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加入WTO後消費者對進口米與水果之反應調查分析

農業試驗所農業經濟組助理研究員 江秀娥
農業試驗所農業經濟組組長 潘德芳

一、前言

  我國自2002年正式成為WTO會員,農產品市場逐步開放,對國產農產品產生衝擊。尤其是稻米,由受保護的狀態改為限量進口,進而實施關稅配額,且逐年提高進口配額,造成稻農不小的疑慮。另外,進口水果除東方梨外,其他原為限制進口地區的種類如蘋果、龍眼、葡萄、桃子等,皆已開放自由進口,消費者對果品的選擇多樣化,對國產水果亦可能造成影響。

  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消費者對於米及水果的消費偏好是否有所改變,乃本文所要探討的主題。本會農試所分別於2003年、2004年持續進行消費者的問卷調查,深入瞭解消費者近年來購買米及水果的方式,與其購買動機是否有所轉變,做為未來因應市場變化產銷規劃之參考。

二、消費者樣本分配

  本次調查工作於2004年6~7月間進行,主要是詢問受訪者自從加入WTO後,其購買米及水果的模式有否變化。

  資料蒐集範圍係針對全國(澎湖、金門除外)各縣市進行調查,共蒐集1106個樣本,受訪者中女性占67%,72%已婚,年齡層以21~50歲的青壯年為主,學歷在高中職以上占86%,職業多為工商、服務業,家庭月所得7萬元以下占83%。

三、食米消費

(一)進口米消費仍居少數

  好奇與食品安全為消費者購買各國進口米之主要考量。140位受訪者過去曾買過進口米,僅占13%,大部分受訪者未曾買過進口米。其中曾買過日本進口米的受訪者有130人(占買過進口米的93%),主要動機是因為好奇、喜歡嚐新與衛生安全考量;其次購買較多的為泰國米(52%),主要因素也是因為好奇與衛生安全,而對米質看好的是進口日本米,終究米質看好有持續性影響。相對於2003年,購買外國米的比例(7.3%)稍有成長,且對於衛生安全的考量大幅度提升。整體而言,購買進口米多是基於消費者的好奇心與食品衛生安全為前提。

(二)國產米消費居優勢

  雖然外國米已開始進口,可是國人對食米仍然偏好國產米。受訪者未曾購買進口米的因素分析(表1 DOCX / pdf),主要係基於習慣吃國產米,其次是認為國產米較新鮮,還有是認為國產米品質較佳、愛用國貨等因素。至於,價格顯示已經不是消費者選購農產品時的主要考慮因素了。本項調查結果與2003年一致。

四、水果消費

(一)進口水果購買漸增

  受訪者最常購買的進口水果種類有蘋果、奇異果與櫻桃等(表2 DOCX / pdf),其中高達六成以上曾買過這3種進口水果,遠高於其他進口水果。此項結果亦與2003年調查結果一致。

  另外,近兩年有25%進口水果消費幾乎定量。其餘則增加進口購買量明顯多於減少購買量;而增加進口購買量之水果有櫻桃、奇異果、蘋果和榴槤等;而部分消費者減少進口購買量之水果亦是以這4種水果為主,但其回答次數要少得多,可見這4種水果的消費量是呈現增減未定而偏於增加之情況(詳表3DOCX/ pdf)。

  影響消費者進口水果購買量增減的因素(表4 DOCX / pdf),以「喜歡吃想吃」得分最高,其次為「增加水果多樣性」、「容易買到」,而價格因素遠遠落到第四位;至於減少購買量的因素以「購買其他水果」和「國產較新鮮」之代替因素較顯著。其他依次為「進口價格較貴」、「愛用國貨」等。因此,目前進口水果消費量之增減受所得及價格之影響仍存在。

(二)國產水果消費穩定

  受訪者最常購買國產水果的種類為西瓜、鳳梨、葡萄、香蕉、芒果等(見表5 DOCX / pdf)。這些水果配合時節品質風味佳,價格亦便宜,仍深受一般大眾之喜愛。

  在購買量的變化方面,66%受訪者表示購買國產水果的量沒有明顯變化,和往常一樣;增加購買量的佔30%,僅有4%受訪者表示減少購買量。而增加購買量的主要因素為增加水果多樣性、價格較便宜及品質較好等(表6 DOCX / pdf);另國產水果減少購買的因素中,受進口水果替代及農藥殘留之食品安全疑慮比率稍高。因此,未來為促進水果消費需求增加,也可配合保健消費的大眾心理,加強教育,如國外行之多年的一日五蔬果。

五、因應對策

  根據上述消費者的調查結果,研擬以下可能因應方案,做為未來農產業發展的方向依據。

(一)繼續提升國產米品質新鮮與食品衛生安全

  影響食米進口,國產品品質仍是顯著的因素。米為我國傳統的主食,長期以來對於米的觀念僅存在於「吃飽」,而非「吃巧」;各試驗改良場所無不致力於選育稻米的優良品種,如能加強米的形象與米質品牌包裝、行銷策略運用,將有助國產米之國內外市場有效區隔。

  農民對稻米市場開放,國產米將無力抵抗進口米深有疑慮。事實上由此次調查得知,大多數的受訪者仍偏好吃國產米,購買進口米仍為少數。

  另外國產米一年二收,「國產米較新鮮」仍為與進口米競爭的有利條件。此為減緩進口壓力另一優勢條件。

  此外,日本的進口米每公斤零售價格高達250元,而仍居進口米類之冠,且與市場零售價格有相當高的價差,仍然有一定比例之消費者購買日本進口米,顯示進口米價格已不是唯一決定因素,反而米質較重要。價格不是問題,除了好奇、喜歡嚐新外,消費動機主要是基於衛生安全的考量,因此消費者對於食品的衛生安全品質等越來越重視,相關措施亦需配合加強。

  目前進口米仍有一成左右之消費者,為與進口米形成市場有效區隔,且提升國產米市場競爭力,產銷履歷驗證宜早建立推廣審查制度,以促進國人消費安全及品質,促進發展國際行銷。

  總而言之,要提升國人對於國產米的需求,除了生產高品質的稻米外,加強其他食品安全經營觀念已刻不容緩。

(二)提高國產水果附加價值整合行銷

  進口水果與國產水果之競爭,似乎在於種類之不同。雖然消費者還是偏好國產水果,但進口水果呈現增加,將影響農民之所得。

  蘋果、奇異果、櫻桃等3種水果為主要的進口果品,且呈現增加趨勢。由於這3種水果或是榴槤、山竹等皆是台灣很少生產或甚至沒有生產的果品,其對國產水果之影響為替代效果所致。

  蘋果、奇異果幾乎全年進口行銷台灣,且售價普通;而櫻桃雖有產期限制,但其價格位居進口水果的高檔,仍受消費者青睞。由受訪者所反映的意見,發現增加購買進口水果的主要因素是因為喜歡吃、想吃,價格因素倒是其次。因此,國產水果宜以新鮮、優質與安全等之品質優勢,緩和蘋果、奇異果與櫻桃等之進口替代威脅,維持國人持續偏好國產水果。

  要提高國產水果的品質優勢,可仿效國外一天五蔬果,宣導果品本身所含的營養成分。由於現代人對於健康飲食的需求提高,凡有助於健康的飲食皆造成消費者購買風潮,例如香蕉、葡萄等,雖然是很熟悉的水果,但經營養成份分析,可提升消費者的認知,增加水果需求量。而精美適當的包裝,如同一般商品銷售,包括營養成分標示、食用方式、成熟度判定、產地、生產者等相關資訊,皆有助於國產水果購買量的提升。

六、結論

  食米進口漸增加之理由有好奇心、食品安全;食米進口是增加以品質看好的日本米較顯著。雖然如此,國產米較新鮮,國人對米食仍然偏好國產米。另外,進口水果消費漸增加,主要有蘋果、奇異果與櫻桃。幾乎有一半以上消費者曾是這些水果愛好者。而且,有四分之一的消費者定量買進口水果,其理由不外是喜歡、多樣性、容易買為主,價格反而居次,此可能是部份受所得效果之影響。

  因此,在食米方面,宜繼續提升品質,包括食米保鮮儲藏,從生產開始,有效建立品質管理之履歷制度,選育優良品種等,有助於國產米國內外市場之有效區隔。水果方面,加強時令水果產期調節,維護國產水果品質之安全與保鮮技術,以緩和國外進口水果之所得替代效果保障農民所得。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95-06-01:19,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