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走過八八,屏北新樂園再出發

秘書室

  莫拉克颱風在屏東縣高樹地區降下 2,344 毫米的超大雨量,沖毀了荖濃溪舊寮一號、二號堤防,以及超過 200 年的灌溉渠道,數千公頃農作物受到影響。位於高樹鄉的新豐社區,以水保局的培根再生計畫為基礎,配合政府單位重建工程建設,經過一年多的努力之後,逐漸走出風災的陰霾,合力朝向環保、生態、樂活的養生之村邁進。

  位於屏東縣北區的高樹鄉新豐村,是荖濃溪沖刷中央山脈形成的沖積平原,東臨三地門鄉,西邊隔著荖濃溪與高雄縣新寮村相望,北方以濁口溪與茂林鄉為界,南方則是高樹舊寮村,因為氣候涼爽,沿山一帶終年飄動著充滿靈氣的山嵐,是登山旅遊的好地方。

水圳蜿蜒,石牆保護

  新豐社區因為有天然溝槽分布在礫石中,清代即設置堤防來阻擋溪流泛濫。到了日治時期,利用天然地形興建進水口,將溪水引過隧道,連結成水圳灌溉系統,民國 36 年再開鑿尾寮山,串連起新圳與舊圳。這條功能完整又充滿生命力的水圳,蜿蜒分佈在整個新豐地區,昔日婦女也在圳邊洗衣,是最動人的庶民生活景觀。

  新豐社區的居民包括來自鹽埔、萬金一帶的平埔族,以及桃竹苗南下開墾的客籍人士,早年為了抵禦外侮,居民在住家外圍構築石牆,並在上方種植葉片堅硬又有刺的瓊麻,當地人稱為「絲仔」,「絲園」也因此成為新豐聚落的代表。

  最特別的是,當初建造石牆時,居民根據石塊的大小、形狀,藉由力學結構穩定牆面,完全不用粘著劑,成功與否取決於施工者的技術,至今村落內處處可見石牆的痕跡,老祖宗的智慧令人佩服。目前社區裡還有幾名老師傅懂這瀕臨失傳的技術,他們很願意傳授給下一代,保存當地特有的文化遺產。

培根計畫,「開」出花炫河堤

  新豐社區從民國 94 年就開始參加水土保持局的培根計畫,朝著休閒農業區方向發展,同一年更成立社區發展協會,邀集 40 位居民一起上課。提起最初的動機,社區發展協會會計林美發說:「百年水圳所孕育出來的豐饒物產,是新豐最驕傲的特色,也是老祖宗的智慧結晶,後代子孫要好好保存。為了讓水圳永遠在社區裡潺潺流動,我們覺得有必要進行有組織、有計畫的行動,大家就開始社區營造工作。」

  培根計畫訓練過程中,這群從沒接觸過社造工作的學員討論未來進行方向。因為水圳是新豐社區主要特色,美化河堤便成為眾人第一個「下手」目標,於是社區居民輪流在圳邊種植花草,並組成河堤巡守隊,若遇到堤岸道路的土地問題,則對地主展開遊說,大部分地主都樂意捐出作為公益之用。在居民熱心認養之下,妝扮得美輪美奐的河堤命名為「花炫河堤」,還被農委會核定為休閒農業專區。

  也因為新豐花炫河堤的美貌,屏東縣政府以原有堤岸道路為基礎,興建長達 24 公里的標準自行車道,更在社區內建置特色路標、號誌、驛站、社區景點意象設計及自行車專用路線圖,讓好山好水的新豐社區成為單車樂活族最夯的路線之一。為了吸引更多車友組團來新豐,社區發展協會購置一批自行車,提供給外地來的遊客租用。如今新豐已成為屏北地區最知名的旅遊點,新豐農特產品如芋頭、木瓜、蜜棗、檸檬、稻鴨米、水果醋等,都是聞名全台的優良產品。

河堤巡守隊二度安置村民

  新豐社區的社造行動不僅打造出美麗的花堤,也組織起社區巡守隊,而最初守護河堤安全的隊員,在莫拉克來襲時,紛紛化身為拯救生命的勇士。

  回想起 8 月 8 日那天的情景,林美發說:「大雨不斷落下,傍晚 5 點多我開著貨卡車到堤防邊,當時社區巡守隊大約 30 名隊員,像平常颱風來襲前一樣,在堤岸道路旁佈崗,一面注意水位高度,同時準備提醒民眾不要再上河堤,由於堤防已完成多年,溪水從來沒有漲高到溢堤的程度,所以大家只是警戒,並沒有太在意……。」林美發在與巡守隊員互相打氣加油後,回家洗澡準備吃晚餐。

  誰也沒想到,晚上 7 點左右,巡守隊就發現水位越來越高,到了 7 點 40 分,庄頭已經因為河堤潰堤而進水了,林美發與社區幹部見狀況不對,開始廣播:「糟糕了!大水進入村莊了!大家趕快躲到活動中心囉!」同時挨家挨戶通知村民,趕緊到社區活動中心避難。

  好不容易, 200 多名居民都躲到活動中心,然而,水勢不斷升高,一下子就漲到腰部。巡守隊當機立斷,用貨卡車接駁方式,再把村民載往地勢比較高的新豐國小,也由於新豐國小校長王佳棋是新豐人,他與學校工作人員立即打開校門及教室,到了晚上 10 點多,總算將 200 多人再度安置完畢。

  這時,突然有人想到,在河堤邊有位獨居的 70 歲黃阿伯,還沒有出來,於是 6 位巡守隊員立即出發,幾乎像登山一樣,翻越堆疊到二層樓高的漂流木小山,再以接駁方式,輪流把嚇得緊緊抱住樑柱的阿伯背了出來。

  風雨交加的夜裡,水勢不斷漲高,漂流木沖垮了美麗的花炫堤岸道路,還「登陸」上岸到庄內,而且越堆越高。在學校避難的居民頓時明白,大水已經淹沒村莊了!雖然這次因為社區的團結合作,沒有人員傷亡,但是想到家園都被厚厚的淤泥蓋住,努力多年的社造成果也毀於一旦,大家心情都非常低落,沒人睡得著。

  風災過後,各地善款陸續湧進,例如台北某社區送來 12 萬元慰問金給新豐社區,又捐助房舍倒塌的住戶每戶 3 萬元,土地流失者每戶 3 千元慰助金,還有善心人士一大早就親自送錢到收容中心。來自各界關懷與捐助,讓新豐居民感受人性的光明和美好,也讓他們有勇氣展開重建工作。

「超級堤防」讓雨水「守規矩」

  原本美麗的花炫堤防,被莫拉克帶來的大水沖破一百多公頃,造成土地、財物都嚴重受損,災後河川局即刻展開疏浚河道、整建堤防的工程。在新堤防修建之前,先在堤防邊被大水淹沒的農地上,整建出一條臨時圳溝來,讓展開復耕的農民有水可灌溉。沈榮福說:「經過疏濬的溪流,下大雨時雨水就『規規矩矩』地在整理好的河道中流動,不會亂闖去衝擊堤防了。」

  同時,第七河川局也開始興建居民口中的「超級堤防」。這個名稱的由來,是因為居民看到堤防進行基礎施工時,定椿鑽探很深,認為它一定比舊堤更堅固:「這種堤防是『台北堤防』,又高又厚實,就像我們去台北遊覽,所看到的高檔又堅固的堤防,以後大水來就沒在怕了,厚人卡安心。」施工期間,經常有滿懷期待的居民到溪旁去觀看堤防興建的進度,大家把公共工程也看成自家的事,隨時注意工程品質及進度。

因「風」重生的社區小公園

  新豐社區在風災前,就積極推動社區營造,努力朝向休閒農業社區方向建設,村民因為參與社區工作,願意提供私人閒置土地或自家前的庭園,整理做為社區小公園,已經形塑出休閒農業社區的規模。

  莫拉克無情地摧毀了一切,災後社區居民集結起來,上課、開會、共同討論,重新審視自己社區未來發展的方向,最後共同確立,休閒農業仍舊是未來重建的方向,而要發展休閒農業,必須將村莊內各個角落,營造成充滿休閒氛圍開始,這種重生才能吸引外來遊客。於是,透過社區發展協會的說明,許多人再度將被風災破壞後閒置土地或庭園提供出來,由村民合力建設為社區公共休憩點。

  例如占地近 600 坪,被水沖壞了的「絲園」社區公園,協會爭取到農村小型雇工植栽綠美化經費,雇請失業的年輕人, 8 人一班,輪流進行整理工作。災後大家因為更了解大自然,學會了「取材自然,讓建設與自然融合」的道理,在社區發展協會發動下,重整的社區休憩據點添加了更多自然元素,例如用檳榔樹幹做支架,用漂流木做成長板凳,而原本順著地形規劃的生態池,重建後成為展現新意的小據點,也是社區自行車道的休息站。

  另外,有一棟「忠實第」三合院,風災前屋主就把它的庭院整建成休閒據點,災後因為損壞嚴重,房舍無法居住,屋主原本打算放棄,後來沈榮福與屋主溝通,由社區雇工進行整理,完工後的三合院及庭園開放成為社區的「莫拉克風災博物館」。

  由於三合院的污泥深厚,在協會動員下,大家合力清理了好幾天才完工,接著再一起種花、養草、舖設黑白相間的鵝卵石前庭,搬來漂流木或老樹頭,裝點前院成為小型休閒空間。特別的是,眾人決議保留其中一間積滿污泥的廚房,被淤泥蓋住的雙口灶、風鼓車等,也都不去動它,讓後人了解莫拉克當時的淤泥積有多厚、水淹得有多高,村民也可以隨時警愓自己。

  現在的三合院,前院種植了綠油油的草皮,配合精挑細選的鵝卵石,形塑出溫馨、樂活的休閒風味。當中一座拱門的柱子,風災時曾被水沖斷,沈榮福摸著砌好的紅磚柱子,高興地說:「這是我土法煉鋼做成的喔,雖然有點歪,卻很藝術呢!」

  莫拉克帶來數量頗大的漂流木,林務局雇工清理後,新豐社區留下一些可用的漂流木,成為重建工作的要角。大家覺得這些漂流木既然來自山區,原住民可能比較熟悉運用方法,協會便請來原住民藝術家,在社區老人關懷據點前,用漂流木創造出別緻的「漂流木大樂器」,為社區增色不少。

  社區中的老人每周固定有一天來這裡活動,量血壓、活絡筋骨、學習手工藝,看到這個超級大樂器時,也會拿起木槌敲敲打打。這批因為天災而造訪的漂流木,如今常駐在社區,變成天然的裝置藝術品,更為居民增添不少生活趣味。

居民態度的轉變

  莫拉克改變的不只是社區風貌,也深化居民對社區工作的參與度。風災前,在社區發展協會帶動下,新豐居民參與培訓課程,從社區關懷到進階,再到核心、再生班,按時上課、一起學習寫計畫書等,他們在培根計畫老師指導之下,運用歌唱專長,合力創作了社區之歌,用最熟悉自己社區的筆觸,繪製社區地圖,已經凝聚了社區的向心力。

  風災之後,社區展開重建之路,同時繼續申請培根計畫。新豐是老部落,地理位置較高,但由於農路狹窄老舊,又不重視區域內排水設施,莫拉克的災損才會這麼嚴重,這場風災使居民更了解農地規劃的重要性。而藉由一起上課、討論重建工作的過程,居民製作願景樹,由林美發負責寫計畫,爭得農村新風貌補助經費,除了復原災前已有的社造成果,也開創新的社區休憩空間,目前更已經嘗試架設社區網站,努力行銷好山好水的休閒農業,打開新的生路。

  林美發回憶說:「以前剛開始推動社區營造時,有村民認為公共事務常因人多嘴雜而失敗,而且經費不知要去哪裡爭取,一直在旁冷眼旁觀,說些風涼話,卻不願參與。但經過八八風災,大家彷彿共同逃過一劫,而且,村民也看到眾人集體動員的力量,能讓重建成果更快、更好,後來這些人都變成熱心的社區工作者了。」

歷劫重生新願景

  目前,協會向莫拉克風災重建委員會爭取到「社區自主重建計畫」補助經費,用來培力社區建設人力,重點工作放在社區綠美化,除了透過講習培訓社區未來人才,也協助流失農田的農友找到工作目標,合力耕耘自己的家園。

  已經是電腦高手的林美發遊說社區居民,加入整理出空房間,接待遊客的「民宿社區」行動。他先把自家閒置的房間整理成附有衛浴設備的套房,再配合有共識的幾戶人家,辦理免費接待遊客 long stay 的實驗行動,過程中漸漸修正一些軟硬體設備,目前社區已經可以提供外來遊客住宿,每逢假日常有遊客前來新豐,感受好山好水又充滿靜謐靈氣的休閒農場生活。

  接下來,新豐社區打算建構完善的社區網站,做為連絡平台,除了銷售農特產品之外,也推銷新豐有甜味的空氣,再結合社區更多文化景觀的整理,發展完善的休閒動線,吸引更多喜愛閒適生活的人來體驗農村慢活生活。

  莫拉克雖然帶走新豐社區多年的社造成果,卻帶不走居民對家園的愛;被摧毀的硬體經過重建後,變得比災前更完備、更堅固,而萌芽的社造意識在大水的「澆灌」之下也日趨茁壯,成為屏北新樂園無畏風雨、繼續前行的力量。

利用力學結構的百年石牆

利用力學結構的百年石牆

臨時灌溉溝水流滾滾,是新豐重生新希望

臨時灌溉溝水流滾滾,是新豐重生新希望

三合院保留做博物館

三合院保留做博物館

社區關懷據點前漂流木大樂器

社區關懷據點前漂流木大樂器

紅瓦接待家庭發展是新豐新生機

紅瓦接待家庭發展是新豐新生機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100-09-16:8,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