用成效。

  本次研討會活動爰以「都會新農業發展趨勢與推動」、「都會農業多元應用技術研發」、「都會農業研發技術導入學校場域應用」、「都會農業資源跨域服務體系」共四大主題,邀請國內產官學及教育界分享都會新農業發展趨勢及食農教育實務應用,內容包含「建立樂農城市多元應用研究」子項計畫累積之豐碩成果、食農教育與綠色照顧(農村社區)政策方向,並探討如何善用都會農業多元應用技術協助民眾在場域空間選擇適栽作物,並且有效管理作物,藉由農藝園藝作物技術導入學校場域與跨域服務體系合作開拓農業創新發展契機,營造食農及都農的新生活。

  現場貴賓包含農委會科技處王仕賢處長、陳瑞榮副處長、輔導處郭愷珶科長、台南區農業改良場楊宏瑛場長、茶業改良場蘇宗振場長、國立臺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盧虎生院長、園藝暨景觀學系張育森教授及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林如萍教授等,本場郭坤峯場長邀請王處長代表農委會致詞:都市農業發展從盧院長擔任科技處處長時就開始推動相關構想,都會農業願景應該怎麼做?在桃園場郭場長在2年內研究可以看到很好的成果,都會農業與生產型農業可以達到的目標是不一樣的,農業除了提供食物的功能,都會農業也可以有療育的功能,更讓人了解農業的美麗,也感謝林如萍教授的努力讓食農教育從學校去扎根,所以都會農業技術也需要去做好,社會面也可以從各界建立相關生態系繼續發展。

  桃園區農業改良場表示,本次研討會吸引近150位產官學研人士於現場熱烈參與,希冀藉由都會新農業發展趨勢與推動、多元應用技術研發、技術導入學校場域應用及跨域服務體系與農場推動實務等面向,促進各界交流,鼓勵多元人才投入農產業,提供產業更多創新解決方案,活絡我國食農教育及都會農業產業之發展,促進臺灣農業永續發展。

 

連絡人:桃園區農業改良場

        副場長 傅仰人 03-4768216分機101 行動0919872010

        台北分場 助理研究員 呂朝元 02-26801841分機119

        台北分場 助理研究員 戴介三 02-26801841分機109

        農業推廣課 副研究員 賴信忠 03-4768216 分機410

 

圖1、桃園場郭坤峯場長感謝各位貴賓蒞臨參與本次研討會

圖1、桃園場郭坤峯場長感謝各位貴賓蒞臨參與本次研討會
 

圖2、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科技處王仕賢處長致詞

圖2、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科技處王仕賢處長致詞
 

圖3、國立臺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盧虎生院長致詞

圖3、國立臺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盧虎生院長致詞
 

圖4、研討會現場來賓熱烈參與演講及活動

圖4、研討會現場來賓熱烈參與演講及活動
 

圖5、研討會提供實體技術及海報展示

圖5、研討會提供實體技術及海報展示
 

圖6、都會農業智慧灌溉系統展示

圖6、都會農業智慧灌溉系統展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