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我國鴕鳥產業輔導成果與展望

畜牧處 魏良泰

壹 . 產業發展沿革

  鴕鳥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鳥類,成鳥高度約 2 公尺(如圖 1 ),而腿長就長達 1 公尺,體重約 120 公斤,而雙翼已退化無法飛行,但雙腿肌肉發達,可快速奔跑持續 30 分鐘,時速可達 65 公里,為適應沙漠及草原環境之禽類,由於其羽毛、皮革與肉甚至脂肪都有利用價值,經濟價值相當高,人類遂開始飼養作為家禽,南非於 18 世紀即開始飼養鴕鳥,為世界上鴕鳥產業最發達之國家,在技術上亦最為成熟,其次則為美國及澳洲。

  我國飼養鴕鳥僅 20 餘年的歷史,為鼓勵產業發展,迄至民國 85 年正式開放鴕鳥進口,鴕鳥業者為建立彼此聯繫平台及技術交流,而組成「人工飼養鴕鳥聯誼會」;民國 86 年本會為協助業者建立鴕鳥飼養技術,特委託國內專家學者遠赴南非及奈米比亞等國,考察鴕鳥之飼養管理及生長繁殖等技術,並舉辦相關說明會,及提供分析報告等供相關業者參考。

  隨著鴕鳥產業發展至相當規模,本會於民國 93 年 3 月 24 日依據畜牧法正式公告其為我國法定家禽,是繼雞、鴨、鵝、火雞之後第五種家禽。

貳 . 產業現況

一 . 產業分布

  根據本會 99 年之畜牧農情調查資料顯示,目前我國鴕鳥飼養業者約 71 戶,在養隻數約為 2,268 隻,以飼養規模來看,飼養 19 隻以下(毋需辦理畜牧場登記證)之戶數最多,達 53 戶,占總戶數之 75% ;飼養 20 隻至 99 隻有 13 戶,而飼養 100 隻以上僅 6 戶,但飼養隻數占全國數量之 61% 。另若以縣市分布(如圖 2 )而言,以台南市飼養數量最多,占全國數量之 36% ,其次依序為屏東縣及嘉義縣,三者合計達全國數量 70% 以上。

二 . 產銷型態

  目前國內鴕鳥飼養業者大多為一貫場生產,亦即從種鳥及肉鳥的選育、繁殖、孵化、育雛到出售皆在同一飼養場進行,一般鴕鳥欄舍可分為雛鴕鳥舍、生長鴕鳥舍及種用鴕鳥舍,種鴕鳥為 1 公配 2 至 3 母,鴕鳥蛋孵化期約 42 天,孵化後到 3 個月齡以內的雛鴕鳥最容易死亡, 6 個月齡以後的鴕鳥則死亡率極低,肉鳥約飼養 1 年左右可達上市規格(約 100 公斤),再送至專業鴕鳥屠宰場屠宰,在肉品配銷的部分,則透過保證責任台灣鴕鳥運銷合作社作為平台,依業者需求調度不同等級或部位肉品到各自的通路販售。

  銷售部分,因目前消費者對鴕鳥肉烹調方式的熟悉度仍不足,多數的鴕鳥肉主要銷至餐廳為主,但近年在本會持續輔導鴕鳥協會在超市及量販店舉辦行銷活動下,在消費零售末端亦逐漸建立穩定成長的供銷通路。

參 . 近年產業輔導重要成果

一 . 輔導成立全國性產業團體

  本會有感於產業需再進一步提升,並整合全國鴕鳥飼養業者,遂輔導人工飼養鴕鳥聯誼會於民國 89 年成立「台灣區人工飼養鴕鳥協會」(以下簡稱鴕鳥協會),以整合業者並帶領鴕鳥產業之發展。

  近年本會透過鴕鳥協會推動各項產業工作,辦理教育訓練、行銷活動,制定各項鴕鳥相關規範,並收集產銷資訊,協助健全鴕鳥產業之發展。

二 . 推行國產鴕鳥肉辨識標誌

  為了教育消費者認識與使用國產鴕鳥肉,並區隔不肖業者販售的假鴕鳥肉,本會輔導鴕鳥協會於 93 年起推行「國產鴕鳥肉辨識標誌」如圖 3 ,舉辦記者會及發行推廣海報,並配合辦理試吃及料理活動,使消費者學習辨識真鴕鳥肉的方式,推動至今已鮮少有假鴕鳥肉之負面報導,並有效建立業者於通路上之信譽。

三 . 輔導鴕鳥肉進入現代化通路

  鴕鳥體型較大,屠宰後無法如其他家禽可整隻販售,必須依不同市場需求以分切肉形式販售,因餐廳為鴕鳥肉主要銷售業務管道,為使更多餐廳及廚師瞭解鴕鳥肉烹調特性並持續使用鴕鳥肉,本會委託專家學者訂定分切規格,並製作分切訓練手冊,與輔導鴕鳥協會於各大專院校餐飲系及餐廳舉辦鴕鳥肉料理競賽及推廣說明會等相關活動 10 場次,並搭配各中西餐廳進行促銷活動,有效拓展並穩定業務通路。

  另因鴕鳥肉具有符合現代消費者注重之零脂肪、低熱量、低膽固醇等各項健康訴求特點,為協助鴕鳥肉分切品能進入零售通路,鼓勵消費者食用鴕鳥肉,本會自 93 年起即持續補助鴕鳥協會辦理超市及各種通路行銷活動達 126 場次,於 94 年起陸續與各大超市建立供應鏈,目前已有 195 家超市及量販店(如楓康超市、台糖量販店等)販售鴕鳥肉,成功進入末端消費市場。

四 . 全面導入產銷履歷制度及合格屠宰

  為保障消費者食用安全,本會輔導由既有之屠宰場建立鴕鳥專業屠宰場(目前僅有津谷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為鴕鳥專業屠宰場),所有鴕鳥皆經由該屠宰場合格屠宰,且定期執行抗生素殘留檢測,有效提升鴕鳥肉品品質。

  另依據農產品生產及驗證管理法,於 96 年完成制定鴕鳥之良好作業規範( TGAP ),並經由對業者持續的說明與推廣,截至 99 年底已輔導 7 戶鴕鳥相關業者通過產銷履歷驗證,且已有產品上市。

五 . 推廣地板保溫半開放式育雛設備

  以往業者以保溫燈方式育雛時,因雛鳥身體較高且成長速度快,易觸及燈泡導致折損,使得育雛效果不佳,長期以來為鴕鳥生產過程中相當大的瓶頸,因此為求解決此問題,本會於民國 99 年輔導推廣地板式保溫系統,補助 6 戶興建或改建地板保溫設施之鴕鳥育雛舍示範戶如圖 4 與圖 5 ,育雛率可由 50% 提升至 80% ,成效相當顯著,每隻肉鳥可減少約 15% 之生產成本,有效提升業者收益。

肆 . 未來輔導方向

一 . 提升鴕鳥生產效率

  目前鴕鳥產業在生產端最大的問題是受限於在一貫場飼養規模無法擴大,生產效率無法有效提升,更加上國內自民國 89 年後,受限於防疫、成本等因素的限制,沒有再引進新種原來更新現有的鴕鳥族群,近親交配問題導致育成率、受精率、孵化率都受到影響,為了協助鴕鳥產業能夠永續經營,本會將輔導鴕鳥業者建立國內種鳥交易模式與制度,以交流個別場內之種原基因,改善鴕鳥生產效率。

  另為了提升業者育種技術,減少鴕鳥移動造成之生物安全問題,本會擬透過學術管道,邀請國外鴕鳥專家示範鴕鳥人工授精技術,教育並協助國內業者建立該技術,輔導業者建立更完善的育種概念。

二 . 鼓勵使用國產牧草

  鴕鳥為草食性動物,消化道組成與其他禽類不同,發酵作用相當發達,纖維利用效率高,配合本會推動小地主大佃農之施政,增加農地之利用,鼓勵鴕鳥業者使用國產牧草作為飼糧來源,將有助於降低生產成本,與減少耗用能源。

三 . 拓展鴕鳥之多元利用

  鴕鳥肉具有現代人所注重之健康訴求特色,是相當優良的肉類來源,雖然推廣至今已小有成果,但仍有相當多數的消費者對於鴕鳥肉還很陌生,因此持續投入推廣鴕鳥肉有其必要性,另國外鴕鳥產業最主要的價值是來自於羽毛、皮革及油脂等副產物,若能有效應用既有之市場,進一步拓展多元化通路,未來鴕鳥產業的發展將相當具有潛力。

伍 . 結語

  鴕鳥肉具有三低(低脂肪、低熱量、低膽固醇)三高(高鐵、高鈣、高鋅)等健康特色,並含有豐富的必需氨基酸、維生素 B 群及微量礦物質,是相當優良的肉類來源,且目前鴕鳥肉皆由合格屠宰場供應,並定期經過藥殘檢測,食用安全無虞,符合健康概念逐漸提升的現代人對食品的訴求,而需求量也在近年持續推廣下逐漸提升,若能改善目前生產遭遇到的近親配種,善用人工授精技術,鼓勵使用國產牧草及開發多元利用,將有助於降低其生產成本與提高附加價值,進而加速鴕鳥產業之發展。

圖1 鴕鳥成鳥,高度約2公尺

圖 1 鴕鳥成鳥,高度約 2 公尺

圖2 鴕鳥飼養量分布圖

圖 2 鴕鳥飼養量分布圖

圖3 國產鴕鳥肉辨識標誌說明
圖 3 國產鴕鳥肉辨識標誌說明

圖4 地板保溫半開放式育雛設備

圖 4 地板保溫半開放式育雛設備

圖5  在地板保溫半開放式育雛設備內的小鴕鳥

圖 5 在地板保溫半開放式育雛設備內的小鴕鳥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100-03-16:14,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