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大同社區,大大不同-社區營造帶來建契機

秘書室

  高雄縣杉林鄉集來村裡,有一個依山傍水的大同社區,居民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村生活。莫拉克颱風重創當地農業和居民生計,但大家沒有放棄築夢,男女老少,同心捲起衣袖整理家園,如今社區整潔有序,處處綠意盎然,新闢的生態池入夏時開滿蓮花,令人驚豔,居民正一步步實現打造小而美的生態社區的願景。

  莫拉克颱風已經過去一年多了,雖然大地山林的傷痕還沒完全復原,但高雄縣杉林鄉集來村大同社區,在全體社區居民共同努力下,已展現重生契機。

「患」然一新八張犁

  杉林鄉位於高雄縣,三面環山,地形狹長,由於楠梓仙溪貫穿全鄉,古名為「楠梓仙」,到現在還有不少耆老使用此稱呼。

  去年 8 月 8 日,莫拉克颱風肆虐南台灣,造成六龜、甲仙災情無比慘重,毗鄰的杉林鄉災情也不輕。杉林鄉有八成以上都是山坡地,驚人的雨量和土石洪流,重創鄉內基礎建設,包括剛完竣的杉林大橋再次斷裂,通往旗山的月眉橋遭土石流侵襲,親水公園被沖毀,正值採收期的主要農作物香蕉、木瓜,也全數泡湯,大面積的椰子園和多戶民宅被土石流掩埋。

  在杉林鄉七個村中,最北邊的集來村,因部份村落緊臨楠梓仙溪,有大片農地流失,生態堤岸和水泥護堤也被沖毀,水利溝渠無法發揮灌溉農田功能,一夕之間,山河變色,原本美麗的農村景觀也面目全非。

  舊名「八張犁」的大同社區,是集來村一個受災的小落部,實際範圍只有該村 19 至 21 鄰,設籍在這裡有 328 人,真正居住的僅百餘人,約 50 多戶人家,但低收入戶就佔了三分之一,可說是全縣最貧窮的部落,其中不乏獨居老人,在無情風災摧殘下,讓居民賴以為生的農地約有 20 公頃流失,生計更陷困境。

  但一年多以後,沿著蜿蜒、顛簸的台 21 線來到大同社區,風災殘破的景象不再,取而代之的是整潔美麗的環境,隨處可見綠意盎然的口袋公園,以及蓮花盛開的生態池,和不時低飛覓食的野鳥,街道牆壁上彩繪許多美麗圖畫,訴說百年老土地公與老雀榕的傳奇、馬蹄石的傳奇,以及社區居民攜手重建家園的過程,讓人駐足觀賞,純樸好客的居民還會親切問候,獻上溫暖的人情味。

  一個貧窮、落後的小村落,在經過百年罕見的水患洗禮之後,不但變得比風災之前更整潔美觀,連寶貴的文化資產也跟著鮮活起來,以全新的姿態展現在世人面前。當中的轉折源自外地人的奉獻,以及村民意識的覺醒。

外地人奉獻,社造意識漸萌芽

  大同社區發展協會於 2009 年 2 月間成立,在此之前,八張犁以「集來社區」的名義,在 2008 年榮獲林務局綠美化活動全國第一名。這個人口嚴重老化的小部落,為何能快速從風災中站起來,展現強韌的生命力?其幕後推手當屬財團法人九蓮聖道文教基金會,如果沒有該基金會董事長郭正雄十年前來到這裡,四年前開始協助社區引進公部門資源,大同社區不會是今日的模樣。

  從台灣農友種苗公司退休的郭正雄,曾擔任台灣種苗改進協會(前身為中國種苗改進協會)兩屆理事長,「當初因為罹癌就醫,決定提前退休,把握餘生每一天,奉獻給社會大眾,碰巧我在杉林鄉購買了農地,於是以有機栽培方式進行養地,才與八張犁結緣。」後來基金會董事劉進隆也跟著投入,目前擔任大同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一職。

  「八張犁是典型人口老化的農村,謀生不易,許多年輕人到外面討生活,留下年邁雙親獨居,小朋友放學後則是四處蹓躂,居民在農忙之餘,無所事事,就聚在一起喝酒、打牌,排遣無聊,有的坐等政府的補助款,社區閒置空地雜草叢生,整個社區沒有生機。」郭正雄形容最初認識的大同社區,與今日的社區面貌對比,很難令人聯想在一塊兒。

  郭正雄表示,最初他在社區入口處的自有地,進行植栽綠美化,把本來是蚊蟲孳生的髒亂點變成口袋公園,並透過村長李岸青瞭解到社區需求,由劉進隆撰寫計畫書,向縣政府社會處提案,爭取興建涼亭、添購卡拉 OK ,提供居民正當休閒娛樂設施。

  一個外地來的人為社區付出心力,漸漸引起居民注意,也得到李岸青村長認同,不僅全力支持,也居中扮演溝通角色。一開始,居民旁觀的多、參與的少,郭正雄於是率領基金會的志工展開行動,接連幾年向林務局申請到農村綠美化的經費,把社區內好幾個髒亂點整理成公園。

  原本抱持觀望態度的居民,眼見社區愈來愈美麗,逐漸產生認同感,如今社區已有五、六十名志工。「卡早庄頭攏嘸人管理,那有像今嘛水噹噹!」 19 鄰鄰長、高齡八十多歲的洪萬龍說,以往居民沒有動手整理環境的意識,也沒有機會去上課接受訓練,加上集來社區運作得不好,沒辦法爭取到補助,大家都很感謝「郭董」的大力幫忙,讓八張犁「脫胎換骨」。

參加培根課程,訂定生活公約

  「九蓮聖道文教基金會的立場是,盡量配合公部門,但不要去勉強公部門,如果公部門做不到的,我們就自己來。」劉進隆強調,雖然他們是外地人,但對於大同社區的熱愛不亞於在地人,讓整體社區更好,是他們的共同心願,對於社區裡的大小問題,他們 均以最迅速積極 設法,向主管機關陳情反映,協助解決。

  近二、三年,郭正雄和劉進隆先後參加高雄縣政府社區規劃師培訓班與農委會水土保持局舉辦的「農村再生顧問師」及「培根計畫」相關 培訓課程 訓練,取得社區規劃師和農村顧問師的資格,對於社區營造更有心得,並積極鼓勵居民參加。他們在社區推廣小朋友學習舞蹈及課後輔導、舉辦電腦班、志工訓練、紅十字會急救防護班、籌組社區防災小隊結合紅十字會師資培訓社區志工駐守社區應變處理意外災害事宜、婦女社區大學課程、長青族電腦班、社區劇場課程,讓居民瞭解到「只要認真做,就能得到政府補助,讓家園變得更好」。

  此外,配合農村再生計畫,社區居民於 2008 年經共同討論後訂定了「生活公約」,每兩週進行一次「社區清潔日」,由社區志工幫忙清理紫林寺、土地公廟及公共場所的環境,社區住戶也把自家整理乾淨,植栽花卉,力行垃圾分類及資源回收工作,禁止寵物大小便及亂丟垃圾,社區公共空間更禁止聚眾賭博、喝酒,尤其要求居民不隨意噴灑除草劑。

  由於社區運作愈來愈上軌道,大同社區發展協會在 2009 年成立,以環保、生態、文化、心靈改造為基礎,以促進大同世界的實現做為願景,致力於綠美化、文化保存、生態保育工作,已陸續完成多個髒亂點的清理。為了讓大家建立基礎概念,社區向水保局申請培根課程,目前已有三十多位居民接受過訓練,對社區聚落人文、生態景觀資源進行普查,每逢節慶,社區都會舉辦活動,並引進終身學習課程,讓整個社區活了起來。

風雨無情,生死瞬間

  正當大同社區漸入佳境時,無情的天災卻給居民沈重的打擊。 2008 年卡玫基、鳳凰颱風接連來襲,溪水暴漲沖毀了大同社區的農作物及社區建設,好不容易歷經一年復建, 2009 年的莫拉克颱風卻造成更嚴重的災害。

  8 月 8 日 當天,大同社區滂沱大雨不斷, 8 月 9 日一大早,雨勢方歇,社區理事李榮華和妻舅、姊夫三人到楠梓仙溪畔查看遍布的漂流木,河川水位雖然比平日高,但看起來還算平靜,不料,才一眨眼,上游傳出轟隆隆的巨大聲響。緊接著,高達四、五層樓的黑影迎面襲來,原來是溪洪夾帶著土石、泥流、斷材,還有被摧毀的房舍、橋樑及屍體等,以千軍萬馬的駭人氣勢,一股腦兒沖了下來,三人旋即被捲進溪中。

  「那時,我整個人被土石泥流推著走,眼、口、鼻全被泥漿堵住,呼吸困難,我心想這次一定沒命了,但又捨不得家裡的父母、妻兒,內心五味雜陳。」回想落水時生死一瞬間的情景,不會游泳的李榮華仍心有餘悸。

  他的姊夫因深諳水性,自行爬上岸脫困,李榮華和妻舅則合抱一根漂流木,在溪流中載浮載沉,村裡的人見狀後,想辦法要援救他們,但水勢湍急,無計可施,李榮華兩人被沖到下游三公里處,幾乎氣力用盡,千鈞一髮之際,同村一名男子冒險把繩索拋給他們,兩人用僅存的一絲力量,將繩索綁住腰際被救上岸,劫後餘生的李榮華遍體鱗傷,住院十多天才返家。

  事後李榮華才知道,楠梓仙溪上游的甲仙鄉小林村遭土石掩埋,研判堰塞湖崩潰後,造成小林村滅村慘劇,大水瞬間傾洩下來,讓他們閃避不及,「能幸運撿回一命,都要感謝上天保佑,決定把餘生奉獻出來,造福社區鄉里。」撿回一命的李榮華滿懷感恩。

「吃苦當吃補,一切靠自己」

  劉進隆說,儘管連續幾年颱風造成災害,大同社區居民在有限的資源、人力下,齊心重建家園,樂觀的他們時常掛在嘴邊的話,就是「人要活就是要動」、「吃苦當吃補」、「一切靠自己」,甚至把大水帶來的泥沙當成天公送來的肥料,把漂流木當做資源來利用。

  他舉例說,像居民陳玉秀原本有 0.6 公頃土地,經八八風災後僅有 6 釐多的農地可耕作,但在大水中大半流失,又因旗山溪護岸整治,剩下的農地已無法耕作,加上丈夫長期臥病在床,全家生活陷入困境,她自己腳關節又需要開刀換人工關節,但她卻以歡喜心投入社區服務,凡那比颱風來襲,還為收容所的民眾準備早餐、打掃環境,陳玉秀說:「當志工很好玩,每次我都把先生安頓好才出門,他也很認同我當志工。」她的樂天知命,讓人看見大同社區重生的力量。

  對居民生計衝擊最大的是灌溉渠道毀損。通往木梓村的「炳橋」,在卡玫基颱風時斷裂,重建時又碰上八八風災,經劉進隆等人大力奔走,如今已完成改建,橋面從 5 米拓寬為 8 米,取名為「通仙橋」。但是,炳橋下方的灌溉渠道原本就亟待修復,八八風災後毀損更嚴重,目前還在努力趕工中。劉進隆說:「居民都認為有水神,一旦沒水灌溉,不僅農田會荒廢,不趕緊修復的話,更會讓社區不平靜。」靠近溪邊的大片椰子園被土石掩埋,鄰長洪萬龍的家和多戶民宅也沖進大量土石。

  為此,水土保持局推出莫拉克颱風災後農村社區重建短期促進就業專案,提供 2 位居民臨時工作機會,協助整理社區環境,第七河川局則執行溪床護岸、施工保護,確保社區安全。然而,由於台 21 線交通中斷,加上甲仙、六龜的災情更慘重,大同社區無法調度到足夠的救災資源,因此,來自各地的志工改道從台南縣玉井鄉挺進大同社區,每天協助清理土石和漂流木,將倒伏的樹木枝葉,以碎木機絞碎,減少空氣汙染,社區居民也全體總動員,動手重整家園,風災過後一個月,社區總算清理乾淨。

從內到外,更新變化

  莫拉克雖然重創大同社區,卻帶來脫胎換骨的契機。災後復建過程中,改變的不僅是社區外在環境,也包括居民的想法。經過八八風災慘痛的經驗後,大家更體悟到改善環境、維護土地資源的迫切性。於是,郭正雄等人向屏東林務局申請南洋杉、茄苳樹等苗木共上百株,帶領居民種樹,還爭取以前服務的農友種苗公司,提供每天 10 個工作機會,讓居民利用他無償提供的 3 甲土地,到田裡種植木瓜、玉米、青花菜等,以增加災區就業機會,另僱用一位居民操作怪手,每天協助九蓮聖道文教基金會整理園區,兩項工作都持續迄今。

  大家也達成共識,用漂流木搭建八八涼亭,由郭正雄提供位於台 21 線的大片土地,從整地、撿拾漂流木、搭蓋涼亭,到鋪草皮、植花草、砌紅磚葫蘆地,都由居民分工完成,打造出兼具在地特色與夏威夷風情的八八公園,村長李岸青寫的「八拜之交浩氣團結」、「八面玲瓏圓滿和諧」對聯,刻在涼亭兩側柱子上,月美國小老師張永智、盧秀玉則率領彩繪團及小朋友,來彩繪四周的圍牆,讓社區充滿重生的活力,也提醒居民尊重大自然。

  在此同時,高雄縣政府文化局委託台南藝術大學,在社區開設一系列課程,兼具農村顧問師及社區規劃師身分的社區居民邱敏惠,在受訓之後撰寫劇本,把社區居民建造八八涼亭的過程完整紀錄下來,並加以剪輯,製成「重生」社區紀錄片,首次掌鏡的她表現不俗,這支片子在 2009 年高雄縣社區電影夢計畫中獲獎,被票選評定為「最受歡迎、讚不絕口」的社區紀錄片。

  令人感傷的是,正當社區重建時,平時奔走於村內各部落,積極推展培根活動,並挨家挨戶訪視獨居老人的村長李岸青,竟因車禍意外身亡,由於他在世時很有服務熱誠,讓村民懷念不已。劉進隆表示,「李村長做人古意,平時雖然沉默,但對社造很有心,溝通能力也不錯,他的辭世,令人遺憾。」

  他舉例說,部分居民對於生活公約,起初有些排斥,例如公開賭博、喝酒,但在李村長和志工再三勸說下,久而久之,開始覺得不好意思,即使要賭博、喝酒,也只敢躲在家裡或別人看不到的地方。社區發展協會監事賴進福則說,「在社區居民相互影響下,以往生活習性不好的居民,已經能自我約束。」此外,以往居民習慣使用除草劑,現在多以割草機除草,再以割下來的草覆蓋,既可減少雜草生長,又可降低農藥對土地的傷害。

社造經驗供各界參考

  為了減低風災造成的損害,社區還開辦自主防災課程,培養居民防災、避災、抗災的意識,並繪製防災地圖,連鄰近社區也來取經;郭正雄則整理剛買進來的廢棄房舍、羊寮或雞舍,無償提供給社區使用,其中一處成為現在的社區關懷中心及活動中心,另一處充當臨時收容所,在凡那比颱風來襲時,收容了隔壁木梓村的 60 名居民,顯示大同社區已有能力輸出社造經驗,供其他社區學習。

  許多居民加入有機農業的行列,除了搭建有機木瓜棚架,蔬果施以灌溉有機肥料,也採用食品級的矽藻土做病蟲害防治,「在社區居民努力改造下,大同社區愈來愈美麗,甚至讓返鄉的鄉親以為自己是不是走錯了,近來到社區參觀的外地人變多了,連行政院文建會、高雄市建築師公會也包遊覽車來參觀。」他強調,大同社區的改變,在於社區居民的團結,以及克難的精神。

  大同社區楠梓仙溪對岸的十六份頁岩地形,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傑作,而社區裡蓮花生態池,則是居民合力打造的景觀,兩者都具有戶外教學的價值。目前大同社區已決定發展為生態教學社區,結合農村體驗行程,希望為社區注入生機。近來利用低窪農地新闢三個蓮花生態池,不時聽見蟲鳴蛙叫,可見生態復育已有成效。

  「我們希望大同社區有自己的產業,提供就業機會,進而帶動心靈改造,讓社區居民願意貢獻心力給社區,年輕人願意返鄉服務,例如為遊客提供解說服務,或從事有機農業,不再以休耕方式,等著領取低收入戶補助款,助長不勞而獲的心態。」劉進隆滿心期待大同社區有朝一日能脫胎換骨,成為實現「大同世界」的模範社區。

 牆壁上美麗的彩繪把大同社區的特色突顯出來

牆壁上美麗的彩繪把大同社區的特色突顯出來

大面積的椰子園在八八風災中流失

大面積的椰子園在八八風災中流失

採收蓮藕季節,社區志工臉上露出豐收喜悅

採收蓮藕季節,社區志工臉上露出豐收喜悅

八八涼亭前的葫蘆紅磚地

八八涼亭前的葫蘆紅磚地

郭正雄(右)在大同社區推廣有機農業

郭正雄 ( 右 ) 在大同社區推廣有機農業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100-08-15:9,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