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工商企業發展對農業的影響

台大農推系 蔡宏進

一、農業問題的表徵

  當前台灣的農業問題錯綜複雜,造成的原因也很錯綜複雜。其中社會工商企業發展的因素是造成當前多種農業問題的很重要且很根本的因素之一。於此我就選擇此一問題做成簡要的分析與說明,目的並不在責難發展過程中工商企業界不負責任,而是希望能讓工商企業界認識當前多種農業問題的引發與形成,工商企業界佔了舉足輕重的地位,故要挽救農業危機、解決問題,很需要借助工商企業界的體諒與協助。如下就舉出當前台灣幾項較外顯嚴重的農業問題,並論其受工商企業發展的影響情形,尤其是著重在企業家在管理上過度著重營利目標所導致的不良影響,進而也論工商企業界對農業能盡的貢獻。在還沒有分析這些問題之前,首先簡略的述說近些年來台灣工商企業發展及農業發展落後的情形,農業發展落後可說是種種農業問題的終極後果。

  一般最能簡便反應工商企業與農業發展地位消長的指標是,工商業與農業在國家總產值所佔比率的變化。在1952年時各種產業中農業的總產值佔國家總產值的比率最高,為32.2%,當時工業產值所佔的比率僅為19.7%,商業為17.9%,交通為4.2%,其餘為36.0%。至1998年時,工業產值所佔比率升至34.0%,農業則降至僅有2.9%,而商業、交通及其他分別變為17.0%、7.0%及39.9%。工商企業快速發展的情形可進而從同期間工廠數量的增加情形見之一般。在1952年時全台灣工廠數為9,966家,至1998年時增至99,836家,約增加10倍。這期間商業與服務業家數增加的幅度可能更大。

二、工商企業發展引發的農業問題

(一)引發農業人力的流失提高農業生產成本

  近些年來台灣農業經營上遭遇到的一大難題是農業勞動力的嚴重外流,造成經營成本提高,以致農業利潤下降。外移的農業勞力大多數都轉為工廠的勞工或商業界的聘僱人員。發展工商業吸引農業勞動力並提升經濟發展水準固然是多年來政府的重要政策之一,故農業勞動力的流失也可說主要是政策的力量所造成的,但是工商企業界在投資及經營的策略上及若干管理上的措舉確也加速了農業勞力的外流,加重農業經營的困難程度,這些重要的投資與管理措舉有

(1)過去曾經發展低技術的勞動密集工業,因而吸收了大量的農村勞力,但卻未能提升其生產技術水準,工人可獲得的工資也甚有限。

(2)加深與鄉村學校如國中或職校的建教合作計畫,吸取鄉村中原可繼承農業的農家子弟,致使更多農家的產業後繼無人。

(3)使用交通車等辦法到農村地區吸收零星的農業勞力,將農村中較為老弱婦孺的勞力也一掃而空。以上企業家的作法大半並無有失道德之處,農家的勞力願意經由這些途徑移往工商企業界可說是一廂情願的,意圖轉到工商業界工作以求獲得比留在農村從事田間工作獲得較高收入。惟農業因勞力流失以致經營困難是一事實,而這種困難的事實雖非工商企業界刻意去造成的,卻也實在是由於工商企業界猛烈發展,意圖獲得產銷利潤所致成,故工商界也不無道義上的責任。

(二)工業界引進污染性的製造技術對農業造成嚴重的危害

  不是所有的工業都會造成污染,但有不少工業足以引發污染。近年來工業對農業的污染隨著工業發展程度的提高而加深。其中有些工業污染是由於工廠者的無心或無知所造成,但有些污染則因工廠主明知而故犯,或因堅守營利原則而忽視社會責任所造成。總之,工業對於農業的污染,致使農業的經營也更加困難,其困難之處最嚴重者可使作物枯萎,家畜及養殖水產死亡或受傷害。其次是曾經引用污染性灌溉水所生產的農產品也被滲入毒性,以致銷售困難,形成損失。此外因為工廠的廢水普遍污染河川,農田無法再引用污水灌溉,以致減少產量。近來不少工廠廢水污染農田的事例嚴重者已經見諸報端,然而未被報端所揭露者為數更多。其中不少已引發成為農民與工廠主之間的糾紛與控訴,把水利會與農會等農民組織,甚至地方政府如縣政府或鄉鎮公所等也都牽連其中,從中擔任仲裁者或農民興訟的委託者。

(三)工商企業組織與農民爭利致使農民無招架之力

  工商企業界影響農業發展困難的另一重要方面是,企業組織介入與農民爭利,致使農民無招架之力,影響其經營困難,並喪失營農的信心與興趣。工商企業界最可能與農民直接爭利的事項或範圍在於農產品加工運銷及農業用品的製造與銷售上。此種加工製造業及運輸銷售業等連結農民與工商企業,使其互為買方與賣方的關係。例如農產加工業者及運銷業者通常是農產品的買方,而農民則為賣方。反之,農用品製造商及銷售商則是農用品的賣方,而農民是買方。農民在賣出農產品時通常與農產加工主及農產運銷商之間都處於競爭的地位,在購進農用品時又與其製造商及銷售商也處於競爭的地位,所競爭的重點在於經濟利益,也即在買價與賣價之間爭高下。競爭的結果經常是,工商企業家很幸運地處於勝利的地位,而農民則很不幸地處於不利的地位。主要原因在於工商企業界較為精明,且握有較強大的經濟力與組織力。農民則因單位眾多,力量分散,也較缺乏精明的能力與之議價,因之,在交易過程中常處於吃虧的弱勢者,工商企業界卻少能伸出援手,給予支援與扶持。 近年來農民遭遇工商企業界強勢的壓力,以致在農業經營上吃了大虧的事實約有下列諸項:

  1. 食品界及飼料界等穀物進口商大量進口小麥與雜糧,已使島內原本普遍種植的傳統農藝作物幾乎喪盡生產機會。這些傳統的農藝作物包括小麥、甘藷、大豆與花生等。

  2. 水果的開放進口也以影響本地的蘋果及柑桔等的生產與出路,不少山上的果園已面臨改變耕作方式或放棄耕作的命運。

  3. 牛肉及火雞肉的開放進口以使肉牛生產增加困難,未來肉雞飼養業也可能會有銷售上的困難。上述各種農產品的進口雖是政策性的決定,卻也不無受到農產品進口業界的推波助瀾,才增強政府決策的意志。

  總之,企業界在進行農產品的運銷或貿易以及農用製品推銷給農民的過程中,雖也有助於農民的一面,但卻也因使用過策略與方法致使農民不得不常以賤價賣出高價買進而造成損失。農民生產的水果與蔬菜於運到都市出售時,常被都市果菜商人使用種種方法迫使其售價偏低,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此種撇扭的消息時有所聞,例如果菜市場拍賣的價格偏低,行口商也有暗藏售價,這些都可能致使售貨的農民遭受損失,增多果菜正常銷售方面的困難。

(四)工商企業界支持的政治人物少能為農民爭取利益

  近來在政治民主化的過程中,相當流行由企業界支持參政人員的風氣。民意代表及地方行政首長的選擇均不乏由工商企業界資助出面競選者,其中當然也不乏本身是經營工商企業者。企業者及所支持的政治人物在問政或執行政務時,都較少能顧及農民的利益,其中有因少有機會與農民接近並聽取其心聲,也有因為農民的利益與企業家的利益在本質上會相衝突,因此謀政者不得不考慮照顧企業家支持者的利益,而罔顧農民的利益。這種政治人物偏向工商企業界而少為農民出力的情形,常可見之於立法院、縣市議會及尚未精省前的省議會。中央民意代表若為了照顧大食品廠商,乃可能主張進口大宗農產品,使其免於原料缺乏,必然就會損及本地農民的利益。他們也曾反對財政部實施證券所得稅,因而也曾助長股票價格上漲,影響了安分刻苦操作鋤頭的農民體會到以實實在在流血流汗的方法來謀生的無效性,難免也會在心中產生不甘與慌張,乃於玩不起股票之際,索性玩起大家樂及六合彩,期望也能一中發財、一步登天。到頭來對於田間工作就不會太努力,農業生產量乃會降低。碰到農民因為農田遭受工業污染而與工廠主產生紛爭時,有機會當為仲裁者的民意代表或政府機關首長,多半都會向工廠主靠攏,持此種立場者通常也較符合政府的經濟發展政策,故對本身的政治前途也較有利。以往少數由農民團體支持選出的高層民意代表,多半也以顧全本身或支持者的企業前途為要務,置農民的福利於次要。所幸自從農民走上街頭的自救運動發生之後,各級民代對於農民在工商企業發展過程中所處的苦境也漸能了解與同情,故於晚近在立法院審查有關農業部門提出的預算時,都較能寬鬆放行。其實這只不過是長期以來對於農業部門未能獲得該有的財政分配的情形給予一次調整的機會而已。惟一旦農民運動的力量放鬆,在政府與議會的結構中,將因農業人口的繼續減少,代表農民與農業的聲調及力量繼續失之薄弱,以致對農業問題難能作非常有效的突破與挽救。

(五)工商企業界的消費習慣挫傷農民的工作意志

  隨著工商業的蓬勃發展,不少企業家都能發財致富,消費行為與習慣乃隨之改變,一般都變為相當闊綽大方且慷慨,尤其是在餐飲、休閒與娛樂方面的花費,出手都相當大方,乃助長社會上餐飲、休閒與娛樂業的發展。逐漸地也影響部份農民包括年輕的繼承者以及中年男性農民等也為發展中的餐飲、休閒與娛樂業所誘惑,常表現超乎自己經濟能力的消費行為而樂此不疲,於是喪失努力工作的意志。其中固也有受工商業界的影響而企圖轉業投資者,但因缺乏能力與經驗乃有不少人墮落失敗,其於不長的時間內即花盡辛苦得來的積蓄與祖先遺留下來的土地財產。尤有甚者,更因此淪落為詐欺偷竊的犯罪者,遑論會再能安分地勞苦經營農業了。

  再從另一個角度看,因為企業發展所帶動的餐飲、休閒與娛樂發展,其所需要的工作與服務人員,多半都來自家計相對困難,前途也無光亮的農家。出自農家的年輕服務工作人員固也有於賺得錢財後,匯寄給老家孝敬務農的父母。也有農家經由依賴兒女們的服務收入,才能維持農場經營費用,例如用來購買肥料、繳租及支付僱工工資者,但有這種能力的農家兒女們多半都會鼓勵父母早日從農場上退休,放棄辛勞的田間工作,其中有部份老農乃將無甚利潤可圖的農場閒置於半荒廢或租放經營的境地。更為不幸者是,農家的兒女們到都市從事服務業界工作之後,難免會有三長兩短,遭遇問題與困難,常陷留村務農的年老父母十分操心與不安。原來寄望兒女外出謀生以求光耀老家的門楣,但結果不但未能達成心願,反而有為子女遭遇的麻煩疲於奔命並賠上老本者。最後年老農民夫婦也無心經營農業,甚至有人替兒女賠上老本之後,想再經營農業已無土地與資本。

三、工商企業界對農業能盡的貢獻

  本來在自由經濟的社會,人人各憑本事與他人競爭以獲取利益是天經地義的事,只要方法正當,並無可厚非。工商企業界因為努力經營企業以致有意或無意造成農民失利及農業不振,這也有幾分的無可奈何。但正當這個社會中多數的工商企業家已創業有成之際,對於和社會整體發展成效也有連帶關係的農業之變遷,實也有必要寄以更多的關切與理解。一來因為依照社會體系的互動原理,社會中任何一部門有缺失必將也會影響其他部門蒙受不良後果。故既使在表面看來與農業無關緊要的工商企業主,也要能深入體會一國農業的興衰必與自己的前途幸福也會有關聯。二來因為在這個工商業化的社會中,經營工商成功的企業家必然成為社會中多數的中堅份子,其對於社會中任何部門與體系的起落與造化都佔了舉足輕重的地位,當在其個人事業有成,財產積蓄有了份量之後,更應特別關切社會整體的健康與幸福。至於企業界應如何關心及協助農業呢?途徑很多,參照當前我國政治、經濟與社會發展情況,則重要的措舉至少應做到下列諸項:

(一)同情與愛護農民的經濟弱勢,避免對其造成惡性競爭與壓榨,使其也能求得生存與活路。

(二)防制本身企業可能造成的公害,不使對於農業造成污染與傷害。

(三)督促政府對於農業行政應有公平合理的政策與措施,使落後的農業發展能加緊直追,保持與工、商及其他多方面的社會經濟發展間的平衡與健全的關係。

(四)發揮本身的責任與能力,推動農業及農村建設,使過去因為政策強調促進工商業發展而形成農村農業建設落後的後果可以獲得補償與援救。

(五)對於促進農業發展直接有幫助的企業,應繼續發揮其功能。

(六)不斷尋求並發揮創意,協助農業科技與制度的改進。工商企業界若能循這些途徑來協助農業的發展,應可贏得社會各界的激賞,尤其將深獲農民的感激與尊敬。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94-03-01:14,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