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台灣農業生技之產業規模與發展現況

中興大學應用經濟學系暨科技管理研究所合聘教授 萬鍾汶

一、前言

  隨著知識經濟的來臨與WTO的全球佈局和農業市場的開放促使國際農產品貿易廣泛交流,引領新農業趨勢。而生物科技被預期為本世紀新興科技產業最重要的趨動力量,將生物科技加以利用成為具市場性、獲利性的產業,其所涉略的相關應用很廣泛,從農業、食品、環境污染防治、到藥物開發、醫療診斷等,各有不同的發展空間,其所衍伸出來相關的生物科技產品眾多。其主要原因除了其背後龐大的商機,誘發投資風潮外,更背負解決當前世界人口增加、生活環境品質惡化、可耕地減少所衍生的種種問題的重任。因此許多國家皆已將生物科技產業列為主要的施政標的。但國際間各國對於生物科技之發展與規劃會因為本身所擁有的資源秉賦不同而有差異。

  但現今學術研究領域傾向將生物科技相關產業分為醫藥與農業兩大領域,前者包括醫藥品之開發、醫療技術方法、疾病之檢測試劑;後者包括植物新品種之研究與開發、植物品種權之保護、農民權益及基因改造作物等。由於生物科技對人類生活的發展影響深遠,甚至與人類之生命、健康關係密切,因而普遍受到重視,引發了許多國際性的議題及爭論,但生技產業的發展速度並未因而減緩。

  我國以農立國其深厚的農業發展經驗,在國際上享有「蘭花王國」、「草蝦王國」等多項美譽。近年來雖然工業發展逐漸取代農業,但台灣的農業技術是唯一被全球認定為前12強的先進國家,加上近年來政府為了因應WTO的加入,積極為農業轉型鋪路,強力推動農業生技,在此理想的後天環境下,加上厚實的農業基礎,若能好好運用生物科技來發展高附加價值的農業,未來台灣農業生技產業應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我國農業生技的發展源起可溯至25年前,行政院於1982年頒佈的「科學技術發展方案」中明訂,生物技術列為八大重點科技之一,自此陸續推行生技相關政策。1988年農委會將生物技術列入國家級試驗研究計畫;1995年行政院通過「加強生物技術產業推動方案」,積極推動生物技術產業,對台灣的農生技產業影響甚大。2004年農委會為提升21世紀農業國際競爭力,輔助尚在萌芽階段的農業生技產業,並提供全民更便利的產業新資訊,特地建置產業資訊系統,完成農業生技產業資訊的網路平台。

二、農業生物科技相關產業之範疇

  世界各國對農業生物科技產業範疇定義不全然相同,主要以最早發展農業生技的美國為依歸。美國將農業生技侷限於轉殖動植物(GMOs)、生物性農藥及近幾年興起的分子農場(bio-pharming)。廣義而言,農業生物技術是指將細胞與分子生物學應用在農業產品及其生產的過程中。因此將DNA、基因體學、基因藥理學、蛋白質分子或其他分子生物學應用在農業生產過程中所生產出來的產品皆可視為農生技產品,如將DNA與基因體學的技術應用於開發生物性農藥與生物性肥料等農業生產過程中的投入,或與基因轉殖技術相關的農產品,如動物生長激素、農業用診斷試劑、水產養殖、基因轉殖種子與作物等。

  我國對農業生物科技相關產業之範疇的界定依政府部門而有不同的定義。如國科會生物技術學門規劃之農業生技,分為動物傳染病之快速診斷技術、畜用疫苗之生產技術、植物病蟲害之快速診斷技術及防治技術、重要經濟作物及家畜基因轉殖技術之開發與應用、種苗量產技術之開發、花卉及觀賞植物生產體系之改進、生物性農藥之生產技術等子類;若按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的產業技術資訊服務推廣計畫(Industrial Technology Intelligence Services, 簡稱ITIS)則分為基因轉殖動物、動物用營養添加物、動物用藥及疫苗、動物(禽畜)養殖、基因轉殖植物、植物組織培養、生物性肥料、生物性農藥、植物種苗、水產種苗與養殖。至於我國農業的主管機關農委會,則是於2002年就產業特性及最終產品將農業生技分為植物種苗生技、水產養殖生技、畜禽生技、動物用疫苗、食品生技、生物性肥料及生物性農藥等七個子領域;後於2006年新增診斷檢測一類。

  比較農委會與國科會對農業生技領域界定的範圍,國科會的重點在於基礎性科技,不包括食品的部分;而農委會定義的範疇則較為廣泛,注重與農、林、漁、牧及食品相結合的生物技術。

三、農業生技產業動態調查之目的與內容

  基於政府正積極推動發展農業生物科技產業,俾能成為台灣農業永續經營的產業,政府有必要正確掌握此產業的動態訊息,進一步建構完整且可供學術研究的資料庫,即時即地做出正確且有益於全民的政策。因此農委會遂於2003年度起連續4年委託中興大學應用經濟系執行農業生物科技產業產值調查研究計畫,大規模的蒐集農業生技產業的相關資料,如廠商的家數、成立年限、投資規模、就業情形、研發狀況、經營業務以及營業收入等統計資料,以期掌握國內農業生技廠商之發展現況,進一步瞭解政府推動生物科技措施後所獲得的施政績效。4年來隨著每年度廠商的增減,必須廣泛蒐集農生技廠商名冊,持續全面性調查有公司登記的農業生技廠商營運概況與產值,以更新廠商之基本面及營銷資料,釐清子產業的範疇及推估農生技領域之產值貢獻迄今已可初步掌握我國農業生技產業的規模及廠商意向。

  問卷調查是採用兩階段方式判定廠商名單:從寬蒐集相關生技廠商資料並從中篩選出可能屬於農生技領域之廠商名冊,再由訪查員確認該廠商屬於農生技領域,方得列入農生技產業之可能母體名冊,以利正確推估我國農生技產業之產值。表1 DOCX / pdf / odt列示調查期間受訪樣本廠商家數及農業生技子領域的分佈情形,由之顯示受訪廠商多屬生技食品子領域;而每年受訪家數最穩定的乃是禽畜生技子領域。

四、農業生物科技產業規模

  根據相關廠商名冊對照調查受訪與拒訪廠商的名單與農生技領域屬性,估得每年農生技產業廠商家數,2002年171家、2003年214家、2004年214家、2005年240家、2006年249家。就子領域結構而言,2006年營運中的249家農生技公司企業中,以「生技食品」類共147家,所佔比重最高;「植物種苗」25家居次;續之為「畜禽生技」及「檢測診斷」各有14家、「生物性肥料」13家、「水產養殖」12家、「動物用疫苗」10家、「生物性農藥」5家。

  在產值的推估部分(實際推估流程請參見萬鍾汶等人,2003-2006),2002年之農生技總產值58.99億元,2003年121.92億元,2004年 203.20億元,2005年212.82億元(參見表2 DOCX / pdf / odt)。由此看來,近五年來我國農生技產業之產值每年持續倍增成長,但成長幅度有減緩的趨勢。

  近年來,我國的農業生物科技產業迅速發展,產、官、學界為了及時掌握相關訊息,紛紛投入研究。因為農業生物科技產業之定義範圍廣泛,許多研究因為領域定義不同,而有不同的產值推估結果。以本研究而言,推估的產值是以調查回收樣本為基礎,同時按照每年所蒐集到的農生技廠商名單為基礎,將當年可能存在的母體家數推估出來,再以樣本數的產值推估可能母體的總產值。然而,有些研究是僅以調查回收的樣本所推估的產值當作農生技產業產值。若參考者不查此間的差異,造成應用上相當大的偏誤。

五、農業生技產業之發展趨向

  (一) 農業生技的發展性

  歷年接受調查的公司表示其之所以選擇農生技領域作為發展方向可歸納為8個考量的原因(如表3 DOCX / pdf / odt),前三大主因為「市場潛力大」、「具技術專長」以及「市場需求大」。而2005及2006調查結果完全相同,以「市場潛力大」因素為最主要考量,「具技術專長」次之。故未來我國農業生技產業的發展將靠市場潛力拉動(pull),及廠商自身技術能力水準推動(push)。

  (二) 農業生技公司對於其主要研發項目的市場預期

  成功的農業生技產品大多經過相當的研發期程及市場的測試,故業者的預期心理會左右產業領域的發展。如表4 DOCX / pdf所示,歷年約有近七成的農生技公司表示對其主要研發項目的市場預期是樂觀或非常樂觀的,所以基本上,多數農生技公司對於本身所研發的產品在未來市場上仍深具信心。

  (三) 農業生技廠商發展上面臨的主要問題

  1. 內、外銷導向農生技廠商發展時所面臨的主要問題
    2006年的調查共有70家廠商填寫完整的內外銷資料,本文乃將內銷營收佔全部營收比率超過50%以上者稱之為「內銷導向廠商」,小於50%者則稱為「外銷導向廠商」。依據此分類原則,內、外銷導向農生技廠商分別有59家及11家。進而將廠商的內外銷導向分類與各廠商在發展時是否面臨各方面限制兩者進行交叉分析,結果整理如表5 DOCX / pdf所示。在4個可能面臨的問題層面中,“技術”以及“營運”方面遭遇問題的比例會因為內、外銷導向而不同。而不論內、外銷導向的業者皆認為農業生技產品的市場行銷及通路是當今或未來皆會遭遇到的問題,此結果與往年調查相同。相較於上述問題層面,內、外銷導向廠商出現財務問題的比例皆相對偏低。因此,未來農業生技廠商從事研發時,即應考量國人對新式生技產品的需求程度,以及將產品推向國際市場的可能模式,政府部門則可提供市場資訊、排除市場進入的貿易與法規上的障礙,以促進農業生技產業的永續發展。

     

  2. 不同規模別農生技廠商發展時所面臨的主要問題
    農業生技業者的營運規模通常可以資本額或員工人數來劃分,調查研究將總資本額低於1,000萬元之廠商歸類於小型廠商、介於1,000-8,000萬元之間者屬於中型廠商、超過8,000萬元者歸類為大型廠商,繼而可探討不同規模別的農業生技廠商對於各項發展議題之看法。2006年調查共有72家回應,其中屬於小型的農業生技廠商有17家(24%)、中型28家(39%)、及大型27家(37%)。

  將農生技廠商的規模分類與各廠商在發展時是否面臨各層面限制兩者進行交叉分析(如表6 DOCX / pdf / odt)。得知不同規模的廠商所遭遇的問題,依序為「市場面」、「技術面」、「營運面」以及「財務面」。由此可知不論規模如何,廠商主要問題在於市場面。相對而言,規模相對小的廠商面臨此四大問題的比例也較高,而不同規模的廠商在財務的問題比例皆較其他方面相對和緩。

六、結語

  農生技產業是一新興行業,其背後隱藏的龐大商機,促使此產業於台灣興起,由於發展迅速,致使產業與業者資料普遍欠缺。但農委會相當重視此行業的發展態勢,方能促使連續進行4年的調查,吾人可以將此項農業生技產業調查計畫視為我國之試驗性或先導性的研究。惟隨著每年度廠商的增減,實際農生技母體廠商名單仍有待查證確認,相關資訊更須每年更新,故研究的主要貢獻是持續調查農生技廠商數目,釐清農生技產業的範疇及推估農生技領域變化之產值,作為政府擬定未來農業生物科技發展目標之參考。惟在人力、時間與經費成本考量下與受訪廠商填答意願低的現實,未來恐難繼續每年進行全面性調查。

  農業生技從研發產品、生產到上市的過程中,涉及到的層面都相當廣。經由四年來持續的調查與農企業廠商接觸後,發現多數中小企業資源及力量極為單薄,發展常遭遇到法規、資金、人才、市場銷售管道的問題。雖農政單位近來甚為關切農生技業者動向,惟廠商認為其提供的資訊政府未必會利用、政府制訂政策的速度很慢。但廠商調查工作較往年更為困難,許多拒訪廠商都是之前曾接受訪問過而不願再配合,儘管拒訪理由不一,但真正的原因應是覺得無實際效益或對實際營運困難/障礙未見改善或解決。故農政單位需在資源提供及輔導支援方面符合業者實際要求,設法繼續掌握產業面訊息,用心看待經營。

參考文獻

  1. 萬鍾汶、林妙瓀,2003,農業生物科技產業產值統計之研究。

     

  2. 萬鍾汶、陸大榮、魯真、陳吉仲,2004,農業生物科技廠商與產業產值之調查研究。

     

  3. 萬鍾汶、陸大榮、魯真、黃文星,2005,農業生物科技產業產值之調查研究。

     

  4. 萬鍾汶、陸大榮、陳吉仲、王為中,2006,農業生物科技廠商與產業產值調查研究。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96-12-03:32,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