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農村再生-台灣農村心靈革命

主任委員 陳武雄

壹 . 前言

  台灣在二十世紀初之都市化風潮及工商蓬勃發展趨勢下,人口大量往都市集中,造成農村人口外移嚴重,居住之高齡者相對較多,農村之建設及公共設施不足,造成農村發展相對落後,又因過去政府較少投入農村人文營造等軟體建設,致農村生活及文化特色逐漸喪失。

  鑑於台灣農村長期缺乏有計畫及系統性來協助整體 發展 ,農委會爰自 97 年起擬訂農村再生條例,並於 99 年 8 月 4 日公告施行, 以促進農村活化再生,提升農村整體發展,恢復農村居民在地居住尊嚴,以達建設富麗新農村之目標。

貳 . 我們在那裏,到那裏去

一 . 現在的農村是什麼?

  台灣的農村景象猶如台灣的經濟發展史,走入農村社區仔細觀察,會發現到處都能看到許多破舊的傳統建築物、線條僵硬的建築及鐵皮屋等,然而走到農業生產的田園裡面卻常看到一棟棟的別墅、洋房,這樣的落差景象讓人感覺非常不協調,為什麼這些有庭院的建築不能夠在社區裡面,而要使用我們寶貴的農地?

  此外,農村社區人口年齡也呈現普遍老化趨勢,目前農業人口平均年齡超過 60 歲,住在社區裡面的人口年齡則更高;過去農村孩童可以在自家門前的土稻埕玩釘陀螺等遊戲,現在普遍水泥化的稻埕或生活環境,一整天都熱氣騰騰,不再是適合孩童奔玩的空間與環境,讓出外的年輕人回鄉後找不到兒時的回憶,也看不到活力。

二 . 我們想要的農村是什麼?

  農委會希望農村風貌能持續保有田園之美而不受污染產業的破壞,台灣農村所保存的人文之美亦需要永續維護,例如多元民族的鄉土文化與傳統等;我們希望農村社區都有他們的夢、希望和願景,住在農村裡的每一個居民都有在地生活的尊嚴與活力。

三 . 農村再生條例的特色

  農村再生條例是一部專門為農村社區量身打造的法令,並具有高度的理想性,即藉由法令貫徹由下而上的共同參與制度與精神,能夠尊重在地人的想法、農村的價值等,來協助打造他們夢想中的家園。

農村再生條例主要 特色 如下:

(一)有秩序、有計畫推動農村再生工作,發揮在地特色,創造社區整體風貌。

(二)基金用途明確且專款專用,兼顧生活、生產、生態之永續發展。

(三)培育在地人力,居民共同參與,提送農村再生計畫前須先上培根計畫訓練課程,建立共識。

(四)強化社區自主管理,透過社區公約,維護環境與景觀。

(五)打造具低碳精神之社區,加強綠建築及再 生能源設施。

  農村社區居民當家作主,透過「由下而上」共同參與以獲致共識,是落實農村再生成功的必要條件,也是農委會執行農村再生 非常 堅定的信念,在農村再生條例中所編列的 1,500 億基金將協助農村社區居民完成他們的願景與理想。

參 . 農村再生策略與作法

一 . 農村再生推動策略為-由下而上、計畫導向、社區自治、軟硬兼施

(一)由下而上:讓居民當家作主,依據發展需求與資源條件,建立未來發展共識。

(二)計畫導向:透過培根計畫,引導社區提出發展願景,研擬農村再生計畫,循序推動。

(三)社區自治:鼓勵社區訂定公約,自主管理社區營造成果,維護特色景觀風貌。

(四)軟硬兼施:強調人與心靈的再生,重視傳統文化與技藝傳承,維護生態環境,運用減的哲學,減災、減破敗、減髒亂。

  其中「軟硬兼施」所強調的「軟」指的就是如何引導社區去思考、發掘、整理自己的文化與資源,也是推動農村再生最重要的工作,而且這樣的啟發、引導的培根工作必須要先於硬體建設。

二 . 農村再生推動順序為-農村再生,先做培根,培根做好,根留農村

  在遵循「由下而上、計畫導向、社區自治、軟硬兼施」的理念策略下,農村再生條例特別明訂,提送農村再生計畫前須先上培根計畫,藉由四階段的訓練課程,讓農村居民瞭解農村社區需要,當居民意識提高之後,才能研提各項對農村社區有助益的軟硬體建設項目,如此可免少數人的意見主導社區之發展。

三 . 培根訓練目的與作法

  農委會培根計畫透過深入社區,讓不同之意見與想法,可以經由彈性上課引起興趣,循循善誘,隨時檢討、累積社區之經驗,培植在地人才,凝聚眾人共識,並協助村民找回社區的生命力與價值,這樣的心靈革命已經在廣大的農村中悄然啟動進行。

肆 . 目前辦理情形

一 . 農村再生基金覈實編列

  農村再生基金之編列規定 10 年內分年編列預算,設置總額度 1,500 億基金,專款專用於農村再生計畫執行、農村調查分析、農村基礎生產條件及生活機能改善等用途,但並非平均每年 150 億元,而是依實際的需要,按社區進度及能量編列經費。 100 年是農村再生推動元年,在「慎始」原則下,以建構完整執行機制及紮實人力培育訓練為重心,故僅編列基金額度 53 億元。

二 . 訂定第一階段執行目標

  農委會已訂定農村再生第一階段( 100-103 年)執行目標,其中培根計畫原訂目標為 1,000 社區,但因社會各界對農村再生的期望甚高,廣大的農村社區亦希望儘早參與,為回應這些期望,因此重新修改階段性目標。(如附表)

附表 農村再生第一階段執行目標 單位:社區(累計值)

附表 農村再生第一階段執行目標

  農村再生條例通過後,社區報名極為踴躍,至 100 年 6 月 30 日已有 2,076 社區報名,經審核已有 1,602 社區參與培根計畫,至 1,700 社區以後,其餘列入明年辦理。為因應廣大的培訓需求,培訓團隊已由 17 團隊增加為 56 團隊,目前已完成四階段培訓且提出農村再生計畫經直轄市或縣(市)政府審核者已經有 65 社區。

 三 . 農村再生計畫是多元意見的自然整合

  針對外界擔心所提農村再生計畫者可能皆是特定派系或既定強勢團體,甚至會由財團主導之質疑,經農委會統計結果也顯示,目前研提農村再生計畫之社區組織類型有多元類型,屬社區發展組織者(如社區發展協會)較多,有 52 社區 ,屬產業發展組織者(如休閒農村發展協會)有 9 社區,屬文化發展組織者(如文化發展協會)有 1 社區,屬其他類型者(綜合發展促進會)有 3 社區。

  多元的組織代表提案情形也顯現出農村社區因經過 4 階段長時間的共同討論,因此不管是什麼團體、派系或意識型態的意見,最後都會被融合而變成社區共同意見,而非某一黨派或特定團體之意見。經過培根訓練,能鼓勵社區內組織間的溝通及協調,促進社區不同組織團體自然的整合,也能讓社區自然的推舉出申請代表。

四 . 農村再生執行計畫軟體先行

  以往各界原本擔憂社區所提農村再生計畫將偏重硬體建設項目,然而依據農委會目前分析統計, 100 年度農村再生執行計畫屬軟體性質者,如產業活化、文化保存、生態保育計 128 件,佔 60% 以上,顯現農村社區經過培根計畫後,能夠自主思考整體發展需要,不會特別偏重硬體建設,也具體呈現了軟體先行的理念。

五 . 社區案例感動分享

  農村再生推動至今已有許多具體成效和社區案例,這些案例都真實的呈現出農村再生的理念與精神。

  案例一 . 人是農村社區的核心,只有人的再生,才能真正帶動農村社區之再生。如宜蘭縣冬山鄉大進社區的阿祿仔,原本是地方的流浪漢,經由培根計畫訓練也發現自我價值,並尋回原住民失傳已久的野燒陶技術,搖身一變成為最具說服力的文化達人。阿督仔則是社區裡的酒鬼,家庭離散,人生失去目標,但是培根計畫引起他心中的悸動,透過參與社區工作的潛移默化,找到了生命的方向,變成社區義工工作的帶頭者,重新肯定自我的他,也找回來原本的幸福家庭。

  案例二 . 每一個社區都有他值得保存發揚人的故事、人文 歷史 底蘊。如 花蓮縣光復鄉大全社區的邱金鳳阿嬤,在培根計畫的引導建議下,在社區巷弄的牆面上,將日據時代農村生活與土地莊稼的歷程,像是載甘蔗到製糖會社去 … 等,對生活所付出的努力,用她創作的畫作與四句聯表達出她對農村生活最真切的體認與深植的記憶。對我們來說,這是在寫一部史詩,也是農村再生文化培根的例證。

  案例三 . 兼顧生態活化與產業發展。如 位於山坡地的新北市三芝區共榮社區,原本因家庭生活廢水流到農民的灌溉溝渠裡,影響了茭白筍的生產品質,但他們化危機為轉機,共同打造了許多生態池,讓不同的生態池可以吸收不同的污染物質,現在他們很自豪,因為這裡的水經過淨化處理後,不僅沒有污染,反而可以生產衛生安全、甚至能當作沙西米生吃的茭白筍,現在共榮社區已成為茭白筍生產專區。

  案例四 . 新竹縣北埔鄉的南埔社區,為讓他們的農田能有乾淨的水可以灌溉,村民希望能夠把已經被淤塞的百年老圳打通,在農委會補助經費的支持下,由 4 位加起來逾 300 歲的地方耆老,帶領社區裡的年輕人一起花費 1 年的時光,一鏟一鋤的打通水道,現在這條水圳非常暢通、乾淨,也因為有這條水圳,南埔社區將他們的願景定為打造一個南埔的「黃金水鄉有機村」。

  案例五 . 減的哲學-減災難、減破敗屋舍、減髒亂點、減閒置空間。如苗栗縣頭屋鄉象山社區有台灣唯一民間出資的孔廟,但孔廟的入口旁邊卻有一棟荒廢民宅影響觀瞻,經過社區討論,共同出資、募款 200 萬,把民宅買下後打除,再改造成美麗的小庭園,現在這孔廟的入口意象已經整個改觀。

六 . 社區自治

  鼓勵農村社區依據農村再生條例授權社區訂定公約,用公約來確保社區發展的願景不被扭曲,也促使農村之公共設施、建築物及景觀得以有效管理與維護,讓社區營造的成果不會被任意破壞。

伍 . 後續推動事項

  針對已提農村再生計畫之農村社區,農委會將積極協助落實,對於培根進行中社區或尚未參與農村再生社區,也將視個別農村社區有延續性、急迫性與必要性工作者,由政府優先辦理。此外,鑑於農村再生的工作涉及之面向與專業廣泛,農委會也將結合各部會力量,在已參與培根計畫的社區中,共同推動各項文化、教育及衛生等專業領域工作,並將開大門納百川,設計參與介面,歡迎社區營造、社區規劃、休閒遊憩等專業人才加入。

  農委會也將持續檢討農村再生執行機制,例如培根的目的不應窄化為提計畫書,應檢討農村計畫書應有內容、簡化培根團隊的行政作業,增加陪伴社區成長的功能,以培養社區自主思考、發現、規劃與整合的能力,同時做好培根團隊的考核獎懲,讓優秀的團隊能持續協助農村再生工作,並建立社區自主性培根機制,讓社區在四階段培根之後能永續成長。

陸 . 結語

  人的再生是希望所在,只有喚起對家鄉的熱愛、親身參與,才能打造自己的家園,農村也才能真正的再生。而透過參與農村再生之個人,生活方式之改變、生命價值之再確定,這樣的心靈革命已經開始。

  目前農村再生的工作還在起跑階段,執行過程中同時進行檢討,但農村建設已落後多時,絕不能停滯不做,未來農委會將持續與農村社區互動,不斷檢討改進,累積經驗,以確實達到農村再生之目標願景。

花蓮縣光復鄉大全社區邱金鳳阿嬤,藉由畫與詩的創作,展現牛車寮人文風情   花蓮縣光復鄉大全社區邱金鳳阿嬤,藉由畫與詩的創作,展現牛車寮人文風情

花蓮縣光復鄉大全社區邱金鳳阿嬤,藉由畫與詩的創作,展現牛車寮人文風情

由地方廟宇出資200萬購屋,只為拆除減量
由地方廟宇出資 200 萬購屋,只為拆除減量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100-09-15:2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