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國際重要農情資訊

國際處 李蓮生
  1. 世衛組織在世界環境日呼籲重視氣候變遷對健康影響

      世界衛生組織(WHO)在2007年6月5日世界環境日發表聲明指出,環境變化與人類健康之間的關係複雜而密切,降低氣候變遷的衝擊事關拯救人類的生命與生活。

      2007年的世界環境日的主題為「氣候變遷對極地造成的衝擊」。WHO 秘書長陳馮富珍發表聲明說,全球每年估計有60,000人死於和氣候相關的自然災害,其中絕大部分都發生在開發中國家,但這些數字還不足以反映氣候變遷對於健康的潛在與間接影響。

      聲明中同時指出,許多全球最主要的致死原因都與氣候條件緊密相關。瘧疾、腹瀉和營養不良每年奪去數百萬人生命,其中又以兒童為多。若不採取有效的行動來減緩與適應氣候的變遷,情況會更加惡化,更加難以控制。

      聲明亦指出,水資源問題是氣候變遷對人類健康的一大挑戰。冰河縮減,對於飲用水仰賴冰河規律性融解的地方造成威脅;同時,雨水變得更不可預測,水的蒸發加速,都使飲用水的質與量下降,甚至導至旱災。

      聲明呼籲世界應做好二件事:第一,強化公共衛生體系,在第一線防杜與氣候相關的健康風險;第二,記住預防與治療同等重要,透過減緩及適應氣候變遷來保障人類的健康。

      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2007年世界環境日會議由挪威的特羅姆瑟市主辦,以氣候變遷造成的地球融冰為主題。融冰是全球暖化最明顯的證據,今年選擇風景如畫的特羅姆瑟主辦,是因為它位於暖化速度比地球其他地方快兩倍的北極地區,氣候變遷的影響已相當顯著。

      專家指出,融冰是氣候暖化的結果,也是原因:冰塊可反射熱氣與吸收熱。冰雪逐漸消失,已讓北極400萬居民受到影響。

  2. WWF表示海水淡化對全球環境衝擊堪憂

      海水淡化成為解決今日水資源短缺的一項熱門方案,但是世界野生生物基金會(WWF) 新出爐的一份報告說,這種取水方式對環境衝擊大,包括使全球氣候變遷惡化。

      WWF 全球海水淡化計畫主任皮托克說:「海水淡化是一種昂貴、能源密集、且會製造溫室氣體的取水方式。」

      他認為,海水淡化雖然對於世界未來的淡水供給可能有其價值,但目前,各地區仍有更便宜,且對環境傷害較小的供水方式可優先採行。

      研究報告說,海水淡化近年來急速成長,成為已開發地區和許多開發中地區的重要新水源。然而,海水淡化對環境的影響不一而足,包括破壞珍貴的海岸棲地、累積高鹽度的廢棄物、增加溫室氣體的排放等。

      報告說,當今舉世對海水淡化廠的迷思,如同上一世紀中起對水壩的迷思,只熱中於取水,而不見未來的環境代價,也忽略了更根本的環保解決方案,例如水源保育、提升用水效率和水回收再利用等。

      報告亦指出,許多最密集使用海水淡化的地區,都有破壞自然水資源尤其是地下水的紀錄。

      WWF 報告估計:阿拉伯灣地區淡水需求的60%都來自海水淡化;澳洲西部城市伯斯則打算以此供應1/3用水;西班牙把海水淡化水的22%用於農業,比例為全球之冠。

      WWF 呼籲,管理用水需求以及對大型工程進行影響評估,都必須及早進行,否則造成無法彌補的環境破壞和財政透支,都得由人民買單。

  3. 多項野生生物產品 歐盟進口最多

      世界野生生物基金會(WWF)指出,歐盟是多種野生動植物產品的最大進口地,包括熱帶木材、魚子醬、爬蟲類皮革及活體等。它呼籲歐盟致力確保全球野生生物產品出自合法及永續經營。

      WWF根據關係機構「國際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貿易調查委員會」(TRAFFIC)新近完成的研究作此宣布。

      TRAFFIC的歐洲負責人派瑞瓊斯說,雖然歐洲涉及的野生生物交易許多是合法的,「但我們不能忽略,這種對異國寵物、木材及其他野生生物產品的需求會助長非法交易。這已嚴重威脅某些物種,例如爬蟲類和鱘魚的生存」。

      這份標題為「機會或威脅:歐盟在全球野生生物貿易中的角色」報告估計,從公元2000年至2005年,有340萬隻蜥蜴、290萬隻鱷魚和340萬條蛇的皮輸入歐盟,而這些動物都列在「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CITES,又稱華盛頓公約)」之中。同期間還有30萬條活蛇輸入歐盟當寵物。

      報告說,同期間,歐洲共輸入242噸的鱘魚魚子醬,超過全球進口量的一半。另外僅2004年一年內,歐盟就從非洲、南美洲和亞洲輸入了超過1,000萬立方公尺的熱帶木材,價值12億歐元。

      WWF說,良好管理並能永續經營的合法交易有助於各地人民和經濟,同時兼顧保育。歐盟在這方面應負起責任。

      該基金會的全球物種計畫負責人李柏曼博士說,歐盟對野生生物產品的需求對於全球各地的人民和動植物影響甚鉅,因此,歐盟應致力確保過度的需求不至於對境外野生生物造成過度剝削,並有責任協助一些國家管理他們的資源。

      華盛頓公約締約國每3年舉行一次大會,本次大會於2007年6月3日至15日在荷蘭海牙舉行,為首次在歐盟國家召開。

  4. 世界動物衛生組織宣布:南韓禽流感疫情解除

      南韓官員在2007年6月18日表示,世界動物衛生組織已經將南韓列為無禽流感疫情國家,這項舉措將為其他國家解除南韓家禽進口的禁令鋪路。

      農業部說,世界動物衛生組織證實過去3個月,南韓沒有爆發禽流感疫情。

      南韓家禽出口主要是日本、香港和台灣。去年底爆發禽流感疫情,導致南韓的家禽出口受到重創。

      農業部說,從2006年11月到2007年3月間,南韓爆發7起禽流感案例,為遏止蔓延,南韓當局撲殺將近300萬隻雞、鴨。

      農業部表示,自從2007年3月17日首爾以南90公里的天安地區爆發禽流感疫情後,即未再傳出任何疫情報導。之前南韓並未傳出人類感染禽流感死亡的病例。

  5. 世界衛生組織表示改善環境 每年可救1,300萬人命

      世界衛生組織(WHO)於2007年6月13日發表一份各國環境因素對健康影響的分析報告,其中估計,全球每年有1,300萬人的死亡是可以透過環境的改善而避免的。

      這份報告呈現出富國與窮國之間健康風險的巨大落差。它指出,在世界上23個國家,竟有超過10%的死亡率可以歸因於兩個因素:一是不衛生不安全的飲用水,二是因使用固態燃料烹飪而造成的室內空氣污染。這些問題中,5歲以下兒童受害尤其嚴重,在全球因腹瀉疾病和下呼吸道感染而死亡的人數中占了74%。

      報告說,環境因素對健康造成最惡劣影響的國家包括非洲的安哥拉、布吉納法索、馬利,和亞洲的阿富汗。

      這份報告評估的環境因素包括污染、工作風險、紫外線、噪音、農業方法、氣候與生態變化、建築環境跟人類行為等。它分析,在情況最糟的某些窮國,有超過1/3的疾病感染可以因改善這些因素而避免,即使在環境較好的富國,也有近1/6的疾病感染得以避免。

      WHO負責永續發展與健康環境事務的助理秘書長韋柏˙莫斯多夫說,這份報告把不健康環境造成的疾病感染加以量化,旨在協助各國決策者決定該優先採取的預防措施。

      報告舉出了從家庭、社區到國家層次的降低風險措施。例如,家庭中若採用較乾淨能源如瓦斯和電力、採用較佳烹飪設備、改善通風等,就可大幅減少呼吸道感染。在較高公共層次,則改善水處理和儲存,以及採取較健康能源政策等,都是有效的介入措施。

  6. 接任AGRA主席 安南致力助數百萬非洲人脫貧

      聯合國前秘書長安南在2007年6月14日正式接下「非洲綠色革命聯盟(AGRA)」主席的職務。安南在南非開普敦召開的一場記者會中指出,非洲要發展、要繁榮,首先就要從改善小農生計做起,有了足夠的糧食產量,才能夠協助數百萬非洲人解決饑荒並脫離貧窮。

      安南是在世界經濟論壇主辦的非洲經濟論壇會議期間,宣布決定接下AGRA主席。他表示,在非洲沒有比改善農業來得重要的事,因為如何創造更多的糧食產量、維護糧食安全,一直是非洲消減貧窮的核心問題所在。

      安南說,大家都渴望為非洲貧窮的主因找出實際解決的方案,但是必須知道,非洲繁榮的腳步是從農民開始,非洲不像全球其它各地的農民,能夠生產足夠的糧食增加收入或滋養城市人口。

      眾所週知,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國家是全球唯一每人平均糧食產量下降的地區,非洲1/3的人口長期營養不良、許多農民無法取得不同的農作物種子、水資源和土地養份,農業研究人員更是貧乏且資金不足,致使非洲農業體系面臨諸多的挑戰。

      對此,安南表示,透過AGRA讓非洲有了希望,但這一希望必須超越夢想,它所需要的是動員集體知識、能力和資源以結束非洲大陸的不幸,改善農業產量後,非洲將有更大的信心邁入永續發展的新紀元。

      但安南指出,過去數十年來總是聽到人們討論非洲問題並承諾協助,這種經驗讓他更加渴望追求一實際的行動,而非口頭支持;至於AGRA現在談的就是如何採取行動,雖然這是一項長期的挑戰,但現在非洲有機會為自己創造新生活。

      安南指出,AGRA去年與合作夥伴開發更具生產力、抗蟲性強的種子給非洲小農後,未來4年還將有計畫的解決其它農業價值鏈所遭遇的問題。其中2008年將推動水資源管理計畫,協助非洲小農取得農地灌溉系統;2009年改善非洲農業市場、儲糧、農產品加工和輸出環境。在同時,AGRA將鼓吹非洲國家制定支持小農的政策,進一步提振鄉村發展,並為貧農的農產品貿易創造有利條件。

      安南表示,許多非洲國家元首已承諾,將在2015年以前達成農產量增加6%的目標;未來數月,AGRA將聽取不同的農會、婦女會、農產品產銷市場和民間社會的要求,從中汲取經驗,竭盡所能協助非洲各國達成此一目標。

      2006年成立的AGRA,總部設在肯亞的首都奈洛比,比爾蓋茨基金會和洛克斐勒基金會已答應提供初期1億5,000萬美元的資金。聯盟的目標是協助數百萬非洲小農及家庭,藉由改進農業產量與增加收入脫離饑荒與貧窮。

  7. 曼谷市制定5年改善溫室效應計畫

      為響應世界環保日,泰國曼谷市市長阿匹拉表示,將在5年內減低15%的曼谷二氧化碳排放量,以緩和曼谷日益嚴重的溫室效應。

      阿匹拉指出,過去40年來,曼谷的平均溫度已經上升了攝氏2度,而在泰國,高達百分之24%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來自於曼谷,在全球溫室效應問題愈來愈嚴重的當下,減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已經是全球共同關注的議題。

      在曼谷制定的5年計畫中,包括了長期的植樹計畫,鼓勵大樓使用節能燈泡與空調系統,大眾交通系統改採再生能源以及交通改善措施等,另外,曼谷市乍都乍公園與附近的詩麗吉公園、火車公園將合而為一,成為曼谷市區最大的綠地。

      阿匹拉的這項政策,獲得許多專家的認同;朱拉隆功大學教授安諾指出,雖然泰國政府對於全球化溫室效應的情況已經開始重視,但實際的執行仍有不足。

      另一名朱拉隆功大學地理系教授塔納瓦也認同安諾的說法,他認為泰國政府目前仍然對全球溫室效應的情況並不了解,2007年6月在曼谷的全球氣候變遷研討會只反應全球的情況,對個別國家並沒有太多的著墨,因此有必要讓泰國政府正視溫室效應的嚴重性。

      塔納瓦強調,農業是泰國的根本,特別是稻米,但溫室效應對於泰國的米倉,包括昭披耶河盆地等地,已經造成衝擊,對於泰國的食品安全也有影響。

  8. 新德里登革熱警報響起 當局急覓青蛙驅蚊

      印度首都德里市府官員2007年6月21日表示,德里地區夏季短暫豪雨提前來臨,造成市區處處積水不退,可能蓄養蚊子的積水區估計達一萬處,顯示2007年爆發登革熱疫情的可能性超過2006年,當局已緊急四處搜尋青蛙做為消滅病蚊的治標對策。印度由於基本衛生設施缺乏,居住環境髒亂,垃圾及污水四溢,即使沒有下雨,也是毒蚊病蟲叢生,雨後更是處處積水,加上氣候炎熱,濕氣大,更助長病毒熱疾病的蔓延。據官方統計,去年登革熱造成印度全國至少120人喪生,德里地區就超過45人死亡。

      由於週期性爆發登革熱疫情,病蚊對各種殺蟲劑、蚊香或防蚊油似乎都具免疫能力,德里當局曾在各處水塘放養小魚以吃掉蚊子的幼蟲。印度醫師公會內科諮詢顧問米斯拉甚至建議使用兒童玩耍的「仙女棒」驅蚊,理由是仙女棒冒出的濃煙可以驅趕蚊蟲。

      如今大雨方歇,德里地區日前已出現第一起登革熱病例,也響起了防治登革熱的警報。市府官員預測今年的毒蚊數量可能較去年還要多出45%。中央政府環境森林部也建議以青蛙遏止登革熱病蚊滋生。

      市府環保官員潘迪以8天時間搜尋青蛙後表示,即使在德里地區污染最嚴重的亞木拉河流域,「一隻青蛙也沒有」。他抱怨說,在1985年亞木拉河還可以見到許多體型碩大的青蛙,但1988年已只能見到少數體型小的青蛙,如今更是一隻也不剩。

      潘迪表示,市府當局也計劃向居民購買青蛙,但商人索價每隻3,500盧比(87.5美元),而德里地區必須放養青蛙的水塘多達500多處,市府預算不足,只好放棄。目前已將搜尋青蛙的目標轉向德里地區鄰近的農業省份,希望當地遍處大面積的農田和濕地裡,能夠供應足夠的青蛙應急。

  9. 印度東北居民相信竹米藥用功效有如「藍色小藥丸」

      在印度東北50年一度的竹樹開花周期發生時,齧齒類動物如老鼠的數量會遽增數倍,地方居民相信是老鼠吃下開花時散播出來的竹米(竹的種子)所致,而科學也證明竹米營養價值和藥用功效高,竹米不但已成為印度東北居民桌上的佳餚,也成為另類的「威而鋼」。

      據地方報導,位於印度東北米左拉姆省的一對夫婦,塔拉和黛吉,結婚9年依然膝下無子女,雖然多次前往加爾各答請教現代醫師和尋求偏方,但一直讓夫婦兩人失望。直到鄰人告知有關竹米的功效後,兩人抱持姑且一試的心理,塔拉買了兩個竹米,放入水中煮沸,兩個一起吃下。

      1個月後,也就是2005年4月間,果不然,黛吉懷孕了。如今塔拉驕傲的已成為一名男孩的父親。

      東北地區竹樹開花研究專家魯庫馬,多年來一直在當地實驗竹米對動物的作用。報導引述他的話說,「我確信竹米可以增加老鼠的性慾和生殖能力,竹米中確實含有刺激性慾的功能,但我還沒有對人類做過實驗,不知道是否也具有相同效果」。

      米左拉姆省農業署主管植物保護事務官員拉希安姆里亞納,至今也一直奉派對竹樹開花造成鼠輩激增原因進行研究。他深信竹米能夠助長動物和人類性慾本能的功效。他說,「每100公克的竹米含有60.36公克的碳水化合物(澱粉質)和相當高的熱能量,足以使任何生物變得『性』致勃勃」。

      他說:「我不能告訴你任何人的姓名,但確實有很多人向我表示,感謝竹米增加了他們的性能力。」

      中國林業專家亦表示,科學研究已證實竹米營養價值和藥用功效高,富含澱粉質和包括18種蛋白質水解氨基酸,含量更高於竹筍。

      但也有科學家和專家並不認為竹米含有如此豐富的功效。印度海得拉巴國家營養學研究中心曾經做過實驗,但未發現竹米中含有可助長動物或人類性慾的具體療效。

      不論是中國或印度,都有竹子開花會帶來災禍的傳說。中國有「竹樹開花,必有大災」,而印度亦有「竹樹開花,饑荒發生」的說法。在印度東北部竹林盛產區米左拉姆省,就分別在1785、1833、1881、1929和1977年發生竹樹開花引起嚴重饑荒情形。

      據科學家說法,每逢自然災難如旱災發生前,竹樹會大規模開花並枯萎,據說是因為竹能夠感應土壤的一些變異,所以開花散播種子(竹米)以為遷移,等待災變過後再生,但由於大量增加的竹米正好作為老鼠食物,所以老鼠數量隨之繁殖遽增,在消耗竹米之後,激增的老鼠又轉向其他作物,因而導致饑荒。

      米左拉姆省帕邱嘉大學學院院長拉契漢達瑪也表示,饑荒時期鼠口反常大增原因,主要在於竹米激增所致。他說,一般在饑荒時期,由於糧食不足,老鼠也常自相殘殺為食,因此也遏止了鼠口增加,但竹米大量散播結果,反而讓老鼠有足夠糧食,鼠口也因而大量繁殖。

      無論如何,在竹米盛產時期,已成為米左拉姆居民的桌上佳餚,則是不爭的事實。米左拉姆省地方警察首長約翰.奈赫拉亞和同事,閒暇之餘利用竹米烹調出多道菜餚,結果受到許多人讚賞,連隔鄰轄區的同事也聞風而來,吃後讚不絕口。

      如今米左拉姆省的「警察之妻福利協會」,甚至也收集竹米,醃製成泡菜出售,據說生意頗佳。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96-07-20:12,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