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建立地區性農特產品行銷窗口計畫執行成果

農糧署企劃組 徐源清 徐惠瑩

一、前言

  農委會農糧署為凝聚產業發展共識,穩定國內農產品產銷秩序,自93年起推動「建立地區性農特產品行銷窗口」先驅性計畫,由台中市花卉產銷班第三班、盆花發展協會及屏東檸檬生產合作社分別在台中大坑、彰化田尾及屏東九如建立三處「地區性農特產品行銷中心」,並透過中興大學創新育成中心協助輔導東勢鎮農會加強外銷,藉由整合地區產學力量,建立標準化作業流程及產品分級標準,落實國際市場需求導向的生產計畫,同時強化包裝出貨處理作業流程及辦理農民出口教育訓練,整合上下游行銷合作及資訊技術傳遞體系,進而拓展國產農特產品內外銷市場。

二、檸檬行銷窗口

  目前台灣的檸檬栽培面積約為1,605公頃,其中屏東縣1,169公頃,占73%,是最大產地,其次為高雄縣。其中九如鄉面積337公頃,是檸檬種植面積最多的鄉鎮,其次為高樹鄉238公頃及里港鄉181公頃。由於產期集中,盛產時的壓力大,因此,93年特選定檸檬作為試辦建立地區性農特產品行銷窗口的作物,建立內外銷檸檬品質選別、分級包裝、加強廣告、宣傳及推廣等業務,以拓展台灣檸檬內外銷市場,提升台灣綠皮檸檬在國際市場的地位,其主要輔導措施如下:

(一)建立規模化生產果園:由檸檬生產合作社向台糖租地32公頃,建立集中式大規模檸檬生產園區,進行標準化統一作業,俾作為產量吞吐調節的據點及栽培管理的示範點。

(二)採後處理自動化作業:輔導合作社購置外銷用大型清洗選別打腊機1套,採用一貫化作業線代替傳統個別獨立作業方式,有效提高作業效率及降低成本。

(三)研發檸檬加工產品:為防止外觀較差產品流入市場影響價格,經調製成口味獨特之檸檬汁行銷國內。另針對檸檬含大量檸檬酸和維他命C的特性,從果皮到果肉都可以利用,研發多項相關產品,如檸檬精油、檸檬塑身貼布、檸檬喉糖及檸檬精油推拿膏等,以提升附加價值。

(四)開拓外銷市場:與國際貿易公司合作,強化國外市場行銷通路網,加強國外品牌行銷,紓解內銷壓力。93年出口13公噸,預計94年度辦理外銷業務量將增加為30公噸,出口之國外市場,包括新加坡、香港、大陸、西班牙、俄羅斯等國家。94年初更拓展到馬來西亞沙巴,5月中旬首次至韓國促銷。

(五)品牌包裝LOGO設計:設計LOGO後註冊登記,以應用在產品外包裝及相關產品設計上,加深顧客對產品的認識與印象,並建立台灣檸檬良好的外銷形象。

(六)設立台灣檸檬文化會館:台灣檸檬文化會館於民國94年3月26日正式開館,具有學習教育、展售及資訊交流的平台等功能。並提供給國、內外買主及顧客群瞭解台灣檸檬現代化、機械化及四季生產的先進技術。

  經導入上述各項輔導措施後,93年各月平均價格明顯高於前3年平均,且價格平穩每公斤約20元。每年7-9月間盛產期的價格已不再低於10元以下,94年7月價格更與非盛產期相當,對穩定檸檬價格及增加果農收益已逐漸顯現正面效果。

三、盆花行銷中心

  台灣盆花產業正方興未艾 。台灣盆花面積(不包括蘭花)93年為761公頃,較10年前成長約1倍,產值逾12億元,比10年前成長約2.6倍。依據出口貿易統計月報統計,93年盆花年出口值約5億4千5百萬元。我國盆花產業外銷除了蝴蝶蘭廣受世界消費者歡迎外,其他盆花仍待加強業者之整合,俾資拓展。

  本計畫協助盆花協會在彰化北斗設置「台灣盆花共同行銷中心」,建置進貨品檢疫區、防疫處理區、馴化調節區、出貨品管區、包裝處理區、預冷處理區、產品展示區及出貨區等八大作業區,協助農民作好防疫檢疫及出口準備工作。由盆花協會將農民生產的國產盆花在行銷中心進行馴化處理,俟達到出口標準後再統一出口,創造附加價值。

  行銷中心另肩負提供市場資訊,建立生產流程的任務。一方面在國外蒐集採購及消費資訊,作好市場調查;另一方面在行銷中心二樓設置盆花農民教室,指導農民作好生產規劃及外銷生產標準化作業流程。

  「台灣盆花共同行銷中心」自93年12月20日開幕營運後,到94年8月的8個月間,已辦理出口盆花如金錢樹、馬拉巴栗等約15萬盆,出口值計860萬元。未來將積極輔導結合國內業者與日本花卉業者充分合作,共同形成台灣盆花行銷網路,穩定產銷秩序。

四、文心蘭產銷中心整備

  近年來,台灣文心蘭種植面積快速成長,93年達196公頃。產地分布在屏東、台中及台南等地。因台灣生產條件優於日本、韓國、歐美各國及泰國、新加坡等地,加上我國積極配合優質人力及技術的投入,出口量值呈現逐年增加趨勢。93年出口值超過6百萬美金,主要出口地區為日本,外銷日本的數量達1,500萬支以上,佔該國總進口量1,900萬支的76%,是日本第一大進口國。

  由於生產文心蘭的產銷班多集中在南台灣,但各班間生產、市場資訊,並未透明及共同分享,造成每年盛產期容易發生量多價跌的現象,影響農民收益。農糧署為建立文心蘭產銷班共同合作及穩定供貨模式,選定台中大坑花卉第三班辦理「建立地區性農產品行銷窗口」計畫。

  該班所生產文心蘭因具有地理優勢,品質極佳,外銷市場供不應求,量少時每星期約出貨2萬支,盛產時每星期可出貨2次,每次約3萬支。經本計畫之推動,已完成建立共同育苗制度及設施與基礎生產環境改善,提高生產的數量及品質。94年將進一步興建集貨場及燻蒸室,改善集貨空間及作業動線,以提高理貨效率。

  計畫執行後,該產銷班外銷量明顯提高,自92年80萬支快速成長至93年120萬支,農民收益亦同步提高,94年更朝出口200萬支邁進。此外,輔導利用地區間產期不同而秩序供貨,並順利在國際市場建立共同品牌,成功且穩固地在外銷市場佔有一席之地,值得所有產銷班作為借鏡。

五、委託中興大學創新育成中心協助台灣水果外銷

  農糧署在93年「建立地區性農特產品行銷窗口計畫」中,委託中興大學創新育成中心企劃及執行「農業行銷先期培育計畫」,透過育成中心培育輔導農業行銷廠商,協助農民團體及農業外銷業者開拓國際市場,進而加強廠商農產品國際行銷、促銷,以及國際運籌帷幄之能力,期能協助廠商建立正常之國際行銷管道,活絡農產品外銷市場。

  中興大學創新育成中心除提供商務、行政、資訊、專業人才等支援、各項諮詢服務,及海外市場之評估、選擇與通路拓展外,亦透過專家群輔導農產品保鮮及行銷,並設立台灣水果網站、設計代表台灣水果之水果標籤、進行國內外媒體宣傳等建議,以強化台灣水果之優良形象。

  經過中興大學創新育成中心的積極輔導,93年度已成功外銷汶萊梨5,000公斤、芒果1,000公斤、荔枝720公斤、葡萄200公斤、椪柑23萬公斤,外銷馬來西亞、新加坡及印尼25A之椪柑禮盒,約為18萬公斤,總計出口水果約420公噸,已為台灣水果外銷另創新局。

六、結語

  「建立地區性農特產品行銷窗口」計畫的推動實施以來,能成功的開拓國際市場,並逐步建立國際通路。未來,我們期望逐漸而長遠的來佈建更多農產品的外銷通路,搭配國際行銷經驗及網絡的建立,而有利於我國農產品的國際行銷。同時,就「地區性農特產品行銷窗口」先驅性計畫的經驗,來落實到其他國際市場需求導向的生產計畫,並從強化包裝出貨處理作業流程、辦理農民出口教育訓練及建立上下游間行銷合作及資訊技術傳遞體系,藉以提昇台灣農業的產銷制度,拓展外銷提高農民所得。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94-12-21:17,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