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文號6689

農委會施政首重農民權益與農業多功能價值 因應自由化需創新加值才能永續

  • 發布日期:102-02-03
  • 發布機關:農委會(企劃處)
  有關臺灣農村陣線等團體及學者於 2 月 3 日 召集農民及外國人士上凱道,主張「糧食主權」並體檢臺灣農業政策一事。農委會表示,對於其所提出有關糧食自給、農業多功能、維護農民權益、保護農業用地用水、鼓勵地產地消,以及糧食安全與農產品安全等訴求,均是政府長期關注議題,並已於相關農業施政中積極推動。

  農委會說明,面對經貿高度自由化趨勢,維持現狀並不足以因應,臺灣農業不能自我侷限在保守防禦性的作法,必須以積極創新的新思維,加強跨域整合,以產業價值鏈觀念創新加值,建構年輕化、有活力、高競爭力的新農業,才能因應自由化的挑戰,維護農民權益及農業多功能價值。

針對開放中國大陸農產品,農委會指出自民國 97 年,迄今未增加開放大陸農產品輸臺項目,且我國出口大陸農產品大幅增加,對大陸農產品貿易逆差逐漸縮減。

重視農業多功能價值 糧食安全與糧食主權

  農委會表示,「糧食主權」( food sovereignty )強調人民有權在自己的領土上以永續方式生產糧食,與我國農業政策確保糧食安全及農業多功能之施政目標一致,且已納入政府施政重要工作,具體作法包括調整耕作制度活化農地;維護農業水土資源;建構多元糧食安全機制;鼓勵地產地消,形塑地方品牌特色;強化農產品安全及驗證措施,另亦推展合理化施肥、有機農業等友善環境之經營方式。

  對於保護優良農地及保障農業水權的訴求,農委會表示,對於優質農業生產區域,積極妥善維護,將施政資源優先整合投入,並將推動農地分級利用之管理概念,持續強化農地管理機制;農委會強調農業之用水權國家應予以保障,調用農業用水,必當兼顧農民權益與經濟發展。

  農委會進一步指出,透過政府鼓勵消費國產品等政策, 100 年糧食自給率回升至 33.5%(99 年為 31.3%) 。最近推動之「調整耕作制度活化農地」計畫預估可提高糧食自給率 1.4% 達 34.9% ,活化休耕地 4.5 萬公頃。而農產品安全是臺灣農業的根基,也是臺灣農產品區隔市場與品牌表徵,農委會將擴大推動產銷履歷及有機農業等驗證標章;同時以產業價值鏈整合觀念,推動傳統農業優化。

因應自由化 要維護農民權益亦需創新發展

  農委會表示,維護農民權益一向為政府施政之優先原則, 102 年農委會預算中福利及各項補貼比例即占 64% ,總計達 775 億元。臺灣農業因應經貿高度自由化的挑戰,必須維護農民權益,農委會已規劃研擬農業所得支持及農業獎助措施,讓專業農民得以安心從農;同時鼓勵青年從農,成為新世代的農業經營者,活化農業產業與農村經濟。

  農委會進一步說明,現在許多民間企業參與農業,與農民契作創造雙贏,已形成農業新發展典範;未來農業應朝跨域整合,以餐飲業、食品加工業、旅遊休憩業等二級製造業或三級服務業結合初級農業的創新模式,創造農業新生命,亦帶動在地農業的發展,與在地農業及農業多功能可兼容併蓄。

農產品自97年迄今出口增加,對大陸農產品貿易逆差逐漸縮減

  農委會為加強農產品競爭力、建立優質形象,深耕全球市場及排除關稅與非關稅障礙,臺灣農產品出口持續成長, 97 年為 38.5 億美元, 101 年為 50.4 億美元。另,自 97 年起並未增加開放大陸農產品輸入。同時,臺灣對大陸農產貿易逆差逐步下降,由 97 年 2.81 億美元降至 101 年 0.38 億美元,主要原因為 ECFA 貨品貿易早收清單自 100 年 1 月 1 日起實施降稅, 18 項早收農產品外銷大陸金額 100 年為 1.26 億美元,較 99 年大幅成長 127% 。 101 為 1.61 億美元,亦成長 28.5% ,顯示 ECFA 早收清單已有成效。

  農委會強調,農業施政將以對農民有利、促進產業加值及永續發展的原則,逐步推動「新價值鏈農業」,讓農業從業人員、農業相關產業得以提升競爭力,做好積極面對經貿自由化潮流之準備,真正確保我國農業的永續發展。

  • 回上一頁
  • 102-02-03:5,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