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主任委員致辭

主任委員 陳武雄

  總統、各位貴賓、各位農業先進,大家早安、大家好:

  今天本會召開 「因應氣候變遷農業調適政策會議」, 很榮幸 總統能在百忙中蒞臨指導,也要感謝各位關心農業發展的朋友們撥冗參加,針對因全球性氣候改變,對農業與環境的影響與調適對策進行跨領域的研討。

  近年來全球長期乾旱、嚴重低溫或狂風暴雨等激烈天候發生頻率與強度增高,氣候變遷已是世界各國共同面臨的核心問題;去( 98 )年莫拉克風災重創台灣,造成生命及財產重大損失,農業災損亦為歷史新高,各界對永續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育均寄予高度重視。 2009 年 12 月在哥本哈根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遷公約第 15 次締約國會議,有 192 個締約方的國家元首或政府首長參加,針對減少碳排放等問題進行協商,研訂全球減碳目標及規範,以致力達成保護地球免受氣候變遷災害之共識。而根據中央氣象局的統計,自 1897 年至 2008 年期間,台灣平地平均氣溫上升 1.2 度,這意味著等溫線百年來有可能向北移動約 100 公里;而山區增溫 0.6 度,表示生物生存環境的臨界高度較百年前升高約 100 公尺;台灣附近海面溫度百年來平均上升約 1 度;相對溼度普遍下降 2% 至 5% ,尤其近 50 年來的下降趨勢更為明顯。

  農業是高度仰賴自然資源的產業,由上述的數據顯示,我國農業因氣候變遷,農業區塊、可耕地的面積與農畜生產的穩定性均會受到影響;而台灣周邊水域溫度的變化,亦將減少沿近海重要迴游魚種的來游量,造成台灣沿近海漁業資源結構性的改變、魚種交替及漁場北移,進而壓縮漁船作業空間。

  雖然氣候變遷的長期趨勢已有許多研究觀察數據,但許多在地研究還待進一步探究,基於風險管理的考量,以及農業部門為我國因應氣候變遷及節能減碳整體政策的一環,仍有必要及早進行相關的政策規劃,積極尋求紓緩或解決的無悔策略與措施。本會自去年 11 月間開始籌備召開本會議,期間委請國立中興大學農業暨自然資源學院黃院長(振文)所領導的研究團隊協助蒐整相關文獻資料,撰寫總背景資料,並於今( 99 )年 3 月 29 日邀請專家學者召開座談會,進行初步的研討與研究成果分享。同時,自今年 2 月起分以下 4 項核心議題召開分組會議:

(一)因應氣候變遷台灣農業資源與生態環境之策略調適。

(二)因應氣候變遷台灣農業產業之策略調適。

(三)農業部門因應極端天氣加強天然災害防救之策略規劃。

(四)氣候變遷下農業部門節能減碳之策略規劃。

  為使本次會議之討論得以聚焦及研提具體之因應策略與措施,參考 IPCC 及多位教授所蒐集的預測資料進行交叉比對,並針對溫度上升、雨量變化、海平面升高、自然災害頻率與強度等重要變遷因子歸納具有大多數共識之預測數值,設定為預估情境,做為各分組研討參考。希望透過產官學研各界的參與,從農業用水、農地、森林與生物多樣性等農業資源與生態環境,並兼顧糧食安全與農林漁牧各產業永續發展之調適策略;另外,因應極端天氣加強天然災害防救因應策略、緊急糧食供應調適及建立農村安全防護體系等議題進行研討,以研擬因應策略及行動計畫。

  各核心議題及子議題主辦機關(單位)自今年 2 月起迄今陸續邀請產官學研各界專家、學者,召開超過 45 次會議,就議題設定與科技研發方向及相關法令等因應策略及措施進行討論,共獲致 43 項擬採策略,及相應的 208 項擬採行措施。提到今天大會,敬請各位長官及產官學研菁英再予指導及討論。

  農業向來是我國立國的根本,也是穩定國計民生的重要基石,為積極因應全球氣候變遷對我國農業可能造成的影響與衝擊,敬請各位長官、各位學者專家不吝賜教,提出建言,做為農業施政的重要參據,使我國農業得以因應氣候與環境的變遷永續發展,並確實達成照顧農漁民收益、維持糧食安全及穩定國內農產品市場供需之政策目標。

  再次感謝總統先生、各位貴賓及各位農業先進出席今天的研討會議,敬祝大會圓滿成功,各位平安喜樂。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99-07-14:8,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