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國際養蜂大會與蜂業發展

 動植物防疫檢疫局 張世揚

 

  國際養蜂大會每兩年召開一次,由各會員國間競爭取得舉辦資格,每次大會期間從世界各地蜂擁而至的學者專家、養蜂者、愛好者、相關行業經營者等人數高達3000至5000人,大會內容包括專題演講、論文報告、海報展示及蜂產品與蜂器材博覽會,因此,此一大會為國際性之養蜂界盛會,集合所有有關養蜂界之層次、界面於一堂,從事技術與知識、經營與行銷、理論與實務的交流,共創養蜂事業前景,造就未來新氣象。1999年此一大會由加拿大主辦,會場位於溫哥華之國際商業會議中心,場地寬廣,與會者踴躍,盛況空前,研討下列七項主題:(一)養蜂經營學、(二)蜜蜂生物學、(三)蜜蜂病理學、(四)蜜源植物相與授粉、(五)養蜂技術與器具、(六)蜜蜂療法、(七)養蜂與農村發展。筆者有幸與國內養蜂專家及學者共8位組團前往,獲益良多,謹就國際養蜂業發展現況提供業界參考。

一、貿易自由化與網路資訊快速流通

  貿易自由化為世界經貿發展趨勢主流,已非任何一個國家可以抵擋或者主導,地球村的架構也在網路資訊快速流通及海路空運輸系統快速發展情況下逐漸形成,不同國界間之貿易往來已可在舉手投足間完成,貨品交易在快捷系統運作下,一日內可達,在此一趨勢下,蜂產品的行銷與流通已可無遠弗屆,是以盛產蜂蜜的美國亦難抵中國大陸低價蜂產品流入。國內業者面臨大陸蜂產品低價競爭壓力,如何固守國內市場亟需未雨綢繆,尤以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在即,如何強化本地產品的特定市場至為迫切。

二 、提升蜂產品的品質及開發保健功能

  品質就是最好的招牌,為所有產品經營者都應有的體認,近年來檢驗技術已可迅速判定蜂產品品級,衛生及安全性,從生產者到販賣都要能確認品質,才能獲得消費者信任,一次的摻假將導致無可彌補的教訓,如以蜂蜜為例,它不只是一種甜物質,更需讓消費者感受蜂產品的純一、自然、健康與安全。蜜蜂之系列產品廣受大眾喜好,尤其近年來已有越來越多消費者格外重視食物的營養價值與吃的健康觀念,因此機能性食品、植物性化學成分及抗氧化物質等名詞似乎已成為追求健康者的慣用語,由於所有蜂產品均取自自然素材,且各有不同的功能性,頗受喜愛及推崇,積極引導學術研究界開發各項產品保健功能,有助於提高產品價值,就如紐西蘭的科學家發掘該國特有的Manuka蜜具有抗菌性及降血壓功效,頓時該蜜被搶購一空,價格也大為提高。

三、 蜜蜂育種

  蜜蜂育種的主要目標在於培育高產量品系及抗病蟲害品系,1982年美國著名蜜蜂育種學者Page及Laidlaw兩人開創閉鎖式族群育種方法(Closed population breeding),從50群優秀蜂群中擇定所欲追求的遺傳特質,再自其中4-5群培育蜂王及雄蜂種源,1994年已育成抗氣管?垂~系(Trachealmite)。目前蟹?咻M害嚴重(Varroa jacobsconi),且它們已對對殺?姥涉pistan(福化利)出現抗藥性,故育成抗蟹 品系為下一步育種目標,上述體系在理論上可以維持20年。為因應外來衝擊,我國實有必要即早建構此一抗病蟲害閉鎖式族群育種體系。

  嚴格管制蜂種的引進亦至為重要,1956年巴西引進攻擊性極強之非洲蜂種,造成美洲養蜂界莫大浩劫,導致蜂產品產量銳減,並威脅人畜公共安全,因非洲原蜂種,為一強勢蜂種,侵入歐洲系蜂種地區後,在3-5年間即將其取代。澳洲的引種流程值得參考:引進的蜂王單隻導入本國的無王群中,持續觀察該群在該蜂王繁育的後代是否發生病蟲害,若無病蟲害發生,僅同意釋出所引進蜂王產下的卵或少量幼蟲,最後該群予以銷毀,此一過程應較其他的引種方式慎密。

  德國自1990年起篩選150群卡尼奧蘭(Carniolan)種蜜蜂,經測定對蟹?囿漣唻?吽A並以閉鎖式族群育種方法育種至1995年已培育426匹耐受性蜂王供42位蜂農利用。

四、 開發授粉昆蟲資源

  在美國已有4000種授粉昆蟲,既為植物界的紅娘,更是國家的財富資源,其中約有200-350種,證實為重要野生蜂,可適應不同地方的氣候、棲息地及干擾。最近已被廣為利用的有紫花苜宿切葉蜂(Alfafa

leafcutting bee, Megachile rotundata)及藍色果園蜂(Blue orahard bee, Osmia lignaria),前者為最被廣泛利用的獨居蜂,1950年代末期已用於紫花苜蓿種子生產,後來也發現可用於油菜仔、藍莓、洋蔥及胡蘿蔔等種子生產,每公頃需釋放5-15萬隻,加拿大之紫花苜蓿發現有此蜂授粉者,種子增產達1.5-3倍,相當可觀。後者為最近幾年才發展成功的蜂種,其蜂片管理及釋放技術已臻成熟,特別適用於薔薇科果樹。

  熊蜂(Bumble bee)是僅次於蜜蜂的重要授粉昆蟲,適用於網室內蔬果授粉,利用引進熊蜂在網室內為園藝作物授粉已為各國發展之趨勢,尤其是茄科作物之番茄及甜椒使用最為普遍,特別是番茄,一群蜂可維持8週的授粉效果,租金為200元,遠比收成17,000元必須支應1,700元人工授粉費用少很多。此因蜜蜂較不喜歡茄科作物的花,除非引進年輕蜂及進行蜂種偏好性篩選等技術獲得改善,否則短期內仍需依賴熊蜂來進行授粉工作。目前荷蘭及比利時飼養熊蜂之技術十分成熟,且熊蜂蜂群並已行銷全世界,紐西蘭及日本等國亦竭力開發本土性熊蜂資源,且已有初步成果,但其飼養成本仍較引進者為高,相關技術仍有待突破。我國自民國八十年起開始向荷蘭引進熊蜂用在網室內為桃太郎品種番茄進行授粉,由於成效十分良好,迄今仍未間斷,但由於進口每群熊蜂之價格高達250美元,成本甚高,因此亟需開發本土性熊蜂資源,以節省外匯及避免引進蜂種影響國內生態。

五、美洲幼蟲病防治技術改進

  美洲幼蟲病為蜂群致命性細菌性病害,最早期(60年前)的防治藥劑為磺胺塞坐,10年後發現土黴素(oxytetracycline)對其有預防及治療效果,迄今已沿用近50年。1989年阿根廷科學家首度發現美洲幼蟲病病原菌(Paenibacillus

larvae)具有抗藥性,加拿大及美國亦陸續發表抗藥性菌系的事實,因此必需尋找其他替代性藥劑,在科學家的努力下,已發現兩種不飽和脂肪酸有抑菌效果,丹麥等國家亦開始投入抗生素防治法研究,90年來採用燒燬病群,保留成蜂的方法,效果相當顯著,澳洲原子能委員會自1983年決定以鈷60照射協助蜂業處理83,000罹病群,獲致成效。阿根廷科學家積極尋找抗生素之替代藥劑,篩選不同植物性精油之抑菌性,進一步調配混合配方,聲稱可有效控制美洲幼蟲病發生。目前相關技術在國內仍缺乏研究,有待加強引進及研發,以紓解抗藥性壓力,並避免蜂蜜等產品中抗生素殘留問題。

六、養蜂器材的發明與產品多樣化

  從展覽場展出各式各樣新發明,亦值得我方參考,如紐西蘭發展之紙桶包裹蜂群,輕巧安全,在一制式包裝箱可安置100群包裹蜂,方便空運加拿大,成為該國養蜂重要收入之一。韓國廠商開發系統塑膠養蜂器材,推出自動給料系統,並製作可取出之活動式產漿王台,提供用原王台生產之新鮮王乳。為防止蟹?型乾`,法國科學家發掘植物性殺蟎劑,可避免藥物殘留問題。

七、結   語

  國際養蜂大會為一國際性結合產、官、學、研等各界的整合性會議,從各界以客觀的角度提出改進建言,有助於國內養蜂業發展,我政府每次均宜派員與會,並與各國有關人員交流,引進新技術、新觀念,俾利國內產業整體調整順應世界潮流。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94-03-01:16,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