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畜牧產業建設
一、環境預測及問題評析我國正積極推動加入WTO,貿易自由化及國際化已為必然趨勢,而承諾頭期款畜禽產品配額之進口,亦使得畜牧產業必須提早面對貿易自由化的壓力;另加入WTO後,原以管制進口或進口同意文件方式保護之豬腹脅肉、雞肉、動物雜碎及液態乳等畜禽產品,將依關稅配額方式開放進口,畜產品亦將在2005年全面開放進口,市場競爭壓力加劇。同時,86年台灣地區發生豬隻口蹄疫後,使我國成為口蹄疫疫區,而我國周遭均為非洲豬瘟、口蹄疫及高病原家禽流行性感冒等重要畜禽傳染病疫區國家,在走私情事頻傳,疾病控制不易等因素影響下,短期間內要完全清除疫病似無可能。未來畜牧事業如同其他產業一樣,將面臨外來產品的競爭、產業社會成本內部化的要求及農村經濟活動重新建構的多重壓力與挑戰,必須妥切因應與調整。 二、既有相關政策、策略及計畫之執行檢討(一)為加速養豬及肉雞產業結構之調整,以減輕我國加入WTO之衝擊,經執行養豬戶及肉雞戶離牧計畫,由於該等離牧之養豬戶及肉雞戶以小型不具競爭力者為主,故離牧計畫已達產業結構調整之目標。惟對離牧後總飼養數量及離牧後原畜牧場土地如何有效合理使用,則待探討。 (二)隨著畜牧法之實施,飼養20頭以上之養豬戶皆應符合排放水標準之規定,辦理畜牧場登記,各縣市政府組成畜牧場污染防治檢查小組與由跨領域專家組成之技術輔導體系,協助畜牧業者設置防污措施及提升污染處理效率。惟隨著大眾對環境品質之要求,環保法令所規範污染管制項目增多,且其管制限制趨嚴,因此有必要檢討現行處理流程,以產程減廢及資源回收再利用之理念,建立符合環保趨勢與維持畜牧產業永續發展。 三、發展目標、實施策略及措施畜牧產業發展目標在「強化產銷制度及組織功能,建立產銷平衡之畜牧產業」、「提升畜禽生產效率,強化產業競爭力」、「改善畜禽行銷策略,促進運銷現代化」及「落實動物福利及環境保護,建立產業新形象」,並研擬推動以下之實施策略及措施。 (一)強化產銷制度及組織功能,建立產銷平衡之畜牧產業 1.推動畜禽產業策略聯盟: 2.落實畜牧場登記制度: 3.加強畜禽產業自治效能: 4.強化產銷資訊預警制度: (二)提升畜禽生產效率,強化產業競爭力 1.建立本土畜禽種原供應體系: 2.建立現代化畜禽管理系統: 3.推動建立畜禽生產流程管理制度: (三)改善畜禽行銷策略,促進運銷現代化 1.建立優良國產畜禽產品品牌: 2.發展多元化運銷通路: 3.推動畜禽產品電子化交易制度: 4.開發多元化畜產品加工技術: (四)落實動物福利及環境保護,建立產業新形象 1.落實動物保護: 2.強化畜牧場污染防治管理與綠美化工作: 3.研發與推廣畜牧場減廢與再利用工作: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