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推動精緻農業健康卓越方案

主任委員 陳武雄

壹 . 緣起

  為因應全球化及國際經貿自由化,確保農業永續發展,發揮台灣農業的科技優勢與地理條件,農委會基於健康、效率、永續經營的施政理念,提出「精緻農業健康卓越方案」,該方案已於 98 年 5 月 7 日 經行政院院會通過,是行政院推出生技、觀光、綠能、醫療照護、精緻農業及文創等六大新興產業之一 ,這是 對抗金融海嘯的大戰略,也 是「寧靜的產業革命」,更是馬政府第二年執政將推動的重點發展產業。 農業雖是最傳統的生產事業,也是最現代的綠色生態與服務業,不僅是經濟產業,更兼具自然保育及人文建設等多元功能,是創造人類優質生活環境的產業。

  「精緻農業健康卓越方案」提供前瞻的農業願景,創造國人新的生活價值,是「軟國力」的展現。精緻農業有許多無形的外部經濟效益,安全農產品具源頭保健功能,與醫療照護同樣為國人健康守護,農村再生、海岸新生、綠色造林皆有助於生態環境及休閒觀光發展,可安適國人身心、穩定社會,更有對抗景氣循環功能,其價值無法用傳統 GDP 計算,重要性極高。政府將精緻農業列入關鍵新興產業,希望開發好產品,開拓新市場,吸引年輕人加入,促進農村活化,為子孫留下美好的生態與家園。

貳. 發展願景與實施策略

. 三大主軸與願景

  本方案將實現台灣農業成為全民共享的健康產業、科技領先的卓越產業及安適時尚的樂活農業。分述如下:

( ) 健康農業-深化品牌驗證, 打造健康無毒島

( ) 卓越農業- 領先科技研發,打造卓越農科島

( ) 樂活農業- 重塑農村風情,打造樂活休閒島

. 實施策略

  以台灣高素質研究人力、多樣性生態文化及發達的資通技術環境為基礎,另推動農村再生計畫、海岸新生計畫及 6 萬公頃 綠色造林計畫,共同支持精緻農業的發展。其實施策略如下:

(一) 開發新技術

  突破農業的生物極限,必須開發新技術,例如:運用分子層級基因選種、高效能高生物安全生物工廠、機能性益生菌與活化益菌素、生物性農藥與肥料開發、疫苗開發與疫病篩檢技術等尖端技術的開發與運用,將為農業帶來大改革。

(二) 發展新經營模式

  良好的經營模式,可以有效整合及運用產銷資源,創造最大的市場價值,將推動小地主大佃農擴大規模效益、結合觀光文創深化休閒農業經營、以品牌農業帶動農業升級、經由農業研發中心整合上中下游能量、建立台灣下單大陸取貨模式、運用資通技術推動遠端服務行銷。

(三) 開拓新市場

  既有市場容易飽和,但新市場則潛力無窮,未來開創多元行銷通路,設定新目標市場,例如:銀髮族飲食休閒養生市場、高所得與訂婚精品市場、節慶與旅遊伴手市場、國外目標市場及大陸高所得地區市場。

. 三大主軸的內涵及重要措施

. 健康農業

  健康農業就是提供潔淨的生產環境,推廣合理的生產方法,在無污染的農業環境下,達到生產與生態的和諧關係,讓國人可以吃到健康安全的農產品,又同時為子孫留下美好的生態環境。健康農業將建構作物健康管理模式,推動吉園圃安全蔬果、 CAS 優良農產品、產銷履歷、有機農業,從農場到餐桌為驗證安全把關。 重要措施包括:

( 一 ) 新科技研發-研發非化學性資材,開發環控、高效生產體系,研發非化學防治技術、資材及肥料,開發環控調節、綠能及高效率生產體系導入自動化、遙控技術及節能等系統,從源頭導入健康的生產體系。

( 二 ) 新經營模式-建立有機農業專區,成立物流中心,利用台糖、退輔會農場及大面積休耕地建立專區,成立物流中心統籌產品理、配銷,提升經營效率,建立品牌。

( 三 ) 新市場開發-建構多元化行銷通路,開發特定族群市場,輔導農夫市集,企業認購及電子商務,便利商店鮮食、家庭代用餐等特定市場,結合宗教團體及志工,投入有機農業,選定全國有機日,強化消費者認知。

  我國耕地面積 97 年為 82 萬公頃,推動有機農業、產銷履歷、吉園圃面積合計 25,000 公頃 ,占耕地面積 3 %。 96 年世界有機農業面積 3,055 萬公頃,較 89 年 1,055 萬公頃成長 189 %。鄰近日韓各國亦致力發展有機農業。 97 年台灣有機農業栽培面積占 0.29 %,較日本 0.16 %高,但較義大利 8.4 %明顯偏低,也較美國、中國大陸及巴西等國為低。

  未來將利用台糖農場及大面積休耕地建立有機農業專區,輔導農夫市集、企業認購及電子商務等多元行銷通路。至民國 101 年,吉園圃通過驗證家數 3 倍增達 3 千個產銷班;有機農業面積倍增達 5 千公頃 。預期 4 年後推動有機農業、產銷履歷、吉園圃面積合計將由目前 2.5 萬公頃增加到 5 萬公頃 ,產值增加 790 億元,以邁向無毒農業島的理想。

. 卓越農業

  卓越農業是利用台灣 農業科技研發優勢 ,結合優越地理條件, 建立植物品種智財權保護制度,發展農業生物技術、蘭花、石斑魚、觀賞魚、種苗及種禽畜等產業。重要措施包括:

( 一 ) 新科技研發-運用昆蟲、動物作為生物工廠、運用分子生物技術掌握棲息特性、建構台灣成為亞太種苗研發及供應中心、以人工生殖科技縮短經濟動物新品種育成時間、透過分子標記、育種技術,選育優質健康種苗 ( 原 ) ,建構國家級土雞基因選種體系。

( 二 ) 智慧財產加值運用-強化農業科技研發成果管理制度,建構產學研合作環境及配套措施;成立農業科技產業策進辦公室,推動智財保護及加值運用;辦理智慧財產專業知能培訓,進行農業科技研發成果盤點分析與專利布局。

( 三 ) 新經營模式-設置 3 處創新育成中心、建構 5 種商品化平台、成立農業技術研究院、完成 6 座基因改造隔離田及生物安全評估設施。

( 四 ) 新市場開發-建置國內第一個整合性農業技術媒合平台 - 農業技術交易網、辦理新品種境外授權、開發美容、抗老化及保健之農業生技產品新市場、建立品牌全球布局每年主辦及參加國際展覽,同步辦理貿易洽談會爭取商機、拓展新加坡及中國大陸等新興市場。

  全球農業生技產業商機可期, 96 年產值 374 億美元,同年我國農業生技產值新台幣 35 億元,占新興生技產業總產值 226 億元之 15.4 %。目前屏東農業生物科技園區已核准 59 家業者, 20 家已進駐生產,總投資額 31.2 億元。台灣農業 技術水準全世界第 12 位,農業研發基礎穩固, 台灣蘭花 97 年種植面積 579 公頃 ,總產值 26.5 億元,外銷比率 70 %以上, 蘭花出瓶種苗栽培至 3.5 吋僅需 12-18 個月,較日本、歐洲縮短約 6 個月 。 97 年植物種苗年產值 150 億元,出口 33 億元;水產種苗年產值 15 億元年出口值 9 千萬元;種畜禽產值 24 億元。

  台灣 石斑魚的人工繁殖技術世界第一, 產量 17,234 公噸,占全世界總產量 25 %,產值新台幣 38 億元,占全世界總產值 58 %。 全世界可養殖石斑僅 7 種,台灣可繁殖 6 種,運輸至中國大陸沿海城市所需時間較東南亞國家短 1 至 10 天。 全球觀賞魚貿易額 58 億美元,含周邊產品產值可達 140 億美元。台灣 97 年產值 20 億元,南部水質與氣候條件適合發展,且業者繁殖技術成熟,水晶蝦、神仙魚並獲世界大賽冠軍 , 螢光魚在 2003 年被 Time 雜誌評選為該年度最酷的 40 項發明之一 。

  未來將建構蘭花全球運籌中心,拓展石斑魚外銷市場。並設置 3 處創新育成中心,建構植物種苗、水產種苗、安全農業、分子農場、種畜禽等 5 種商品化平台,配合中興新村設置園區成立「農業科技研究院」,加速上中下游之資源整合。

. 樂活農業

   樂活農業將發展農業深度遊與農業精品,其中 農業深度旅遊結合慢活森林、漁釣鯨賞及農村休閒,台灣有休閒農業區 67 處、有 189 家登記休閒農場; 97 年農村休閒年產值 57 億元,遊客人數 959 萬人次,其中 63,739 人次來自國外。台灣亦有 18 處森林遊樂區、 8 處自然教育中心及全國步道系統; 97 年森林生態旅遊事業年產值 33 億元,遊客人數 480 萬人次。漁港 77 處, 266 艘娛樂船停泊,每年載運遊客 120 萬人次海釣或賞鯨;淡水漁人碼頭每年參訪 100 萬人次以上。重要措施包括:

( 一 ) 打造農業深度旅遊新經營模式

  籌建 3 處 1,000 公頃 以上平地森林遊樂區, 打造節能、減碳之優質生態知性園區 ;推動遊艇港領航計畫,設置 4 處遊艇專用泊區與 2 處示範級休閒漁港; 推動 4 處示範級休閒農業區,建立休閒農場識別標章及服務認證制度,推動農村再生建設具田園之美的 4,000 社區,運用資通訊技術,建立動態與友善的全球化資訊平台。

( 二 ) 開發農業深度旅遊新市場

  加強創造優質生活與人文環境,導入在地文化特色與農業體驗活動,依據不同客層,開發多元主題遊程, 推出健康養生、親子知性、體驗學習、美食饗宴、紓壓療癒等主題遊程,結合 銀髮養生遊、目前最夯的鐵馬活力行,開發賞鯨及生態發現遊,農村體驗住宿 (farmstay) ,以及田園特色精緻美食文化遊,例如台灣虱目魚不論在養殖、繁殖、吃的藝術堪稱世界地一,結合農業一加二再加三的六級產業,為產業加值與升級 ;並開發國外新興市場, 拓展馬、日、韓及大陸團客,星、港、歐美背包體驗客, 推動「機場 + 農場」便利行,以 邁向國際旅遊市場,預計 4 年後達成吸引遊客 3 千萬人次以上,產值倍增為 230 億元 。

  農業精品就是透過新科技研發以及新經營模式,選擇將農產品中具有地方特色、高單價、高附加價值、商品化,可供觀光客購買之伴手禮,發展成高潛力市場之農產品精品。 重要措施包括:

( 一 ) 新科技研發- 研發常溫保存及冷凍保鮮技術,延長賞味期、運用傳統釀酒工法,酒,區隔結合生物科技產製農產特色商業化產品、開發竹製精品核心技術,擴大產業應用。

( 二 ) 新經營模式- 擴大產地標示與驗證,加強多元化行銷、輔導業者建立台灣共同品牌,農民組織與加工業者、通路商策略聯盟、推動品質驗證與 ISO 國際標準形成國際鏈結、配合大陸觀光客來台,推動「台灣下單、大陸取貨」機制。

( 三 ) 新市場開發- 結合當地產業文化,融合農村美學、觀光旅遊、電子商務,行銷農業精品、配合農村旅遊及消費者需求,開發具產地特色之旅遊伴手禮。

  精品農業重點發展台灣茗茶、農村美酒、經典好米、竹製精品、金鑚水產及優質畜產等 6 品項, 台灣茶葉總產量 1.7 萬公噸,其中產銷履歷及產地證明標章之精品產量 900 公噸,產值 9 億元。農村酒莊 23 家,製酒量 20 萬公升,產值約 1 億元。糙米總產量 117 萬公噸,良質米 96.2 萬公噸,品質優良精品米 2,500 公噸,產值約 4 億元。傳統竹材產業產值約 1 千萬元,推動產型開發竹製精品,包括竹炭、竹藝品、精緻複合竹材等,產值約 20 億元。漁業國內超低溫鮪魚、蜆精、烏魚子及海鱺等 11 項產品,產值約 8.8 億元。優質畜產品,如雞精、烏骨雞養生膠、甘醇熟成火腿、香 Q 膠化蛋等,產值約 29 億元。

  精品農業由設計、調製、包裝、行銷手法,塑造農產品具機能性、高附加價值、友善環境等精品形象,例如透過「海角七號」電影能成功打響 南投縣信義鄉的「馬拉桑酒」名號,造成搶購的風潮,台灣首富郭台銘就以台灣好米當作訂婚的拌手禮,帶動「台灣人吃台灣米」的引水思源思惟及禮品新風氣,這些都是活生生的成功案例。因此, 發揮國產茶、米等產品之衛生安全及地方特色,擴大產地標示與驗證,區隔進口產品,以產業文化與鄉土風情加強行銷,預計 4 年後 產值倍增為 156 億元。

. 精緻農業的預期效益 

  本方案政府在 4 年內合計將投入經費新台幣 242 億元,預期至民國 101 年精緻農業產值倍增為 1,589 億元,其中健康農業結合農民生產與栽培管理之產值達到 760 億元,卓越農業生技、蘭花、石斑魚、觀賞魚、種苗及種畜禽產值達 443 億元,樂活農業產值達 386 億元,總計 4 年創造 3 萬 1,000 個就業機會,促進農漁村經濟繁榮,農民所得提高,也提供安全的農產品,更多的造林綠化,更少的污染,開創自然的生活空間,提供更好的生活品質,讓國人健康生活、生活健康。

. 結語

  「精緻農業健康卓越方案」提供嶄新的農業願景,創造國人新的生活價值,是「軟國力」的展現。 農委會已將本方案規劃 納入未來四年中程施政計畫 (99 ~ 102 年 ) 及 99 年度施政計畫中,並將特別加強施政資源整合及精緻農業商品市場通路建構,以具體落實及推動,積極發揮農業在創意與品味的新價值,達到提升國人生活品質之目標。並在「健康、效率、永續經營」之全民農業之施政推動下, 擴展對農民、對消費者、對環境、對子孫,以及對全世界的五大關照層面 ,打造一個紮根現在、關懷未來、布局全球的現代化農業。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98-06-23:21,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