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推動台灣優質農村酒莊及酒品輔導成果

農糧署 王文良

壹、前言

  農村酒莊係兼具農產加工及鄉村旅遊之事業,其融合原料生產、釀製過程、佳醇品嚐、地方人文、建築風格、故事化詮釋及鄉野休旅等元素,以看得到、觸摸得到、食用得到的真實體驗,提供遊客文化、情感及知性之旅。經過產官學等機構合力打造,台灣風格的農村酒莊產業磐石已逐漸穩固,對國內酒類市場影響程度亦逐年遞增,本文將介紹輔導農村酒莊之歷程及措施,並對近年來之輔導成效及相關影響層面做進一步之探討。

貳、我國農村製酒發展歷程

  溯至先民渡台時期,即有利用穀糧製酒之記載。民國42年因國家稅收需要,實施菸酒專製及專賣制度,至91年元旦廢止,共歷時50年,此一期間為我國民間釀酒技術及產業經營之空窗期,農民為解決農作盛產壓力,將之粗釀成酒,以露、釀、醇等名義銷售。同時,菸酒公賣局所屬各酒廠受惠於菸酒專製專賣的保護,得以獨占酒類產、製、銷市場,衍至轉為公司化後之台灣菸酒公司及金門酒廠等大型酒廠仍持續保有其優勢。

  開放民間釀酒初期,由於民眾對製酒利益之憧憬,小型酒廠及農村酒莊迅速成立,農委會為扶植農村轉型經營製酒事業,並導引其常態發展,於民國90年底開始規劃輔導921地震災害中部災區之農民組織(農會、農業合作社、產銷班等)成立9家農村酒莊,推動製酒技術、酒莊經營與酒品行銷等輔導措施,建立我國農村酒莊雛形,其後更擴至已取得酒製造業許可執照之22家農業組織型酒莊。

  農糧署自93年起推動實施「農業組織型」酒莊與酒品評鑑制度,且挹注資源輔導提升酒莊經營與釀酒技術及加強優質形象行銷推廣等相關工作。至於「農民自營」酒莊,因家數眾多,分散各地,且經營規模及專業水準參差不齊,目前以教育訓練來建立其釀酒技術及製酒法規等知能。

參、輔導策略與措施

  我國農村酒莊的經營模式在開放民間製酒初期無例可循,且釀酒技術歷經菸酒專製時期之斷層中空需待建立,又礙於農村酒莊經營規模無法與進口酒業集團及國內大型酒廠匹敵,酒品行銷及廣告能力亦難與之抗衡,惟鑑於農村釀酒事業屬農產加工產業一環,酒莊經營不但可促進傳統農業轉型,且與農村社群發展密不可分,因此,有必要將其納入輔導,相關發展策略及輔導措施如下:

一、在發展策略方面

  (一)將酒莊營造成蘊含地方人文、鄉村農情及在地農特產風味等情感,以區隔進口酒品之地緣疏離感及國內大型酒廠難以仿傚、營造的農村人文情境。

  (二)注重酒莊營運制度的建立及釀酒技術與人才的養成,以提升酒莊經營效率及酒品品質。

  (三)以農村酒莊及酒品整體形象作為品牌行銷,建立專業、優質意象,穩固酒類市場中「在地酒品」之品牌形象地位。

二、在輔導措施方面

  (一)發揮輔導小組功能,協助提升製酒及經營技術:依據「農村酒莊輔導作業要點」邀集相關領域之產、官、學、研等專家組成農村酒莊輔導小組,定期研議酒莊發展相關方案,執行農村酒莊現場輔導與現場評鑑,提供諮詢及發揮輔導功能。

  (二)辦理農村酒莊及酒品評鑑:農村酒莊能夠穩定發展之重要因素,在於產業發展之初即制定長遠可行之相關輔導規範,如「農村酒莊輔導作業要點」為農村酒莊之意涵、發展方向及輔導小組組成與任務等訂出原則,「農村酒莊評鑑作業程序」及「農村酒莊酒品評鑑作業程序」則是對酒莊經營、製酒技術及酒品品質的診斷提供解決之道,並採分級制度以區隔優劣,具有策勵業者向上提升之作用。

  (三)輔導改善或擴增製酒設施與設備:凡通過農村酒莊評鑑之酒莊,賡續針對評鑑所發掘之廠房設施、製酒與檢驗設備、環境綠美化等缺失,予以補助改善設施與設備,增進品質及強化競爭力。

  (四)落實釀酒原料農藥殘留檢測及酒類衛生安全檢驗:建立酒莊釀酒原料進料批次管理,及田間採樣送由取得TAF實驗室認證之農藥檢驗機構檢驗,促使酒莊落實釀酒原料之品質管控工作,且要求參加農村酒莊評鑑之酒莊全數酒品需經檢驗符合「酒類衛生標準」規定,以保障消費者權益。

  (五)常態辦理人才培訓:以農業組織型酒莊為主,農民自營酒莊為輔,委由學術專業機構施以製酒技術、酒莊經營管理、酒品品評、行銷流通等專業知能講習訓練,來建立其釀酒技術及製酒法規等知能,並就個別酒莊需求,以專家實地駐診訓練方式,深入根植技術及建立企管專業能力。

  (六)強化媒體行銷:辦理平面與電子媒體專刊專訪,參加食品、旅遊、生科等大型展覽會,並舉酒莊及酒品評鑑成果發表會與酒莊巡禮體驗活動,行銷優質農村酒莊及酒品形象。

肆、農村酒莊及酒品輔導成效與影響

一、年製酒量及產值成長率增加

  依據財政部統計,96年底取得酒製造業許可執照之製酒業者447家,其中農業組織酒莊有22家。農糧署為增進農業組織型酒莊競爭力,輔導改善或擴增製酒設備,自93年起每年製酒量成長率約5~6%,96年已達132,000公升,酒品年產值達5,200萬元以上。

二、透過評鑑制度提升品質

  通過農村酒莊評鑑之業者由93年之6家到96年已達10家,且其產製之酒品經酒品評鑑為優質者,自93年的6款酒品,至96年則達到18款,其中金牌獎酒品在連續從缺3年後,終由狂野50及真情玫瑰等2款酒品獲得,可見農村酒莊經由評鑑之良性競爭,使酒品品質有顯著精進。另外,農糧署選薦南投縣埔里鎮農會酒莊的「真情玫瑰」酒品,首次參加2008年布魯塞爾世界酒類評鑑,即獲得銀牌獎佳績,不但是對我國農村製酒技術水準的肯定,亦有助於提升農村酒品在國內外的評價。

三、提升農業經營層次

  藉由獨特的建築風格、溫馨明亮的裝置、開放的廠區與釀酒設備及細膩樸實的服務,酒莊經營已從農產品生產、銷售及餐飲供應等有形的滿足層次,晉升為提供視覺、味覺、嗅覺及精神文化等無形的享受境界,用說故事的行銷手法,呈現地理、文化、農業環境與感情,給予消費者獲得豐富的知性之旅,此產業轉型經營模式,可作為農業相關產業發展參考。

四、形成農村休閒觀光旅遊標的

  農糧署輔導酒莊設立前,皆先分析當地農業環境及特有釀酒原料生產等條件,再輔導結合地方人文特色興設經營,因而能在短期內形成區域性之后里葡萄酒、南投梅子酒與玫瑰酒、大湖草莓酒等製酒產區意象,發展成當地農村旅遊的新地標,例如,大湖地區農會順利以酒莊為基礎,結合當地農業生產環境,營造成為國內草莓產業指標形象,並擴大發展至周邊生鮮與加工產品及餐飲服務收益,年總營業額達1.2億元以上。農糧署委託中國生產力中心調查大湖地區農會酒莊及信義鄉農會酒莊經營績效發現,消費者重遊意願分別為94%及93%。

五、有助穩定當地農產品價格

  農特產品大部分可作為釀酒原料來源,雖無法以收購製酒作為農產品產銷失衡時的解決手段,但酒莊對於製酒原料品質要求嚴格,願以較高價格收購,例如南投地區信義、車埕、玉山等酒莊以高價收購品質優良釀酒用黃熟梅,間接促使近3年黃熟梅價格維持每公斤30元以上,有助於穩定地區性農特產品品質及價格。

六、培育產業人才資源

  酒莊提供給消費者的品質感受,涵蓋產品品質與服務品質,所涉及層面廣且複雜。有鑑於農村酒莊平均經營規模較小,專業人才匱乏,將影響其長遠發展,因此,農糧署分年舉辦製酒技術(分階)、酒品品評(分階)、製酒法規、酒品檢驗技術、釀酒原料農藥使用管理、酒莊營運管理、旅遊導覽解說、酒品行銷與流通管理及酒莊形象建構等教育訓練講習班,至96年止已辦理40班次,1,016人次參訓。此外,利用酒莊及酒品評鑑,定期檢驗酒品衛生、人員服務及產品售後之客訴處理;並不定期辦理原料與酒品抽驗、現場視察服務人員導覽解說能力等情形。藉由紮根全面性的專業技能,並督促業者落實應用,已有效顯現產業品質與形象上的提升。

七、產業形象及體驗行銷

  面對資源雄厚的國際酒業集團及國內大型酒廠廣告行銷,農糧署以產業整體形象為主體,集中資源辦理靜態與動態行銷,至96年止已於報章及旅遊、飲食等消費性雜誌、年鑑等辦理酒莊及酒品推廣系列廣告與專題報導13次、刊登發行73萬本;協助農村酒莊(品)評鑑優良之酒莊及酒品參加國內大型旅遊展、食品展及生技展4場次;舉辦農村酒莊巡禮推廣活動8場次及農村酒莊暨酒品評鑑成果發表會4場。其中,農村酒莊巡禮推廣活動讓遊客看得到、觸摸得到及飲食得到的感覺,最為貼近消費者的現場體驗行銷,極具教育人群對農業環境的尊重及讓農村文化深植人心之功能。

八、豐富的產學合作研究題材

  由於農村酒莊經營與其酒品技術的發展,提供企業經營、行銷模式及釀酒技術等相關領域豐富的研究素材,引發學術機構高度的研究興趣。自93年至96年止,農糧署已完成「研究開發農產品之加工技術」科技研究21項、產學合作2項,及「建構現代化農產品行銷體系與制度之研究」2項。產業越成長,能提供的研究題材更豐富,相對的,科技研究成果導入產業,將促使其更為穩固,歐洲葡萄酒之所以成為世界強勢產業,就是經由產學不斷精進的結果,我國多元化酒品的豐富性,必能讓研究成果更豐碩。

九、社會層面的正面評價

  製酒為特許事業,受到菸酒管理法及菸酒稅法等法令規範,農糧署輔導農業組織型酒莊產製酒品,嚴格要求符合農產品殘留農藥安全容許量及酒類衛生標準規定,以建立業者擔負消費者飲用安全之責任。另持續教育業者誠實繳納菸酒稅及營業稅,建立農業經營者善盡社會責任的認知,獲得優良納稅形象之正面評價。

伍、展望

  我國農村酒莊產業雖然欠缺歐美等酒業大國擁有得天獨厚的釀酒天然環境及資源,其規模亦無法與國內大型酒廠相比擬,但卻擁有讓人身歷其境的農業地理環境、易於感受融入的鄉村人文及一觸可及的多元農特產品等地緣優勢。因此,如能深耕農村休閒旅遊市場,充分供給富含深度知識性及身心真實體驗的消費需求,並輔以優異的農產加工技術,致力於服務與產品品質提升,相信我國優質農村酒莊及其酒品拓展國內外酒類市場之能力,將指日可期。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97-06-20:19,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