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落實環境保護的自動化蔬菜育苗達人林應樹開拓廢棄物再生的優質產業

文圖 張簡秀容

  桃園縣楊梅鎮紫城農場是林應樹先生從父親手上接下來的第 3 代祖傳產業,林先生將祖業從傳統的土拔蔬菜苗圃發展成為今日自動化蔬菜育苗中心,不但將祖先的產業發揚光大,且傳承兒女,成為世代相傳推動「苗籃」的手。在發展自動化蔬菜育苗的過程中是相當艱辛的,從經營管理到運送出貨鉅細靡遺的工作完全馬虎不得,而林先生亦是不可多得的企業化經營高手,不但堅持以農業廢棄物再生利用研發本土化育苗介質,且在育苗過程中以儘量減少使用農藥或者完全不使用農藥為目標,落實環境保護工作,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綠色環保尖兵,同時本著回饋鄉親與造福鄉梓的情懷,對社會公益不遺餘力。

發展自動化蔬菜育苗中心

  林先生自幼跟隨祖父學習田間農事,熟悉農事的他,經營蔬菜苗圃易如反掌,然而,由於露天苗圃無法抵擋颱風豪雨的肆虐,加上病蟲危害,使蔬菜育苗成敗無法掌控,對此一籌莫展。正當此時,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舉辦多場的蔬菜育苗講習,勤學的他不斷地參加訓練,並接受桃園區農業改良場專家與台灣大學教授的指導,從 84 年開始轉型為網室育苗,歷經 10 年努力研究與開發,終於發展成為自動化蔬菜育苗中心,目前農場佔地面積約 1.5 公頃,每 8 小時可以完成 1000 盤的穴盤播種,是人工作業的 6 倍,年產量約千萬苗,且持續成長中。

開拓廢棄物再生的優質產業

  為提高經營效率,林先生積極研發蔬菜播種自動化一貫作業與溫室自動化管理,為降低生產成本,堅持育苗介質本土化,為提高蔬菜種子發芽率與穩定幼苗生育,自製催芽室,為維持信譽,則自創品牌 — 紫城農場,一步一腳印走出傳統農耕的桎梏,開創屬於自己的春天。在這一條漫漫的改革長路上,投入可觀的成本,歷經無數次的失敗,成功開創前所未有的本土育苗介質。林先生在 10 年前就已覺察唯有提高經營效率與降低生產成本才能大幅提升競爭力,因此,不惜成本研發本土育苗介質長達 3 年之久,不但讓原本是農業廢物的多種材料搖身變為生產蔬菜穴盤苗的主要育苗介質,在國際原油節節攀升,物價一片漫聲上漲中,仍能穩定生產獲利,全都歸功於本土育苗介質的成本低與產量穩定,是垃圾變黃金的鮮活例子。

第一位短期葉菜類蔬菜育苗達人

  林 先生經營的紫城農場是縣內歷史最久,且規模最大的自動化蔬菜育苗中心,早在農業改良場推廣「短期葉菜類育苗移植栽培技術」的初期,即著手研究生產短期葉菜類穴盤苗,是第一家生產短期葉菜類穴盤苗的業者,在供不應求的情況下,逐步擴展經營規模且採用現代化標準溫室進行精密管理,周年生產的蔬菜穴盤苗是許多設施蔬菜農場穩定生產蔬菜的「苗源」。一粒種子培育出一株健壯的小苗,種植成一棵肥碩的菜,然後成為家家戶戶的盤中佳餚,這是身為農場主人林先生的最大心願。

夫唱婦隨造福鄉音

  林 先生在經營蔬菜育苗事業之餘,不忘回饋鄉親,經常提供穴盤苗與自製堆肥予慈善團體,大力協助農業單位進行多項學員農業訓練工作,積極參與各級單位與團體的活動,以及提供農場作為學校戶外教學活動的場所,更將農場轉型成為生產與教育兼具的教學農園,而且長期免費提供場地,供地方人士學習歌唱,自己也是箇中高手,夫妻倆以歌會友,凝聚無數鄉民之情誼。

  林 先生獨到的經營哲學,加上努力付出與默默耕耘的務實人生理念,開創前所未有農業經營的榮景,不但承襲過往,開創新局,世代相傳,對未來更是充滿信心,以能夠供應北部地區 50 %的蔬菜穴盤苗為經營目標。林先生經營事業腳踏實地,服務人群不落人後,因其從事農業生產工作的成績卓著,對社會的貢獻有目共睹,曾經榮獲多項殊榮,又於 98 年榮獲模範農民,成功經營之道足以作為農友之楷模。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98-11-19:10,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