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垃圾場變黃金區―林園社區「99巷花園」的故事

林園社區志工隊隊長 施春惠

  來到高雄縣林園鄉,順著福興街轉進日據時代的 99 巷,映入眼簾的是一座精緻樸拙的花園,與方才福興街的喧鬧及擁塞截然有別,彷彿走進了另一個時空。誰又會想到在 3 年多前,這裡竟是一個日據時代留下的老舊廢棄的衛生所、一處廢墟、一個雜草叢生樹上掛滿死貓、蚊蚋滋生的垃圾場?

  這背後的推手就是社區理事長及一群默默付出的志工們,是他們,寫下了林園社區—「 99 巷花園」的故事。

  「林園社區」從 95 年至 97 年透過林園鄉農會輔導,向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申請「整合鄉村社區組織計畫」及「 創新鄉村社區人文發展計畫 」,希望結合社區生活、產業、生態、文化等資源,達到創造鄉村經濟活力的目標。社區黃理事長盟鈆於是帶領一群志工,秉持「歡喜做‧甘願受」的傻勁,開始投入社區營造的工作。「林園社區」因位處林園鄉行政中心,商店林立、人口稠密,因此要覓尋一處合適的社區營造據點著實不容易,最後勉強只剩這塊社區居民望而卻步、掩鼻而過的廢墟了。

  雖說是廢墟,可並非無主之地。在社區理事長與地主接觸之初,因理念不同碰了一鼻子灰!經不斷地溝通協調,最後地主終於同意將這塊土地提供出來,讓志工們整理成社區居民散步、運動、聚會的場所。

  黃理事長回憶道:「其實當初地主並非真得被我說服,而是被這群『憨人』感動了。」這群人,包括社區黃理事長及一群默默付出的志願工作者。 2006 年 6 月開始,每逢周休 2 日,這群人進入這個廢墟,開始清理垃圾、砍樹除草、搬運石頭、整地填平、規劃動線、種植花木、鋪設草皮、架設竹籬 … ,歷經半年的「傻勁」付出,這個原本讓人望之卻步之地竟成為社區居民休閒的好去處,這群「憨人」的辛苦汗水換來居民們的掌聲和甜蜜笑語。

  社區的營造過程中,志工們鬥志高昂、興高采烈地合作將工作完成,常得到附近居民的肯定與鼓勵,但也有挫折的時候,例如漂流木事件,讓志工被冠上小偷之名而被告上法院。經過幾番折騰與志工們團結一致的努力,終於真相大白,風波才告平息。歷經此事後,大家更堅定信心,一步一腳印繼續走下去。

  今天當你走進「 99 巷花園」,迎面而來的除了花香鳥語,觸目所及的多是這群人創意的結晶:利用砍下來的枯枝編成「花鹿家族」、整地時留下來的石頭彩繪成「唐鴨」、用空的奶粉罐作成「豬仔子」豢養在草坪裡、石磚路面鋪設成「太極」圖騰、矮灌木植成「雙鳳呈祥」 … ,瞧,還有路燈上的「雁鴨」更像極了花園的巡守員呢!

  那個日據時代留下的破舊「衛生所」,志工們在規劃修繕時,以保留原狀為原則,現 在已搖身一變,成為「農具展覽室」,裡面收集許多台灣三、四十年代傳統農業社會所使用的機具,甚至很多是目前古董收藏家的最愛。

  而這些珍貴的收藏品全是由一位叫做「秀朧」的志工所提供。秀朧,並非社區成立期的草創志工,而是在這群志工開墾這塊荒地時無意間闖入的「附近居民」。由於小時候的高燒導致雙腳小兒麻痺,整天遊手好閒無所事事,在社區營造過程中,理事長及志工們誠心誠意地接納他,讓他重新肯定自我價值,現在無論是社區巡守隊、關懷據點、環保隊、到處可見他的足跡。他更是「 99 巷花園」的守護志工,負責澆水整潔的維護工作。

  秀朧的故事,正如這個當初眾人嫌惡的廢墟一樣,是這群人在他們身上看見了「價值」,然後集眾人力量,胼手胝足、努力不懈所打造出來的「黃金」 !

  因此每當有人問及社區黃理事長這一切是如何辦到的?他總是淡淡地說,「其實我也沒做什麼,我只是把每個人內心渴望有一個美好家園的心給喚醒而已!」 在他的帶領下,志工們用心投注每一個環節、每一個過程,即使個人力量微弱,只要融合於團隊中付出,也能成就一股大力量。本著這股信念一路走來,林園 社區於 95 、 96 年執行「整合鄉村社區組織計畫」及 97 年「 創新鄉村社區人文發展計畫」工作,深受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的肯定,於 97 年評鑑為「特優」社區,當然這要感謝農委會補助指導及台灣省農會、高雄縣農會輔導,更感謝林園鄉農會推廣股不遺餘力協助與鼓勵,才能順利達成社區各項任務。

  如今「垃圾變黃金,廢墟成花園」已不再是傳奇,它儼然成為一種信念,在各個社區延燒,繼續朝創造鄉村經濟活力的目標前進。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98-06-23:10,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