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加拿大牛隻生產履歷制度之介紹

玄奘大學 張靜文

一、生產履歷制度之推動

  近年來由於狂牛症與農藥殘留等問題,為保障消費者的食用衛生安全,國際間興起由農(牧)場到餐桌(from farm to table)衛生安全的生產履歷制度。此外,各國陸續立法推動生產履歷制度,擬限制無生產履歷之農產品進口,亦促成農產品生產履歷制度的廣泛使用。為了確保由農(牧)場到餐桌的食品衛生安全,部分國家更在飼養與屠宰、加工過程中導入危害分析重點管制(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s, HACCP)系統、ISO9000國際認證等品質管控制度,或是依需求方面等要求,以建立符合條件的品質保證(Quality Assurance)系統。

二、推動牛隻認證制度之理由

  在幾年前,加拿大即推動認證系統以因應可能爆發的外來動物疾病,進而確保大眾對食品品質的信心,但卻無法說服所有生產者接受。其後,其他國家發生嚴重的動物疾病,其中之一便是造成加拿大牛肉和乳業受到劇烈衝擊的狂牛症(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 BSE)。

  現今的消費者有更暢通的訊息管道及更多樣的產品選擇,且對飲食安全的重視與日俱增,若生產者無法對其產品提出可信賴的品質保證,該產品之安全性將被質疑。而生產履歷制度的建立恰可提供此一訊息,如同車輛的車牌號碼可提供車主權益的保障及相關單位在管理上的便利,農產品標上生產履歷序號,除了保障消費者之權益,亦方便生產者與政府單位的管理,此外若產品發生重大瑕疵,利用生產履歷除可追溯產品源頭,亦可迅速遏止產品擴散,對重大動物疾病進行管控與撲滅。

  加拿大政府推動國家牛隻認證,要求農民對飼養牛隻標上產品序號(隨生命時間存在的一個號碼),一來藉此要求生產者對其提供之產品安全性負責,二來期使消費大眾能安心消費。然而,認證制度的推動並不如預期順利,雖然加拿大自1940年代起,便接連遭遇各項重大動物疾病,先是牛肺結核病(bovine tuberculosis),後有布魯氏桿菌病(brucellosis),以及最近的狂牛症,都造成了加拿大牧牛產業重大的衝擊,但是對於從未見過因重大動物疾病造成牛隻集體死亡而造成產業損失慘重的農民來說,建立牛隻認證制度的誘因仍嫌不足。即便是國家牛隻認證制度可提供參與該制度之農民,更充分且強而有力的訊息,並讓這些農民變成產業領導先驅,但唯有親身經歷過此類外來衝擊的農民,才有意願以高成本來換取健康牛隻之認證。

三、加拿大生產履歷制度:牛隻認證系統

  加拿大牛隻認證系統(Canadian Cattle Identification Program)主要是藉由牛隻的認證編號來追蹤牛隻的來源,由加拿大牧牛產業所推動,目的在於遏止與消除動物疾病的擴散與發生。加拿大政府要求所有牧牛業者於2006年9月1日起,必須對其豢養的牛隻打上由加拿大牛隻認證管理局(Canadian Cattle Identification Agency, CCIA)所許可之無線電認證耳標(RFID tag)標示該牛隻之來源,以利追蹤。茲將加拿大牛隻認證系統實施要點簡述於后:

(一)CCIA鼓勵生產者對過去未打耳標之牛隻打上耳標。

(二)耳標應按照使用者指南之方式,打在牛隻的耳部。

(三)生產者在任何一頭動物身上打上CCIA之標記前,必須先通知CCIA。

(四)CCIA之標記不可重複使用。

(五)生產者應記錄重新打標動物(亦即遺失標記的動物)之認證編號,且必須跟任何該動物來源相關之訊息妥善收存。

(六)已經打上標記且屆齡將退出市場,但還未從CCIA資料庫中刪除之死亡或出口動物,不得擅自任意移除其標記。

(七)所有向CCIA申請之耳標均不得遺失。

(八)自外地回到來源地的牛隻若無耳標,應重新標記,以免於發生疾病時混淆來源,造成病源追蹤及管制的困難。此外所有牛隻的登記係採用區域登記,則牛隻展售會、牛隻檢驗站以及獸醫院均可透過CCIA耳標來區別牛隻來源,故各地的牛隻即便混養也無須區分來源地。

  除上述之一般規定,加拿大牛隻認證管理局對於出口商、農場主、北美野牛以及乳牛的飼養者尚有其他規定:

(一)出口商必須在出口日期30天前,依照動物健康管理規範(The Health of Animals Regulations),提報其產品符合所有要求的證明於CCIA。

(二)農場主可以申請成為耳標許可單位或販售耳標。

(三)北美野牛之飼主若不只一人,但牛隻來源為同一地區,僅可使用單一耳標認證碼。

(四)基於消費者對肉品及乳製品之食品安全信心,及證明乳製品為健康畜產品等理由,加拿大的乳製品業者應加入牛隻認證系統。

四、加拿大牛隻認證系統對於食品安全與疾病控管之貢獻

  由於動物疾病可能帶來之負面影響甚大,且畜牧業者要求政府應提供協助,加拿大政府體認到必須要保護畜牧業免於動物疾病所帶來的損害,故將全力改善現有的動物疾病監控系統。然而,若沒有國家牛隻認證系統,將無法追蹤動物疾病來源,致使動物疾病監控系統不能及時發揮功能,使得動物疾病危害難以有效解決。

  消費者越來越重視食品安全與健康,故業者無不費盡心思去處理消費者所重視的議題以期保住市場佔有率。加拿大農業部門致力於配合產業與政府其他部門,發展出追蹤系統以便迅速地排除並遏阻重大動物疾病或食品安全危害,確保消費者對其農產品的信賴,如此不僅能保障其境內之農產品市場,更有助於維持包括該國在英國、比利時、韓國、台灣和日本總計將近20億美元的出口市場。

  加拿大農場飼養之牛隻,從販售到上市都需要針對聯邦政府通報的動物疾病進行追蹤與檢查。為使消費者確認加拿大農產品並未受到重大動物疾病之侵害,加拿大每幾年會選取數以千計的屠宰樣本進行追蹤與檢查的更新動作,一旦採樣的屠宰樣本檢驗發現有化學藥品殘留或帶有病源,追蹤系統將立即啟動,追蹤牛隻來源並將受感染的牛隻做適當的處理,以防止疫情擴散,減少農民損失。

  必須通報之動物疾病,包括所有由聯邦中央政府根據法令公布的應通報疾病名單。這些由聯邦中央政府所公布,且經由加拿大和世界其他150個國家達成共識,可能會對人類或動物健康造成重大危害而應加以控制或消除的疾病。其中,對加拿大影響較大的幾項動物疾病包括有:牛肺結核病、布魯氏桿菌病、狂牛症、牛囊尾蚴病(cysticercosis)、牛炭疽病(anthrax)、牛藍舌病(bluetongue)、口蹄疫(foot and mouth disease)以及牛細胞退化症(anaplasmosis)。

  若發生重大動物疾病、化學藥劑殘留或是食品安全問題時,加拿大牛隻認證管理局便可根據牛隻耳標加以追蹤,加拿大食品檢驗局特約獸醫以及地區特約獸醫將會通知發生問題牛隻的持有人進行相關檢疫工作,以防止疫情擴散。一旦當牛隻發生問題並啟動調查時,與發生問題的牛隻自植入耳標起,所有待過同一畜舍的畜隻都必須進行檢查。藉由調查結果可評斷出動物在何時離開原始族群,而獸醫將會根據這些資訊來決定動物在何處、何時得到疾病,然後找到疾病的源頭並消除它。

  牛隻持有者將因為使用耳標,而檢驗較少牛群或要求較少的檢疫,進而節省時間和金錢,此外,也可更快地追蹤到動物疾病來源並加以消除,因此具有事半功倍之效果。加拿大必須通報給跨國貿易伙伴許多動物疾病事件,故必須展現有解決動物疾病問題的能力,其中之一即為牛隻耳標。

  動物或人類疾病可能發生在任何地方,包括由農場到屠宰上市或外銷等任何過程,所幸大多數的動物疾病或食品安全威脅可經由常規性重複的屠體檢查加以排除。加拿大牛隻認證計畫要求加拿大屠宰場通報所有進場的牛隻耳標訊息給加拿大牛隻認證管理局,並建立其資料,如此追蹤系統便可立即運作,並揭露任何可能的動物疾病或人類食品安全方面問題。控制或消除對動物與人類重大危害之疾病或不良食品,是加拿大食品檢驗局及地方相關單位的責任,而獸醫則根據聯邦動物健康法案(the federal Health of Animals Act)領導追蹤檢查,以遏阻及消除這些動物疾病與對人類有害之食品。

  加拿大聯邦政府追蹤並消除威脅農業部門之動物疾病已持續超過百年。追蹤系統並非新概念,但是自2001年1月1日開始,由生產者參與之國家牛隻認證計畫,將可以強化追蹤系統,並使之運作得更有效率。

五、來源追蹤—以狂牛症為例

  農場紀錄是追蹤牛隻行動的重要依據,不論是活體或屠體,而為了能追蹤農場所飼養的牛隻,必須花費時間與金錢替牛隻打上耳標,使得「追蹤」對農家而言是個極重要的經濟問題,儘管如此,根據加拿大食品檢驗局的報告,加拿大目前有95%以上的牛舍及屠宰場係已得到合法的認證。此外,追蹤系統的建立使其他國家認為加拿大具有一個全國性的牛隻認證系統而認同加拿大牛肉在品質上所做的改善-這也是美國和墨西哥重新開啟對加拿大牛肉切割肉品市場的主要關鍵。

  酪農產業是加拿大最完整追蹤認證系統的產業,其追蹤之過程從牛隻出生到屠宰上市為止。加拿大酪農參加乳牛畜群改進計畫(dairy herd improvement program, DHI)、繁殖改進計畫(breed improvement program)以及牛隻純種化計畫(purebred cattle program)的比例相當高,而乳牛畜群改進計畫與繁殖協會均同意在其記錄系統中,使用加拿大國家家畜認證系統(National Livestock Identification, NLID)編號,此舉將有助於落實乳牛出生後即打上耳標的工作。

  自2002年1月1日,繁殖協會便開始要求業者登入系統的母牛必須先打上耳標。2004年12月在華盛頓州發現有狂牛症的母牛,身上便有DHI的認證耳標,使得加拿大食品檢驗局能快速的追蹤病源,且經由DHI的紀錄和資料庫,也可以追蹤出與其配種的牛隻和可能染病的後代。

  針對產乳動物的NLID計畫要求畜隻在原始飼養場即打上耳標,故牛隻在屠宰時便可透過耳標標號追蹤至當初登記的相關資訊。如果在屠宰過程中發現任何問題,如嚴重的法定傳染疾病,當局即可辨識牛隻來源。如果該牛隻在屠宰前被移往其他飼養場,也可透過耳標來瞭解與辨識。有鑑於農場紀錄對於追蹤牛隻的移動極其重要,故畜舍行事曆(The Events Barn Calendar)在加拿大某些省分,是由政府免費提供,以便酪農用來管理並記錄飼養場牛隻之進出。

六、加拿大推動牛隻追蹤系統之檢討

(一)打上耳標之時機

  牛隻剛出生之際,是打上耳標最佳的時機,唯有在畜隻出生時便將之打上耳標,才能明確辨識個別畜隻以及提供可靠的追蹤線索,無論是在畜隻活存時或死亡後。加拿大為確保所有牛隻在推動追蹤系統之後均有耳標,已規定自2005年1月開始,所有牛隻在出生後,均要打上耳標。

(二)耳標之判讀

  耳標雖然提供牧牛業者有效且經濟的方式來管理畜群,但傳統的耳標係由塑膠板製成,具有條狀辨識碼,經年累月的使用可能造成磨損,且屠宰牛隻通常不是個別處理,而是在昏暗的光線下,採整群處理,因而經常造成正確判斷耳標辨識碼的困難。而加拿大政府希望這些問題在新式無線電認證耳標(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推出後,能獲得改善。

(三)運輸過程中的耗損

  在追蹤動物移動或運送的過程中,部分牛隻的耳標可能遺失或脫落,因此目前加拿大許多貨車業者在裝卸貨時使用貨品清單系統,使用該系統可保護運輸業者本身及消費者之權益。在所有動物均打上無線電辨識耳標,且可透過電子儀器設備在裝卸貨時加以辨識之前,貨品清單的使用還是需要的。

(四)未知或未經認證的畜舍

  部份牧牛業者未參加DHI或育種登記,而無法追蹤牛隻之移動,因此加拿大政府要求此類農民將現有資訊與已經存在的資料庫相連結,將個別牛隻資料登錄進資料庫中,以解決此一現象。

(五)畜舍認證和全球定位系統(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之地點

  正確而精準的判定牛隻地點,在處理發生動物疾病時極為重要。安大略酪農協會(Dairy Farmers of Ontario, DFO)重新定位了所有乳牛畜舍的GPS,因此所有牛隻經過認證後便可交互參考其所在位置,而牧牛業者也可透過GPS了解畜群的所在地。

(六)現行的資料庫的交互使用

  加拿大利用乳牛畜群改進計畫資料庫來追蹤牛隻,在美國華盛頓州發生狂牛症時已經證明是非常有用的。該資料庫存有全加拿大將近750,000筆活體牛隻的檔案紀錄,該資料庫的用戶可連結並查出任何牛隻遷移的相關紀錄。此外,牛隻的檔案可以透過電子化設備以及加拿大乳業網絡(Canadian Dairy Network)的基因評估系統,交互參考荷蘭牛或其他乳牛生育情況。

七、結語

  認證(Identification)與來源追蹤(Trace-ability)對農民是一項有用的管理工具,對加拿大政府則是一項必須立即推動的政策。目前加拿大的認證系統雖尚不成熟,但在重啟貿易與恢復消費者信心上已經發揮重大的功效。加拿大乳業目前有一套可從生產者到加工業者的追蹤系統,對於已經投資並設置該系統的生產者而言,將可透過該系統的運作而獲利。即便如此,加拿大牧牛業仍需要持續完成建置整個追蹤系統的工作,以提供一個符合現代市場需求、保護生產者未來利益的追蹤系統。

參考文獻

  1. National Livestock Identification for Dairy, “RFID Tagging Ensures a Future”.

  2. National Livestock Identification for Dairy, “Traceability”.

  3. National Livestock Identification for Dairy, “We Need National Cattle Identification”.

  4. Canadian Cattle Identification Agency, “Backgrounder”.

  5. Canadian Cattle Identification Agency, “Cow / Calf Producer”.

  6. Canadian Cattle Identification Agency, “Exporters”.

  7. Canadian Cattle Identification Agency, “Feedlot Producer”.

  8. Canadian Cattle Identification Agency, “Sheep Producer”.

  9. Canadian Cattle Identification Agency, “Bison Producer”.

  10. Canadian Cattle Identification Agency, “Dairy Producer”.

附記

本文及以下各篇電子檔可至農委會網站首頁「農業政策」項下點選「主要國家農業政策法規及經濟動態」瀏覽與下載‧

  • 美國有機農業的認證標準與市場概況

  • 澳洲新南威爾斯州休憩漁業概況

  • 歐盟鄉村發展法規分析

  • 日本「防止特定外來生物危害生態系法」之概要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94-12-21:16,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