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推動農業產業知識管理計畫執行成果

資訊中心 吳鴻榕

壹、計畫緣起

  面對新世紀的到來,全球化的趨勢導致產業高度競爭,而政府與民間?手合作建立知識經濟社會,提升國家競爭力,是因應此一發展方向最佳途徑。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曾提及「知識已成為最主要經濟資源,是競爭力的關鍵要素」,儼然宣示知識管理的重要性及不可忽視的必要性。時至今日,許多企業已將知識管理納入日常作業流程中,以保留組織運作的寶貴經驗,進而發揮知識創造價值的動力。

  由於體認知識經濟時代來臨,政府將公元2001年訂為台灣的「知識經濟推動元年」,行政院更通過「知識經濟發展方案」,加速促使知識與產業結合,應用知識和資訊促進新興產業發展,維護既有主力產業成長,並協助傳統產業調整轉型;期使台灣成為新興產業創業的樂園,產業擴張的基地以及傳統產業研發、行銷與財務管理的營運總部。

  過去台灣在農業技術研究與推廣工作上,雖然較大多數國家進步,但面對加入世貿組織後,部分農業產業勢必轉型,決策人員、研究人員、專業農民及消費者都必須要有一套迅速取得最新產品相關技術及市場知識之資訊系統,迅速回應市場需求,進行產品研發與行銷。有鑑於此,農委會整合農業既有的核心知識與競爭優勢,利用資訊與網路使知識傳播、傳承及運用更快、更容易,並與其他因素結合提高知識應用價值。使得農民及農民團體在加入WTO後,可生產更高品質、高附加價值的精緻農產品,以迎合消費型態的改變所面臨國際的激烈競爭。本會爰向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提出「農業產業知識管理應用計畫」,經行政院91年12月6日台農字第0910062483號函核定,列入「數位台灣計畫」項下執行。

貳、發展目標

  本計畫規劃以5年為期(92~96年),邀請本會各場所農業專家、農民團體與相關學者共同參與,以擴大農業管理知識庫與知識管理系統內涵,力求其完整性與實用性。同時,運用網際網路與資訊科技等工具,與各農業試驗單位及改良場建構完整的農業知識加值衛星系統,持續有效累積各項農業專家知識,配合農業生產技術、農業管理、地方文化特色、行銷策略等知識之應用,提供農民、農業專家與農業管理決策者使用。本計畫所訂目標如下:

一、發展農業核心知識,提升台灣農業之競爭優勢

  主要工作為:分年逐項盤點、整合、累積各項重要農產業研究、推廣、市場、行銷、文化、消費等農業資訊與知識,便利決策管理人員、研究人員、專業農民、消費者系統性取得知識,使產業永續發展並創造各類使用者最大利潤。

二、有效運用資訊與網路技術,發揮知識管理效益

  完成建置及擴充重要農業產業知識加值平台,提供便利、有效率之工具,協助決策人員、研究人員產出各種知識加值產品,解決各單位因人才退休,導致知識、文件流失之困擾,並使新進人員快速掌握新工作的要求,並逐年累積個人及組織的知識及文件。

三、整合公部門的知識,協同發展知識經濟

  建立農業知識管理入口網,並與上級(如行政院)之知識管理平台做成對應窗口,結合行政與產業、研究及所屬之全面農業知識資訊網。

四、善用知識力量,推動農業策略創新

  彙整歷年來農業環境資料庫與研發成果,配合各農業環境資料庫之應用,提供消費者、農民、廠商、研究人員、農政人員及決策者查詢農田與作物類別最新、最可靠管理資訊,落實推動農業知識的開發、應用、管理與各項資訊,將農業生產、研究、推廣與經營導入知識經濟時代。俾利使用創新手法建立新的商業模式與新的做法,針對核心競爭能力進行策略創新,提高產品附加價值與創造新的消費需求。

參、執行方式

一、廣建農業知識管理加值系統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為了支援知識處理與文件儲存、取用、探勘與分享,故開發農業知識管理加值系統(如圖1),便利農委會各單位同仁進行知識文件上傳、管理及知識搜尋等。並分年度陸續於本會所屬機關建置知識管理衛星系統(以下簡稱為衛星系統),累計已完成水土保持局、動植物防疫檢疫局、農業金融局、農業試驗所、水產試驗所、畜產試驗所、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桃園區農業改良場、苗栗區農業改良場、台中區農業改良場、台南區農業改良場、高雄區農業改良場、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台東區農業改良場、屏東農業生物技術園區、茶葉改良場,以及種苗改良繁殖場等共18處知識管理衛星系統之建置。並配合所屬機關導入及推動單位內知識管理工作,利用網路離峰時間,將各單位建立之知識文件,同步傳送至農業知識管理主系統(如圖2)。利用資訊技術將隱性知識顯性化,並將知識工作者(農業體系的同仁)與已分類系統化的知識加以連結。

二、知識管理架構與分工

  由於農業知識範疇十分廣泛,必須規劃其知識庫的架構及資料取得的方式,以有條不紊的進行知識管理。故由農委會召集所屬試驗所、改良場、農業領域相關學會與大學院校等學者專家組成工作小組,蒐集資料、建置農業重要產業知識庫。知識庫初步規劃為總論、農藝、園藝、林產類、種苗等46大項,各大項依複雜性再規劃多個項下細項,為使知識豐富多樣,並易於關連對照使用,能協助所有知識工作者創造其知識價值,故整體計畫就產業(作物)別進行分工彙整(分工情形如表1 DOCX / pdf / odt),以蒐集完整知識文件,並使農業知識經過整理精煉,完成知識資產的建立與管理。

三、開發與推廣農業知識入口網

  後端知識庫經由各單位合作及介接各項資料來源後,已充分蓄積研發能量。而本計畫另一目的是提供外部民眾查詢,以達農民、研究人員靈活運用各項知識,以全新的思維及作法,提升農業產業的活力與效率,營造一個屬於農業的知識經濟經營環境。故開發農業知識入口網(如圖3)提供外界使用,以生產者、消費者及學者為分眾使用者,分享珍貴的農業知識,並力求操作介面更為便利化與直覺化,配合智慧搜尋引擎可迅速並精確地找尋個人所需之參考文件,俾利使用者便於進行知識學習。此外,運用加值模式建置多項農產品的主題館,結合一般常識情報面、專業知識資訊面、以及網路服務加值面3種向度的資訊,提供消費者如何購買、生產者如何栽培及學術研究文件等資訊,促使農業知識依分眾向度彙整呈現。再由行銷及互動機制,推廣農業知識入口網,以鼓勵民眾使用與參與,增進農業知識以及研究成果之運用。

肆、成果簡介

一、完成農業知識管理系統及知識庫之建置

  農業知識庫建置歷程,在配合數位台灣計畫時程下,規劃出最初的知識架構與分工原則。農委會於2003年導入知識管理系統,2004年建立衛星系統示範單位,2005年廣建衛星系統,2006年全面導入與推廣及創新機制。如前所述,目前已於各單位完成18個知識管理衛星系統的建置,運作方式是藉由各地的衛星系統每日將其知識庫的知識文件匯集到集中式的農業知識管理加值系統中,直接做分類管理的動作,統一儲存與管理農業研發成果,以有效整合與應用資訊。這些知識文件依知識保護機制,將可供外部查閱者,則同步發佈於農業知識入口網,無論是在農業知識加值系統或農業知識入口網完整呈現農業體系內各層次的顯性及隱性知識,並加以蒐集、整理及儲存,有利於進行知識創新與再利用。2007年配合行政院推動行政知識分類架構及索引典,以及檢討農業知識樹分類架構分類階層,避免分類階層過於龐大,在分類的挑選常易造成使用者的混淆,故進行知識樹分類架構重整,使其更合乎使用者需求,並配合盤點現存文件予以重新分類,目前知識文件數量已累積至3萬6千多筆,截至97年6月底網站瀏覽人次累積已達150萬以上,重複到訪率達到56%。農業知識管理系統對於促進政府資訊整合、流通及交換,便利民眾使用取得所需的農業知識達到預期功效。

二、建立多元化的各項農業主題館

  除了建置農業知識庫外,在農業知識入口網運用知識加值模式建置各項「主題館」(如圖4)。以往主題館交由所屬機關專家自行負責維護導致內容深淺不一,直到2006年委請學者以蝴蝶蘭作示範,建立具主題性內容的知識網站(加值型主題館),以農業知識庫的知識文件為基礎,配合文獻分析法、網站內容分析法、專家訪談法,進行知識內容分析、分面分析、資訊分析及主題分析,以增加蝴蝶蘭主題館之深度與廣度。彙整提供豐富的蝴蝶蘭知識文件,並加入生活化的單元,透過深淺不同的內容架構,以淺顯的文字表述方式來呈現蝴蝶蘭的生活資訊,吸引一般民眾來親近與了解;並於網站中提供專業技術、知識文件等學術資訊,讓整個網站架構更為完整、內容更為豐富,以滿足不同身分、不同需求的網站瀏覽者,同時,為考慮蝴蝶蘭是我國對外旗艦級農產品,部份研發方面創新知識不宜對外公開,故設計不同權限控管閱覽者身分。由於蝴蝶蘭主題館頗受各界好評,每月平均約有2千多訪客人次,故在同年度利用相同加值模式建置並推出鳳梨主題館,而在2007年則新增擴建多項主題館,包含鮪魚、吳郭魚、觀賞魚、鴨、聖誕紅、花壇植物、火鶴花、海芋、文心蘭、水稻、茶葉等20個主題內容,請各專家利用加值模式整理相關知識,並參考其它國內外網站資訊,以生動的單元及豐富的文字、圖片,讓民眾瞭解農業知識可應用於日常生活中。目前已建置50個作物主題館,將特定作物關連性知識文件,經作物專家整理與組織後,以特定主題多元性展現,提供使用者便利取得所需的資訊。甚至多所國中小學在經本會同意後,利用主題館的資料進行教學,達到農業向下紮根之目標。

三、提供農民成功經驗做為他山之石

  為使網站內容生動活潑,網頁左上方依時序顯現農業相關的24節氣,並隨著時間與季節自動更換農林漁牧版面風格,特意讓使用者瀏覽網站時能感受農業產業與時序息息相關,強調網站是為提供農民團體有關農業知識之目標導向性。同時為使一般民眾以及產銷班有更多之農業經營成功案例參考,進行相關採訪及取得相關報導,在網站設計「主題報導專欄」及「新優質農家」兩單元,共完成91篇文章。提供農業經營成功案例,分享其成功經驗,作為他山之石並同時豐富網站內容深度。使已經加入或有意加入農業產銷行列的營農或漂鳥人員有參考標的,甚至藉由故事的鋪陳,感動台灣的消費者,增加對台灣農業的認同感。

四、成立影音串流專區

  由於知識文件不限於文字、圖片,而農委會所屬機關擁有豐富的多媒體檔案,影音訊息比較容易引導學習,更易於滿足使用者知識獲取的需求。故在整體知識管理硬體架構規劃中即有一台多媒體伺服器,提供影音串流服務成果。可將重要栽培技術、合理化施肥、生態保育等影片資料轉成數位影音檔,透過線上傳輸,使用者可即時線上觀看影片,提供線上影片瀏覽與教學,加強資源重覆利用,目前共有696部影音資料,提供民眾充份利用與學習。

五、開發多項以農業知識為主的系統

  為滿足不同層級使用者需求,本計畫亦開發多項以推廣農業知識為主的系統,內容簡述如下:

  兒童稻米數位文化館(如圖5):稻米為我國最重要的作物,藉由動畫的製作,將農村風情人文、稻米品種及成長、從耕種到加工過程皆以活潑有趣的生動畫面呈現,輔以注音符號幫助小朋友閱讀,並可經由「保衛稻田」、「田園大拼圖」及「誰是稻米小博士」等小遊戲產生寓教於樂效果,讓未來的主人翁透過互動學習,瞭解國內最重要糧食作物的相關知識。

  農業IQ大挑戰(如圖6):一般民眾可透過網路大富翁遊戲進行線上環島旅行,配合四季交替與旅行地點,隨機出現各式各樣的問題,例如在夏季行走到台灣南部會遇到芒果、荔枝等相關問題,並在遊戲中介紹農委會各機關的職掌,讓民眾一方面回答問題獲得分數,一方面吸取農林漁牧的小知識,2007年配合本單元舉辦一場「農業IQ大挑戰─台灣走透透,我是農業知識王」線上比賽活動,活動期間引起熱烈參與及討論,促進民眾了解台灣各項作物的農業知識。

  病蟲害資訊系統:此系統使用對象為農民,目前已整理完成有關水稻的疫病知識,建立水稻病蟲害防治資料庫,提供水稻病蟲害相關知識,透過網際網路可進行水稻病蟲害相關資料輸入及比對查詢,增加農民進行防疫作業時的正確性以及速度,即時判定疫病情,以作有效控制,達成建構優質生產知識整合系統初步目標。

六、典藏數位資料建置全文檢索

  豐年社長期接受農委會委託發行農業期刊,保存相當多的農業資料,本計畫在2006年與豐年社合作,導入數位典藏應用概念,將過往50年的農業期刊,匯入並轉置知識庫中,已建置完成數位資料共75,152筆,完整保留前人研究的成果,以作為後續研究之重要參考。並於農業知識入口網設置「典藏豐年」單元提供分類瀏覽及檢索機制,便利使用者快速查找,讓民眾可上網查詢這些過去的歷史資料,藉此回顧50年農業發展過程與農業技術發展的軌跡,農業知識及技術的典藏,見證台灣農業成就。

七、成立農業知識討論園地

  網站的成功除提供豐富的資料外,可藉由互動方式吸引使用者直接參與知識內容的產生與網頁製作,為讓民眾對農業能有互動參與的感受,推出新思維的知識問答功能-「農業知識家」(如圖7)。應用Web2.0之互動概念,成立農業知識討論社群,使一般使用者可於社群中提出問題或回覆他人問題,讓網友透過親身的參與和分享,彙集小知識串聯成大力量。「農業知識家」結合本網站的會員機制,以線上互動問答、討論、評價、個人化等功能,創造出專屬於農業知識的問答討論園地,並考慮一般使用者對農業知識的專業度,必要時會請作物專家協助回答問題,以增加知識的專業度與可信度。自2007年10月上線後,會員數已達到5,679人,討論知識問題已達1,353則,累積造訪次數達32,779人次,瀏覽246,510個頁面,半年多來成效卓著,解決許多農業知識困惑,蔚成知識管理運作及分享的機制。

伍、結語

  近年來,本會推動農業產業知識管理計畫所建置的成果,對內可作為有效將個人知識轉化為組識知識、縮短新進人員的學習時間,對外積極架起產業與民眾溝通的橋樑。而知識管理工作應是長期持續經營事項,宣導知識管理的重要性,提升組織內的知識分享氛圍,縱使短期間無法看出顯著成效,在長期政府人事精簡的情形下,儲存農業知識的能量卻是件刻不容緩的事,以避免農業專業人才退休後,相關研發知識無法保存,形成知識斷層危機,亦背離知識經濟時代的產業創造價值之目標。此外,藉由資訊及網路技術協助知識管理固有其必要性,然而知識管理能持續維運的機制、長官的支持及知識工作者的配合,才是成功的關鍵因素。

  而本計畫將會繼續在既有基礎上進行農產知識文件盤點,並籌畫建置更多主題館,俾利農業知識庫能持續經營,確實提供各分眾的需求,且辦理多項有創意的推廣活動,將農業研發成果讓更多人知曉及運用。同時,本計畫配合即將建置優質生產知識整合系統,將農民所需要的訊息、栽培所需要的知識、品種方面訊息、病蟲害防制等傳遞給農民,開創農業知識服務內涵。
圖1 農業知識管理加值系統首頁
圖1 農業知識管理加值系統首頁
圖2 農業知識管理系統整體運作架構
圖2 農業知識管理系統整體運作架構
圖3 農業知識入口網首頁(春季版、夏季版及秋季版) 圖3 農業知識入口網首頁(春季版、夏季版及秋季版) 圖3 農業知識入口網首頁(春季版、夏季版及秋季版)
圖3 農業知識入口網首頁(春季版、夏季版及秋季版)
圖4 完成建置各項主題館(以下以鮪魚、鴨、茶葉及花壇植物為例)
圖4 完成建置各項主題館(以下以鮪魚、鴨、茶葉及花壇植物為例)
圖5 兒童稻米數位文化館
圖5 兒童稻米數位文化館
圖6 農業IQ大挑戰
圖6 農業IQ大挑戰
圖7 農業知識家系統功能
圖7 農業知識家系統功能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97-07-24:17,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