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中國對台灣部分水果實施進口零關稅措施一年來之影響分析

企劃處 蔡靜瑩

一、前言

  2005年3月中國大陸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於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反分裂國家法」的會後記者會中,特別提及要授予台灣農產品銷往大陸市場一些優惠待遇,自此之後,兩岸的農產品貿易,特別是台灣水果出口到中國大陸議題,頓時成為兩岸經貿交流熱門話題。

  中共當局並宣布自 2005年8月1日起開放實施15種台灣水果包括鳳梨、番荔枝(釋迦)、木瓜、楊桃、芒果、番石榴、蓮霧、檳榔、柚、棗、椰子、枇杷、梅、桃及柿子等零關稅進口政策,且以增加通商管道的「五口通商」、簡化通關手續的綠色通道等配套措施(簡稱零關稅措施),釋出優惠條件,吸引台灣水果出口至中國大陸。

  由於台灣本地之消費市場有限,如欲擴展水果消費市場,水果外銷邁向國際是必經之路,惟因中國大陸市場之不確定性大,具有非經濟因素造成之種種問題仍待解決,前揭優惠措施,是否真能為台灣水果外銷大陸市場建立穩定可行之機制,值得商榷。

  上述零關稅措施已屆週年,本文爰擬檢視大陸實施零關稅措施一年來對台灣水果銷往大陸市場之影響及變化,且探討台灣水果出口至大陸市場所面臨之限制與障礙,並提出因應策略。

二、水果零關稅優惠措施之分析

(一)台灣水果前三名外銷品項,二個未列入名單中。

  以水果外銷品項結構觀之,我國生鮮水果出口前三名分別為香蕉、芒果及荔枝,94年所占比率分別占37%、11%及13%(如表1 DOCX / pdf),出口值占六成以上,其中居首位的香蕉與荔枝並未納入此次零關稅優惠品項中。

(二)經評估僅楊桃、番石榴、鳳梨、芒果、蓮霧5種具外銷競爭優勢;開放優惠範圍亦不及「中泰蔬果零關稅協議」。

  另依「台灣水果在大陸市場競爭力分析」一文資料(陳嘉麟,登載於「農政與農情」第157期,94年7月),分析前揭中國大陸開放零關稅進口的15種水果,是否皆具有外銷競爭力,經分析結果,於零關稅實施後,僅楊桃、番石榴、鳳梨、芒果、蓮霧之零售成本,相對低於零售價格之水準,具外銷競爭力,其餘番荔枝、木瓜、柚、棗等均高於零售價格,競爭力仍屬不足,而柿子、桃、椰子、枇杷、梅子、檳榔等為競爭力絕對不足之品項。

  觀察中共此次開放條件,與中國大陸和泰國於2003年6月18日簽署的「中泰蔬果零關稅協議」(早期收穫方案下加速取消關稅的協議),自2003年10月1日起,雙方相互取消HS第07、08章的農產品關稅之優惠條件比較,開放範圍亦不如其優惠。

(三)運銷成本高為影響農民獲利之主因,仍尚待解決。

  有關水果外銷至中國大陸,於運輸及通關過程中,須支付層層的相關費用,除關稅外,尚有許可證費、外貿代理費、報關費及增值稅等,運銷成本高為影響農民獲利之主因。

  按水果外銷至上海批發市場成本估算,依輸銷中國大陸出口成本之分配結構比觀之(表2 DOCX / pdf),以芒果為例,出口成本37.22元中,從裝櫃、各項出口費、運費、進口費用及批發商費用等運銷成本即占4成,其中關稅費用(含於進口費用中)所占比率不到5%,故零關稅措施僅降低部分之進口費用,對於所占比率偏高的運銷費用,並未解決與改善。

三、大陸對台灣部分水果採零關稅措施實施一年來影響之檢視

(一)台灣水果外銷大陸出口值顯有成長,所占整體外銷比重仍不高

  中國大陸宣布自2005年8月1日起實施15種台灣水果銷往大陸採零關稅措施後,受到媒體大量報導及各界關注,對於水果外銷大陸市場,確實有催化作用。

  就15項水果銷中出口值來看,94年8月至95年7月總外銷值共計152萬美元,為前一年同期(59萬美元)的2.58倍,整體水果輸陸總值為215萬美元,為前一年同期之2.6倍,資料顯示,輸往中國水果總金額確實有提升,惟所占整體生鮮水果總外銷金額(3142萬美元)比率僅有6.8%,未達1成,雖較前1年同期(2.6%)高出4.2個百分點,比重仍不高。零關稅措施效應雖有影響,但市場實際輸銷情形並未如各界想像的可觀,對農民之獲利與商機有限。

(二)水果外銷主要市場仍在日本及美國等高價市場

  以外銷地區觀之(如圖1 DOCX / pdf),台灣水果外銷主要市場仍為日本(55%)、美國(12%)等高價市場及非農業生產地區的香港(14%)等,94年8月至95年7月間,我國水果外銷至此三個地區總出口量及出口值即逾八成,以出口值而言,雖較前1年同期減少2個百分點,仍高占82.8%,出口至中國大陸之水果外銷值雖較前1年同期增加131萬美元,但仍非外銷之主要市場。

  若按15項零關稅銷中之水果分析,94年8月至95年7月間我國該15項水果之總出口量為10,460公噸,總出口值為1,103萬美元,占我國全部生鮮水果出口值3,142萬美元之35%。而該15項水果出口至中國大陸之金額僅152萬美元,占我國該15項水果總出口值之13.8%。

(三)15種水果中6成品項一年來銷陸金額未達10萬美元

  觀察前揭15種水果94年8月至95年7月銷陸金額,依海關統計資料顯示,銷陸值較前一年雖均有成長,但15種品項中有五分之三總銷陸值仍偏低(如圖2 DOCX / pdf,此處不考慮由香港轉運至大陸者),其中檳榔、柿、木瓜、棗及番荔枝等5種未達10萬美元,桃、枇杷、梅及椰子等4種並無外銷大陸之數字,故知,雖有零關稅措施之優惠,但農民所享之實質利益有限。

(四)水果銷中出口量值成長已持平趨緩

  中國大陸官方對台灣水果進口釋出優惠條件後,受到各界關注及沸沸揚揚的討論,外銷值在短期間曾大幅增加,但隨著水果銷中議題降溫,出口量值亦漸持平,市場反應及需求並未如當初報導的熱絡(如圖3 DOCX / pdf及圖4 DOCX / pdf)。

  檢視自94年8月至95年7月間的水果銷中出口量及出口值與前一年同期比值之比較,除94年9月零關稅措施實施初期及年節前因春節期間為市場銷售旺季,擴大市場需求,數值有顯著增加外,其餘月份之比值整體而言呈趨緩狀態(如表3 DOCX / pdf)。

四、水果外銷中國大陸面臨之限制與障礙

  零關稅措施實施後,水果外銷中國大陸量值未如各界想像的多,除因94年台灣天然災害頻傳,水果減產導致外銷量值減少外,水果銷中問題,並非僅短期性之季節或天然災害因素使然,長期性之制度面問題更是影響水果銷陸之主因,經探討歸納幾點限制因素如下:

(一)運銷成本高、通關時間長,影響台灣水果的競爭優勢。

  大陸水果的生產成本與價格遠低於台灣,目前台灣水果進口到中國大陸市場,運費、關稅等附加成本係為主要不利因素。現部分水果雖享有零關稅措施,可降低關稅部分之出口成本,惟運輸成本仍係為一個重大問題。另外,水果經輾轉的通關及運輸亦嚴重影響其新鮮度,使台灣水果在價格及品質方面出現競爭劣勢。

(二)仿冒台灣水果之盛行及低價水果的競爭

  目前大陸市面上有許多標榜著台灣生產的水果,但實際上很多並非來自於台灣,而是台灣品種在海南及廣東等大陸地區種植,因價格相對低廉,使台灣水果之銷售受到極大的影響。

  又從銷售的目標群體觀之,大陸地區產的水果價格低廉,主要於各省市批發市場等地銷售,走的是大眾消費路線,而台灣水果走的是精品路線,主要在超市或旅館銷售,價格較貴,消費群主要為高薪階層,面對低價水果之競爭,故銷售數量有限。

(三)對口諮商單位之確立

  自大陸承諾台灣15項水果進口零關稅優惠措施後,應由那個單位擔任對口諮商窗口,以協商有關核發產品產地證明及檢疫證明等相關事宜,雙方看法分歧,影響發展進程。

(四)貿易糾紛缺乏協商解決機制

  目前兩岸貿易尚缺乏協商貿易糾紛的解決機制,因此不論是貿易付款的爭議,抑或商品品質的爭端,不能立即解決的問題,導致貿易行為的外部成本增加。

(五)大陸內地加值稅仍偏高

  台灣水果進入大陸市場雖有15種水果得享受零關稅之優惠措施,惟其餘產品仍有關稅限制,此外,大陸地區針對進口水果課徵13%的內地加值稅,亦增加了台灣水果出口的成本,使部分原本生產成本較高的品項,降低市場價格競爭力。

五、具體建議與因應策略

(一)提升貿易商之素質,並整合國內農民及農民團體

  為保障台灣水果外銷大陸品質及通路風險,應邀請信譽佳、行銷能力強之大型貿易商經營兩岸農產品貿易,以減少出口單位風險,保障農民權益。

  另為提升台灣水果競爭力,對水果銷陸,應強化輔導果農及貿易商共同建立優良供果園供貨體系外,得整合國內相關團體,分工合作辦理水果銷售大陸事宜,以建立穩定及優質之水果供應鏈,強化台灣水果外銷中國大陸之出口秩序。

(二)作好水果品質產銷管理及認證制度

  為改善台灣水果遭仿冒情形之發生,應從產品的認證著手,進行品質管理工作,本會刻正積極推行產銷履歷及產地證明標章制度,未來針對外銷水果之產銷,應加強此項制度之有效執行,避免仿冒情事之發生,俾使品質獲得保證,確保農民及消費者權益。

(三)成立正式協商窗口,並向對岸要求正式諮商

  中國大陸對此零關稅措施尚缺乏具體實施方案,且未經談判諮商所給予的優惠,未來隨時可能產生變數,短期而言,應於國內組成一個正式協商窗口(如外貿協會),負責各項協商作業。長期應透過WTO諮商平台,獲致結論與共識,始可具體有效地保障台灣農民之權益。

(四)促成貿易仲裁機制之建立

  為因應台灣水果銷往中國大陸後,可能遭遇之商業糾紛,建請透過相關單位協調建立商業仲裁機制,協助農民團體或貿易商解決相關之貿易糾紛問題,並組成貿易爭端協調單位,共同解決貿易爭端,保障雙方權益。

(五)選定主打重點水果品項

  觀察各國水果在中國大陸市場的比較優勢,中國大陸前幾大水果進口國,均有數項具全球競爭力的水果。例如:泰國以龍眼、榴槤、山竹為出口大陸的主要產品,美國為葡萄、柳橙,智利為葡萄,俄羅斯為胡桃。故倘若我國欲提高台灣水果在大陸市場的銷售狀況,應可參考上述國家模式,選定幾項具比較利益的水果(例如蓮霧、芒果、楊桃等),持續性地加強拓銷。

(六)加強拓展水果外銷版圖

  未來為提升台灣水果之競爭力,應透過完整的策略與具體作法,建立台灣水果的國際形象及知名度,以增加出口。中國大陸雖為潛在的全球目標市場,但亦為一個高風險的市場,故為兼顧風險管理,我國水果之行銷應以加強日本、美國、歐盟及其他新興國家市場等外銷通路之開拓,持續以佈局全球為宗旨,拓展外銷版圖。

六、 結語

  台灣水果輸銷至中國大陸市場雖較其他國家具有距離上的優勢,惟此基本優勢是否能落實,端賴對岸優惠政策之穩定度及透明度是否可充分配合,兩岸農產品貿易應制度化,並建立透明化貿易環境,才能保障台灣農民的長遠利益。

  另台灣水果生產高品質及高價水果的產量有限,要拓展外銷市場,為求未來長遠之發展,應鎖定特定品項創立品牌,行銷主要市場,如此才能建立台灣水果強勢的國際競爭力,朝「建立台灣水果品牌,行銷全世界」之行銷策略努力;且為使台灣水果能新鮮的銷往全世界,生產技術、保鮮及冷藏技術的提升,更是值得積極開發的課題。

  又針對市場之開發,除美、日、歐等高價水果市場的開拓外,現今迅速崛起的新金磚十一國、中東國家等新興國家市場,亦可加強水果外銷市場行銷可行性之研究與佈局,以藍海策略之精神,開發新興市場,創造新市場需求,拓展台灣水果之銷售版圖。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95-10-31:30,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