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邁向新世紀 建構新農業

─88年農學團體聯合年會連副總統致詞

副總統 連戰

大會主席、各位貴賓、各位女士、各位先生:

  中華民國農學團體今天在霧峰召開一年一度的聯合年會,本人非常高興有這個機會來和各位關心農民、熱愛農業的朋友聚在一起。對於各位長期投入農業建設的熱忱與卓著的貢獻,本人要藉這個機會表示崇高的敬意。各位長期關心農業,對於我國農業當前所面臨的問題,必定有深刻的瞭解,因此,本人今天想以「邁向新世紀 建構新農業」為題,就幾項當前重要的問題,提出一些看法,向各位請益。

  不論從國內外環境的變化來看,今天,我們都要重新思考農業在我國經濟社會的角色與功能。過去,農業提供我們充足的糧食,也以外匯促進我國工業的發展,但今天,我們農業的產值占GNP的比率不到3%,農業就業人口占總就業人口比率不到10%。可以說,今天的農業,除了生產的功能之外,在生活與生態方面的重要性,更為顯著。其次,從全球國際化的潮流來看,我們即將加入WTO組織,屆時農業要面對的是全球的競爭,如何提升農業產業的競爭力,是刻不容緩的工作。簡單的說,今天我們要推動「農業再造」的工作。「農業再造」有三個目標:那就是「現代化農業、富麗農漁村、活力農漁民」,這正是本人對我國農業發展的願景。

  當然,「農業再造」的工作是全面性的,包括產業的調整、生態的保育、農地的鬆綁、農村的建設、農業科技的發展、國際與兩案的農業合作等等,今天因為時間的限制,只能就三項主要問題,包括加入WTO的因應措施、農地管理的問題、以及國際合作的問題,向各位學者專家報告。

因應加入WTO措施

  面對加入WTO的衝擊,我國農業一定要重整產業結構,以提升競爭力為主軸,建構一個以市場為導向、科技為後盾的優質產業。放眼未來,以外銷導向的國產農產品,將僅限於少數具國際競爭力者;反觀國內市場,跨入21世紀時,國人每年平均所得將大幅提升,在這樣一個高所得的新世紀,國人對農產品的消費型態將會有快速的改變,朝向高品質、多樣化、衛生、安全、高運銷效率的農產品調整。今後,國產農產品如果要在國內市場有效區隔外國產品,並進一步開拓國際市場,政府必須在農民組織、農業科技、產品行銷及農業金融等方面,採取突破性新策略,才能創造競爭優勢。

  在農民組織方面,政府應擴大培育青年及核心農民,輔導基層產銷班隊、農漁會及水利會,並倡設全國性農漁會,加強農漁民意見之溝通協調,提升營運、服務效率。

  在產品行銷方面,應建構全國農業資訊網路,協助農民快速掌握產銷資訊,以獲取最佳商機;尤應協助業者成立具共同理想,有獨立運作能力的產銷組織,以發揮自主調節產銷功能。此外,應建立農產品品牌,嚴格執行檢疫、檢驗,以樹立國產農產品安全衛生、優良品質的新形象,獲取消費者的信賴。

  競爭力的現代化農業,也必須有充裕的資金支持。目前我國仍欠缺從中央到基層一貫完整的農業金融組織,因此政府可研究倡設全國農業銀行體系,相互支援,以暢通農業資金流通,減少各別農會信用部經營風險。

  在農業科技發展方面,我國農業科技研發已臻世界水準,未來,除了產業自動化技術的研發與推廣應用外,應加強生物技術與基因工程在農業的良性應用,創造台灣農業的新綠色革命。本人認為,目前各種農、林、漁、牧試驗所,應該重新整併,成立國家級「農業科技研究院」,統籌策劃與督導農業科技發展,並整合人力與資源,加強跨科技研究,以提高農業科技的國際地位。

  高科技的農業,需要高素質的農民。政府除了要健全農民培育制度,規劃農漁民教育體系外,也應該建立農業職業證照制度,鼓勵農業專業人員取得證照,建立專業形象。

  最後,本人要特別指出來,在加入WTO之後,農民的福利不應該被犧牲、被忽略。我相信,在座各位都很瞭解,在台灣經濟發展的過程中,農民的確是付出最多,得到最少的一群人。有人說,農民是最認命的,也最有韌性,從他們粗糙的手上、臉上,我們看到的其實是最樸實的人性。因此,本人認為,在加入WTO的同時,政府也應同步規劃增進農漁民福址的相關政策。從經營的觀點,農業因有天然災害風險,產銷較易失調,收益相對亦具不穩定性,復以農產品市場逐漸開放,短期間國內農產品將受到一定程度的衝擊,政府除強化產銷機制的建立外,並應寬籌經費,辦理天然災害救助及農產品受進口損害救助,以安定農業經營。本人希望,一旦加入WTO之後,能立即編足一千億元「受進口損害救助基金」,落實照顧農漁民的責任。

開放農地自由買賣,活潑農地利用

  在農地管理問題方面,毫無疑問地,農地是農業生產的基礎,但隨著農業結構調整與整體經濟發展,農地資源的調整利用是我們必須正視的問題。這個問題關係到我們農民的權益,也關係到農業的轉型,因此社會各界也非常的關注。

  在過去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對農地的確有比較多的限制,只準農民可以購買農地,而且限制轉換用途。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的農業已經面臨了一個新的轉型階段,更重要的是,我們的國土規劃必須重新思考。這裡面有幾個問題存在。第一,我們的農民也有很多不平之鳴,為什麼所有的土地皆可自由買賣,唯獨農地不可。而且農地不准分割及限制承受人要有自耕農身分的規定,造成農村兄弟鬩牆,這種不合理的規定也應該修定。第二,隨著社會發展與人口的成長,我們對於用地的需求也相對的增加。第三,我們即將加入WTO,農業必須轉型,才有競爭力。因此,在我擔任行政院長任內,就開始針對這些問題研擬對策,並首先推出農地釋出方案,紓解對用地的需求,現在,為了兼顧農民的權益與農業的轉型,政府也採取了農地自由買賣的政策。

  農地自由買賣,主要的目的,是想引進企業化的經營,發展高科技的農業,並不代表農地可以自由使用。農地自由買賣,政府基本上仍堅持農地農用的原則。如果要轉換用途,則必須經過政府許可,而且採取總量控制的方法,這就是農地釋出方案與農發條例的精神。

  為活絡農地的利用,除了開放自由買賣之外,本人認為也應規劃新的租賃制度,來活絡農地經營權的流通,促進農地有效利用,擴大農場經營規模,提升農業經營效率。簡單的說,過去是「大地主、小佃農」,未來是要「小地主、大佃農」。

  至於新購農地是否可以蓋農舍的問題,雖然大家擔心有財團或個人利用這一項政策,分割農地後來蓋房子,可以避免地價稅與增值稅等等。大家也擔心水土保持與農村風貌因此被破壞。但本人認為,防弊是應該的,但也不能忽略了興利的重要性。開放農地自由買賣的目的,一方面是要照顧我們農民的權益,一方面是希望引進新科技與資金來發展大規模農業或高價值農業,因此,新購農地完全不准蓋農舍是不合理的,世界各國也沒有這樣的例子。重要的是政府要有決心切實加強規範,並加重處罰上述的違法行為。

  這項農地政策的調整,可說是繼40年代實施土地改革以來,農地政策最大幅度的改變。政府繼續研擬周延的法令制度,以達到保障農民權益、永續農業發展,及維護生態環境的政策目標。

推展雙邊或區域國際農業合作,建立兩岸農產貿易新秩序

  最後,我要向各位報告的是如何增進兩岸與國際農業合作的問題。農業部門從早期農技團援外到近年推展農業科技及南向農業合作,均有具體成果,為農業外交奠立良好基礎。未來,為因應產業國際化發展趨勢及開創我國際活動空間,國際農業合作應跨出現有範籌,結合業者加強海外投資,以雙邊或區域合作方式,推展產業與農村發展合作計畫。

  至於兩岸農業交流,在國際經貿環境下將無可避免,我們應正視其影響,積極尋求雙贏策略。未來,兩岸應建立有秩序的貿易關係,依據產業發展的階段性,進行產業分工。近年台灣高級茶葉、高品質養殖魚貨,以及蓮霧等優質農產品,已間接銷往大陸沿海高所得地區,大陸農產原料亦可供為台灣食品加工源料來源;此外,大陸為世界七大種原庫之一,可提供台灣新品種研發的重要來源。因此,透過秩序貿易關係,將可達到互利、互補、互惠的雙贏目標。

  展望21世紀,在各項政策措施落實推動後,新世紀農業將是具有高度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新時代的農民將是有信心、有活力的農業經營者;農業資源在兼顧產業發展與環境維護下,合理調整利用,奠立農業永續經營的基礎;農漁村的生活也因為健全社會安全制度,呈現安和樂利的景象。

  農業再造工程,含蓋經濟、社會、人文及科技等層面,需要政府、農民、農民團體與學者專家的共同參與。本人期盼與各位與會專家,以及全國農漁民共同努力,打造一個更璀璨的新世紀農業。

  最後 敬祝大會圓滿成功 各位身體健康、事業如意!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94-03-01:10,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