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我國即將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農業部門除了必須面對農產貿易自由化所帶來的市場競爭壓力外,農地、農業用水與人力等資源之配置,以及農民組織功能調整與農村發展等,也都是農業部門所須面對的重要課題。有鑑於此,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乃研擬「邁進二十一世紀農業新方案」,做為民國90年至93年農業施政藍本,其目標與重點如下︰ 一、新世紀農業發展願景農業是國家建設的根本,農民生活的命脈,生態維護的基礎。「邁進二十一世紀農業新方案」係建構於新的農業價值觀,期能發揮農業之多元化功能,促使農業競爭環境透明化,基礎建設發揮最大效益,以提供台灣農業優良的發展環境,開創農業發展新境界。 (一)民國100年農業發展之展望 1.永續發展的綠色產業 2.尊嚴活力的農民生活 3.萬物共榮的生態環境 (二)未來四年政策目標 1.發展農業知識經濟,應用科技知識與文化知識,並透過同業或異業聯盟組成農業策略聯盟,促進農業產業升級,提升農業競爭力,創造農業多元化功能。 二、新方案施政重點為因應當前環境需求與新農業發展方向,新方案除繼續推動各項延續性農業政策以外,並掌握解決現階段農業問題之時效,以及配合知識經濟之發展,以提升競爭力為主軸,研擬邁進二十一世紀的施政策略,推動以下重點工作: (一)建立市場導向的現代化農業經營方式,輔導產銷經營企業化,促進農業知識的市場化與商品化,將農業由初級產業,提升至二級、三級產業,提高農產品附加價值。 (二)推動農業策略聯盟,整合產銷班、農漁會等農民團體組織,組成生產、加工、物流、休閒農業等各類型聯盟,發揮高效率統合競爭優勢。 (三)加強科技應用,鼓勵研發與創新,提升農業資訊力,暢通農產運銷通路,建立以知識經濟為本的現代化農產業。 (四)加強動植物防疫檢疫,降低疫病蟲害對台灣農業生產之潛在威脅。 (五)健全農產品安全衛生體系,確保消費者權益及國民健康。 (六)增進農業人力資源發展,推動制度化的農業人才培訓,並進行農民團體組織再造,建立產銷組織及諮詢輔導體系,強化農民團體服務效能及產業自主調節功能。 (七)農漁村建設將以地方生活圈為規劃模式,營造農村新風貌,並健全農村建設之法制基礎,整合各方資源,建設人文、產業、休閒及生態兼備之新農村。 (八)建構農民社會安全體系,研究以所得移轉給付方式保障專業農之農業所得,對兼業農加強福利與災害救濟措施,並強化老年農民生活安養與保健。 (九)合理規劃利用水土資源,在確保糧食供應與維護生態環境前提下,適量釋出,增進農業資源使用效率與分配之合理性,貫徹建設綠色矽島之目標。 (十)加強治山防災、水土保持與造林綠化,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整合政府與民間資源,推動生物多樣性工作,提升台灣綠色環保國際形象。 (十一)推展國際農業合作,進行國際商機與市場之開拓,並建立兩岸農業交流安全機制,依據產業發展階段,進行產業分工,建立兩岸秩序貿易關係。 (十二)推動農業法制及行政組織再造,建立公開透明之制度環境,以降低交易成本,並融入目標管理之企業化精神,建構高效率之農業行政體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