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中國大陸肥料之使用問題探討

 

 

農糧處資材科 黃伯恩

 

 

一、前言

 

  中國大陸為用肥大國,肥料之生產、使用對國際肥料市場有很大的影響力,台灣地區肥料產銷自由化後,肥料供應穩定與否,深受國際市場之影響,因此,中國大陸肥料問題相關資訊具有參考之價值。

 

二、化學肥料對中國大陸農業的貢獻

 

  中國大陸為一農業大國,肥料的應用對農業生產至關重要,化學肥料之使用使農業生產大幅提高。1995年小麥公頃產量達到3,541公斤,比1949年成長4.1倍,而因人口之成長人平均耕地面積由1949年的0.18公頃,下降到1995年的0.079公頃(刑1999)。解決糧食問題,除依賴政策調整及農業科技進步外,增加化學肥料投入是一項重要因素。

 

  中國大陸化肥使用量從1949年之0.6萬公噸(以要素計,以下同),提高到1995年的3595萬公噸,平均每公頃使用量達到378公斤,成為世界上化肥高使用量國家之一。40多年來,化肥使用量每年以21﹪速度遞增,化肥使用量增加對提高農業生產有很大的貢獻。1996年糧食總產量突破5億公噸,人均糧食產量達421.78公斤,比1949年成長了4倍之多,化肥對糧食產量的貢獻率平均為41.97﹪(彭1999)。其他經濟作物也均有相當成長,尤其是近10年來,瓜菜類、水果類分別增產168.3﹪與255.2﹪。中國大陸是一個人口眾多,而耕地資源不足的國家,農業增產有賴於單位面積產量之提高,而化肥之使用對提升單位面積產量有很大之促進作用,這對人口多而經濟尚未發達的國家至為重要。

 

三、中國大陸肥料使用概況

 

  肥料使用結構上之變化,在五○年代農業發展依賴有機肥料,有機肥料提供的養分比重占95﹪以上,化肥的比重很小;六○年代有機肥的比重占80﹪,化肥比重約占20﹪;七○、八○年代有機肥比重占60-70﹪,化肥比重占30-40﹪;進入九○年代有機肥比重占45-50﹪,目前的化肥比重上升至50﹪左右。

 

  不同化學肥料的使用比例之變化,在五○年代單一使用氮肥,六○年代開始使用磷肥,七○年代末期才開始使用鉀肥,1995年三要素肥料使用之比例為1:0.31:0.01(曹1999),較世界水準為低。此外,次微量要素及新型植物生長調節劑也開始進入農家使用。

 

  肥料使用方法亦有所進步,以前農民使用化肥習慣於撒施、表施粗放方式,易流失或揮失,浪費較大,目前已逐漸重視化肥深施、底施,明瞭提高施肥效率之重要性。

 

四、目前肥料使用之問題

 

  中國大陸化肥使用量已居世界前茅,但化肥之利用率仍低,一般只有30﹪左右,肥料資源未能發揮應有的效益,且化肥使用不合理還可能使產量及品質降低,化肥使用過多也會帶來環境污染問題。

(一)土壤養分不平衡日趨明顯:

  土壤有機質偏低情況未改善,土壤缺鉀面積日益增大,微量元素缺乏症狀越來越明顯,1995年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的12省區調查,與10年前比較,90年代土壤中磷素有所上升,缺乏微量元素的土地面積擴大,施加鉀肥及微量元素有明顯增產效果。

(二)有機肥料未有效加以利用:

  進入90年代農業生產普遍存在著重化肥而輕有機肥料之狀況,尤其是年輕一代的農民不願意施用髒、臭、費工、費時之有機肥料,而偏愛使用省時、肥效快之化肥。又在集約耕作、櫜桿殘株還田不普遍,許多農民尚在焚燒農作物櫜桿殘株。隨著畜牧業的發展,禽畜糞的處理利用成為亟待解決之重要問題。

(三)施用肥料要素結構不合理:

  目前中國大陸化肥氮、磷、鉀之投入比例為1:0.31:0.01,與國外先進國家施用比例1:0.5:0.5,差距仍大,與世界平均水準1:0.45:0.36也尚有一段差距。

(四)地區間、作物種類間化肥施用量差距過大(曹1999):

  高產地區氮肥施用量過多,不但造成生產成本增加,亦有致作物減產情形。如蘇南地區的稻田每公頃之氮素用量高達600~750公斤,因氮肥使用量過大,作物初期徒長,後期又易倒伏,對農民不僅增加生產成本,且產量降低,對生態環境也有不利之影響。而低產不發達地區肥料用量明顯不足,成為產量之限制因素,形成貧富不均之現象。

(五)化學肥料品質不佳:

  中國大陸生產之氮肥約有51﹪為碳酸氫銨(以下簡稱碳銨),其理化性質不穩定,利用率只有25﹪(張1997)左右,儲藏、運輸、使用中均易損失。因此,提高化肥利用率首先要提高碳銨利用率問題。又複合肥料之要素含量普遍較低,降低施肥效率。又有一些不守法份子為牟取暴利,生產、銷售偽劣肥料,損害農民利益。

(六)農業科技成果移轉應用程度不夠:

  農業技術部門花費14年時間辦理全國性的土壤普查,其成果尚只停留在實驗室裡,未能普遍應用為合理施肥之依據。農業推廣部門推廣配方施肥技術,為農民檢驗土壤,開出肥料使用配方,但常常是有方少肥,農業技術推廣與肥料供應脫節,農民能按照推荐配方合理施肥的不到30﹪,農業科技成果產業化、社會化程度較低,其成果移轉緩慢。

(七)從事農業生產之勞力素質普遍不高:

  據調查目前從事農業田間生產的勞力有60﹪是婦女、老人,教育程度低,接受科技技術有很大之限制。

 

五、肥料使用問題之改善

 

  為了改善肥料使用不合理情形,土壤肥料工作人員在六○~七○年代期間盡了很大的努力,完成全國土壤普查工作,明瞭土壤分布及養分含量情形。在七○~八○年代期間,針對土壤大部缺磷、部分缺鉀、普遍缺氮的情形,各級農業技術推廣部門推展了配方施肥工作,10年間,累計推廣配方施肥面積達2.8億公頃,獲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但化肥科學使用程度與先進國家尚有一段差距,中國大陸化肥利用率只有30﹪,先進國家已達50﹪以上,此種高能低效的生產方式,在資源利用上是一大浪費。施進農田的氮肥有70﹪左右流失掉,而生產這些肥料需投入巨大的能源與物資。以現有的投資規模而言,每增加1萬公噸化肥生產能力,需增加投資1億元(人民幣)。新建一座50萬公噸的大化肥廠需投入資金幾十億元。如果把現有化肥利用率提高5個百分點,就相當化肥600多萬公噸,相當幾個化肥廠之投資。因此,利用科學方法施肥,提高化肥利用率,是農業持續發展上應加以重視之課題。

(一)推廣合理施肥技術提高氮肥利用率:

  由於氮肥利用率低,造成氮肥施用量偏高主要因素,氮肥用量占化肥總使用量68.5﹪(張1997)。因此,建立應用土壤-植體營養診斷技術推荐氮肥施肥技術,確定氮肥合理用量,確保產量與品質,解決氮肥用量偏高問題,並降低氮肥施用對生態環境負面影響。再進一步對農田氮肥去向進行量化測定,找出氮肥利用率低之關鍵要素,才能確實有效提高氮肥之利用率。

(二)有機肥與無機肥應配合使用:

  從許多實驗證明,有機肥與無機肥配合施用增產效果最好。九○年代農業部提出增進土壤肥力計畫,發動農民大力增施有機肥,以提高土壤肥力。為了解決焚燒作物櫜桿殘株問題,推廣中心重點推廣生物覆蓋技術、櫜桿殘株快速腐熟生物發酵技術及小塊農田作業的小型粉碎機械還田技術,1998年共有3,000多萬公頃櫜桿殘株做到了綜合利用,同時,大力推廣禽畜糞工廠化處理技術,採用生物發酵技術,使禽畜糞堆肥達到無臭、無害化處理,受到農民喜歡使用。

(三)發展複合肥料配方施肥:

  目前複合肥料用量約只占肥料用量的20﹪(台灣地區接近50﹪),比起其他國家有較大的差距。目前正在探索新的運行機制,實施測土、配方、生產、供應、推廣一條鞭服務,建立配肥站,因應土地、作物不同的需要產製專用配方複合肥料,將配方施肥技術附加在複合肥料上,解決農民施肥調配不合理及配肥買不到等問題,把生產、供應、農業技術推廣結合起來,建立農業服務新的運作方式,以產業化方式推展科學施肥工作。

(四)改善土壤養分不平衡問題:

  為解決土壤養分不平衡問題,在長江以南及北方高產區補施鉀肥,以解決缺鉀因素影響產量問題。在微量元素鋅嚴重缺乏的南方早稻地區、東北、華北石灰性土壤地區實施補施鋅肥,解決缺鋅造成的問題;針對微量要素缺乏狀況,在油菜、棉花、柑桔等經濟作物上施用硼肥、鋅肥等。次量要素鈣、鎂、硫的施用也已受到重視,目前正在一些地區開始進行實驗、示範工作,已有一些作物得到了明顯的效果。

(五)建立平衡施肥專家諮詢系統:

  利用現代資訊技術處理大量土壤測試數據及田間試驗成果資料,建立科學施肥動態監測管理系統,及全國土壤肥力長期定位監測網路,以供指導農民合理施肥之依據,並提供有關部門制定肥料供需計畫之依據。

(六)積極推廣新型肥料:

  針對氮肥生產多以要素成分含量低品質不佳的碳銨問題,目前正大力改進碳銨的性狀,在生產過程中加入氨穩定劑(DCD)生成共結晶之長效碳銨(張1997)。1995-1997年推廣中心先後在22個省區辦理長效碳銨大面積試驗與示範工作,證實長效碳銨較普通碳銨化肥利用率提高了10個百分點,肥效期由30-45天延長至90~110天(張1997),可作基肥一次施用,免除施追肥作業,使作物增產10﹪以上,目前推廣應用面積已達130萬公頃。積極推廣應用長效、緩效肥料,以提高化肥利用率;將微量元素及尿?囮磻蹌粉q覆在尿素表面,生產裹覆尿素,可提高尿素肥料利用率;此外,並進行各種葉面肥、植物生長調節劑等之應用推廣,目前已有170多品類進入農業生產領域。

(七)加強農民科學施肥教育,以加快普及科學施肥之速度:舉辦各種培訓班,辦理科學施肥示範農戶及示範田。充分利用各種傳播媒體宣導配方施肥之知識,農業技術人員深入農村教育農民科學施肥知識與技術。

 

六、結語

 

  中國大陸是農業大國,據稱以占世界7﹪之耕地,養活世界22﹪之人口,糧食要求能自給自足(張世賢1998),足見糧食生產之重要性,而肥料對糧食生產佔有重要地位,其化學肥料之用量已居世界之首。惟化肥對糧食增產有其限度,目前部分地區化肥用量已有偏高之情形,不僅難確保產量與品質,對環境負面之影響不能忽視。近年來已重視如何提高化學肥料之利用率,大力推廣合理施肥,以減少化肥投入量,謀求農業持續穩定發展與環境保護和諧並重。以地球村一份子而言,兩岸在肥料使用方面面臨類似問題。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94-03-01:18,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