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新農業運動-台灣農業亮起來

主任委員 蘇嘉全

一、緣起

  農業是支持經濟永續發展的基礎產業,肩負著維護國內外廣大消費者食品安全的責任,也與全球氣候變遷、環境永續發展息息相關,是國家的綠色資產。現代農業從傳統以糧食生產為主軸,發展為兼顧生產、生活、生態之「三生農業」,也就是包括生產糧食的一級產業,農產加工的二級產業,以及運銷、休閒、文化體驗的三級產業。農業的總產值(包括一、二、三級產業)估計為新台幣1.3兆元,約占GDP的13%,遠大於經貿統計之1.8%。如果以綠色國民帳來計算,農業的價值更將超過其產值。

  面臨當前全球化、自由化的趨勢,台灣農業和全球許多小農國家一樣面臨新挑戰。農委會因而檢討過去的農業施政,以延續、修正、創新的精神,調整發展策略,整合提出「新農業運動」,希望重新定位台灣農業的重要性及永續價值,並透過前瞻的視野,推動新觀念、訂定新目標、吸引新農民,並特別強化創新與行銷,希望為台灣農業注入新活力、開創新未來,達成「台灣農業亮起來」的發展願景。

二、當前台灣農業情勢與問題

  21世紀邁入全球化、自由化、數位化的知識經濟時代,農業發展面臨新的情勢與問題。農業自由化加速進行,農產品國內外競爭壓力加劇。農產品消費結構轉變,所得水準提升,消費者注重多樣、高品質、衛生安全及保健。糧食安全受國際關注,世界人口增加,耕地日漸減少,糧食供應數量與品質安全充滿不確定性。生物技術、資通科技等新興科技應用日趨興盛,智財權管理及運用日受重視。地球生態環境遭受溫室氣體效應所導致之全球氣候變遷,災害頻仍;土地、水資源面臨過度開發使用及污染,永續發展備受重視,生質能源開發蔚為國際潮流。

  原來據學者專家評估,台灣加入WTO後,農業產值將大幅減少。經積極採取因應對策,94年農業產值較加入WTO之前增加8.1%,農家所得也增加2.6%,加入WTO的影響未如預期大。惟WTO新回合農業談判仍在進行中,進一步開放市場、調降關稅及境內支持勢在必行,台灣農業仍面臨嚴峻挑戰,台灣農業必須積極推動轉型升級,提升競爭力。

  在自由化、國際化環境下,台灣農業發展面臨諸多問題,必須以新的宏觀視野,檢視並調整其發展策略。

(一)小農經營農業生產成本偏高,缺乏規模經濟效益,農業技術商品化及經營行銷不易,農業生產結構調整緩慢,創力不足。

(二)農業就業人力年齡偏高,農民教育程度較低,農戶數眾多,兼業化程度偏高,運用企業化、現代經營管理方式不易,農民所得相對偏低,活力不足。

(三)農村年輕人口外移,農漁村公共建設投資相對不足,農村高齡化、疏離化、生活及生態環境品質劣化,魅力不足。

三、新農業運動施政架構

  「新農業運動」總合產品研發、升級、產銷及消費安全,是農業施政的延續、修正、創新。並跳脫傳統思維,改變農民、消費者與政府的觀念與作法。農民應體認品質是唯一的競爭利器,生產安全、高品質的農產品,收入才有保障;消費者應肯定農民的辛苦,選購有安全認證、有品牌的農產品,支持本土農業;政府應確認農業的重要性,更前瞻的規劃農業藍圖,有效支持經費與人力,推動嶄新的農業施政。

  「新農業運動」將農業施政全方位整合,以「台灣農業亮起來」為願景,推動生產、生活、生態之三生農業,達成全民參與及全民分享的目標。施政架構包括「創力農業」、「活力農民」、「魅力農村」三個構面。各項策略及內涵如(圖1: DOCX / pdf「新農業運動」施政架構)

 

四、新農業運動特點

(一)深化農業施政

  新農業運動施政的視野擴大,共有六大面向(圖2: DOCX / pdf深化農業施政),也就是從研發到行銷、生產者到消費者、國內到國外、傳統到創新、青年到老年、一級到三級產業,並兼顧生產、生活、生態等面向,打造「全方位的農業」。

(二)強化農業行銷

  為建構農業高附加價值體系,新農業運動將著重農業行銷,讓全民參與、全民分享。運用電視、廣播、平面、網際網路等媒體,由人、地、事、物之面向(圖3: DOCX / pdf強化農業行銷),建構農業新形象,推廣優質國產農產品。

五、新農業政策今後三年(95至97年)重要工作目標

(一)擴大推動農產品產銷履歷:1. 三年內在都市地區量販店及連鎖超市都買得到產銷履歷農產品。2. 外銷農產品與歐、美、日同步實施。3. 至2015年全面實施產銷履歷制度。

(二)發展有機農業:健全有機農業認驗證制度,推動有機農業生產面積3年倍增,從94年的1,335公頃增加至97年為3,000公頃。

(三)推動漂鳥計畫:辦理「漂鳥營」,引導年輕人認識農業,吸引青年歸鄉築巢,3年引進農業生力軍1,000人。

(四)加強全球布局行銷:建立台灣農產品優質形象,3年內農產品外銷值增加20%。

(五)創新研發科技產業化:建設農業生物科技園區,健全農業智慧財產權管理運用制度,促進農業科技商品化及產業化,技轉金收入3年成長為3倍。

(六)推動農業經營企業化:整合小農為大農,發展高值、高效農業,推廣中衛體系3年內由5個增為24個。

(七)推動漁業國際化:落實責任制漁業,3年內遠洋作業漁船全面裝設船位回報器。

(八)推動漁業轉型升級:發展生態養殖,嚴重危害生態之漁業,3年後全面禁止。

(九)推動稻米直接給付政策:不減少稻農所得前提下,3年內調整稻穀保價收購制度,改採直接給付。

(十)推動休耕農地發展生質能源及景觀作物:調整休耕補貼,廣植能源作物,創造景觀花園。推廣種植能源作物面積95年為2,000公頃,至97年達20,000公頃;輔導種植景觀作物至97年達10,000公頃。

(十一)花東縱谷永續農業發展:輔導優質稻米產業,至97年為4,700公頃;縱谷花海,至97年為3,330公頃。

(十二)推動農業保險:3年內全面辦理豬隻死亡保險,防止斃死豬非法流用。

(十三)建構區域型家禽屠體供應體系:建立安全禽肉供應體系,土雞屠宰衛生檢查比例,至97年達75%;參與企業化統合經營之家禽數量占總產量之比例,至95年達75%。

(十四)強化動植物防疫檢疫:我國為非疫國之重要動植物疫病蟲害種類,3年內倍增。

(十五)突破動植物出口檢疫障礙:申請外銷動植物產品國家數3年內達3倍,擴大國際行銷機會。

(十六)推動農村新風貌建設:營造新風貌農村,3年倍增,累計達120區。

(十七)建構綠色廊道:推動平地及海岸造林,建立綠林帶;結合國家步道系統,推展山海生態旅遊。

(十八)加強森林永續經營:厚植自然生態資源,3年收回非法濫墾地及國有租地造林地2,000公頃。

(十九)加強國土保育復育:建立坡地防災體系,3年完成建構土石流潛勢地區安全防護網。

(二十)強化農業金融體系:3年提供1,000億元低利優惠農貸;3年內農漁會信用部逾放比率由10.9%,降到7%。

六、結語

  台灣農業面臨全球化競爭與挑戰,農業施政需要加強整合、創新與改革,並透過行銷,注入活力。「新農業運動」已正式啟動,自95年7月起開始推動,農委會各單位及所屬機關將積極落實執行,努力完成計畫目標,使台灣農業更有活力與競爭力,均衡發展三生(生產、生活、生態)三力(創力、活力、魅力)之永續農業,以達到「台灣農業亮起來」的願景。相信以台灣農業既有的堅實基礎,只要農民、消費者能改變傳統觀念,支持農業新的施政,就能將台灣農業升級,建構出「創力農業」、「活力農民」、「魅力農村」的台灣農業新境界。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95-07-31:37,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