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國際重要農情資訊

國際處 李蓮生 編輯

1. 戰爭衝突新解 氣候變遷是元兇

  氣候變遷有時可能被指為引發衝突的元兇,例如農作物收成遭破壞,驅使飢餓農民湧向都市,點燃 1789 年法國大革命火種。支持這項理論的證據常因太過粗略或僅為傳聞而遭質疑,不過首次針對這項理論進行的科學研究宣稱,氣候變遷和暴力行為之間的關聯性清楚無疑,提升了該理論可信度。

  研究指出,受到惡名昭彰的聖嬰現象( El Nino )影響的熱帶國家,和因反聖嬰現象( La Nina )溫度下降、濕度增加的國家相比,發生內亂的機率高出 1 倍。聖嬰現象損壞農作物,帶來颶風災害、協助散播藉水傳染的傳染病,讓飢餓、損害、失業和社會不公等現象加劇,這些因素輪流點燃了憎恨和分化的火種。

  聖嬰南方震盪現象( ENSO )每 2 到 7 年循環 1 次,每次持續 9 個月至 2 年,時常讓農業、林業和漁業蒙受巨大損失。這項研究調查 1950 至 2004 年發生的聖嬰南方震盪現象和內亂衝突。調查數據包括 175 國和 234 場暴力衝突,其中超過半數衝突造成逾 1,000 人死亡。研究顯示,在受到聖嬰南方震盪現象影響的國家,反聖嬰現象期間發生內亂的機率約為 3% ,而在聖嬰現象期間,內亂機率則倍增至 6% 。相較下,不受聖嬰南方震盪現象影響的國家,內亂機率則是 2% 。

  紐約 哥倫比亞大學拉蒙多哈堤地球觀測站( LDEO )氣候科學家卡內指出:「研究顯示,毫無疑問地,即使在現代世界,氣候變遷都會影響人的戰鬥傾向。」

2. 農業大國越南 外資控農產市場

  越南 一直被視為農業國家,但由於飼料和畜牧育種決定畜牧飼養業的發展,而外國企業在飼料生產和育種繁殖領域都佔優勢,使得該國畜牧飼養業長期以來一直為國外公司所控制。越南最著名的飼養畜牧企業多數都是外國企業或是外資公司。

  統計指出,全國規模最大的 12 家畜牧飼養企業中, 8 家是外國企業。外國企業產量占總產量的 70% 。國內企業在面臨破產危機的同時,外國企業則計畫擴大銷售市場。當越南企業怕冒險,不敢投資的同時,外國企業卻獲得巨額營收,並左右國內農產市場。目前有 3 家外國企業幾乎擁有 100% 越南的雞肉市場,操縱雞肉及種雞價格。越南飼料生產協會副會長范德平( Pham Duc Binh )表示,種雞成本約 8,000 至 9,000 越南盾(約新台幣 11.14 至 12.53 元),企業一般會獲得 30% 利潤。而外國企業以 2 萬 6,000 至 2 萬 7,000 越南盾(約新台幣 36.21 至 37.61 元)價格銷售,獲得超額利潤。

  Charoen Pokphand ( CP )是越南最為突出的畜牧飼養股份公司。該公司居越南企業第 23 位,經過 18 年的經營,目前該公司雞蛋產品佔全國市場 50% 、雞肉佔市場 40% 、飼料佔市場 20% ,豬肉佔市場 5% 。

3. 避免缺水糧荒 UN :需改革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 UNEP )及國際水源管理協會( IWMI )參考同類期刊編纂,在 2011 年 8 月 22 日公布的一份 35 頁評估報告顯示,人口增加及缺水壓力將使地球陷入食物短缺和環境劣化的危機中,唯有較好的農業技術及更有效的利用生態系統,才能避免這情況。

  全球人口數預期將自 2011 年的 70 億人,增加至 2050 年的 90 億人,造成許多國家用水吃緊,使情形雪上加霜,也會使全球暖化情形更惡化。報告指出,目前有 16 億人住在自然性缺水地區,若仍堅持目前方式,恐很快增至 20 億人。鑑於耕種方式相同,但都市化區域及飲食形式改變,農業灌溉用水的使用量,將自現今的 7,130 立方公里,至 2050 年大幅增加 7 到 9 成,方足以餵飽 90 億人。

  報告顯示,在很多高密度糧食生產區,已達到、甚至超過用水極限。這些地區包括中國北方平原、印度旁遮普省( Punjab )及美國西部。

  這篇報告呼籲改革,以增加產量和終結饑荒,但也需減少對環境的危害。改革構想包括鼓勵農夫以對環境無害方式耕作、選擇在降雨少及不規律地區仍可生長的作物、更好的灌溉方式,以提高用水及熱帶國家集水池效益。

  國際水資源管理協會主管夏特爾表示:「我們需將越來越多的農業帶入『綠色經濟』中,以重視森林管理有助於降低溫室氣體排放,同樣方式,重視農耕,以保護珍貴水源。」

4. 乾旱嚴重 美德州農損達到破紀錄的 52 億美元

  美國德州官員表示,嚴重乾旱已經導致德州這一季的農牧業損失打破紀錄,從 2010 年 11 月到 2011 年 8 月 1 日所進行的田野調查顯示,畜牧業損失達 21 億美元,農業損失則在 31 億美元左右。兩者加起來的損失高達 52 億美元 。

  德州一個農業研究機構指出,他們超過之前的紀錄,也就是 2006 年的 41 億美元年損。

  美國南部 2011 年廣遭乾旱蹂躪,除德州外,奧克拉荷馬州也創下自 1930 年以來的最嚴重乾旱;另外,從路易斯安納州到新墨西哥也都出現旱情。而德州是美國僅次於加州的第二大主要農業省份,久旱不雨使得農損尤其嚴重。

  德州自從 1998 年至今,乾旱已經造成當地農損高達 131 億美元,這還不包括最新公布的 52 億美元。氣象報導指出,德州乾旱可能還會持續到 2011 年 9 月。

5. 種植物不需土壤 日本用薄膜種菜

  從衛星地圖上看到過去 20 年來北極厚冰山的面積已經明顯變少,科學家為地球暖化 再次找到證據。隨著氣候變遷,影響作物欠收,日本開始研發可以取代土壤的種植薄膜,植物不需要土壤,直接種在薄膜表層,適合在缺水和土壤污染的地方來使用。

  氣候的變遷,也導致糧食生產不足,不過日本有廠商研發出一種把植物種在特殊薄膜的技術,解決糧食生產的問題。研發廠商展示產品時表示,植物的根吸收薄膜裡的水分和肥料,直接在薄膜表面上生長。類似於土壤的薄膜有極大的附著力,整個翻過來,植物依然黏在上面,這個薄膜由吸水性水凝膠作成,美國 NASA 在外太空進行農耕實驗就是使用此種薄膜,因為它吸力強,防止水分外漏,很適合在土壤污染和水源不足的地方使用。研發廠商表示,在農業上,我們的種植必須更有效率,使用更少的資源和能源。

  目前這項技術已經成功種出番茄、甜瓜和小黃瓜,接下來計畫研發更堅固的薄膜,來種植根部比較粗的植物。

6. 挽回燕窩市場 馬國官員赴北京

  由於不法商人出口含有超過亞硝酸鹽含量標準的黑心血燕到中國大陸,事件鬧得沸沸揚揚,因出口地直指馬來西亞 ,導致馬國燕窩的需求量大幅減少,馬國官員和燕窩商 2011 年 8 月 25 日抵達北京,試圖挽回市場信心。

  大陸浙江省工商局 2011 年 8 月 17 日抽檢 491 家血燕經銷商,發現全省黑心血燕逾 3 萬多盞共 20 萬克,平均每公斤問題血燕亞硝酸鹽含量達 4,400 毫克,其中超標最高者更達 1.1 萬毫克,超標逾 350 倍,長期服用會致癌。執法人員當時就把黑心血燕來源直指馬國。

  馬國燕窩商聯合會秘書馬瑞萊說,由於黑心血燕的緣故,馬國合法出口的燕窩在大陸也受到牽連遭下架,馬來西亞全國燕窩商的損失難以估計。因此馬瑞萊隨同馬國獸醫局總監阿都阿茲到北京協商,希望挽回頹勢。不過,也是雪蘭莪州燕窩商公會主席的馬瑞萊表示,現階段馬國燕窩遭到下架僅是過渡期,黑心和劣質產品將在這波事件中被淘汰,對正當的燕窩商和消費者而言,未嘗不是一樁好事。

  除前往北京商談燕窩出口事件,馬國農業部長也公布馬國出口燕窩的標準與規格,並將邀請中國大陸官員到馬國參觀養燕業,親眼見證馬國生產嚴格的監督系統,以挽回大陸當局對馬國燕窩的信心。

7. 拯救瀕臨絕種哺乳動物 迫在眉睫

  生物學家 2011 年 8 月 16 日提出警告,全球有 1/4 哺乳類動物瀕臨絕種,研擬計畫拯救地球上豐富多樣的哺乳動物已迫在眉睫。他們在英國科學院「皇家學會」( Royal Society )發行的期刊上指出:「研擬全球哺乳類動物戰略迫在眉睫。」

  全球已有數百萬人為拯救老虎、北極熊和貓熊等大型哺乳動物的大業全心努力。但能見度較低物種的情況卻非常嚴峻,特別是對盜獵者極具商業價值的物種,抑或棲息地因農業、開發或氣候變遷而面臨危險的物種。

  根據文獻記載,至今存活的哺乳類動物有 5,339 種,據估計,全球有 1/4 哺乳類物種面臨絕種危險。

8. 越南咖啡出口價 創 13 年新高

  根據統計, 越南 在 2011 年前 7 個月,咖啡每公噸出口價創 13 年新高,達到每公噸 2,200 至 2,500 美元 ,是自 1999 年至今的最高價格。

  越南咖啡協會( Vicofa )指出, 2011 年前 7 個月,越南咖啡出口 90 萬噸,總金額達 20 億美元。雖然出口量只比去年同期增加 24% ,但出口總金額卻增加 92.6% 。

  由於近年來世界各咖啡產區 天氣 反常,導致產量下降,世界咖啡庫存量處在低水準,加以大部分農業產品價格目前都有上升趨勢,使得越南咖啡價格同時上揚。

  雖然咖啡出口價劇增,但越南主要是出口咖啡原豆,導致獲利不高。越南咖啡協會指出,未來 10 至 15 年,越南將把經過製作的咖啡出口量增加 20% 。越南咖啡協會預測,從目前至 2011 年底,咖啡出口價會繼續上升。越南咖啡出口總量全年將為 120 萬噸,總金額達 24 億至 25 億美元。

  越南咖啡協會已於最近批准成立咖啡出口產業的保險基金 。目的是為協助發展各種高效率、高品質的咖啡種類,和指導農民實施復耕過程。目前越南 25% 咖啡園由於土地老化、缺乏肥料,需要重新種植。這項基金還將用來協助農民採用綠色咖啡生產先進技術,提高品質,並協助企業收購儲存咖啡。從 10 月起,越南咖啡協會將收購 20 萬至 30 萬噸咖啡,以使明年的咖啡價格持續穩定,保障農民利益。

9. 天災肆虐 亞洲大國風險高

  由英國風險管理顧問公司 Maplecroft 依據各國經濟因地震 、 海嘯 、火山、山崩、 洪水 、暴風雨及野火等天災曝險情況,在 2011 年 8 月 10 日公布的調查報告列出 196 個國家的風險排名,其中美國及日本 得為天災付出最昂貴的帳單,但中國、 印度 及 印尼等亞洲新興大國就比例而言承受的風險更大。

  此項「 2011 年自然災害風險圖譜」( Natural Hazards Risk Atlas 2011 ),係檢視國際貨幣 基金 ( IMF )、世界銀行( World Bank )及美國中央情報局( CIA ) 2005 年至 2010 年編纂的資料,從中得到 11 項指標。但這項調查並未包含 旱災 對國家經濟的影響,或天災造成的農業損失。

  調查結果顯示,若計算絕對價值,也就是以 美元 計價的天災整體損失,有 4 個國家被視為有「極高風險」,美國名列第 1 ,接下來分別是日本、中國大陸及台灣。墨西哥、印度、菲律賓、 土耳其 、印尼、 義大利 及 加拿大 等 7 國,按絕對價值計算列為「高風險」國家。但依各國因應災害的社會及經濟能力作評估時,卻出現不同結果。中國、印度、菲律賓及印尼都屬於高風險類,美國及日本則歸類為低風險國家。倘根據社經恢復能力指標,則有 17 國列為極高風險國家,多半是 非洲 國家,以 索馬利亞 居首。

  Maplecroft 公司表示:「截至 2011 年 8 月天災對世界經濟造成的損失,高於有紀錄可查的任何其他一年。」根據 Maplecroft ,單是 2011 年上半年,日本的海嘯、美國的龍捲風、紐西蘭基督城( Christchurch )的地震及 澳洲 的洪水等天災,總計已造成高達 2,650 億美元的經濟損失。

10. 中國大陸計畫 3 年內建立農村氣象防災體系

  近年來中國大陸氣候異常,農村受害尤深;因此計畫在未來 2 至 3 年間,在試點地區建立較為完善的農業氣象服務和農村氣象防災體系。

  2011 年 8 月 3 日 中國大陸舉辦「中央財政鄉村氣象服務專項工作中期進展彙報會」,在會中所披露的官方數據指出,近幾年中國大陸每年因氣象災害損失糧食達 500 億公斤,農作物受災面積 4,840 萬公頃,因災導致的單品種糧食減產量可達 20% 左右,嚴重時甚至超過 30% 。同時,氣象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超過 80% 集中在農村。

  大陸國家減災委員會辦公室於 2011 年 7 月所發布的「 2011 年上半年自然災害損失情況」統計顯示,各類自然災害造成全大陸 2.9 億人次受災、 449 人死亡(包括森林火災死亡 41 人)、 100 人失蹤、 296.4 萬人次緊急疏散安置。此外,各類自然災害還造成 2,552.6 萬公頃農作物受災,其中完全沒有收穫 193.2 萬公頃、房屋倒塌 27.4 萬間、損壞 115 萬間,直接經濟損失人民幣 1,420.3 億元。

  中國大陸 氣象局 、 財政部 2011 年首次設立「鄉村氣象服務專項經費」,投入資金 人民幣 9,830 萬元,在全大陸 20 個省 121 個縣展開「氣象為農民服務」試點工作。

11. 2025 年拉美可望根除飢餓

  獲選為 聯合國 糧農組織( FAO )秘書長的巴西農業經濟學家達席瓦( Jose Graziano da Silva )在 2011 年 8 月 3 日表示,拉丁 美洲 國家可望在 2025 年根除飢餓問題。

  達席瓦在巴西國家糧食安全委員會會議中表示,聯合國千禧年定下的目標是在 2015 年將飢餓人口減半,但對多數國家而言,將不容易達成這個目標,尤其是較貧窮的國家。不過,拉丁美洲應該有辦法在 2025 年根除饑餓。達席瓦曾在 2006 年出任聯合國糧農組織拉丁美洲暨加勒比海地區代表,並成功說服拉美國家政府允諾在 2025 年根除飢餓。

  據達席瓦觀察,某些政府,特別是沒有民主體制的國家,沒有很大的意願終結飢餓,而改變這些國家的想法,將是 2012 年 1 月他正式就任聯合國糧農組織秘書長的挑戰之一。他說,某些國家認為可以用食物來控制人民,終結飢餓將不利執政,甚至可能顛覆政府,所以民主體制也是終結飢餓的前提條件。

  達席瓦預測,未來幾年糧食價格應持續居高不下,因為這並非季節性的不平衡,只要全球金融體系出現不穩,並面對極大壓力時,就會反應在期貨價格上面。

  達席瓦在巴西政府支援下,於 2011 年 6 月獲選為聯合國糧農組織秘書長,任期為 2012 年 1 月至 2015 年 7 月。他認為自己會獲選,主要是因為巴西的國際形象有所改觀,而這也是他勝出的最大因素。他表示,對世界而言,巴西將扮演已開發和開發中國家之間溝通橋樑的角色。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100-09-19:8,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