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國際重要農情資訊

國際處 李蓮生
企劃處 林文傑
  
  1. 美國鄉村地區因原物料價格上漲 偷竊行為增多

      目前美國鄉村地區幫派組織與宵小的犯罪行為猖獗,犯罪標的物從小麥到杏仁、從銅線到木材無所不偷,主要是因為這些物品的價格暴漲所致。

      由於變現容易,這些不法份子偷遍各種物品,盜伐民間與公有的林木、偷走整個貨櫃的杏仁、甚至冒著生命危險,偷竊輸電線電纜的銅線。

      美國加州杜萊爾郡有311,000居民,將近2/3務農維生,杜萊爾郡農業犯罪事件偵察小組官員吉本表示:「當某一種物品價格暴漲時,這種物品就成為不法份子下手的目標,因為他們認為有利可圖。」。

      吉本說:「汽油價格上漲時,我們就會看到一大堆竊賊偷竊汽油。現在則是偷竊金屬的案件大增。現在市面上出現許多銅線,其中有許多銅線並不是被丟棄的廢銅線,而是從電纜上剝下來的銅線。」

      吉本指出,從2001年到2005年,加州杏仁價格幾乎上漲3倍,從每磅91美分上漲到2.81美元,竊賊也不是到田裡或樹上採杏仁,而是等到杏仁加工處理完畢裝上貨櫃後,從卡車上把整貨櫃的杏仁運走。

  2. 印度禽流感導致雞禽出口受阻

      在新德里證實致命性的H5N1禽流感疫情在東部西孟加拉省爆發後,印度當地的衛生與農業主管官員開始大舉撲殺當地雞隻,此新疫情已嚴重影響印度的雞禽產品出口,包括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和尼泊爾等8個中東和週邊國家,已正式停止進口印度雞禽產品。

      印度雞禽最大客戶阿聯,自2007年7月東北部的曼尼坡省爆發禽流感疫情之後,就宣布停止進口印度雞禽至今。阿曼、卡達、科威特、巴林、尼泊爾、不丹和斯里蘭卡等其他國家則在最近西孟加拉省發生禽流感疫情之後宣布停止進口印度雞禽。

      之前曼尼坡禽流感疫情爆發不久,印度政府曾於2007年11月8日向世界衛生組織表示,已根除H5N1禽流感病毒。但為時僅兩個月,又再度發現相同的病毒。印度農業部官員稍早指控病毒來自鄰國孟加拉。

      沙烏地阿拉伯同意繼續進口印度的雞禽產品,但產品不得來自西孟加拉省地區。人口超過8000萬人的西孟加拉省,是在2008年1月15日確定比爾普姆和南迪奈普兩區發現雞禽感染H5N1致命禽流感病毒,當局立即對兩地105處農村所有雞禽展開撲殺工作,預計將撲殺約40萬隻雞禽。

      但因當局事前並未對疫區村民進行適時宣導,以及官方補償費過低或未發補償費,導致若干村民拒絕交出雞禽,甚至企圖走私雞禽、雞蛋等產品出口至外界,以減少損失,也造成疫區從最初的兩個地區,擴大為九個地區,並威脅到西孟加拉首府加爾各答的農村。同時有更多的村民由於不瞭解禽流感病毒的嚴重性,直接將病死雞就地掩埋或棄置在垃圾堆和溝渠中。

      儘管至今尚未傳出有人感染H5N1病毒的消息,但日前已傳出緊鄰疫區的帕拉斯普地區和鄰近若干村落,發生40頭豬暴斃現象。據衛生人員初步檢驗表示,有感染病毒跡象,但仍待進一步查驗。

  3. 綠色和平組織指稱 化學肥料為導致氣候變化最大元兇之一

      「綠色和平」環保組織2008年1月25日在馬尼拉所發表的一篇名為「涼快的農耕:農業對氣候的衝擊及緩解的潛力」報告中指出,化學肥料是溫室效應氣體的重要來源之一,對氣候變化的影響甚鉅。這是綠色和平組織針對化學肥料對人類及環境的為害所做的第2份報告。

      這份由英國亞伯丁大學教授史密斯所寫的報告,就農業對氣候變化的直接與間接效應,以及應如何使農業自一個溫室氣體的提供者,搖身成為碳物質的洗滌槽或沈澱庫,進行研究。

      2007年11月,綠色和平在另一份研究中舉證說,菲律賓與泰國主要農耕地的水質,已經受到硝酸鹽類化肥的有毒污染。

      涼快的農耕報告指出,能源密集及化學密集的農業活動,如肥料過度使用、墾荒、農耕地林木濫伐、土地變更及密集畜牧等,對全球氣候變化造成重大的影響。研究估計,因這些活動而排出的二氧化碳約介於85億至165億噸之間,相當於人類引發溫室氣體排放的17%至32%。報告說,肥料過度使用是農業直接溫室氣體排放的最大單一元兇,目前相當於每年製造21億噸的二氧化碳。

      報告中詳述了多種實用、簡單的辦法,可以減輕氣候變化,包括減少肥料使用、保護土壤、改善稻米產量、減少肉類需求等,特別是在已開發的國家。

      綠色和平東南亞宣導員奧坎布在發表會上表示,對農地的肥料飽和轟炸必須停止,政府應逐步廢除對化學肥料的補助,並執行肥料縮減政策,以確使農民更精準地減少肥料使用。

      奧坎布進一步說,各國政府必須停止支持有害環境的破壞性農耕作法,而應把焦點集中在協助農民轉型到生態性及永續性的農耕系統。

  4. 亞馬遜森林面積2007年嚴重減少

      巴西總統魯拉2008年1月25日召集總統府文官廳長羅謝芙及環境部、農業部、司法部、國防部、鄉村發展部等部會首長舉行緊急會議,討論2007年最後5個月亞馬遜森林遭濫墾濫伐面積增加的問題。根據巴西環境部和國家太空署的報告指出,這段期間遭濫伐與濫墾的森林範圍可達7,000平方公里。

      國家太空署的調查顯示,2007年8月至12月亞馬遜森林遭砍伐3,233平方公里,其中1,922平方公里集中在11月至12月。按理,這兩個月因為下雨的緣故,通常不會有採伐森林的行動。這是國家太空署自設立以來,首次發現這麼大塊面積的森林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消失。

      調查指出,亞馬遜森林面積減少最快的是馬托格羅斯州,它在過去5個月消失了1,786平方公里。為此,該州環境廳已開始與巴西環保署合作,冀能找出造成這些森林消失的罪魁禍首,並予以懲戒。

      環境部認為,黃豆價格上漲、牧地及鋼鐵工業朝亞馬遜地區開發等,是森林面積日益縮減的主要肇因,特別是在馬托格羅斯、宏東尼亞和巴拉3州。

      2006年8月至2007年7月,亞馬遜森林共消失11,224平方公里。如果森林減少的速度繼續像過去5個月,未來一年遭破壞的林地面積將可達15,000平方公里。

      環境部長馬利納說,政府會努力遏阻亞馬遜森林繼續被砍伐,而農業部的配合將非常重要,因為唯有協助保護栽植環境,農業經濟才能夠永續發展。

  5. 印度所生產茶葉和咖啡 俄羅斯將禁止進口

      俄羅斯聯邦動植物衛生監督局將禁止從印度進口植物產品。由於印度生產的茶葉和咖啡在俄羅斯市場上占有很大比例,此舉可能導致俄羅斯市場上的這些產品價格上漲。 聯邦動植物衛生監督局新聞處表示:「動植物衛生監督局認為必須從2008年1月28日起暫時限制來自印度的植物產品,以及帶有印度國家植物檢驗防疫組織所頒發植物檢疫合格証的第三國植物產品。」

      俄羅斯採取此一決定的原因是在一批印度所生產的芝麻中發現了害蟲。動植物衛生監督局表示:「這是一種對穀物和穀物產品危害極大的害蟲,這種情況使人懷疑印度國家植物檢驗防疫組織的許可體系和植物產品消毒的效率」。 根據俄羅斯海關數據,2007年第三季俄羅斯自印度進口10,300噸、價值240萬美元的咖啡,77,700噸、價值3210萬美元的紅茶,31,200噸、價值6,180萬美元的其他茶葉,以及119,400噸、價值4,720萬美元的稻米。 印度貿易部副部長庫馬爾•古普達表示,印度方面對俄羅斯聯邦動植物衛生監督局做出的決定表示非常遺憾。古普達強調:「農業對印度而言非常重要,在此一領域與俄羅斯的關係非常悠久」。他希望俄印雙方能儘快解決此問題。

  6. 科學家揭曉食用青花菜可預防心臟病之機制

      科學家已找到若干青花菜富含的成分與減少細胞因心臟缺氧受損之間的明確關連,吃蒸煮青花菜能降低心臟病發作的風險,因為它可以提升人體防範細胞受損的能力。之前的研究已証實,經常攝取青花菜者,尤其是生食或簡單烹調,罹患心臟病和若干癌症的風險較低。

      與進食和呼吸有關的生化反應會產生名為「自由基」的高度活性化學物質,過多自由基會傷害細胞甚至引發癌症,這類損害已知會伴隨年齡增長而累積。

      但十字花科蔬菜中的芸苔屬植物,包括白花椰菜、青花菜、甘藍菜和球芽甘藍等,富含能防止自由基堆積的抗氧化成份。特別是青花菜含有的蘿蔔硫素(sulforaphane),能誘發人體製造出作為部分心血管防衛系統的多種蛋白質。

      雖然許多研究人員長久以來一直深信抗氧化物質有益健康,但眾多研究始終未能証明其效果。而最近刊登在「農業與食品化學期刊」的最新研究,發現在動物實驗中的一種特定機制。

      康乃狄克大學心血管研究中心負責人達斯教授,以蒸過的青花菜萃取物餵養老鼠一個月,量測對老鼠心臟的影響。相較於正常飲食老鼠,攝取青花菜萃取物老鼠的心臟功能獲得改善,且缺氧時受損較小。

      達斯發現,這些效應肇因於青花菜飲食會引發多種蛋白質的製造增加,這些蛋白質能維護心臟健康運作的能力。達斯表示,實驗一再証實,能抑制氧化效應的「氧化還原蛋白質」在防範心臟病上扮演重要角色。但達斯也指出,「如果青花椰菜烹調過度,將會大量喪失保護效果」。

  7. 美食品藥物管理局指出複製牛豬山羊可安全食用

      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 )2008年1月15日公布複製動物產製食品安全的最後風險評估報告指出,複製的牛群、豬隻與山羊的肉乳,以及複製動物的後代,和傳統培育的動物一樣安全可食用。不過,其他種類的複製動物,如綿羊,則沒有充份證據證明為安全可食。

      這項結論等於去除了美國對複製動物肉、奶上市的規範障礙。美國業界曾在2001年同意,在 FDA進一步評估前,不讓複製動物與其後代的肉奶流入市面,而FDA 在此一項聲明中表示,業界將決定這個「自願暫時中止」狀態的下一步,而農業部也將召集相關單位,討論如何讓市場順利且有序地過渡。

      儘管如此,由於複製動物成本太高,主要用途為育種,因此 FDA也指出,實際上相關食品還不可能大量上架;不過,經由他們交配的後代可用於產製肉品與乳品。而對於牛、豬、山羊以外的複製動物,FDA 也表示將持續建議不要流入市面。

      由於複製動物被認為與一般動物並無不同, FDA說,將不會要求由複製動物而來的食品作特別標示,但可能會允許一般動物的食品標示為「非複製動物食品。」

      這份報告初稿首先公布於2006年12月。輿論一年來對於複製動物產製食品提出不少道德質疑,也有批評指出FDA 的初稿假設多,數據少,尤其是雖然大部分複製動物在出生前或後不久即死亡,但存活的動物卻被視為正常。

      鑒於大多數消費者謹慎面對複製食品,所公布的968頁最後風險報告包括幾百頁的數據資料,解釋他們如何歸納出這樣的結論。

      報告雖判定,新陳代謝常常還不穩定的新生複製牛產製的食品「可能有一些非常有限的人類食品消費風險」,但認為出生幾個星期以上的健康複製動物肉、奶並沒有安全風險。報告承認,對人類健康的憂慮並不是複製動物產生的唯一問題;一份與報告一同發佈的文件表示,這其中還有道德、宗教與倫理等問題,但由於 FDA並未被法律授權要考量這些問題,因此這份風險評量是「僅以科學為基礎的評估。」

      對於 FDA公布的結果,一些消費者團體如「食品安全中心」批評,罔顧美國國會法令,企圖令相關業者受益;美國貿易相關組織也因長年讓外國接受美國基因改造農作物不易而表質疑。

      不過,也有消費者團體表支持,「公共利益科學中心」(Center for Science in the Public Interest)發表聲明表示,FDA 已令人滿意地回答了複製食品的安全問題,任何食品的安全都無法絕對確定,消費者應對複製動物與其後代的肉奶有信心。

      美國國會2007年12月通過的撥款立法中,曾建議在沒有進一步研究前,應延遲通過這樣的政策;參議院通過的農業法案版本更包含阻止 FDA可能數年都不得通過複製食品的更強烈語言。這份法案即將在數週內與眾議院通過的農業法案協商出最後版本

  8. 國際農產品價格趨漲各國分別研提因應對策        

      由於世界人口增加,且全球性氣候異常致使地區性的糧食生產呈現不穩,進而引發國際穀物價格呈上漲趨勢,更因生質能源及畜牧業的需求增加,使得國際穀物期末庫存量屢創新低,而使糧食供需情識成為世人關注的焦點。尤其是FAO等國際農業相關組織,及農產品期貨專家最近所分別研提之全球中、長期糧食供需預測,多次警示未來10年國際穀物期末庫存量可能降為零,迫使各國當局紛紛研提因應對策,其主要者如下:

    (1) 中國大陸:中國實施經濟改革後的農產品貿易政策以鼓勵出口為主,2007年受到國際穀物價格呈長期上漲趨勢,以及中國境內消費者物價呈大幅度上漲的壓力,中國財政部依國務院「中國農產的生產以供應國內需求為優先考量」的指示,於2007年12月20日公布,自2008年1月1日起為期一年的時間,廢除小麥、大豆、玉米等84項農產品出口退稅的優惠,並且針對小麥等57項主要穀物及相關產品的出口,課徵5至2%的出口貨物稅。此外,為確保國外之穀物等農產品能順利進入中國,積極辦理甄選援外農業專家前往非洲及中南美洲各國協助國際農業合作相關事宜。

    (2) 印度:近幾年來的經濟成長率名列世界前矛且每年約有350至450萬公噸稻米外銷的印度,2007年先後遭逢乾旱及水災肆虐,致使印度當局為滿足印度國內糧食的需求,於2007年10月宣布停止核發稻米(部分已訂定出口契約的高品質稻米除外)及小麥出口證明。此外,將以往鼓勵外銷的畜牧業發展政策,修正為以滿足內銷需求為主要考量,並且自2008年2月起禁止奶粉等乳製品外銷,進而成為已高漲的世界乳製品價格繼續攀升的部分要因。

    (3) 俄羅斯:2007年俄羅斯的小麥及大麥等糧食作物之生產呈現豐收,在國際小麥需求殷切的情況下,其小麥等之出口量值均創近幾年來的高峰。值得重視的是,2007年上半年該國當局未曾控管穀物的出口,進而導致2007年下半年其境內的穀物價格暴漲,迫使俄羅斯當局為抑制境內的物價,公布自2007年11月12日起至2008年4月30日止,小麥及大麥分別課徵10%及30%的出口稅。此外,向來有東歐穀倉之譽的烏克蘭(自2007年7月起,限制小麥、薏仁及大麥等穀物出口量)等舊蘇聯所屬的新獨立諸國,紛紛採取「以國內穀物需求為優先」的政策因應實需,亦為國際小麥價格呈現高檔震盪之部分主因。

    (4) 阿根廷:阿根廷為穩定其國內物價,於2006年3月開始實施牛肉出口限制政策,並於2007年3月開始停止小麥輸出登記相關業務。由於阿根廷向來列屬南半球小麥及牛肉主要出口國,在季節方面與北半球的穀物及牛肉出口有時間上的落差,成為彌補全球穀物庫存不足的重要支柱。如今,阿根廷的限制出口政策,除了影響現今國際小麥及牛肉供需及價格外,對於陷入低潮的WTO農業談判亦將有所影響,值得關注。

    (5) 越南:近幾年來,名列世界第二大稻米出口國的越南,2007年稻米主產地遭逢颱風等天災為害,越南當局為穩定供其國內稻米需求,於2007年7月以「越南已提供450萬公噸稻米外銷」為理由,突然宣布實施禁止稻米外銷政策。此措施,致使世界最大稻米出口國的泰國稻米出口量增至1,000萬公噸,且價格呈現堅挺走勢。

    (6) 澳洲:澳洲稻米產量曾於2001年達164萬公噸,並有120萬公噸的稻米外銷,但因澳洲連續多年遭逢乾旱為害,致使2006/07年(2006年12月播種,2007年5月收穫)稻米產量僅剩1.5萬公噸,創澳洲稻米生產史的最低紀錄,且迫使澳洲當局採取緊急進口稻米40萬公噸應急。此外,更因連續乾旱影響,導致該國多年來引以為傲的畜牧業亦面臨嚴重打擊,進而成為現今國際牛肉、乳製品等畜產品價格呈堅挺走勢的部分要因。 ?A

  9. 世界基因改造農產品產量快速成長

      自1996年美國開始種植GM(基因改造)類農作物起,世界各國生產GM類的農作物呈快速增加趨勢,其相關要點如下:

    (1) 由於GM類農作物在生產方面,具有抗病等優點,因此美國為提高玉米、大豆等大宗穀物單位面積產量,於1996年開始種植玉米、大豆等的GM產品(2006年美國GM產品的種植面積為54.6百萬公頃)起至2006年止,全球共有加拿大(6.1百萬公頃)、阿根廷(18.0百萬公頃)、巴西(11.5百萬公頃)、巴拉圭(2.0百萬公頃)、中國(3.5百萬公頃)、印度(3.8百萬公頃)、南非(1.4百萬公頃)、澳洲(0.2百萬公頃)等22個國家種植玉米、大豆、棉花、稻米、油菜仔、木瓜等農作物的GM類產品。

    (2) 由於GM類產品對自然生態、人類食用、動物飼養等的安全性之影響處於不明狀況,所以迄今為止尚有日本、歐盟等多國禁止生產GM產品。但從已生產GM類農產品的國家,在糧食增產方面有顯著的績效,且就未來全球糧食、飼料、生質能源等供需的立場而言,未來的GM類產品的產量可能朝增加方向邁進,因此有關GM類農產品的安全性、使用方式等,將成為注目焦點。

  10. 發光電子二極體可望成為預防農作物病蟲害的利器

      1990年代LED(發光電子二極體)產品研發成功後,成為先進各 國從事農業預防病蟲害關注的焦點,其相關要點如下:

    (1) 1996年日本農業研究單位將傳統上電照菊花所使用的鎢絲燈泡,改採LED的綠色光波照射,發現使用LED時,具有電力消耗只有鎢絲燈泡的10%,使用時間較鎢絲燈泡長等優點。此實驗成為世界首創LED供做農業防除病蟲害的先例,進而引發LED供做農業生產資材相關實驗及利用的契機。

    (2) 目前已知a. 草莓利用LED綠色光波照射,可以抑制炭疽病的發生率並可促進草莓生長,縮減草莓結果期所需間隔的時間。b. 利用LED紅色光波照射菊花,可以調整開花的花期。c. 將多種類的葉菜,以不同的單一色彩的LED光波照射,會產生不同的反應,例如小松菜的葉柄可能增長,但其他的葉菜的葉柄可能縮短。d. 以LED黃色光波照射瓜果類作物,對於抑制夜行性蟲害有顯著效果。e. 在阿古貝(可供生產真珠的一種母貝)的養殖池內,裝置LED綠色光波設備,對於抑制養殖池的有害細菌繁殖有顯著功效。

    (3) 由於有關LED光波的利用尚有許多課題,例如每一單色的LED光波對於各種生物有哪些反應、LED採取連續性或間接性照射時所產生的功效有哪些等,有待進一步研究。總之,如何將LED光波有效利用,將成為未來農業科技研發的重要項目。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97-03-17:12,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