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國際重要農情資訊

國際處 李蓮生 編輯
 
1. 農業再現榮景 美出口如虎添翼
 
  美國農業出口強強滾, 歐巴馬 總統提出的 5 年內出口倍增計畫如虎添翼,影響所及,農具製造商 Agco Corp. 、肥料製造商 CF Industries Holdings Inc. 與糧食貿易商嘉吉( Cargill Inc. )等公司的盈餘也都將水漲船高。
 
  堪薩市聯邦準備銀行經濟家韓德森指出,農業占美國 14.3 兆美元經濟產值比重僅 1% ,若計入設備、種子、穀物處理與食品製造支出,農產品價格大漲的實際效應可能產生出 10 倍以上的效應。玉米價格自 6 月低點上漲 68% ,小麥價格則倍增,美國農業大翻身,農業收入激增。分析顯示,美國這波農業榮景可望持續到明年,小麥均價每英斗上看 7.28 美元,玉米價格每英斗將達 5.83 美元,較過去十年均價大漲最多 98% 。
 
  農民的現金收入攸關農具銷售,紐約摩根大通銀行分析師杜格能 2010 年 10 月 8 日發布報告指出, 2010 至 2011 年產季,主要糧食穀物現金收入將增長 24% ,達 1,184 億美元,如此一來,將推高農具製造商 Deere 與 Agco 的銷售成績。維吉尼亞州刊物 Gartman Letter 經濟家兼編輯賈特曼( Dennis Gartman )指出:「美國農民將有個好年冬,是 20 多年來首見。下一個大贏家將會是肥料廠與農業機具製造商。」摩根大通銀行看好 Deere & Co 所生產的農具與 Mosaic Co. 的肥料,將接獲大筆訂單。
 
  美國農業部首席經濟家葛勞伯指出,美國 2011 年農業出口將超越 2008 年所創下的 1,153 億 美元 新高紀錄。相對農業收入與支出蒸蒸日上,美國經濟則是萎靡不振。美國失業率高達 9.6% ,第 2 季經濟成長換算成年率,由上季的 3.7% 減速至 1.7% 。
 
  歐巴馬今年 1 月 27 日發表國情咨文指出,美國就業部分將仰賴美國提振海外銷售的能力。根據白宮指出,要達到他所訂定的目標,意味著在 2015 年以前美國出口必需由 2009 年的 1.57 兆攀抵 3.14 兆美元。
 
  皮特森國際經濟研究所( 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專家羅森( Howard Rosen )指出:「農業將是出口核心。為達成目標,美國將仰賴農業。」
 
  美國農業部統計指出, 2010 年 1-8 月,美國農業出口增至 698 億美元,相對去年同期為 610 億美元。美國農業部預估,中國大買棉花、豬肉、玉米與黃豆, 2011 年可望成為美國第 2 大農業交易夥伴。美國對中國出口上看 150 億美元,相對加拿大 為 168 億美元, 墨西哥 為 146 億美元。
 
2. 亞馬遜發現新物種巨蟒與魚類
 
  保育團體世界自然基金會( WWF ) 2010 年 10 月 26 日公布報告指出,亞馬遜雨林物種豐富,平均每 3 天就發現一個不知名的奇特物種。
 
  該項報告指出, 1999 年到 2009 年期間,新發現的動物與植物就有 1,220 種,包括長度有如高級豪華轎車的巨蟒,能夠吞下一隻猴子的大鯰魚,藍毒牙蜘蛛,及毒鏢青蛙等等。
 
  該項報告利用 聯合國 在 日本 舉行的一項高峰會期間對外發表。世界自然基金會主管魯伊斯( Francisco Ruiz )在發表會中表示:「這一篇報告證明亞馬遜生態的多樣性,是多麼令人難以置信。」受到伐木、農耕及種植棕櫚樹等農業開發影響,亞馬遜雨林過去 50 年期間已有 17% 面積遭到破壞。面積約達 西班牙 的 2 倍大,突顯保護亞馬遜資源是多麼重要。
 
3. 2 成脊椎動物瀕危令人憂慮 第 6 次物種大滅絕正在進行中
 
  世界自然保育聯盟( IUCN ) 2010 年 10 月 27 日發表一份大型研究報告,指出全球約有 20% 脊椎動物面臨滅絕威脅,從哺乳類、鳥類、爬蟲類和兩棲類等動物長期以來的趨勢觀察,滅絕可能性增加的動物,以每年平均 52 種的速度增加,若非已採取若干保育措施,情況可能更糟。
 
  IUCN 的 174 位專家,對將近 26,000 種被其列入紅色瀕危名單的脊椎動物進行分析後發現,哺乳動物數量減少 25% ,鳥類減少 13% ,爬蟲類減少 22% ,兩棲類減少 41% 。科學家還發現, 33% 的「軟骨魚類」(鯊魚、魟魚、灰鰩等),以及 15% 的硬骨魚生存受到威脅。
 
  報告執筆人之一、哈佛大學生態學者威爾遜說:「脊椎動物的生物多樣性正受到侵蝕。瀕危名單上的一小步,就是物種走向滅絕的一大步。而且,這還只是當前全球物種滅絕災難的冰山一角。」
 
  許多科學家相信世界正經歷「第 6 次物種大滅絕」,而當前野生生物滅絕的速度,為 6,500 萬年前恐龍滅絕以來所僅見。前述報告發表的時機,正值 聯合國 「生物多樣性公約」第 10 次締約國大會在 日本 名古屋舉行之際,這場大會的目的就是呼籲採取新的全球行動,設定 20 個可量化目標,阻止地球上的動植物生命消失。
 
  IUCN 報告指出,東南亞地區消失的野生物種最多,原因是當地農業擴張,且濫伐及燒墾情況嚴重;此外,瀕危生物還受到外來物種入侵的威脅。此外, IUCN 也列舉透過保護行動而成功降低滅絕危險的 64 個案例,認為只要付出適當的資金與努力,就能阻止生物滅絕。 IUCN 認為,大多數動物數量的下降是可逆轉的,但在 16% 的案例中,那些受到威脅的物種最終將會完全滅絕。
 
4. 南韓泡菜危機持續求助大陸
 
  中國大陸吉林省農安縣高榕農業有限公司加工廠近來十分忙碌,工人們每天工作 10 餘小時,加班進行白菜加工,並將產品陸續運往南韓。以白菜為主要原料的泡菜,是南韓民眾不可或缺的餐桌食品,但自 2010 年 10 月中旬以來,南韓出現「泡菜危機」,導致大批南韓商人赴吉林緊急尋找貨源。 2010 年以來,該國持續低溫、暴雨,白菜大量減產,身價倍增。為渡過「泡菜危機」,南韓政府緊急從中國大陸進口大白菜補充市場,並從 2010 年 10 月中旬取消白菜和蘿蔔進口關稅。該公司總經理陳武宏說,接到韓國訂單後,緊急僱了 100 餘名工人,工人們每天工作 10 多個小時,每天加工白菜 80 噸以上。
 
  許多南韓客商親自到吉林省的長春、吉林和延邊等地,洽談訂購事宜。吉林市相關部門說, 2010 年吉林市烏拉街滿族鎮出產的白菜有 80% 已經被南韓客商買走。由於南韓客商到吉林搶購白菜,也使吉林白菜價格上漲。往年 200 元 人民幣 左右 1 噸的白菜,今年收購價已漲到 600 元,而加工後出口韓國的價格更高達每噸 450 美元 ,吉林白菜搖身變成「 黃金 菜」。
 
5. 極端氣候迫使印尼進口稻米
 
  印尼官員表示,受到 2010 年 10 月份之前幾個月來的極端氣候影響, 印尼 農業生產遭受嚴重損失,印尼政府將被迫大量進口稻米,並減少其他農產品的出口。
 
  印尼農民協會( Indonesian Farmers Association )總幹事帕薩里布在 2010 年 10 月 15 日說,農作物生產,特別是稻米,受到反聖嬰現象的影響,使得印尼各地在 2010 年 4 月到 9 月的稻米生產季節,出現特別乾燥或是洪澇等極端 天氣 ,嚴重影響稻米生長。他進一步指出,如果這種情況持續下去的話,農作物產量將會持續縮小。
 
  印尼實際上是全球第 3 大的稻米生產國,但近期卻可能進口 30 萬公噸的稻米,以補足國內需求量,同時這也是該國從 2007 年以來,首次大量進口稻米。
 
6. 基因改造玉米 鄰近作物也受惠
 
  美國研究人員 2010 年 10 月 7 日表示,能抵抗害蟲的基因改造玉米,也讓鄰近作物受惠。
 
  研究員表示,美國中西部各州種植含有可擊退歐洲玉米螟物質的基因改造玉米,年度蟲害損失因此大幅減少 10 億 美元 ,甚至連未經改造過的其他作物也受到保護。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致力於此研究的農業經濟學家密契爾表示,這是首次估算整個地區,基因改造作物抑制害蟲的數額,及對非基因改造作物栽種者的附加利益的研究。
 
  全球糧食需求不斷增加,雖然有些人視基因改造作物為滿足糧食需求的好辦法,但基因改造食品卻極具爭議性。反對人士稱基因改造食品為「科學怪食」( Frankenfoods ),目前 日本 、肯亞及 歐盟 等許多國家的政府,完全禁止基因改造食品。
 
7. 大陸農村成為中國大陸網路使用者生力軍
 
  中國大陸所發布的資訊化藍皮書指出,隨著農業和農村資訊化的發展,農業、農村電子商務將進入蓬勃發展時期,農村網民將成為中國網民增長的主力軍。
 
  中國大陸資訊化形勢分析與預測藍皮書說,大陸農村網民的增長速度遠高於城鎮網民。 2007 年至 2009 年,農村網民年均增長 71.6% ,遠高於城鎮網民年均增長 34.6% 的速度。截至 2009 年底,農村網民規模約 1 億人。
 
  大陸農村網路普及率遠低於城鎮,增長空間巨大。藍皮書說,農村市場蘊藏巨大的電子商務應用需求,調查顯示,近年來農村網民使用網路購物和網路支付的比例穩定增長,顯示出農村網民對電子商務認可度的提升和實際應用比例的提高。
 
  藍皮書指出,大陸農村擁有豐富農產品,急需成本較低、覆蓋面較廣的市場管道,而這正是電子商務的優勢所在。未來幾年,農村網民將成為中國大陸網民增長的重要來源,也是中國大陸網路未來發展的潛力所在。
 
8. 樂施會:免費糧援 傷害海地農民與農業發展
 
  慈善團體國際樂施會( Oxfam International ) 2010 年 10 月 4 日發表報告指出,海地 2010 年初遭到強震重創後,大批免費的外國糧食湧進當地,雖然協助填飽無家可歸災民的肚子,但也傷害了海地農民的收入和農業發展。
 
  報告中說,對於正在進行重建的海地,國際社會太過強調糧食捐贈,忽略了做為海地經濟基礎農業的發展;目前,美國對海地加強輸出白米、糖、家禽,使得原本就被外國捐助者以及海地政府忽視的農業領域受到破壞;此外,國際社會也未同意提供資源,支持海地政府在災後提出的 7 億 7,200 萬 美元 農業發展計畫。
 
  樂施會在報告中呼籲,全力支持海地的農業發展計畫,包括增強社區組織、改善學校、醫療照護以及提供其他服務。報告的執筆人柯恩表示,每年有大約 7 萬 5,000 名海地民眾從農村移居太子港,除非投資當地農業與鄉村發展,否則,人們不可能留守農村。樂施會也在報告中也建議美國,開放海地產品免關稅、不受限額地進入美國市場。
 
9. 數十億蝗蟲將襲 澳洲嚴陣以待
 
  一直飽受 旱災 之苦的澳洲,在旱象解除後,又有新的問題要面對。澳洲地區的蝗蟲,受到濕潤氣候的影響,加快了繁殖的速度,孵化為成蟲後,數十億蝗蟲來襲,農業損失將無法估計。
 
  成群的小蝗蟲,在稻田裡不停跳動,如果他們變為成蟲,後果將不堪設想, 澳洲 才剛經歷旱災之苦,好不容易天降甘霖,但現在他們卻得面對 75 年來最嚴重的一次蝗災,連日 大雨 ,雖然解除澳洲的乾旱問題,轉趨濕潤的氣候,卻也提供蝗蟲們絕佳的繁殖機會。
 
  農民們原本期待,解除旱象後,今年穀物的收入可以提升,但是現在卻要擔心蝗蟲災害。農民擔心地說:「如果這些蝗蟲來破壞穀物的話,那麼這大概會比乾旱,所要帶來的災難還要嚴重。」
 
  包括昆士蘭州、新南威爾士州和澳洲的南部地區,都開始受到蝗蟲影響。農業管理員表示,一旦他們孵化變為成蟲,有飛行能力後,就非常難以控制,數十億的蝗蟲大軍,將會橫掃澳洲的農田。澳洲政府派出飛機噴灑農藥,希望能抑制蟲卵孵化,俾保障今年穀物收成,減少農民損失。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99-11-23:8,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