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2010國際生物多樣性年─農委會啟動台灣行動

林務局 許曉華

壹 . 緣起

  生物多樣性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無論是衣食住行、醫藥保健、農林漁牧、生技產業、育樂文化,包括生活品質的維護,都要靠生物多樣性所提供大量的物品和服務。

  20 世紀以來,人類對其所居住的地球,無論在生態系,還是在物種或遺傳基因上,都造成極大的破壞與威脅。為了挽救基因消失、阻擋物種滅絕、生態體系劣化, 1992 年在巴西里約熱內盧舉行地球高峰會議中,與會各國領袖簽署了「生物多樣性公約」,並在 1993 年 12 月 29 日正式生效,截至 2010 年 6 月,已經有 193 個締約方,堪稱全球最大的保育公約。

  為了讓人們瞭解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並推動各國儘速採取行動保護生物多樣性, 2002 年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通過了一項策略規劃─「 2010 生物多樣性目標( 2010 Biodiversity Target )」,希望到 2010 年時,在全球、區域和國家的層級,顯著降低生物多樣性喪失的速度,以此消除貧窮並造福地球上所有的生命。

  這項決議,隨後在南非,約翰尼斯堡舉行的聯合國永續發展高峰會上,得到各國領袖的承諾。並在後續納入成為「聯合國千禧年發展目標」之一。聯合國大會並決議,將 2010 年訂為「國際生物多樣性年( International Year of Biodiversity )」。今年 1 月 11 日聯合國在德國柏林正式啟動 2010 生物多樣性年相關活動,至少有 64 國響應加入。

  為響應國際 2010 生物多樣性年的國際行動,農委會林務局邀請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以下簡稱行政院永續會)生物多樣性組之部會、縣市政府及民間團體,規劃「 2010 國際生物多樣性年 台灣行動」系列活動,希望藉由活動的展開,提醒人們瞭解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及生物多樣性消失對人類福祉造成的影響,並期許藉此激發更多的行動。

貳 . 系列活動介紹

一 . 活動主題:「 PLUS ONE!   PLUS YOU !生物多樣性 非你不可!」

  活動 LOGO 是由各式各樣生物組成的地球,以及有一個人在其中的「+1」符號所組成,代表著地球上不論是陸地或是海裡的生物多樣性,都要加進每一個個人,一齊來維護,共同來守護。

二 . 「 2010 國際生物多樣性年 台灣行動」啟動儀式

  為讓民眾熟悉生物多樣性的意義,增進對生物多樣性議題的關注,聯合國將 5 月 22 日訂為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IBD , International day for Biological Diversity ),以紀念 1992 年 5 月 22 日生物多樣性公約在奈洛比開會決議通過。農委會林務局所規劃「 2010 國際生物多樣性年 台灣行動」系列活動,特別在 5 月 22 日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假農委會林業試驗所台北植物園布政使司衙門舉辦開幕式。

  當天,由農委會胡興華副主任委員揭開活動序幕,先提醒大家:「生物多樣性就是生命,包括遺傳、物種、生態系,與人們的食衣住行及未來永續發展息息相關,過去幾年它消失的速度,超過自然滅絕速度 50-100 倍,所以農委會特別響應「 2010 國際生物多樣性年」,在 5 月 22 日「國際生物多樣性日」舉辦本次活動。胡副主任委員也簡單說明布政使司衙門也展出政府及民間單位近 10 年來的成果,例如我國近年來共劃設了 85 個保護區,約占台灣陸地面積 19% ,可以有效地保護在其中豐富的生物資源;接著由行政院永續會邱文彥副執行長表示很高興參與這個盛會,看到生物多樣性分組 22 個部會努力的成果;行政院永續會李玲玲委員則先感謝這幾年相關部會夥伴的參與及配合,才能有豐富的成果呈現給國人,同時也呼籲參與的民眾,生物多樣性的工作是要靠每一個個人從生活的行動做起。接著由胡興華副主任委員、林務局長顏仁德邀請在場貴賓一起到台前,為系列活動進行啟動儀式,宣告活動正式開跑。行政院永續會邵廣昭委員、余範英委員及農委會生物多樣性推動小組專家委員,也都到場參觀並給工作人員加油打氣。

三 . 「 522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嘉年華」

  為響應「 2010 國際生物多樣性年」,讓民眾更了解生物多樣性的內涵,林務局邀請行政院永續會生物多樣性組之部會、縣市政府及民間團體,於 5 月 22-23 及 29-30 日二個週末於台北植物園辦理嘉年華活動。

  5 月 22 日 -23 日先由行政院永續會生物多樣性組之部會及農委會所屬單位登場,包括中央研究院、教育部、法務部調查局、國科會、內政部營建署、交通部國道高速公路局、環保署、文建會、工程會、海巡署、原民會、農委會所屬漁業署、防檢局、農糧署、農試所、林試所、水試所、畜試所、桃園及高雄改良場、種苗場和特生中心、各單位都使出渾身解數,儘可能將成果在活動攤位中展現,也將創意在活動中發揮,例如:交通部國道高速公路局設計遙控小汽車的遊戲,讓小朋友透過遊戲,瞭解道路的設計必須考量生物棲息與環境的關係,才不會讓生物枉死在路上。

  農委會林務局則展出近年來出版的書籍、報告、海報及摺頁,擺滿了整整 3 個攤位,例如:台灣現生植群圖集、台灣鳥類誌、台灣客家民族植物、基因生萬物…等等、民眾詢問度都非常高,現場所發送的鯨豚、保育類動物海報都很搶手;各林區管理處並將自然保留區、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森林遊樂區、自然教育中心、生態保育教育館、社區林業相關的海報、摺頁佈置在各攤位上,更設計許多與森林相關有趣的 DIY 和有獎問答遊戲;南投林區管理處志工所自編自導的獼猴話劇,讓民眾有野生動物保育的概念,現場還有獼猴面具 DIY ,完成學習單後,還贈送獲得美國國際野生動物影展獎項的「活靈活現─台灣猴」 DVD 。

  5 月 29-30 日的嘉年華活動,由林務局李桃生副局長代表感謝 21 個縣市政府及 24 個民間團體共襄盛舉,部分縣市政府更與民間團體結合夥伴關係共同擺設攤位,推出更多更有趣的活動,讓大小朋友玩得不亦樂乎,例如:台東縣政府與鯨豚保育學會設計海洋生態大富翁及海洋生態食物網的遊戲,讓原本複雜難懂的生物觀念,透過遊戲簡單讓小朋友都可以理解;高雄市政府及高雄市野鳥學會則是用賓果遊戲,介紹壽山地區特有的動植物;彰化縣政府特別製作彈珠台,讓民眾區分彰化縣的本土及外來物種;基隆市政府則是運用戳戳樂的概念,將有獎徵答的題目藏在其中,民眾自己抽出題目回答,台中縣政府則與太平市農會推出彩繪枇杷與製作樹枝昆蟲 DIY 活動,常常一推出就額滿。

  自然步道協會的夥伴把自己平日收集的壓箱寶,全部都拿出來,包括各式各樣的種子以及創作完成的種子藝術品,參觀民眾都很有興趣。台灣生態教育農園協會平日輔導農民進行有機農業,本次活動向民眾介紹淡水魚及蛙類的復育, 29 日當天還特別安排青蛙大使,呼籲大家重視健康的農業生態系。推廣有機農業認證的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輔導農民從事有機農業,也向民眾介紹多吃有機米和蔬食,可有效減緩地球暖化。

  這次,林務局與縣市政府、民間團體結成夥伴關係共同響應國際行動舉辦嘉年華活動,兩梯次共 31 個部會單位、 21 個縣市政府及 24 個民間團體參與,共擺設 73 個攤位,展現了豐富的生態教育成果與體驗活動,雖然天公不作美,下起雨來,但民眾還是非常熱情,現場氣氛熱烈,二梯次約有 7,000 人次參與。

四 . 「 2010 台灣生物多樣性成果展」

  1999 年,農委會邀集專家學者參考生物多樣性公約、世界自然保育聯盟等重要國際組織所出版的生物多樣性相關文獻資料、各國之國家報告,並彙整各部會所辦理之生物多樣性工作,完成「生物多樣性推動方案」,行政院院會於 2001 年 8 月通過。 2006 年農委會邀集相關部會及學者專家召開多次會議,將生物多樣性公約所提倡 2010 年生物多樣性目標,調整修改生物多樣性組行動計畫的架構, 由政府各部會依據該行動計畫從事生物多樣性的保育、永續利用、教育與研究工作。

  本次成果展的設計重點在於,讓民眾瞭解我國在生物多樣性的成果,所以,先以世界的觀點,從生物多樣性的基本概念,生物多樣性面臨的危機,生物多樣性公約為起點,看展的民眾可以在觸控螢幕上簽署,一起挽救消失的生物多樣性;一進入展場,首先看到我國在 2001 年通過「生物多樣性推動方案」,開啟我國在落實生物多樣性工作的開端,執行單位從許許多多的資料報告中,依據「 2010 年生物多樣性目標」的 7 大關鍵領域,將近年來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生物多樣性組之部會的執行成果,分為:守護、善用、減壓、維繫、傳承、分享、夥伴等 7 大主題。

  為讓民眾容易瞭解政府單位近年的成果,策展單位特別精簡繁複的文字,大量運用電子相框、觸控螢幕及相關電子感應技術,希望藉由互動式的展示手法,將國內生物多樣性推動的成果予以呈現,其中永續利用資源的案例,就以「翻翻書」的方式呈現,大小朋友都喜歡這樣的展示,其他還有更多部會的成果,展場放不下的內容,就放在電腦中以資料庫方式呈現。

  除了以上介紹政府部門的成果,主辦單位也特別舉出一些台灣本土個人行動參與之案例,及 7 項個人可實行的行動,希望民眾看過成果展後,每一個人都與政府一齊參與保護生物多樣性。以與活動主題-「 PLUS ONE!   PLUS YOU !生物多樣性 非你不可!」呼應。成果展位於台北植物園的布政使司衙門,展期自 5 月 22 日至 6 月 30 日。

五 . 「生物多樣性學堂」及串連活動

  配合嘉年華活動,於 5 月 22-23 、 29-30 日在林業試驗所行政大樓會議室舉行,除播放精彩的影片也邀請專家學者就生物多樣性議題進行專題演講,以輕鬆有趣議題讓民眾瞭解生物多樣性的意涵。民眾參與非常熱烈,在本次活動,也看到好幾位民眾,包括一個國一的小朋友,幾乎每場演講都出席,也會提出令人深省的意見,最後一場是由中央研究院邵廣昭研究員,先讓大家瞭解海洋生態與資源面臨的問題與危機,最後以「魚線的盡頭( The End Of The Line )」的紀錄影像,讓民眾自己體會人類如何消耗全球的漁業資源,也提出國際保育海洋資源的建議:劃設海洋保護區是 挽救及復育快速減損的漁業資源及生物多樣性最簡單有效的方法, 同時呼籲大家不吃珊瑚礁魚類、少吃稀有的魚類,我們就還有機會可以挽救海洋生物多樣性消失的趨勢。

  除了部分單位到台北植物園參與嘉年華活動,還有更多單位也共襄盛舉,在各地舉辦了許多生物多樣性相關活動,這些活動都可以在本活動網站 http://www.2010plusyou.tw 上面查詢。

參 . 結語

  多樣的物種為人類提供了食物、藥材等多種資源,具有生物多樣性的環境可以幫助人們防控乾旱和洪水等自然災害,還有助於因應氣候變遷。如果不加強保護生物多樣性,人類最終將身受其害。

  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於 5 月 10 日在倫敦發表《全球生物多樣性展望》報告第 3 版,顯示全球生物多樣性快速流失的趨勢並未減緩,從 1970 年到 2006 年,脊椎動物物種減少了近三分之一;自然棲息地正在減少;作物遺傳多樣性下降;自 2000 年來, 60 種牲畜已經絕種。

  聯合國警告,包括亞馬遜熱帶雨林、淡水湖泊、河流和珊瑚礁在內的幾個生態系統,都正面臨惡化的臨界點。一旦到達臨界點,生態系自行修復受創的機制將受到嚴重影響。

  今年 9 月,聯合國大會將就生物多樣性及其在減緩氣候變化中所發揮的作用進行討論, 10 月份在日本名古屋召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 10 屆的大會上,將確認未來的工作重點,包括:讓所有人瞭解生物多樣性的重要,並願意維護;將生物多樣性納入國家及地方政府政策中;排除導致生物多樣性流失的各種壓力;以永續不超過環境承載量的原則下開發利用生物多樣性;維護基因、物種、生態系多樣性,以及生態系服務;提升知識、能力建設、妥善規劃,合理分享生物多樣性的惠益。

  雖然我國並非生物多樣性公約的締約國,但為了我們的子子孫孫,我們應善盡國際保育責任,結合政府與民間之力量及資源,與國際共同落實維護生物多樣性的相關工作。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99-06-21:9,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