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風災的盡頭-日興蘭園互助再出發

秘書室

  莫拉克風災為台南縣下營鄉的日興蘭園帶來空前的水患,卻也讓林昊明體會來自各界空前的幫助:有農委會技術服務團、台灣蘭花產銷發展協會的專業支援,還有同業組成的「搶救蘭園作戰大隊」,更有不知名的「好心牌清運車」主動幫忙……。在大家攜手合作下,蘭園不但迅速恢復營運,整體業績甚至比去年成長了兩成!風災的盡頭,他選擇遺忘悲傷,存留屬於患難真情的記憶,如同重建後的新苗,整裝待發。

  組織培養室內,坐在無菌操作台前面的林昊明,手拿著鑷子,隔著一層玻璃,小心地將帶有腋芽的花梗插至培養瓶內,在他身後的組培室,以鋁箔紙封存的瓶苗,密密麻麻地排列在架上,在燈光照射下格外閃亮,林昊明以自信而專注的神情,展開忙碌的一天,今天將有一萬株瓶苗出貨,準備空運到地球另一端的荷蘭。

  也許此刻浮現在林昊明腦海中的,是一幕幕摻雜著過去和現在的交錯畫面。畢竟就在一年前,才只是一年前,如今綠意盎然的滿室蘭苗,當時卻是災後一片狼藉;現在而他手中看似普通的例行工作,也是去年花了好幾個月的時間,才得以恢復的工作常軌。

  日興蘭園成立於 1992 年,原本養雞的農友林昊明,因健康因素,對於蘭花從趣味栽培轉入商業栽培,闢建佔地六百多坪的蘭園,從事蘭花組織培養苗的生產及新種原的研發,蘭園規畫成組織培養室、母本室、小苗區和大苗區,每年生產量約六十萬株種苗,半數銷往荷蘭,半數為國內蘭園代工,形成完整的蝴蝶蘭生產鏈,林昊明的住家就位於蘭園旁,全家人的生活都離不開蘭花。 (註:「組織培養法」為利用植物器官、組織或細胞為材料,於透明容器內無菌培養,並由容器內培養基提供營養成分,於人工控制溫度及光線環境中生長發育或分化再生而培育成獨立完整小苗的方法。所繁殖的小苗,因健康、乾淨、品質良好及生長速度快,常稱為健康種苗,但也因技術性高、勞力密集及成本高,故常應用於蘭花或花卉作物等高單價的作物上。)

大水圍困兩天,全家相對無言

  回想前年恐怖的颱風夜,林昊明心有餘悸地表示, 8 月 7 日晚上,大雨不斷,彷彿從天上倒水般,吃晚餐時他就感到忐忑不安,飯後便和妻子、二兒子冒著風雨到組培室,將儲存架底層的瓶苗、檢驗器材和電腦等器材搬往高處放,「能救多少算多少」。忙到十點多,眼看著雨勢愈來愈大,鐵皮屋屋頂發出的轟隆隆聲響相當駭人,三人顧不得許多東西還沒搬好,趕緊撤回住家,合力將原本睡在一樓、高齡九十歲的父母帶往二樓。

  此時燈火忽明忽滅,風雨交加的黑夜,吞沒了人的理智與勇氣,林昊明對於自己一手打造的蘭園不再感到熟悉,取而代之的是莫名的恐懼、驚慌,躲在屋內不敢再外出的一家人,只能相對無語。深夜十一點多,宣洩不及的積水從外面產業道路漫流進來,淹沒了停車場,步步近逼蘭園,連地基比蘭園還高的住家也被挾帶泥漿的大水攻陷,家具、家電全浮在水面。

  「我看見大水淹過膝蓋,心底就有數了,但腦袋一片空白,不敢去想蘭園損失多少,只祈求全家人平安,後來筋疲力盡,什麼時候睡著了,我自己也不知道。」隔天天亮,雨勢未歇,林昊明站在二樓陽台往窗外望去,蘭園和住家被大水包圍,四周也是汪洋一片,面對空前水患,他強迫自己定下心來,思考大水退了之後要處理什麼事情。

  當林昊明一家五口受困在二樓,焦急地等待積水消退時,附近許多家蘭園紛紛打電話來關切,大家互通訊息,發現將軍溪沿岸,麻豆、下營、北門一帶的蘭園,無一倖免,有的淹水更嚴重,事後才得知超大豪雨加上曾文水庫緊急洩洪,造成曾文溪、將軍溪沿岸成為水鄉澤國,重創蘭花產業,估計損失達 2 億 8 千萬元。

徒手挖瓶苗,受損近七成

  「因為擔心電路泡水會有漏電的危險,我們等到兩天後大水退去,也就是 8 月 10 日才敢踏出家門。走出去一看,廣場、蘭園到處是爛泥巴,每走一步都很吃力,還有被大水沖進來的飼料袋、垃圾和死魚,遠比原先想像的還要嚴重……心中實在五味雜陳,難以形容。」

  林昊明帶著家人和五名女性員工,懷著惴惴不安的心情,舉步維艱地走向組培室,因為這是蘭園的心臟地帶。「當時組培室的大門根本打不開,我們費力推了又推,從門縫看見成堆的瓶苗堵在門後,於是動手將一個個瓶苗從骯髒的爛泥中挖出來。」他擔心工作時受傷甚至引起感染,一直要求大家把動作放慢、放輕,安全至上。

  這次大水又急又猛,日興蘭園的小、中、大苗一瞬間全部泡水,床架也東倒西歪,組培室內成千上萬的瓶苗(組織培養苗),半數遭水浸泡,其餘如電腦自動溫度控制機組、壓縮機、無菌操作台、充填機、發電機、蒸氣消毒設備及水牆等,也都嚴重受損;而病毒實驗室內用來研磨、離心、萃取、判讀等精密而昂貴的檢驗儀器則幸運地逃過一劫,否則損失將更為慘重。

  林昊明等人清理了四、五天,發現泡水受損的蘭株約占總數的六、七成,倖免於難的蘭株,容易發生病蟲害,葉片會發黃、腐爛,無法外銷,只有丟掉一途,少數還可以內銷的蘭株,則必須趕緊交貨給國內蘭園植栽。

同業串連組成「搶救蘭園作戰大隊」

  要培養出健康且美觀的蘭花,除了使用組織培養繁殖健康種苗外,植物在栽培養成過程中,水份、光線、通風及施肥等方面也須格外注意,尤其在病蟲害防治上,最不能打折扣,一旦發現有染病的植株,就須視情況將葉片剪除或整株丟棄。也因此,蘭園災後重建工作,比其他植物更複雜費工,不僅必須儘速清除淤泥、處理龐大的廢棄物,上千個東倒西歪的瓶苗,也得一個個判定是留下或丟棄;而滿園受損的精密儀器,更需要進行大面積的消毒工作,每個環節都需要相當的人力、物力和專業技術支援,才能夠恢復昔日的生機。

  然而,組培室的女員工平日都在處理細膩的組織培養工作,面對淤泥的清除、廢棄物的搬運,以及大面積的消毒搶救工作,顯然力有未逮。所幸台灣蘭花產銷發展協會在協助調查災情時,發現日興蘭園災情慘重,而且面臨人手嚴重不足問題,協會理事長李蒼裕立即協調鄰近的蘭園就近支援。

  成立於 2001 年的台灣蘭花產銷發展協會,其成立宗旨在結合全國蘭花生產及銷售業者,推動蘭花產銷業蓬勃發展,開發國內外市場,提升產銷技術及協助政府發展花卉產業基本政策,其中又以舉辦一年一度的台灣國際蘭展為該會最重要的任務。他們平時也扮演產銷業者聯繫的角色,莫拉克風災過後,便立刻深入各蘭園瞭解災情,並且和花卉技術服務團的人員一起協助搶救工作。

  李蒼裕理事長指出,組培室每一樣東西都涉及專業,外行人插不了手,就算是內行人,但因每位業者工作習性不同,那一株蘭苗或物品要留下或丟棄,都是多方考量下的痛苦抉擇。

  受災蘭園清理後,須進行非藥物的自然消毒三天以上,也就是將覆蓋溫室的黑網掀開,讓陽光曝曬。因此,蘭花業者在清園搶救自有蘭園之餘,便串連起來,利用這段空檔,機動派遣部分員工到其他蘭園,幫忙進行清除汙泥、受損蘭株和廢棄物等工作。

  其中,鹽水的立欣蘭園因為植床被大水淹過,損失慘重,是第一個接受其他蘭園協助搶救的受災戶,也幸好有同業相助,讓他們的災後搶救工作進展迅速。等到立欣蘭園的搶救工作告一段落,「搶救蘭園大隊」如同接力賽一般,改由立欣蘭園接棒,和溫室倒塌、還在等待重機具進場的佳里千松蘭園,以及受災比較輕微的屏東麒悅蘭園、六甲劦力蘭園、玉井玉沙農場、下營大翔蘭園,以及嘉義同為組織培養場的一心蘭園,共同前往日興蘭園,複製搶救立欣的經驗。

「擱拚落去!」三天清出一座小山

  為人客氣而內向的林昊明,身處生平最大的困境中,也未主動向外救援:「我當時想,一定有不少蘭園同樣受災嚴重,實在歹勢去拜託人家來湊腳手。」然而,蘭協和其他同業並沒有因為他的客氣而忘了他。看到同業救兵來幫忙,甚至帶來熱騰騰的便當和點心,他感動地說:「來幫忙的,很多自己也是受災戶……雖然大家平時就很熟,但對於大家的用心與付出,還是讓我非常感謝。」蘭花界沒有同行相忌,反倒相互扶持,患難見真情,讓他永生難忘。

  此時國軍弟兄也有二十多人進駐,各蘭園員工把工作分配好後,分頭帶領阿兵哥到各 個溫室展開清理,有的拿鏟子、鋤頭挖除爛泥巴,再用大垃圾袋分裝打包,有的用水管和高壓水柱清洗蘭園,有的則是用拖把和掃把整理地面,即使渾身沾滿汙泥,但現場「擱拚落去!」的相互加油聲,此起彼落。拼了三、四天後,總算將狼藉不堪的蘭園清洗乾淨,一袋袋的廢棄物堆放在大門口,彷彿一座小山。

神秘的「好心牌」清運車

  眾人合力進行廢棄物「造山」工作的同時,如何「移山」也是令人傷腦筋的問題,因為災區廣大,受災戶數眾多,各地都在討救兵,要找到能夠「移山」人手和機具,實在很不容易。然而,在這麼不尋常的災情中,出乎意料之外的幫手也出現了。災後第二個星期天,有一家外縣市的環保處理公司,主動出動八台大型清運車,幫忙把日興蘭園門口的廢棄物運往垃圾場。

  「這些素昧平生的熱心民眾,自己準備便當和茶水,一大早就來幫忙清運垃圾,一車接著一車,幾乎沒有休息……。」「當時我自己忙著清理蘭園,沒時間招呼,加上他們忙完就走,根本來不及當面感謝,到現在我還不知道他們的姓名,是哪家公司員工,只知道是中壢來的,這種雪中送炭的行為,實在『揪感心』!」

  李蒼裕也表示,災後來自各地的救援團體或個人,有的並未向鄉公所登記,直接深入災區幫忙,據他所知,有好幾家環保公司的員工,利用假日向公司借車,自備油料、工具和便當,義務協助救災,由於隔天還要上班,他們必須在當天晚上十點前趕回公司,因此來去匆匆,但已幫忙運走許多廢棄物。

復原的關鍵:蘭花產業重建計畫

  李蒼裕表示,「災後最擔心受災蘭園病急亂投醫,例如造成病蟲害的是細菌還是真菌?投的藥就不一樣。」為了協助蘭花產業重建,農委會成立「災後蘭花技術服務團」,穿梭在各蘭園,協助清園、消毒及蘭苗緊急搶救,指導災後標準處理作業,加強病蟲害管理等事宜,並推動蘭花產業重建計畫,針對溫室設施修繕、更新及種苗復育等提供補助。

  林昊明說,生產組織培養苗,原本對環境的要求,就比一般蘭園要高出許多,不是把汙泥清除乾淨就好了,雖然組培室的空氣過濾系統安裝在天花板並未損壞,但看不見的落塵和微生物,都可能讓蘭苗被汙染,提高發病率。因此,他很感謝種苗場的技術人員,在災後第三、四天就趕來協助,提供漂白水、殺菌劑與技術指導,同樣的消毒程序重覆二、三次,花了七至十天的時間。

  另外,技術人員也提醒他在使用殺菌釜作業前,必須先空燒過一次,確保沒有汙染,再借助精密儀器,偵測空氣中落塵顆粒的大小與數量,後續每二、三週也會來做追蹤檢測,反覆的檢測、確實的把關,是他能重新出發的關鍵。

  在搶救蘭園的同時,林昊明也申請補助和貸款,在政府、蘭協大力協助下,災後 1 個月,日興蘭園就恢復正常生產,受災嚴重的蘭花產業原本需要 2 年才能完成復建,也縮短為半年。李蒼裕表示,災後 6 個月,九成受災蘭園已重新站起來,因蘭花生產期需時一年半,截至 99 年 6 月到 8 月間,外銷也恢復正常供貨。

  根據農委會統計, 98 年蝴蝶蘭出口值為 6,268 萬美元,比 97 年 5,223 萬美元成長兩成,甚至出現供不應求的情形。這也是台灣蘭花產業在遭受全球金融海嘯,花卉消費緊縮浪潮衝擊下逆勢成長後,又一次展現強韌生命力的最佳見證;今年 3 月在台南縣後壁鄉台灣蘭花生物科技園區舉辦的 2010 年台灣蘭展,更展現台灣蘭花產業浴火重生的成績。

  從這次受災的慘痛經驗中,林昊明學到更多有關蘭花組織培養的專業知識,對人生也有更深一層的體會,問他那是什麼?他微笑地以「一言難盡」輕輕帶過。經歷過被大水圍困的驚恐、蘭園滿目瘡痍的打擊,也體會到同業相挺的溫暖、政府資源的大力相助,一幕又一募「人飢己飢」的畫面串連起來,讓莫拉克的災損終於成為往事。風災的盡頭,他強調「痛苦的過去,放乎●袜記卡快樂」,並說「未來如果有人需要幫忙,我絕對全力回饋」,感恩之心,讓他的笑容更燦爛。

大水退後溫室內一片狼藉

大水退後溫室內一片狼藉

組培室內成千上萬的瓶苗

組培室內成千上萬的瓶苗

蘭花技術服務團與農試所指導災後復育處理

蘭花技術服務團與農試所指導災後復育處理

災後重建復育後蝴蝶蘭開花情形  

災後重建復育後蝴蝶蘭開花情形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100-06-17:10,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