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在海面上訂出「楚河漢界」——中芸漁港成功阻擋漂流木

秘書室

  莫拉克帶來的大量漂流木癱瘓了東、南部許多漁港,只有高雄縣中芸漁港逃過一劫,因為當地漁民在漂流木進入漁港之前,用纜繩、浮球和漁網在海面上架設起三道防護線,不但防止漁船被撞擊,更將漂流木引入港內沙灘,加快災後清運的速度,使他們能夠在最短時間內順利出港,迎接風災後的大豐收。獨步全國的應變方式,成為最佳防災典範。

  莫拉克颱風在中央山脈尾端的尾寮山區,一口氣連下了三天三夜的超大豪雨,讓中央氣象局一再上修預估雨量,從 8 月 7 日晚間預測的 1,000 毫米調升到 8 日的 2,000 毫米。

  眼看雨量一再破表,超大豪雨仍無緩和趨勢,令林園地區的漁民感到憂心忡忡,深怕歷史重演。汕尾漁港是林園區漁會轄下的小型漁港,主力漁港是中芸漁港,依照往年經驗,豪雨將使大量的漂流木順著荖濃溪、隘寮溪奔騰而下,匯集在高屏溪,在此同時,台南沿海一帶的漂流木也會隨著海流南下,再加上海浪拍打及潮汐起伏,兩地的漂流木彷彿大會師一般,「兵力大增」之後,很快就會攻陷汕尾漁港和中芸漁港了!

吞噬膠筏的黃褐色巨獸

  「汕尾、中芸漁港不只一次遭漂流木侵襲」,從 1993 年起連續擔任 5 屆區漁會總幹事的劉瑞卿,受訪時用手比著剪報資料上照片說,「這張是在 2003 年拍的,從那個時候開始,港區每年都會遭漂流木侵襲一、二次」,面對年年加劇的天災,漁民束手無策,十分無奈。

  以中芸漁港為例,一旦漂流木闖進來,數量少的時候占據三分之一的港區,數量最多時,漂流木緊密相連、毫無間隙,「人簡直可以從東岸走到西岸了」,劉瑞卿強調他的形容一點也不誇張。漂流木隨波漂浮、碰撞,很容易造成船體和船外機損壞。

  而莫拉克的威力更甚以往任何一次颱風,夢魘很快的在 8 月 9 日降臨,東南湧浪夾帶大量漂流木進入汕尾漁港,上百艘膠筏彷彿被黃褐色的巨獸吞噬般,顯得格外渺小。一早坐鎮區漁會的三巨頭——總幹事劉瑞卿、理事長蘇居萬和常務監事蘇欽浚,不斷接到焦急漁民回報的壞消息,眉頭皺得更深了,因為根據往年經驗,漂流木進入汕尾港不久,很快就會漂到中芸漁港。

  「總不能坐困愁城吧!」劉瑞卿這樣告訴自己,他邀集漁會幹部和漁民商討對策,希望集思廣益,確保中芸漁港內上百艘漁船和三百多艘膠筏能避開這次天災。

風雨中展開船筏保衛戰

  腦力激盪的過程中,有漁民根據海上經驗,認為焚寄網在海上也常鉤到漂流木,仍能在強風巨浪中持續作業,因此提議向中油的汕尾加油站商借攔油索,引起眾人附和,並達成共識。焚寄網俗稱「三腳虎」,是林園地區漁民經常使用的作業方式之一,由於不拖網,捕獲的魚以表層洄游的魚居多,至於攔油索材質耐用,且適用於長時間固定於水中,兩者都是就地取材。

  區漁會隨即派員借來攔油索,理事黃世炎則提供家中閒置的焚寄網網片,眾人通力合作,把漁網固定在纜繩上,搭配浮球與鉛塊,形成一道從海面上到海面下的防護網,「說實在的,這招到底有沒有效,當時沒有多想,只知道做就是了!」劉瑞卿說。

  這場「船筏保衛戰」在 8 月 9 日中午展開, 2 、 30 名體型壯碩的漁民穿著雨衣,在防波堤上集結,吊車將整組設備拖到現場,由其中一組人員駕著機動膠筏,把纜繩拉到對岸,其餘的人則在岸上合力拉開網具,在岸上固定好後,緩緩放入海中。不時颳起的狂風驟雨,讓整個架設過程驚險萬分,風雨一大,大家就躲進消波塊空隙中,等風雨轉小再繼續作業,濕滑的地面還使一名壯漢腳步踉蹌,跌落消波塊而受到輕傷。

  眾人在港嘴燈塔處先拉起第 1 道攔木索,不料旋即被漂流木衝破防線,於是又在東西導流堤斜拉架設起第 2 道攔木索,藉由潮來潮往的推進,順勢把大部分漂流木引入港內沙灘,但仍有少數往港區移動,為確保漁船免於受損,眾人接著在航道兩側防波堤,即安檢所前拉起第 3 道攔截漁網,幾經折騰,憑藉在大海磨練出來的膽識與韌性,這群討海郎與時間賽跑,一路嘗試錯誤、做做停停,花了 3 個多小時總算完成。

  「當時沒想到害怕,直到大功告成,才發現氣力用盡,全身幾近虛脫」,談起在颱風天裡拚搏的這段經歷,協助架設攔木索的魚市場拍賣員蘇振賢仍覺得很值得。

  於是,這一條在漁民的機智和縝密考量下產生的防護網,在莫拉克颱風的驚濤駭浪中背負著眾人的期待,一「網」挑起保護漁港的重責大任。雖然風雨持續肆虐,大量漂流木不斷湧向中芸漁港的外堤,但有了層層防護網的阻隔,「漂流木大軍」雖然兵臨城下,卻始終沒能越雷池一步。相較於南部、東部多處漁港及海岸線都被漂流木塞爆,漁民損失慘重,中芸漁港可說是成功倖免於難。

持續封港,漁民從反彈到感謝

  隨著莫拉克颱風離開,天氣逐漸好轉,海面也恢復平靜。然而,一直密切掌握颱風動向與海流變化的劉瑞卿認為,漂流木對港區的威脅還在,必須再觀察幾天,因此,區漁會到了 8 月 15 日仍未撤掉攔木索。

  當時正值黃鰭鮪汛期,這種形同封港的做法,讓想出海作業的漁民急得跳腳,有些打進漁會的電話,一接起來就聽到話筒那端憤怒的大罵:「乎颱風糟蹋不夠,還要被你們糟蹋!」、「漁民的損失,你們賠得起嗎?」來自各級民意代表及高雄縣政府關切的電話也不斷湧進,還有漁民說:「漁港不是你們的,我們會自己解開纜繩出海作業!」

  區漁會三巨頭沒有屈服於排山倒海的壓力,劉瑞卿甚至撂下狠話:「沒有我點頭,誰敢解開纜繩,就援引最重的刑罰提告!」他也要求海巡安檢人員不要讓漁民出港,面對各界質疑,他強調「有事漁會來負責,如果是我錯,該道歉就道歉」。

  這樣的「擇善固執」一直持續到 8 月 18 日,確定海面和天候狀況之後,區漁會才撤除攔木索。完成整備多日的中芸港漁民,一大早就爭相出海捕撈,接下來連續幾天,每艘船都滿載煙仔魚、黃鰭鮪、鯧仔、四破魚而歸,不僅漁獲量大增,價格也比往年多了約 3 、 4 成,拍賣市場每天湧進 4 、 5 萬斤的黃鰭鮪,平均每艘漁船有 20 多萬元進帳,其中一艘 50 噸級的漁船, 3 天內就捕獲價值 200 萬的黃鰭鮪,漁民個個笑逐顏開。至於其他漁港,此時還忙著清除漂流木,漁民根本無法出海。

  「由於攔木索奏效,怪手等重機具只要在岸上作業即可,不必到海面上打撈,因此只用了 3 天時間就幾乎清理完畢,接下來幾天則是在清理趁隙闖進港區的少數漂流木,但前後也不過 1 個星期,集眾人之力,在緊急狀況下製作出來的攔木索,為災後漂流木的清理工作,至少省下一半時間」,區漁會專員李三晴表示。

主委稱讚最佳防災示範

  中芸漁港阻擋漂流木的成功經驗,只花了 25 萬元,而且省下至少 3,000 萬元的船筏損失,還為漁民帶來一筆意外的颱風財,對於區漁會處理得宜,不少漁民看見劉瑞卿,直說「幸好當時你那麼強勢」。農委會主委陳武雄、漁業署長沙志一、省漁會理事長黃一成及林務局、高雄縣政府等單位,在 8 月 23 日前往中芸漁港視察防災成效,眾人看到漁港外滿布漂流木,但港區已恢復運作,成為高屏唯一「非災區」漁港,都感到相當讚佩,認為是最佳的防災示範。

  兩個月後的 10 月 5 日,林園區漁會改良並重新製作了 2 組攔木索,下水試驗後,發現架設與撤除的速度更快,效果更佳,目前放在漁會大樓旁,隨時可派上用場。劉瑞卿主張,各地漁會平時就應該準備好攔木索,一旦發布颱風警報時,就把攔木索架設在漁港航道,阻止漂流木侵入,把災害降到最低程度,前來觀摩的各地漁會人員也一致認同。

  陳武雄主委表示,中芸漁港防災成功的經驗,證明災害可以事先防範,花的錢少,利益卻很大,不要等到發生後,再請政府來救。中央和地方是一體的,只要是救災,而且是「最有效、最快」,未來將授權地方政府彈性運作,並全力支持。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99-09-16:1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