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番椒新品種「種苗亞蔬四號」簡介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種苗改良繁殖場副研究員 郭宏遠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種苗改良繁殖場課長 廖文偉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種苗改良繁殖場副場長 楊佐琦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種苗改良繁殖場場長 黃維東
亞洲蔬菜研究發展中心研究助理 謝雪琴

. 前言

  辣椒( Capsicum annuu m L. )屬於茄科( Solanaceae )番椒屬( Capsicum ),原生於中南美洲的熱帶地區,依據植物分類,計有 30 個原生種( Species )之多,其中較常見的栽培種分屬於 C. annuum C. frutescens C. chinense C.baccatum C. pubescens 等。 辣椒為多年生草本植物。果實有朝天或向下之分,未熟果呈綠色,成熟後 能轉變成褐色、紅色、橘色、黃色或紫色等,其中以紅色最為常見。依據聯合國農糧組織 2009 年 資料顯示,當年全球乾椒和 鮮椒總生產面積為 371 萬公頃,總產量為 3,100 萬公噸,為世界上重要的香辛作物。

  辣椒可供鮮食、醃漬、涼拌或製成辣椒乾、辣椒粉、辣椒醬等加工品,所需之品種各有不同,我國消費者以食用紅色細長型和朝天型辣椒為大宗。 辣椒的果實因含有辣椒素而有不同程度的辣味,作為香辛料能增進食慾和發熱排汗。紅色辣椒富含維生素 C 和胡蘿蔔素。此外,辣椒還含大量的維生素 B 群(主要是維生素 B6 ),以及鉀,鎂和鐵等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適量食用能攝取豐富的營養元素。雖然辣椒在栽培上尚稱容易,然而在高溫多濕的著果期容易發生炭疽病,造成綠熟及紅熟果實產生病斑甚至腐爛而失去商品價值。因此,本會種苗改良繁殖場(種苗場)與亞洲蔬菜研究發展中心(亞蔬中心)以育成耐炭疽病品種為主要目標,期待能藉由耐病品種之推出,增加農民栽培上的多樣化選擇,同時也減少藥劑噴施對環境的影響和農藥殘留的疑慮。

. 育成經過

  番椒新品種「種苗亞蔬四號」係 種苗場 與亞蔬中心以紅色細長型果實、抗病毒病及耐炭疽病為目標而育成之辣椒新品種。於民國 96 年由亞蔬中心育成之自交系 0711-5536 為母本,與自交系 0711-5533 為父本雜交所得之雜交一代品種。本組合分別於 97 年春夏作 12 個品系之觀察試驗、 97 年秋作 6 個品系之初級產量比較試驗中晉級入選。 98 年春夏作分別在 種苗場 、亞蔬中心、台中縣神岡鄉、台南縣東山鄉及南投縣信義鄉鄉進行區域試驗,並於此期間,同時進行種子產量、抗病性檢定及果實成分分析等試驗。於民國 99 年 12 月 28 日通過植物品種權審議,正式取得植物品種權,品種名稱為「種苗亞蔬四號」。

. 品種特性

(一)植株在第一開花節位分叉,以二分叉為主,第一開花節位以下分枝性強,栽培時需進行腋芽摘除。

(二)果實大小約 15x1.6 公分 ,單果重約 15 公克,屬中果型辣椒。

(三)產量高,果實成熟期集中,採收容易。

(四)具有馬鈴薯 Y 病毒病 ( PVY ) 和細菌性萎凋病 ( BW ) 抗病,並具田間炭疽病高耐病性。

(五)果實成熟轉色容易,從亮綠轉艷紅。

(六)果皮層薄,果肉厚,中辣,並具有香氣,適合鮮食或加工 ( 剝皮辣椒 )用。

. 栽培要點及注意事項

(一)種植適期:全年均可播種,但仍以春作及初秋較為 合適,土壤酸鹼值以 pH5.5~6.8 最佳 。

(二)土壤選擇:根系發達, 栽培實應選擇土層深厚,而排水佳砂壤土或黏壤土 。

(三)播種量:種子千粒重為 6.9 公克,每公頃種植約 25,000-35,000 株,並利用穴盤育苗,移植存活率較高。

(四)栽培密度:適宜 1.5 公尺畦寬兩行植,以行距 x 株距 50 公分 x45 公分 或 50 公分 x50 公分 為最經濟且容易管理。

(五)栽培方式:必須立支架栽培,單株可以傳統 90-100 公分 短竹竿支撐;或每隔 2-3 公尺以竹竿為椿,張菊花網固定,並隨植株高度調整。

(六)整枝方式:定植約 1 個月後,第一分叉以下的側芽萌發後,必須完全摘除, 使植株下位通風,減少病蟲害發生,並有利於果實集中生長在植株中上方。

(七)施肥量與施肥法:基肥推薦用量每公頃約 4-10 公噸有機肥,台肥 43 號複合肥 80 公斤,於整地時全面撒施。追肥時則每隔 21 天施追肥 1 次,第 1 次可施用台肥 1 號複合肥 90-120 公斤,後續使用 43 號複合肥 160-200 公斤,同時在施肥前 1 天灌水。每公頃施肥量應視土壤肥瘠,氣候變化及作物生長情形予以增減,施肥法可按一般番椒肥培管理推薦量施加。

(八)採收:果實可於綠熟轉色或紅熟時進行採收。

(九)病蟲害防治:請參照本會植物保護手冊所推薦的藥劑、濃度及時期施用。

(十)種苗亞蔬四號在夏季高濕熱下栽種,易得莖腐病 ( Stem Rot, Southern Blight ) ,可用深耕法將菌核或植株殘體深埋土中,消除病原,或土壤燻蒸消毒等方法來防治。

(十一)種苗亞蔬四號為耐炭疽病辣椒品種,夏季栽種不噴灑防炭疽病的藥劑,也可耐病;在綠熟果時 , 耐病性較強 , 不易發病,在紅熟果時發病率較高,若能及時摘除罹病果 , 也能抑制炭疽病漫延感染,而達防治的效果。

. 推廣與展望

  辣椒為重要之香辛佐料,國內栽培地區以中南部為主,依據本會農糧署農情報告資訊網( http://agr.afa.gov.tw/afa/afa_frame.jsp )資料顯示,民國 98 年全年栽培面積為 1,036 公頃,總產量為 7,427 公噸。最大產地為嘉義縣( 223.2 公頃),接著依序為屏東縣( 198.6 公頃)、高雄縣( 151.6 公頃)、南投縣( 119.1 公頃)和台南縣( 106.4 公頃)。番椒的病蟲害繁多,舉凡細菌性斑點病、青枯病、白粉病、疫病、病毒病、白絹病、螨類、蚜蟲、薊馬等。尤其在春夏高溫多雨之季節,各種病害交相發生嚴重,而辣椒果實容易罹患炭疽病,發生在果實綠熟及紅熟期,常在農民即將採收或採收後貯放時,才明顯發生病徵,造成農民重大之損失。因此,若能育成抗或耐病品種,將能降低藥劑防治之頻率,增加產量,也保障消費者食用上之安全。 一般辣椒生長喜性溫熱氣候,遇冬季冷涼氣候時,生長緩慢,或果實延遲轉色,適合種植時間大多以 2 月播種, 6-10 月採收 ; 或 7 月播種 10-2 月採收,若要週年生產,需選擇可延續採收品種。種苗亞蔬 四 號所具有的耐濕、耐熱、抗病毒病( PVY )及青枯病、耐炭疽病,具有可作長期栽種和採收的特性,可推薦為週年生產的品種。

圖 1 種苗亞蔬四號生育及結果情形

圖1 種苗亞蔬四號生育及結果情形

圖 2 種苗亞蔬四號果實鮮紅亮麗,符合市場需求

圖2  種苗亞蔬四號果實鮮紅亮麗,符合市場需求  圖2  種苗亞蔬四號果實鮮紅亮麗,符合市場需求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100-05-18:13,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