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土石流自主防災社區推動成果

水土保持局土石流防災中心 蔡明發

壹. 前言

  台灣因本身地質、地形與氣候特性之故,具有易引發土石流發生之自然條件,且因地狹人稠,使得土石災害頻繁且屢次造成人民性命財產損失及公共建設破壞。雖然政府災害防救體系已逐漸建立,但 現有防災科技與治理工程並無法達到準確預測及完全防治之成效,且因 土石流潛勢區域分布廣闊,政府治理經費有限,仰賴政府對所有潛勢溪流影響區域進行立即整治硬體建設實屬緩不濟急,因此開展土石流潛勢區保全對象的災害預防觀念宣導、避災對策教育及自主防災觀念建立等軟體建設,為目前迫切需要之工作,亦為政府近幾年來的主要施政重點之一。

  水土保持局配合歷年農村建設成果及防災規劃重點,結合當地居民、學術單位,輔導「土石流自主防災社區」,包括社區土石流自主防災團隊建立、辦理土石流防災教育講習,建立相關工作之運作機制與熟習社區防災管理與自主檢查之工作,以強化居民平時防災、災前整備、災中應變以及災後復原知識等,凝聚社區自主防災力量、提升社區土石流自主防災意識,建立社區自主防災組織,將土石流災害損失降到最低。

貳. 土石流自主防災社區推動理念

  自主防災社區之推動需包括社區民眾與團體,專業或學術團體及公務部門之參與。其主體為社區民眾與團體,其餘與主體互為伙伴關係。防災社區工作需由社區民眾參與完成,專業或學術團體提供專業知識,行政部門藉資源補助以提高民眾參與之誘因並提供維繫組織運作所需。防災社區的推動其主體為社區,教育對象為社區民眾,因此必須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防災社區營造的推動應強調( 1 )瞭解居民的條件與需求( 2 )要能強化居民參與與互動( 3 )提供易瞭解的方法與教材進行規劃、設計。

  經由專業或學術團體提供社區相關防災知識、教材及資源以提升社區土石流自主防災知識與能力,輔導成立及訓練社區土石流自主防災組織,各成員具備防災知識、並熟稔災害發生時的各種應變機制。最後透過交流時機,讓各土石流自主防災社區間提供社區防災經驗、相互學習切磋,達到經驗交流與傳承的目的。

  而公務部門與推動土石流災害防救相關人員亦應對於社區災害防救之基本理念與內涵、推動方法與流程、工作內容以及使用的工具或教材等有所了解,以落實及輔導社區防災工作。對於已經輔導建立之社區,除探究其現況外更要了解持續運作有無實際困難,思考如何提供協助模式,並可作為後續輔導建立以及持續運作土石流自主防災社區之參考。

參. 土石流自主防災社區推動步驟

  根據前述理念,將土石流自主防災社區推動與輔導分為三階段工作來進行。第 1 階段邀集專業團隊,設計課程進行講授,培訓地方政府相關業務承辦人員、村里長及防災專員成為種籽教師,散播土石流 防災社區種子。第 2 階段結合種 籽 教師與社區居民,經由社區踏勘、組織座談、防災宣導、防災演訓,以及防災地圖製作等方式,建立土石流自主防災社區。第 3 階段,由各社區經驗交流以及教育宣導,擴大推展土石流自主防災社區。 土石流自主防災社區推動示意圖。

圖1 土石流自主防災社區推動示意圖

圖 1 土石流自主防災社區推動示意圖

一. 種籽教師培訓

  種籽教師培訓工作之目的,在於全面推廣土石流自主防災工作之人才,提升政府推動土石流自主防災社區之效能。教育訓練之對象包括具有土石流高潛勢溪流之縣 ( 市 ) 及鄉 ( 鎮、市、區 ) 公所中推動土石流災害防救之相關人員,及村 ( 里 ) 長、社區領袖,土石流防災專員等。教育訓練內容 包括:

(一) 防災社區理念與內 涵: 主要說明推動防災社區的重要性、解釋防災社區的相關概念、介紹防災社區案例,並說明防災社區的推動模式與操作手法等,課程之內容包括有從厝邊隔壁的力量談起、防災社區的概念、推動防災社區的好處、防災社區與社區營造的關係、防災社區相關案例、防災社區的推動者、防災社區的推動方法等。。

(二) 防災社區推動方法與程 序: 說明推動防災社區時的流程,包括「啟蒙與啟動」、「社區環境調查」、「防救災對策討論」、「防救災組織建立」、「社區防救災計畫研擬」、「社區說明與溝通」、「應變技能的演練」、「落實、執行、評估」等步驟之工作內容。

圖2 防災社區推動方法與程序

圖 2 防災社區推動方法與程序

(三) 防災社區實 作: 以一假想之社區,分組進行「社區環境診斷」之操作練習,以及「土石流災害緊急應變境況」之模擬,並報告模擬之操作練習成果,分享實際操作之心得。

(四) 土石流疏散避難作業程序及避難規劃原 則: 介紹目前社區擬定之「土石流防災疏散避難作業程序」所包含之各項目以及附件等資料以及避難路線及避難處所規劃原則。

(五) 國內土石流防災對 策: 介紹國內土石流防災之軟硬體策略,另外針對土石流自主防災社區以及防災專員於土石流防災之基本觀念及智能進行說明。

圖3 種籽教師培訓活動照片圖3 種籽教師培訓活動照片

圖3 種籽教師培訓活動照片圖3 種籽教師培訓活動照片

圖 3 種籽教師培訓活動照片

  種籽教師培訓完成後,皆能踴躍出席後續於該社區所進行之社區環境調查、宣導以及工作坊活動。於宣導課程解說及工作坊製作防災地圖時,亦能以培訓時所學之技巧及觀念有效帶動社區居民之參與,對於提升自主防災社區推動成效有所裨益。

二. 建立土石流自主防災社區

  土石流自主防災社區推動過程,包含選定社區、資料蒐集、座談、宣導、工作坊,及土石流疏散避難計畫校核,流程圖如圖 4 。以下說明部分過程,

圖4 土石流自主防災社區推動流程

圖 4 土石流自主防災社區推動流程

( ) 社區現勘與組織座談

  現勘時,協同 村里長、土石流防災專員或社區意見領袖,進行實地踏勘,分析社區之易致災因子 ( 含土石流、崩塌、淹水 ) 、交通易中斷地點及記錄弱勢族群分布、社區重機械、醫療資源、具特殊技能 ( 如救護、搜救、重機械操作 ) 相關人員之分布情形。 邀集社區組織、地方民意領袖、防災組織人員與會,籌劃 防災相關編組訓練,實際教育訓練與工作坊。

圖5 現勘及座談活動照片

圖 5 現勘及座談活動照片

( ) 土石流防災與社區自主防災宣導

  辦理土石流防災宣導 活動,內容包括土石流災害案例說明、 容易發生土石流危險地點 、 土石流發生之徵兆與時機 、 疏散避難路線及避難處所之規劃原則 、 警戒發布時機以及意義 、 土石流災疏散避難作業程序之內容與附件說明等。 再將政府歷年來推動社區自主防災相關計畫,以配合影片講解說明社區自主防災之推動步驟 , 使社區居民了解社區自主防災之意義以及價值, 建立「自救而後人救」的觀念,及如何進行社區自主防災工作。

( ) 防災地圖製作

  經過社區現勘、組織座談 後, 社區繪製防救災地圖初稿、擬定部分防救災問題與對策之後,邀集社區防災組織成員及保全住戶,進行 防災地圖製作。 內容包括 :

1. 地圖資料彙整

(1) 準備好地圖及所需要的工具。

(2) 認識地圖方向、河流、道路及重要建築物。

(3) 注意特殊地理環境 ( 例如陡坡、河流攻擊岸、橋孔、涵洞 ) 。

(4) 討論過往災害經驗 ( 災害型態、災害地點、災害範圍 ) 。

(5) 討論住宅集中地區及弱勢民眾所處地點並做標示。

(6) 標示重要設施(包括橋樑、堤防、學校、辦公室、活動中心等)。

圖6 防災地圖製作活動照片

圖 6 防災地圖製作活動照片

地圖資料彙整及防救災議題討論結果,即繪製成防災地圖,如圖 7 所示。

圖7 防災地圖圖7 防災地圖

圖 7 防災地圖

三. 土石流自主防災社區經驗交流

  邀請各社區中居民代表、政府機關, 縣 ( 市 ) 及鄉 ( 鎮、市、區 ) 公所推動土石流災害防救相關人員, 相關學術單位人員等,共同參與經驗交流活動。活動重點在於交換社區自主防災工作進行之成果以及經驗,並將自主防災示範社區的成果展現於社會大眾, 活動之議程包含防災專題演講、社區經驗發表,自由提問,委員提供建議與意見,以及頒獎等。部分活動照片如圖 8 所示。

圖8 經驗交流活動照片

圖 8 經驗交流活動照片

壹. 結語

  於推動防災社區的過程中,必須藉由「民眾參與」的過程,透過災害與防救災相關知識、技術的學習,強化民眾的防救災知識與技能,並藉由推動減災、預防的措施,來減少社區中可能釀成災害的因子,降低災害發生的機會。

  水土保持 局自 93 年起陸續推動土石流社區防災工作,協助地方政府建立以社區為主體的防救災體系,透過社區組織、凝聚社區力量、提升社區防災意識,本著「由下而上」之精神進行防救災工作,截至 97 年止輔導宜蘭縣 5 處、基隆市 2 處、台北市 3 處、台北縣 13 處、桃園縣 6 處、新竹縣 6 處、苗栗縣 8 處、台中縣 5 處、南投縣 20 處、彰化縣 1 處、雲林縣 2 處、嘉義縣 7 處、台南縣 1 處、高雄縣 4 處、屏東縣 7 處、台東縣 7 處及花蓮縣 11 處,共計輔導 108 處自主防災社區。

  水土保持 局於本( 98 )年度委託專業團隊針對 108 處防災社區,追蹤 暸解各自主防災社區運作情形,並提出建議與改進措施;並於颱風豪雨期間,針對已發布為土石流黃色或紅色警戒範圍之社區,主動蒐集並記錄該社區之自主防災作為。 期望藉此強化社區居民平時防災、災前整備、災中應變以及災後復原知識等,凝聚社區自主防災力量、提升社區土石流自主防災意識,建立社區自主防災組織,將土石流災害損失降到最低。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98-10-16:18,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