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尋訪千山萬水~林務局第四次全國森林資源調查隊

人事室

  有人熱愛登山,走訪百嶽只為再創個人記錄;但這裡卻有一群人以尋訪森林為職志,走遍千山萬水,調查台灣森林資源,讓寶島原貌完整呈現。

翻閱林務局全國森林資源調查記錄,民國 43 、 61 、 79 年已進行過三次。

「等差 18 ,為什麼第四次不是 97 年?」

  森林企劃組技士林奐宇笑著解釋,其實比 97 年更早,林務局便開始籌備第四次的全國森林資源調查。

  大自然是有生命的,會變動,也會發生意外。為了瞭解全島森林的變遷,林務局每隔十幾年便進行全國大調查,至於在兩次大調查之間,則持續做些小週期的調查。

圖上 3 公里,現實世界翻山越嶺

  森林如此遼闊,林務局的做法是以 3 公里為基準,把台灣畫成大棋盤,將線與線交會處設為「樣點」。全台 3,000 個左右的樣點,約 6 成落在林務局國有林班地,調查隊的任務即鎖定這 1,800 個樣點,循座標前進。

  聽起來很科學,不過,這麼做仍得面臨大挑戰。台灣地形複雜,樣點有的在高山,有的在溪谷,許多地方根本無路可走;況且點與點之間,直線距離不過 3 公里,在現實世界卻可能要繞行好幾倍遠,甚至翻山越嶺才到得了。

  林務局從 2,000 多名同仁中,徵詢意願和挑選,最後找出 41 位來自各林管處、 4 位來自總局,組成了第四次全國森林資源調查隊。這群隊員擁有共同的特質,除了熱愛自然、體魄強健,還有爽朗樸質、任勞任怨的個性。 96 年 9 月開始,他們被集中至員工訓練中心,接受 3 個月的密集訓練,每天上課 8 小時,除了強化對植物的辨識力、正確測量、記錄和採集方法,更要學習野外求生、緊急醫療。等受訓完成後,各自重返原屬林管處,負責調查該區的森林現況;至於總局的 4 人小組,則擔負規劃、溝通和稽核,定期抽樣各組,陪同實地調查。

  真正上山時,兩個夥伴為一組,帶著指北針、 GPS 、衛星電話上山,同時聘僱當地 4 位原住民擔任嚮導和揹負物資,每次踏進森林,至少會待上一、兩週時間。在同個林管處,通常一組回來,另一組隨即出發,有時遇到難得的好天氣,甚至會兩組同時上山,算一算,每位隊員每年超過 180 天待在山裡,而在台灣各地,至少隨時有 8 支隊伍走在森林中做調查。

驚險不斷,用血汗換結果

  4 人小組負責規劃行程,氣候是他們考量的重點。由於 10 月到隔年 4 月是乾季,可以走進更蓊鬱的森林深處,所以儘量把天數多、入林較深的路線集中在這段期間,進山時間起碼兩週起跳,有時甚至待到 3 週以上;至於其他月份,尤其是梅雨季和颱風季,只適合安排天數少、入林較淺、以衛星電話聯繫後可快速撤離山區的路線。

  測量隊員抵達樣點後,會以繩子圍出一塊 0.05 公頃的長方形土地,區域裡的樹木,凡胸高 130 公分處,直徑超過 6 公分的,統統要做調查;隊員必須辨認樹種,並以測高桿或測高儀估量樹高。

  儘管訓練課程教過如何從花、果、葉辨識,但書本上的知識常不足以應付現場。當樹木動輒十幾公尺至幾十公尺,站在平地該如何平視它的葉子和花果?調查隊員得想辦法,除了撿拾地上的落葉、兼用望遠鏡比對,常得刮一下樹皮,看看顏色、聞聞氣味,用動物的直覺加人類的智慧去解決問題。

  走在森林裡,總是驚險不斷,去年光是被虎頭蜂叮咬過的就有 3 位。其中有位巡山員被叮咬頸部後便昏迷了,幸好同事和原住民輪流扛他衝下山,送進醫院急救才搶回性命。還有位隊員攀爬 45 度石礫陡坡,抓著樹幹使力,不小心抓到枯藤而滑落,在石礫上翻滾好幾圈,半張臉嚴重撞擊刮傷,還損及眼球對焦功能。儘管如此,這些鐵漢們就醫痊癒後,又毫不遲疑地重返團隊。

千山萬水的鐵漢柔情

  鐵漢也有柔情。在山上看見特殊植物,調查隊員會將整個枝條連同花、葉、果採集,帶回工作站製成標本;他們蒐羅了 400 多種珍貴植物,出版圖鑑供新進人員受訓時使用,也成為學術界的珍貴教材。

  有時,大自然也會以驚喜回饋。被列為瀕危植物的台灣檫樹,最大的棲地在新竹與苗栗交界(觀霧),其次是宜蘭太平山,可是南投調查隊卻在信義鄉丹大林區發現它的蹤跡,請學術界確認後,促成分布資料的更新。又好比油杉這種稀少特有植物,根據記載是在北部坪林、台東大武兩個保護區,台東調查隊幸運發現了第三個族群,即刻回報上級進行保護措施。

  這些來自粗獷中的細膩,是調查隊員從熱愛工作中衍生而來,成為他們信奉的新價值。這群鐵漢不把苦當苦,反而感恩:「謝謝國家支持,讓我做有興趣的事。」

下回當你遇到這樣一群人……

  在山上長時間工作,背包是調查隊員的寶貝,行囊裡裝滿食物和簡易藥品,這些當然是自備的。背包外頭掛著 6 人份的大鐵鍋,由於爬山、攀岩會撞擊到,生火又會燒焦,那些鍋子凹凸不平、烏漆抹黑,卻是他們珍貴的家當。

  在山裡披荊斬棘,不吃飯就沒力氣,揹米上山有其必要, 6 人份、 2 星期的米糧,再帶些高麗菜、根莖類、瓜類等耐放蔬菜,剩下的,就是乾肉和罐頭。受限於肉類保鮮不易,剛上山那幾天還有臘肉和香腸可吃,之後得改吃罐頭。早上醒來,生火煮三大鍋的飯菜,大家吃過早飯,會拿出便當盒裝滿,等中午忙完,才能有冷便當果腹。晚上找到水源、就地紮營露宿,再生火煮一頓熱食,至於菜色還是差不多。他們把食衣住行的慾望降到最低,想的只是如何讓自己安全、乾燥、有氣力。

  至於服裝,好整理是重要指標,美觀與否不在考慮範圍內。每個人的上衣看起來總破破爛爛,因為山上藤蔓多刺,不刮破很難。做樣點調查時,要用油漆標識,所以隊員們的帽子、頭盔和背心,或多或少都沾到油漆。

  隊員們是不穿牛仔褲的。有時剛爬過峭壁,馬上又得溯溪,牛仔褲吸水後太重又擰不乾,當然淘汰出局,最好穿的,反而是那種醜醜的尼龍運動褲,脫下來甩一甩就半乾。隊員們對登山鞋敬謝不敏,穿的是及膝雨鞋,雖然其貌不揚,但不怕濕、不怕泥,實際又耐用,就像他們的人一樣。

  下回走入森林,若遇到這樣一群人,就知道他們是森林資源調查隊員,別忘了跟他們打個招呼,說聲「辛苦了!」鐵漢也許靦腆,但定會回給你爽朗的笑臉。

第四次全國森林資源調查隊員於烏來內洞參與集訓全體合照

第四次全國森林資源調查隊員於烏來內洞參與集訓全體合照

互助合作協力渡溪
 互助合作協力渡溪

運用航照判讀技術指引方向

運用航照判讀技術指引方向

深山野牡丹,生態分布於台灣海拔 400 ~ 2,400 公尺山區之森林中

深山野牡丹,生態分布於台灣海拔 400 ~ 2,400 公尺山區之森林中

臨深履薄小心翼翼

臨深履薄小心翼翼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99-12-20:11,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