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穀堆上的農糧署特技團-農糧署中區分署雲林辦事處

  每個家庭的儲藏櫃裡,或多或少會存放乾糧,以備不時之需。我們的國家也不例外,國家所儲存的米糧稱為公糧,是政府按照保證價格向農民收購的稻穀,買回來放在委託倉庫裡。

  這些公糧是為人民所儲存的財產,未來可能用在供應學生營養午餐(學午糧)、供應軍隊食用(軍糧)、賣給菸酒公司(酒糧)、國際人道救援(援外糧)、切碎後做米類加工製品(米製品加工用糧),或搗碎後製作動物飼料(飼料用米)等,最重要的是,萬一稻米價格嚴重波動影響民生時,就能從中釋出部分來平衡米價。

  獲得表揚的團隊是一群和公糧有密切關係的夥伴,他們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共同的特質是—熱力十足身手好。

在平地和六公尺間,爬高走低

  農糧署中區分署雲林辦事處的糧食儲運,是公糧守護者的一份子,負責雲林地區公糧收儲、加工、銷售、調撥等計畫的執行。就像神話故事裡的每個守護者,這群人的心眼很死、忠誠度很高。為了確保每包公糧被安穩地囤放,不管穀堆多高,他們一定爬上去「眼見為憑」。

  農民收成後,稻穀被裝成一袋袋交給委託倉庫,由工人進行堆放,農糧署確認無誤後,便會統一撥款。

  買東西付款前,我們會仔細檢查內容和數量,買公糧也是一樣,這是糧食儲運的工作。買回貨物後若沒放在眼前,每隔一段時日該去盤點,檢查有無破損、被換置,清點數量是否符合,這些也是糧食儲運的任務。

  雲林號稱「天下第一倉」,這縣市的公糧多得驚人,以 96 到 98 年為例,公糧收儲數量全國第一,這 3 年的一、二期稻作公糧經收比例,平均佔全國的 24.18% 。全國四分之一的公糧囤放在雲林,倉庫負荷量相對很大。依照規定,公糧的堆疊高度不得超過 6 公尺,這是從安全和便於統計的立場所制定,但換個角度來看,雲林所有委託倉庫幾乎把 6 公尺當成一致的標準,疊到這個高度才會換處堆放。因此,儲運團隊的夥伴得像貓兒一樣活在「立體空間」,跳脫平面限制,在平地和 6 公尺之間,爬高走低。

走不上去,就學蜘蛛和青蛙用爬的

6 公尺,大約 2 層樓高,大家都怎麼上去呢?

  「梯子、輸送帶、堆高機,手腳並用就上去囉!」年輕的小女生說得又快又溜,彷彿這根本不是問題。「梯子很長,需要人家幫忙扶,有時是不太方便。堆高機效率很讚,如果空間足夠,開得進去就好了。輸送帶斜斜的,城市裡的人可能沒看過……。」

  可是輸送帶的那個坡度,大家都走得上去嗎?

  「男生如果常爬,有經驗就走得上去!」

  她的語氣太開心,讓人忍不住想提醒她:「可是妳是女生,妳和其他女同事都走得上去嗎?」

  「我們……走不上去啊!」她理直氣壯地說:「可是,我們可以學蜘蛛和青蛙用爬的!」

  輸送帶很滑、很陡,即使靜止時,有本事直立著身體用「走」的人不多,況且那是設計來輸送稻穀,並非給人行走的。為了爬至高處,倉庫工人常拿它當梯子,危險性頗高。糧食儲運的女同事縱然英勇,體力畢竟有限,利用靜止的輸送帶登高,經常得四肢趴地慢慢爬,向下則坐著挪動屁股緩緩下移。男同事的體力足以半爬半走,令她們佩服不已,但這並沒有讓她們打退堂鼓,照樣個個勇敢地向上爬。

「你們是農糧署特技團的唷?」

  在雲林, 40 幾間委託倉庫中,有半數以上的稻穀儲量超過 2,000 公噸,有些甚至超過 5,000 、上萬公噸。同一期收的稻穀,常堆存在不同倉庫,一座倉庫裡又分為好幾堆,稽核和查定是很吃力的工作。

  為了確保這些稻穀沒被動過手腳,收購期間會巡查,收購結束一個月內,稽查人員要完成庫存量查定。查定時, 3 至 5 人一組,必須清點數量、噴防偽線、丈量穀堆體積、作表、照相,所以團隊出門時,必帶著相機、計算機、皮尺、噴漆、表格、筆等工具;此外,還需帶上鑽探取樣器,抽檢較深層的稻穀,瞭解是否被調換或有無毀壞情形。

  為了幫助下次來巡視的同仁能儘速找到核對位置,大家會劃出照相基準點;等前往稽核時,得調出上次拍照的檔案,列印出來帶到現場核對,看上頭劃的線、寫的字是否有被移動的跡象。當然,這些動作是在穀堆上運作,經常得站在邊緣上拍照。

  除了穀堆查定,還要填寫稽查委託倉庫報告,包括倉存數量、倉庫位置圖、環境考核表、品質檢驗表、查定記錄表、堆儲情形表等。這些動作繁複地循環著,就是為了確保公糧的囤放狀態。

  有時受限於倉庫大小,有些穀堆的通道特別狹窄,僅容得下一人通過,根本沒辦法架設梯子,這時,身材嬌小的女同事會自告奮勇擠進去劃線、拍照、做記號,至於其他夥伴也不死心,會設法爬上別的穀堆,再從空中跳過來。這個團隊不分男女的拚命行徑,常令倉庫工人捏把冷汗,忍不住問:「你們是農糧署特技團的唷?」

  穀堆由一包包稻穀堆疊起來,尼龍袋的材質有點滑,穀堆雖重卻不牢固。成員們並非不懂這道理,卻執意上去作業,因為這是他們的任務,排除萬難就是要達成,也好讓委託倉庫裡的人瞭解,公糧是如此倍受重視,他們有責任好好保管。

這些米是國家的財產,他們一心守護

  不少成員在穀堆上遇過地震,驚嚇之餘查定完畢,下來看到米袋倒塌一片,才會驚覺:「啊,剛才好險。」

  委託倉庫裡的工作環境普遍不佳,空氣混濁,氣溫悶熱,加上忙碌時大家都無暇補充水分,曾有同仁幾乎喘不過氣,或是脫水差點休克。大家七手八腳把傷員換下,送到通風處休息,自己又趕緊遞補上去。

  曾有新手形容,站在 2 層樓高的穀堆上,四面不靠牆壁,穀堆的自然晃動令他有暈船的感覺。老手們說,這形容頗為傳神,他們都是這樣「暈」過來的,不過久了、習慣了,身手也就俐落了。

  有人或許認為,「不過是米,值得如此大費周章嗎?」

  雲林辦事處糧食儲運的成員認為,「這些米是國家的財產,交由我們來守護。」

  開朗,認真,令人動容。

  穀堆上跳躍的身影,讓人忍不住起立喝采。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99-10-18:15,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