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國際重要農情資訊

1. 利用植物纖維提煉乙醇巴西可望成為生質燃料界龍頭

  利用稻草、果殼和甘蔗渣等植物纖維提煉汽車用酒精(乙醇)的夢想,愈來愈接近實現的階段,而這項技術也將鞏固巴西成為全球最大生質燃料生產國的地位。

  丹麥企業 Novozymes 和 Genecor 於 2010 年 2 月中旬分別宣佈研究出一種特殊的酶,可將植物纖維分解成單醣物質,用來製造生質燃料。 Novozym 已宣佈開拓巴西市場的計畫。這個命名為 Cellic 的酶將於 2010 年 3 月正式在巴西介紹推出, 2012 年銷售給酒精廠。由於巴西已擁有包括生產乙醇的基礎架構和全球最先進的燃料技術,以及原料成本低廉兩項優勢,若再掌握這項分解植物纖維技術,將可鞏固它成為全球最大生質燃料生產國的地位。

  儘管還未在酒精廠進行實證,專家預測這項新技術應可將乙醇產量再提高 40% 至 100% 。乙醇產量提高,除了廠商獲利跟著提高,人類社會也將因此受益,因為乙醇是替代礦石燃料的主要更新燃料,一旦提高產量和供應量,將幫助減少造成地球暖化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此外,生質燃料取代礦石燃料也可削減大型石油產業企圖掌握全球能源命脈的部分權力。

  環繞乙醇的一項爭議是它的生產可能減少食物種植面積;反對人士認為,因為報酬率高,許多農業生產者可能將糧食耕地用來種植甘蔗或玉米,生產提煉乙醇的原料。國際專家對此論點未作反駁,但學術界的看法則不一致,部分人士認為隨著第二代乙醇的誕生,糧食作物栽種減少的恐懼感應開始慢慢淡化。

  利用果殼、木屑、稻草和穀渣等植物纖維提煉成的燃料,也稱為第二代乙醇。巴西使用的原料主要是酒精廠在生產過程中製造的廢棄物甘蔗渣,所以基本上沒有成本上的負擔。第二代乙醇的興起,也將吸引更多投資人赴巴西。對消費者而言,第二代乙醇進入市場也可幫助降低產品價格,但還不確定可能產生的影響。

2. 土壤侵蝕恐將引發中國糧食危機

  依據世界貿易組織統計,中國大陸 2008 年農業產值將近 7600 億美元,已超越美國與歐盟,但中國官方智囊表示,中國農業土壤侵蝕嚴重,如不改善,恐將會引發糧食危機。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部長韓俊提出警告,中國可耕種土地土壤侵蝕嚴重,質量和永續性都受到影響。此趨勢如不加以扭轉,中國有限的可耕地將無法養活未來從農村遷往城市的 3 億至 4 億農民。他估計,隨著中國城市化進程深入, 30 年後,中國農村人口將由目前的 9 億減至 5 億左右。

  韓俊認為,導致農業土壤質量退化的主因包括耕種方法不科學,主要是氮肥使用過度。中國農業耕種氮肥的使用量是全球平均氮肥用量的兩倍多。工業污染是土壤侵蝕的另一個重要原因,目前中國農田超過 1 成已受到工業重金屬和其他毒素污染。

  美國康乃爾大學農業生態教授戴維.皮門特爾表示,氮肥能提高產量,但在中國、 印度等國家過度使用,結果是土壤中有機物質遭到嚴重侵蝕。另外,土地開發經常會導致農田表層長時間裸露,或增加裸露程度,這是中國土壤保護面臨的嚴峻挑戰,也是土壤侵蝕的重要原因。

  聯合國糧農組織水土資源處處長帕爾維茲.庫哈弗坎則分析,中國農業土壤退化的另一個原因,是重型農用機械的廣泛運用,直接損害土壤,對北方高原地帶與東北黑色土壤殺傷作用尤其明顯。帕爾維茲‧庫哈弗坎說,中國農業土壤 40% 受到污染和侵蝕,迫使農民向非保護地帶要地。政府應採取拯救措施,保護現有可耕地的可持續性。

  韓俊指出,土壤質量退化現在是個嚴重問題。我相信改善土壤質量與保護可耕地面積同樣重要。

3. 聖嬰來襲東南亞好熱好乾好缺水

  受到聖嬰現象衝擊,東南亞和馬來半島出現乾旱、缺水及氣候炎熱現象,乾旱導致耕作更需要人工灌溉,霾害問題的隱憂也再度浮現。氣象專家認為,情況可能會比 10 年前嚴重。

  在聖嬰現象影響下,新加坡國家環境局指出,最近的氣溫介於攝氏 26 度到 33 度, 2010 年 2 月 24 日更出現今年 2 月的最高溫,達到攝氏 35 度,僅比 1998 年 3 月 26 日創下最高溫攝氏 36 度少 1 度而已。

  由於傳聞泰國出現「燒芭(火耕)」的情形,因此新加坡許多人最近向當局反映,聞到燒焦味;新加坡國家環境局表示,該區域 2 、 3 月降雨減少,屬乾旱期,因此新加坡和該區域都可能出現森林火災,空氣中自然會出現燒焦味。不過,新加坡的空氣污染指數雖然逼近 50 點的中水準警戒線,但還在空氣指數適中的狀態。

  新加坡國家環境局氣象服務處表示,新加坡今年 2 月 1 日到 23 日,只下了 5.3 公釐的雨量,這比新加坡在 1968 年 2 月和 2005 年 2 月出現單月最低雨量 8.4 公釐還要低。氣象專家擔心, 2010 年聖嬰現象可能為東南亞地區帶來的乾旱、霾害和森林火災等狀況,將比 10 年前還嚴重。

  根據新加坡公用事業局的資料, 2010 年 2 月在聖嬰現象影響下,頭兩個星期的用水量比平常增加 6.6% ,增加的用水量相當於 36 個奧林匹克標準游泳池。新加坡種植蘭花的業者指出,由於天氣乾旱不下雨,必須進行啟動灌溉系統,花圃的水電費在過去兩個月期間增加 20% 到 30% ,約 2000 到 3000 新加坡幣(約合新台幣4 萬到 6 萬元)。

  另外,馬來西亞 也出現乾旱現象,從北部的吉打州,到南部鄰近新加坡的柔佛州,農曆新年期間都沒有下雨,且天氣炎熱。此區域玉米最大生產國菲律賓,也出現燠熱的天氣;而中國西南部也出現嚴重缺水現象, 700 萬人缺乏足夠的飲用水,數百萬公頃農作物受到影響。

  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 PAGASA )預測,聖嬰現象將持續到今年 6 月,一些東南亞國家的氣溫可能會飆高到攝氏 40 度,進而影響農業。一些東南亞國家如菲律賓、新加坡政府,已經開始呼籲人民節約用水,提早開始因應聖嬰現象的衝擊。

4. 基改作物種植面積大巴西成為全球第 2 大基改作物生產國

  巴西在 13 年前自阿根廷悄悄引進基因改造農作物 , 現在巴西已經成為全球第 2 大基改作物生產國。根據國際農業生物科技產業應用中心( ISAAA )公布的資料顯示,巴西基改作物種植面積約達 2140 萬公頃,較阿根廷多 10 萬公頃,因而取代阿根廷,成為全球第 2 大基改作物生產國,美國則是全球最大基改作物生產國是美國,種植面積是巴西的 3 倍。

  ISAAA 估計,巴西種植的黃豆,其中 71% 為基因改造黃豆;另外還有 500 公頃的基改玉米和 14 萬 5000 公頃的基改棉花。

  儘管不少專家學者對基改技術仍持反對態度,不時提出學術研究質疑基改作物的環境和食品安全問題,但 ISAAA 的數據顯示,巴西農產業主並不在乎,仍執意種植基改作物。

5. 美研究顯示小型狗起源於中東肥沃月灣農業區

  根據 2010 年 2 月 24 日出版的一份基因研究顯示,已被馴化的小型狗大約在 1 萬 2 千多年前起源於中東,牠們全都是灰狼的後裔。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研究員 Milessa Gray 和 Robert Wayne 率領的一個團隊,專門研究一種在小型狗身上特有的 IGF1 基因變化。他們的研究報告指出,這種基因變化可能很早以前就開始了。他們在小型狗身上找到的 IGF1 基因,跟中東的狼有密切關聯,都跟一種古老的起源相吻合;他們還在中東進行考古工作,挖掘出 1 萬 2 千年前就已經被馴化的小型犬遺骸。在歐洲的其他地方也曾挖掘出更早的馴化狗遺骸,可以追溯到 3 萬 1 千年前,但都是較大型的狗,可能是住在今日伊拉克境內的肥沃月灣地區和其他農業地區的鄉民,培育出這種小型犬。

6. 朝鮮半島氣溫若上升 4 ℃ 經濟損失逾 50 兆 韓元

  南韓「環境政策評估研究院」 2010 年 2 月 22 日發布的「韓國氣候變化經濟學分析」報告指出,在全球暖化影響下,朝鮮半島平均氣溫若上升攝氏 4 度, 90 年內被海水淹沒的陸地將會超過首都首爾市的面積,而釜山與仁川等十一座濱海城市均將遭海水侵襲,災民可能高達 37 萬至 51 萬人,經濟損失超過 50 兆韓元(約合台幣一兆三九七九億元)。

  報告指出,朝鮮半島平均氣溫上升攝氏 4 度後,海平面將上升超過 80 公分,臨海地區 2368 平方公里的潮間帶等沿岸溼地,以及 609 至 854 平方公里的陸地將遭海水吞噬。朝鮮半島的氣溫將升高攝氏 4 度係南韓國立研究機構在 2007 預測 , 到 2100 年可能會升高的度數。

  環境政策評估研究院則估測,氣溫升高攝氏 4 度,每公頃稻穀產量將比現在減少 15 %。而隨著氣溫上升,酷熱天氣也會越來越頻繁,因而導致的死亡人數也將隨之增加。此外,水資源部門、公共衛生、農業與生態等領域均將蒙受損害。

7. 中國大陸將放流 2000 萬隻食藻魚類改善污染嚴重之太湖

  在浙江與江蘇兩省交界的太湖,因受到農業和工業廢水的汙染,已經產生嚴重的優養化,放眼望去,湖面是一片藍綠色水藻。中國大陸已決定要在污染嚴重的太湖放流 2000 萬隻「生態魚」,專門吃掉遍佈在這個風景名勝景點的藻類。由於湖面污染已經危害太湖沿岸數百萬居民的飲用水源,中國大陸當局從 2009 年 2 月開始,在太湖流放一千萬隻食藻魚,大部分是花白鰱(即白鰱)和青鯉。太湖漁業管理委員會在 2010 年 2 月 22 日表示,還要再流放 2000 萬隻食藻生態 魚。購買 這些食藻魚的經費來自政府和民間捐款,總金額約 860 萬人民幣 ( 130 萬美元)。據了解,一隻花白鰱一生中可以吃掉 50 公斤的藍藻和其他浮游生物,但只長出 1 公斤的肉。

  藻類滋生的問題在中國大陸淡水湖十分常見,主要是因為含有高濃度氮的清潔劑和化學肥料廢水未經處理,就流進湖裡。過去為了清理太湖和其他湖泊,曾經流放過數百萬尾食藻魚,讓當地捕魚業者歡欣鼓舞,完全無顧這些給人食用消費的魚可能也吃進很多其他毒物。

8. 「餵飽全世界」 印尼要發展為糧倉

  印尼決心效法巴西,鼓勵國內外投資者租用大面積的鄉間肥沃土地,共同努力將該國轉化為全球糧食主要生產地。印尼總統尤多約諾更在最近帶頭喊出這項行動的口號,「餵飽印尼,然後餵飽全世界」。

  為了達成這個目標,印尼政府最近宣布新計畫,加速在偏遠地區如巴布亞、加里曼丹發展大規模的農業莊園。該國農業部資深官員西爾曼曼南表示,印尼擁有 2 億 3500 萬人口,在全球人口排名第 4 ,自 2008 年開始,該國已經在稻米生產方面自給自足,並且已是棕櫚油的最大產地。自現在起到 2030 年間,印尼希望能發展為全球稻米、玉米、糖、咖啡、蝦、肉類及棕櫚油的最大產地。

  印尼政府列出的第一個重點發展項目,位於大部分土地尚未開發的巴布亞省東南部城市莫勞基,佔地 160 萬公頃。印尼政府希望這個被稱作「莫勞基綜合食品、能源莊園」的計畫,能創造數以千計的就業機會,同時將這片貧瘠角落,變成生機蓬勃之地。

  曼南指出,選擇莫勞基是因為該地區土地平坦、氣候適宜、土壤特別適合栽種稻米、玉米、大豆、甘蔗等作物,「如果計畫成功,莫勞基的人口有可能從現在的 17 萬 5 千 人增加到 80 萬人」。

  沙提亞.卡瓦納基督教大學專家普里揚托表示,如果一切順利進行,印尼有望在 5 年內自給自足,然後就可以開始「餵飽全世界」。

  按照印尼政府規定,外國投資者可持有任何投資公司最多 49 %股權,也能夠享有其他如關稅及國內稅務減免等優惠。為了防止壟斷或搶奪土地,印尼政府也規定每家公司最多只能擁有 1 萬公頃土地。不過分析家也指出,前述地區的優點也是其最大缺點,亦即空曠的土地欠缺基礎建設,將會造成投資障礙;當地的小農也擔心農業大規模化會影響到他們的傳統生計。

9. 中美洲跨國合作 新種咖啡問世

  18 世紀初,加勒比海的法屬馬丁尼克島種下美洲第一株咖啡樹, 3 個世紀後,面對氣候變遷及病蟲害挑戰的中美洲咖啡業者聯手合作,在實驗室中引進非洲品種進行雜交試驗,培育出新品種咖啡即將問世,勢將為中美洲咖啡種植掀開歷史性新頁。

  馬丁尼克島種植咖啡一世紀後,哥斯大黎加成為中美洲第一個大規模種植咖啡的國家。 1832 年第一袋外銷咖啡經智利運抵英國,價位媲美香料,咖啡也在隨後近 3 個世紀,成為中美洲重要的外匯來源。

  近年來由於氣候變遷、病蟲害和經濟因素,拉丁美洲的咖啡生產飽受衝擊。 2009 年 10 月至 2010 年 1 月為期 4 個月的生產季節裡,除巴西之外,總產量只有 560 萬袋,較前 1 年同期的 780 萬袋大幅衰退 28.2 %。面對嚴峻挑戰,由哥斯大黎加、瓜地馬拉、薩爾瓦多和宏都拉斯4 國合作的「熱帶農業研究與訓練中心」,在引進非洲衣索匹亞、蘇丹 咖啡樹種,並與中美洲樹種進行長期雜交試驗後,終於培育出新品種咖啡的第一代雜交品 系。 2 010 年 2 月 26 日 至 28 日在瓜地馬拉市舉行的「第三屆全球咖啡會議」上,新品種咖啡正式在全球 70 個國家與會代表及 5 位總統前亮相。

  位於哥國首都聖荷西東南方 40 公里圖里阿巴山谷的研究中心裡,負責人瓦絲格茲表示,他們對 20 個品種咖啡進行雜交育種,新品種咖啡不僅香味濃郁、產量超高,而且有著極強的抗蟲性。她相信一旦達到商業生產規模,將帶給中美洲咖啡農遠超過目前的收益。

  目前唯一有待克服的障礙,在於大量商業化的育種繁殖。由於新品種咖啡並非經由傳統開花授粉繁殖,而是經過近百道程序在試管內達成,育苗標準程序仍有待標準化。

10. 瑞士將公投決定設動物辯護律師為受虐動物代言

  愛護動物出名的瑞士將舉行全國公民投票,決定是否在各州聘請專業律師在動物受虐案件中出任被害者的代言人。這項創制案是由「瑞士動物保護聯合會」發起,協會工作人員 Mark Rissi 表示,此舉將可提高虐待動物者定罪的可能性,具有嚇阻效果。

  「瑞士動物保護聯合會」在 2009 年收集到約 14 萬 4000 人連署,超過全國公投所需的 10 萬人連署門檻,此案定於 2010 年 3 月 7 日跟其他多個議題一起舉行公投。依據 該提案,各州都必須聘置一名動物律師;但這個職位不是專職,所以幾個小州也可以合請一名。目前蘇黎世州已有這樣的一名動物律師,瑞希認為實行相當成功。他說,動物律師的專長未必是了解動物的行為,而是了解動物權的相關法律,可以向法官提供意見。

  「瑞士農民聯盟」反對此案,聯盟發言人 Sandra Helfenstein 表示,動物律師不會有什麼作用,因為動物律師只是在虐待事件發生並被發現後才介入,而非事前預防。她說,農牧業者對農場動物的待遇都已受到很好的管控,符合現有動物保護法 令; 但在已有動物律師的蘇黎世,業者有時會受 到威脅說 「你們如果不做這個、做那個,我們就要去找動物律師」。

  Sandra Helfenstein 說,該聯盟並不是積極反對,但現在各州也可以自行聘置動物律師,或者由法官在審理個案時指定,該項創制案要強制全國推動只是多此一舉。 Rissi 同意,農場動物比較不是問題,因為業者受到檢查,如違法令,農業補貼會被消取;主要的虐待動物問題發生在寵物身上。但是瑞士人多生活在小社區中,社區內的守望密切,因此虐待寵物事件不難被發現。

11 . 若無法令保護至少 25 種靈長類動物將滅種

  國際自然保育聯盟與其他保育團體 2010 年 2 月 18 日發表研究報告指出,如果不採取緊急措施保護,包括罕見種類的狐猴、猴子與猩猩等 25 種靈長類動物將面臨絕種。這 25 種將絕種靈長類動物名單裡, 5 種在馬達加斯加島、 6 種在 非洲大陸、 3 種在南美洲 及 11 種在東南亞。

  專家指出,最受滅種威脅的物種往往不是最稀有的。政府如何保護逐漸下降的動物數量不受森林濫伐與狩獵威脅也是重要關鍵。全球性的生態破壞,特別是為農業而焚燒及清除熱帶雨林成為物種滅絕的主因。但在東南亞,在非法買賣野生動物的刺激下,為了食物或由動物製成的傳統藥材而獵殺動物,是項更大的威脅。研究人員盼這份前 25 名滅種名單能獲得更多大眾及政府支持目前緊需的保育法令,尤其是在聯合國2010 年 10 月在日本名古屋召開的生物多樣性公約之前。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99-03-23:1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