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國際重要農情資訊

國際處 李蓮生 編輯

1. 前東德公社在柏林圍牆倒塌 20 年後成功轉型為有機農場

  在德國和波蘭邊界的勃多溫除了是歐洲最大的農場之一,除了留有前東德共產集體化的遺跡之外,背後更藏有一個令人驚訝的成功故事。

  相對德國西部農場平均約 40 公頃的規模,勃多溫農場占地廣達 1,250 公頃,提供 430 名村民就業機會。它的成功之道在於轉型成有機農場,農產多半銷往約 80 公里外的首都柏林。

  勃多溫在 1955 年蘇維埃共產時代,是以強迫合併小型家庭農場形成「公社」的集體農場來經營。 1960 年代早期,東德大約 85 %的農田都已以類似方式集體化,或被國家徵收。直到 20 年前柏林圍牆倒塌,隔年東西德統一後,土地才轉成私有化,並歸還給原來的地 主。但 令人意外的是,包括勃多溫在內的許多小自耕農,卻決定合併農地。負責合併相關業務的馬占表示,雖然大多數村民已取回土地,但不知該如何獨自有效耕作,於是村民舉行會議討論未來經營方式後決定組成合作社並且在當地作家兼生態學家吉爾森巴赫的影響下往有機農業發展。

  1990 年代負責經營該合作社的克倫茲表示,村民起初只希望保住飯碗,但這些貧瘠的農地並不適合集約農作,也不知道如何取得種子和肥料、如何汰換舊的俄製牽引機,或是整合農耕和乳酪業,因為這些工作在共產政權下早已被分割。因此所有的事都必須重新學起。最後如同許多其他集體農場一樣,依靠較大的規模並向歐盟申請大量資金補助,而迅速重新站起來。現在的勃多溫生意興隆,生產新鮮蔬菜、牛奶、奶油和果汁,而且也透過網路來銷售,並吸引大批遊客前來參觀。

2. 時尚年輕農夫 或可為日本農業帶來新生機

  日本年輕人近來逐漸遠離都市叢林,不論是崇尚有機農業的青年、種植水稻的時髦東京人,還是喜歡種花蒔草的年輕人,都慢慢回流到日本的鄉村,往偏僻鄉村遷移。他們肩負一項使命:要讓農業重拾魅力,並在此過程中降低日本駭人的糧食短缺危機。

  日本是世界第 2 大經濟體,目前卻有 60 %糧食仰賴進口。許多憂心人士指出,氣候變遷將擾亂全球食物供應,能源成本上升也會導致穀物價格波動,日本未來面臨的糧食安全議題不容輕忽。

  在這個靠出口汽車和電子產品致富的國家,日本的年輕農夫開始動起來,想要重新改造農業的形象。一位來自養豬家庭、創立「農家之子」組織的 31 歲的宮治勇輔在一場演講中對一群年輕農夫說:「不管日本經濟規模多大,不論賺進多少外匯,再過不久,我們就沒辦法從國外進口這麼多糧食了。我要讓這個初級產業變得很酷、有魅力,又有利可圖。孩子們應該夢想成為農夫,而不是棒球選手!」宮治的「農家之子」組織,已吸引了具有同樣危機意識的 200 多名農夫和支持者加入。宮治對演講會場台下年輕活躍農夫發出警語:「我們大概只剩 5 年時間可以讓農業改頭換面。」在「農家之子」組織,所有農產品都以 Refarm 品牌上市販售。會員間相互分享有機耕作資訊,並鼓勵理念相同的消費者直接向他門採購農產品,以省下運銷和中盤商費用。

3. 學者: 2050 年 德國可達零排碳

  2009 年 12 月,聯合國將於丹麥哥本哈根召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締約國會議,共商節能減碳之道。如何有效降低溫室氣體排放讓全球已開發國家傷透腦筋,不過,德國一項最新研究宣稱,到了 2050 年,德國幾可達到二氧化碳零排放的目標。

  據「世界自然基金會」德國分會、應用生態學研究所以及德國「 Prognos 未來學研究所」所聯合進行的研究顯示,只要遵循正確方式,毋需影響生活水平,至 2050 年時,德國最多可較 1990 年降低 95 %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應用生態學研究所的未來學專家估計,在工業、社會和政治三方面通力合作下, 2050 年時,德國人平均排放量( capita emission )可減少 10.7 噸。 惟 倘若按照德國現行的防 治 氣候暖化措施, 2050 年時,德國僅能減少 45 %的溫室氣體排放量。

  研究人員認為, 再生資源將可減少最多的二氧化碳排放。再生能源可廣泛運用在發電、交通和暖氣供應等方面,再加上妥善利用節能的電器,最多可讓德國減少 60 %的二氧化碳排放。剩下的 35 %,則可聚焦於工業製造、農業和廢棄物管理等方面,此外,森林保育對吸納二氧化碳也至為重要。農業在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方面,較原先認為的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 此外,減少肉類消費也會對節能減碳有所貢獻 , 因為母牛製造的甲烷便是一種強烈的溫室氣體

4. 研習乳用水牛繁殖 中國大陸科學家印度取經

  印度乳用 水牛所產的牛乳是該國最優乳品,乳脂度高,味道濃郁,營養豐富,中國大陸科學家因此遠道而來,研習印度乳用水牛繁殖,希望提升中國大陸水牛的價值。

  廣西水牛研究中心代表團一行 16 人, 2009 年 10 月 24 日拜訪印度國立哈雅納農業大學,就如何改善乳用水牛繁殖問題,與該校科學家討論包括疾病防治、飼養、草料及畜欄管理等相關研究計畫和合作事項。哈雅納大學校長柯卡簡報時表示,該校在改良水牛、乳牛、山羊、綿羊等家畜的繁殖方面,獲致顯著成果。哈雅納省同時也是印度農牧大省,以生產優質牛奶和繁殖世界品種最好的印度乳用水牛-摩拉水牛聞名全球。  

  印度現有水牛 7,500 萬頭,數量高居世界第一。從 20 世紀 70 年代開始,印度政府成功引導農民實施「白色洪流革命」,發展水牛奶產業,使全國牛奶產量躍居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至今乳用水牛業已成為印度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

  中國大陸現有水牛約 2300 多萬頭,居世界第二。但水牛產奶量極低, 1 頭牛每年役用期又短,既浪費牧草又缺乏經濟效益,因而希望改變長期以來中國大陸水牛僅用於耕作的狀況,使既可耕作又可產奶,不但增加農民收入,也為市場提供更營養的乳產品。中國大 陸曾 於 40 多年前引進印度摩拉水牛,經數十年使用傳統雜交方式,雖獲得新一代種牛,但品種改良速度緩慢,無法使乳用水牛的優質種群迅速擴大。

  由於中國南方農村的自然條件非常適合飼養乳用水牛,養殖投資少,效益大,而中國乳品市場龐大,水牛奶這一新興產業 預期 將可獲得很大的發展。在中國大陸水牛數量最多,也是水牛研究基地的廣西,科學家曾於 2002 年宣布,首次成功獲得試管乳用水牛。同時,廣西一家生物工程公司也投下鉅資,推展水牛奶的開發項目,計畫以 10 年時間推廣乳用水牛種群,使水牛奶產值達到更高效益。

5. 糧農組織: 2050 年糧食生產需較現今增加 70 %

  聯合國糧農組織秘書長狄伍夫 2009 年 10 月 20 日表示,若要符合國際社會激增的糧食需求, 2050 年之前全球糧食生產量須較現今標準增加 70 %。他警告:「在面對特別是天然資源日漸短缺以及氣候變遷等若干挑戰時,這項目標無論如何必須達成。」

  狄伍夫表達他對糧食安全的缺乏「令人憂心」的關切,狄伍夫指 出目 前全球約有 10 億人處於饑餓狀態。解決全球饑荒問題的辦法是由較富有國家提供金援,提升較貧困國家的「農業生產量以及生產效率 。 」 並 強調:「只要有心,就能達成目標。」

6. 明州豬隻證實染新流感 美官員強調安心吃豬肉

  美國官員 2009 年 10 月 19 日證實,該國明尼蘇達州農業展覽會採集的豬隻檢體樣本經檢測證實感染H1N1豬隻不會將新流感病毒傳給人類,民眾仍可安心食用豬肉。

  農業部長威薩克在一項聲明中指出,美國農業部國家獸醫服務實驗室已證實,明州農產品展覽會抽樣檢測的豬隻檢體證實感染 2009 大流行的新流感。聲明亦指出該案例並不代表商業飼養豬群也受到感染,因為展覽會豬隻和商業豬隻是分開飼養 的。威 薩克表示:「我們已全力讓貿易夥伴國了解,提醒 他 們包括世界動物衛生組織等數個國際組織都已表示,對豬隻和豬肉製品貿易設限缺乏科學根據。」他說:「人們不會因食用豬肉及豬肉製品而罹患新流感,吃豬肉是安全的。」

  截至目前為止, 明州 感染豬隻並未出現任何流感症狀,健康情況不錯。

7. 比爾蓋茲慨捐億萬美元 資助非洲 印度農業

  微軟人之一、目前是慈善家的比爾蓋茲, 2009 年 10 月 15 日在愛阿華州狄蒙市舉辦的世界糧食獎研討會上講演時宣布一項 1 億 2,000 萬美元資助計畫,以促進非洲和印度發展活絡的本土永續農業。

  資助範圍涵蓋一系列計畫,包括教導非洲人種植特定作物,像是豆類植物,豆類作物可用來肥沃土壤,也種植地瓜,在當地飲食中加入地瓜,可大大降低兒童缺乏維他命 A 的發生 率。其 他計畫如設立專業知識網路,協助非洲人在決定農業政策時可有更大的自主性,或運用科技協助農 民 。

  比爾蓋茲在演講中指出:「協助最貧窮的小農戶種植更多作物,運銷市場,是世界上單一最有力、減少飢餓和貧窮的手段。」資助計畫也將協助發展當地市場,並使其和學校相連 結。蓋 茲基金會全球發展計畫副主任史丹納說:「學校營養午餐計畫可在當地和國內市場購買食物,如此一來可提增需求,而不是一味從外國進口食物,以供學校之用。」

8. 法國農民收入大減 圍堵香榭大道抗議

  「法國農業經營者工會聯盟」發起抗議活動, 2009 年 10 月 16 日於巴黎香榭麗舍大道焚燒輪胎,要求包含減稅、直接補貼等總計高達 21 億美元的紓困 措施,造成短暫的交通阻塞。此舉為法國各地連串抗議示威行動之一,目的是要求政府伸出援手,紓解農民收入銳減的困境,以挽救岌岌可危的農業。

  由於穀物、水果及蔬菜價格因豐收而暴跌,造成農業經營困難。法國國家統計局公佈的農作物價格整體指數, 2009 年 8 月與 2008 年同期相比大跌 15 %。農業部長勒梅爾說,受到豐收影響,農民今年利潤將下跌 10 %到 20 %。勒梅爾表示,「全體農民的辛苦」他感同身受,並積極研擬計畫,幫助他們度過難關。他說:「我會提出全球農業支援計畫,包括特別針對今年收入實施的減稅方案。我們會評估採取何種合理公平的措施。」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98-11-19: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