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農業施政成果與重點工作報告

壹、前言
貳、兩年半來農業施政重要成果
參、目前農業重點工作
肆、 結語
 

院長、謝秘書長、韋主計長、趙局長、各位女士、先生:

  院長自接掌行政院以來,對本會鼎力支持,在發展農業、建設農村及照顧農民等方面指導良多,使各項農業施政得以順利推展。享能謹藉此機會向院長、各位長官與同仁表示感謝之意。

壹、前言

  農業是國家基本產業,與民眾生活息息相關,因此,農業施政之服務對象不僅是農民,亦應兼顧廣大消費者福祉;農業施政之範疇,不僅追求產業之持續發展,對農漁村生活品質之提升與自然生態環境之維護亦愈顯重要。

  過去兩年半以來,在 院長「行動第一,民意至上」施政理念的卓越領導下,本會完成許多重要的工作。以下,謹就農業部門兩年半來的重要施政,以及目前仍持續進行的重點工作提出報告。

貳、兩年半來農業施政重要成果

一、召開第四次全國農業會議,建構農業新紀元

  為凝聚各界對農業調適與轉型的共識,本會乃以「因應經貿自由化,建構農業新紀元」為中心議題,於 87年8月24、25日召開第四次全國農業會議,分產業發展、資源利用、農村建設、農民福利、農民組織及農業行政六個議題進行研討,計達成130餘項結論。本會業據以研定186項措施,屬立即辦理事項,如規劃設立花卉產業專區、推動漁港功能多元化、輔導成立中央畜產會及養豬養雞離牧等,均已納入農業施政計畫辦理,各項制度規劃或法令研修工作亦次第展開,期望透過各項工作之推動實施,為21世紀新農業建立堅實的基礎。

二、推動921震災災後農業重建,重現災區農業 生機

  921地震發生後,本會立即成立緊急災害應變小組,迅速掌握農業災情,統籌支援救災及協助災區重建。目前搶救工作已告一段落,重建工作方面,本會已依據行政院「災後重建計畫工作綱領」,研擬農業產業重建計畫、農村聚落重建計畫及土石流與坡地災害防範及崩塌地造林綠化計畫,積極推動中。

   農業產業重建以恢復農業產銷機能為先。至89年4月初,農作損失共救助15,254戶,發放救助金2億1千餘萬元;紓困貸款共貸放約6億3千萬元。坡地灌溉系統重建已驗收蓄水池1,321座,農田水利設施有12,676公頃完成搶修通水,同時積極復建冷藏庫與集貨場。本會亦針對地區產業特色,重建精緻農業,彰顯農業的文化與觀光功能,促進產業升級,已規劃在埔里設置多功能花卉中心,在鹿谷及竹山地區設置茶、竹文化園區,並建設東勢、卓蘭、新社與石岡成為水果之鄉。

  921震災農村地區房屋毀損嚴重,本會已訂定「農村聚落重建計畫作業規範」及獎勵要點,由地方主導,民眾參與,採由下而上方式推動農村聚落重建。經調查勘選後計選定74處農村聚落重建規劃區,均已完成規劃團隊甄選,各規劃團隊並已進駐當地,協助居民組成農村聚落重建推動委員會,全面展開重建工作。本會也擬定5年重建計畫,推動具整體性之農村聚落重建,期使災區農村能「浴火重生」,展現全新的風貌。

  本次震災造成崩塌地範圍廣泛,本會已建立治理重建之優先順序,對下游居民生命財產有立即危害者,優先施行緊急搶修治理;並對新崩塌地做整體規劃治理,先行植生穩定坡面,以集中人力與資源,強化執行效率,避免發生二次災害。治山防災復建工程分二期辦理,第一期優先緊急搶修工程38件,本會已責成各執行單位加速辦理,務期在今(89)年4月底防汛期前完成;第二期工程將辦理141件,預定在今年12月底以前完成。另崩塌地造林綠化第一階段552公頃,預定至今年4月底前完成,第二階段執行面積575公頃,已列入中長程公共建設計畫中循序執行。

  921地震之農業重建,預期大部分的農業基本生產機能於一年後可恢復至災前水準,2年後能趕上震災前的產品品質與生產環境,在五年內能藉由其具地方特色的產業魅力,帶動農業與農村的轉型發展。

三、完成WTO入會農業諮商,成立專案小組研擬因應對策

  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申請入會案至87年2月20日與美國結束諮商,與26個會員進行之農業雙邊諮商已全部完成。在農業方面各項實質問題均已獲得解決。

  為降低加入WTO對國內產業的衝擊,本會在87年2月完成農業雙邊諮商後,立即成立專案小組,邀請產、官、學各界代表,研擬完成總體、稻米、園特產、漁產品、毛豬、家禽及牛羊產業因應對策,並針對因應對策及相關議題至各縣市舉辦一百多場說明會,加強與基層單位及農漁民的溝通,促使農民與相關業者提早做好準備。

  為加速產業結構調整、改善產業體質,除針對因市場開放影響較大產業推動「提升農業產業競爭力計畫」外,並於87年7月修正發布「農產品受進口損害救助辦法」,增訂農產品受進口損害救助基金可以辦理加入WTO前之先期產業結構調整措施,迄已辦理「執行養豬戶(場)暨肉雞戶(場)離牧計畫」及「農漁民轉業訓練生活津貼發放計畫」兩項工作。

四、 調整農業行政組織,提升施政品質與效率

  本會組織條例於87年6月24日修正公布,讓本會據以增設「國際合作處」,成立「動植物防疫檢疫局」暨基隆、新竹、臺中、高雄4個分局,以及「漁業署」6個新機構,對於拓展農漁業發展空間,增進我國與友邦之農漁業合作與經貿關係,以及統一動植物防疫、檢疫事權,落實動植物防疫檢疫工作,均極有助益。

  因應省府功能業務與組織調整,原臺灣省政府農業相關單位於88年7月1日裁併入本會。本會現有正式職員合計5千多人,直屬機關24個,直屬機關之所屬機關33個,總計57個機關,使農業行政體系得以發揮團隊戰力,提升行政效能,加強為農民服務。

五、修正農業發展條例,因應農地政策調整及經貿自由化發展

  「農業發展條例」已於89年1月26日修正公布,其中有關農地相關法規之修正,可說是自民國40年代土地改革以來另一次重大的土地改革。尤其是配合「放寬農地農有,落實農地農用」政策,放寬耕地承受人資格,有助於引進資金、技術,加速農業企業化經營;亦大幅放寬農地分割限制,解決農村土地陳年的產權問題;而建立合理耕地租賃制度,則有利於擴大經營規模,促使農地利用管理機制能因應時代需要而更趨合理、有效率。

  農業發展條例修正案也明定擴編「農業發展基金」至1千5百億元及設置「農業天然災害救助基金」,亦賦予設置「農產品受進口損害救助基金」之法源,以加速推動各項農業與農村建設,改善農民生活,減輕經貿自由化對農業之衝擊。

六、推動「科技、資訊、品牌」發展策略,提升 產業競爭力

  本會自87年起推動以「科技、資訊、品牌」為重點的產業發展策略,即以加速研發、整合資訊、建立市場區隔為重心,奠立農業產銷利基。

  農業科技將朝向自動化及生物科技發展;另本會於87年8月公告「農業科技計畫產學合作實施要點」,首度接受業界申請合作計畫,跨出農業產學合作第一步。本會也在87年10月首度舉辦全國農業科技展,向國人展現我國農業科技研發成果。

  為加速農業資訊之整合、傳遞與網際網路之應用,本會已建置農業產銷班資訊服務網與農產品市場行銷資訊系統,推動建立農產運銷電子商務體系,期藉由電子商務的發展,塑造電子化農業經營環境,讓網際網路時代的「電子農民(eFarmer)」,成為具備高度競爭力的農業產銷集團。於87年6月舉辦「1998農業資訊展」,是首次融合生活、生產、生態方式,將農業有關之資訊及網站以單一窗口方式呈現,令人耳目一新。

   為建立農產品優良品牌形象,強化市場區隔優勢,本會自87年度起積極輔導建立品牌及品質認證制度,增加農產品的附加價值,以創造農民與消費者雙贏的局面。迄今已有16項國產水果,30餘個農民團體建立產地品牌。國產品牌水果已打響知名度並廣獲市場青睞,於批發市場及直銷通路之交易價格,較無品牌之一般水果價格高出約15%至35%。

七、推動水旱田利用調整計畫,平衡稻米供需

  稻米為國內最主要糧食作物,透過「水旱田利用調整計畫」輔導稻田辦理輪作地區特產或休耕,稻米供需已趨平衡,88年期稻米生產面積為35.3萬公頃,產量156萬公噸,接近年需求目標。政府為保障農民收益及穩定糧食供需,持續辦理稻穀保價收購,截至89年3月底,庫存公糧折算糙米為46萬餘公噸,高於可供3個月消費之安全存量目標。另亦加強落實稻米檢驗分級制度及推廣良質米,規劃進口食米配額制度,以降低加入WTO後進口食米之衝擊。

八、加速發展花卉產業,建立國人賞花文化

  花卉為我國加入WTO後較具競爭力之產業,本會已於臺中縣后里鄉規劃籌設「高級花卉專業示範區」,大規模生產具市場潛力之花卉,建立企業化、專業化生產模式,穩定供應外銷;亦規劃於南投縣埔里鎮設置花卉物流行銷中心,預定結合自動化設備與現代化的管理制度,提高國產花卉品質及作業效率,並充實觀光、休憩及花卉展售功能,期能將埔里打造成全新的國際級花都。

  本會自88年起推動「花現新臺灣」花卉產業文化紮根系列性活動;另於桃園區農業改良場臺北分場設置一處包括花卉研發、教育、展示、促銷,以及產業整合等多項功能的永久性花卉產銷推廣園區,且於今年3月25日至4月9日舉辦「2000臺灣花展」活動,為此永久性花卉產銷推廣園區揭開序幕,使該園區成為國產花卉的櫥窗。

九、建立責任制漁業,推動漁港功能多元化

  為維持我遠洋漁業之穩定經營,已推動責任制漁業,並在互惠原則下與28個沿海國家或地區達成漁業合作協議,合作漁船達7百餘艘;也鼓勵汰建船齡15年以上漁船,協助業者建造高效率漁船,以改善漁業經營體質,建立具有效率的現代化船隊。

  為配合國人對海上休閒之需求,本會推動漁港功能多元化,在兼顧漁民作業權益之前提下,針對漁港所在區位特性、區域休閒活動需求等設施條件,進行必要之功能調整規劃,將漁港轉型成為觀光、休閒等多功能使用,提供國人高品質之親海休閒遊憩活動空間。

十、執行離牧計畫,成立中央畜產會

  為加速調整養豬及肉雞產業結構,於87年底開始推動養豬戶及肉雞戶離牧計畫,並已於88年6月30日完成離牧畜禽舍之拆除工作,經核定且完成拆除之養豬戶共計5,070戶,肉雞戶684戶,撥付補償金約96億元。據統計,離牧養豬場規模在5百頭以下者,占養豬離牧總戶數七成以上;離牧養雞場規模為2萬隻以下者,占肉雞離牧總戶數九成以上。由於離牧戶多屬飼養規模較小之傳統農戶,顯示本計畫對於產業結構調整、管理體系與防疫制度之建立,以及整體產業競爭力之提升,已達預期效果。

  本會依據「畜牧法」規定,捐助成立「財團法人中央畜產會」,於今年1月3日正式揭牌營運,將匯集產、官、學各界的力量,有效整合資源,強化組織功能及產業自主理念,促進畜牧產業之健全發展。

十一、實施靖海專案,加強動植物防疫檢疫

  為防範國內農畜產業因走私遭受嚴重衝擊及帶來疫病,本會積極協調各查緝機關加強農產品緝私工作,並協調財政部加重農畜產品走私之處罰規定,以遏止走私行為。自88年6月10日至12月底止,本會與關稅、警政、海巡、法務調查等相關單位組成聯合查緝機動小組,執行「靖海專案」,對遏阻漁船走私農漁畜產品及維護我漁民海上作業安全,均獲相當成效。88年1月至12月查緝走私農漁畜產品數量為2,995公噸,較前年同期之1,648公噸增加82%。

  為保障農業生產安全,本會致力於建立嚴密之動植物防疫檢疫體系,加強動植物疫病蟲害之疫情監測、預警與管制工作,並依據「豬瘟及口蹄疫撲滅方案」,逐年執行撲滅計畫,現階段重點工作在加強全面預防注射與疫情通報,以儘速清除臨床病例。目前,豬隻口蹄疫預防注射率為89%,且自88年4月起無臨床病例發生,顯示提高預防注射率對於預防口蹄疫已有顯著成效。

十二、落實動物保護,建立全民動物保護觀念

  當前動物保護及關懷生命觀念盛行,已蔚為國際潮流,如何建構一套完整的動物管理及妥善地解決流浪犬問題,已成為當前重要的施政課題。

  本會已研擬完成「推動動物保護方案」,並依「動物保護法」規定發布「寵物登記管理辦法」,自88年9月1日起開辦寵物登記,建立全國寵物登記系統及走失協尋網站,落實寵物飼養之管理。至89年3月止,已設置寵物登記機構956處,利用晶片植入及網路系統,辦理寵物登記44萬餘隻,登記數量約占家犬數量之21%,已達先進國家標準。美國人道協會及國際人道協會於今年2月16日至19日在拉斯維加斯所舉辦的「2000動物保護博覽會」中頒贈傑出貢獻獎給農委會,顯見我國在動物保護工作所做的努力,已獲得國際間的肯定。

十三、 推展森林永續經營與生物多樣性保育,提 升國人生活品質

  林業經營除重視資源培育外,更應兼顧自然保育。本會經整合森林永續經營、森林資源多目標利用及維護生物多樣性理念,建構以生態系為規劃單元的林業經營體系,持續推動全民造林運動與加強輔導民營林業,建立生態系長期監測系統;同時,發展森林遊樂事業,推展生態旅遊活動,使國家森林呈現多樣面貌。

  「生物多樣性公約」迄今已有177個國家簽署,保育生物多樣性,永續使用,並公平、合理分享利用遺傳資源所產生的惠益,已成為全球所關注之焦點。為迎接千禧年自然保育之趨勢,本會特訂公元2000年為「生物多樣性保育年」,在各部會及學者、專家協助下,於今年2月完成「臺灣生物多樣性國家報告」(草案),並於4月5日舉辦「邁向21世紀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育國際研討會」,匯集共識,以加強國際保育合作,全面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育工作。    

  為加速設立各類自然保護(留)區,維護特有本土生物物種及良好棲息地,本會已就目前已設置的國家公園、自然保留區、野生動物保護區進行檢討,其中較為不足部分,將以公告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方式辦理,分別在北部劃設「棲蘭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中部「能丹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南部「關山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以完成中央山脈綠色廊道之政策目標。

十四、配合擴大國內需求方案,加速農業公共建設

  本會配合「擴大國內需求方案」,執行農地重劃區農水路更新改善、農田水利設施更新改善、治山防災、糧食倉儲設備現代化、漁港功能多元化及富麗農漁村建設等16項公共投資計畫,該等計畫88年度可支用預算為197,81億元,其中包含追加經費56億元,年度執行率超過95%。

十五、擴大老年農民福利津貼實施範圍,照顧 老年農漁民生活

  為落實照顧老年農民生活,「老年農民福利津貼暫行條例」於87年11月11日修正公布,擴大受益對象,將已領取勞工保險老年給付之漁會甲類會員納入發放範圍,並刪除已領取社會保險老年給付不得領取福利津貼及排除條款之限制規定,受益之老年農、漁民增加約15萬人。老年農民福利津貼自84年8月開始接受申請,至89年3月底止,累計發放金額785億7千餘萬元,3月份受益人數61萬8千餘人。

參、目前農業重點工作

  我國可望於近期內加入WTO,正執行中之「跨世紀農業建設方案」也將於今年屆期,而年初修正通過的農業發展條例,其實施機制亦需有完善規範,因此,今年可說是農業再造的關鍵年。 政府施政不宜中斷,農業發展更須與時俱進,享能與農委會工作同仁將在工作崗位上兢兢業業努力。

目前本會持續推動的重要工作包括
一、因應WTO新回合農業談判研擬對策
二、訂定農業發展條例相關子法
三、加強治山防災,防範土石流危害
四、規劃調整農業行政組織
五、研擬21世紀農業新方案,茲分別說明如下:

一、因應WTO新回合農業談判研擬對策

  WTO新回合農業談判係農業協定之內建(build-in)議題,預期在 2001年3月起將密集進行談判,預計於2002年底完成。新回合農業談判之議題包括市場開放、境內支持、外銷補貼、特別防衛協定、動植物及食品檢驗(疫)、關稅配額管理、國營事業、特別限量進口產品,以及基因轉殖產品管理及非貿易關切事項等。我國目前雖非WTO會員,但仍可以觀察員的身分參與談判,本會正繼續研擬各項議題之因應方案,並隨新情勢變遷檢討各項農業因應對策,以確保我國農業發展及農民權益。

二、訂定農業發展條例相關子法

   「農業發展條例」完成立法後,為貫徹執行本條例,正續修訂「農業發展條例施行細則」,並研修相關子法,以建構完整法規體系。目前正增修訂之子法規有23種,其中新訂定之子法計11種,修訂之子法計12種;屬本會負責辦理者有21種,另二種分由內政部及中央銀行主政,均已積極進行中。本會主管農業發展條例相關子法之訂定工作預定於今年4月30日前完成,迄已修正發布2項子法、2項正報院核定中。

三、加強治山防災,防範土石流危害

  臺灣地區春夏之際,雨量豐沛集中且延時長,加上地質脆弱、地形陡峻,每逢豪雨表土易受沖蝕,山區容易發生山崩及地滑,並產生大量砂石堆積於山谷河床,遇到豪雨隨河水急瀉而下,形成土石流。尤其921地震造成山坡地大量土石鬆動,如遇豪雨引發土石流潛在災害將比往昔更加嚴重。

   為預防土石流及其災害發生,本會已擬定「土石流與坡地災害防範計畫」,做整體規劃之整治復建計畫,並於4月7日邀集學者、專家與相關單位召開「全國土石流防範會議」,針對高危險潛在危險村落防災準備工作、土石流危險溪流防災工作辦理情形、土石流危險溪流與高危險村落防災事權劃分及辦理內容等3項議題進行討論。本會已請地方政府共同防備,加強土石流危險溪流之防災宣導,期能在雨季前落實各項防災工作,以維護民眾生命財產安全。

四、規劃調整農業行政組織

  因應精省作業及未來農業施政需求,本會將配合政府再造,調整農業組織架構,將本會中部辦公室調整為「農糧局」、第二辦公室調整為「農產運銷局」;林務局整併林業處森林、保育及相關林務業務,成立「自然保育署」;並將「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機關名稱修正為「生物多樣性保育研究所」。目前已進行各項組織法制作業,將於本年5月底前報院。

五、研擬21世紀農業新方案

  為因應新世紀的挑戰,本會以「前瞻、創新、永續」的觀點,研擬農業新方案,建構自90年起的四年施政目標與重要措施。本方案分10個專案小組進行研討,計已召開28次小組會議,並邀請學者、專家舉辦政策座談會,以集思廣益,建立共識。新方案預定在今年五月完成初稿,提供新內閣規劃農業施政之參考,期望能在兼顧「生產、生活、生態」的長期政策目標下,實現「現代化農業、富麗農漁村、活力農漁民」的施政願景。

肆、 結語

  展望21世紀,農業部門面對市場與資源均朝向自由化運作的時代趨勢,農業政策規劃必須在現有良好基礎上,掌握時代脈動與環境變遷,結合各界力量,推動農業再造工程。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新世紀農業將可成為先進的現代化產業;新時代的農民是有信心、有活力的農業經營者;而經由生物多樣性保育的全面推展與農漁村生活空間再造後,可望奠立農業永續發展的良好基礎。

  過去2年半來,厚蒙 院長鼎力支持農業發展,享能在此再次表達感謝。

   以上報告,敬請指教。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94-03-01:12,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