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芭娜娜的春天~蕉農張德明搶救老農,協助復耕

秘書室

  莫拉克颱風的隔年,旗山地區的香蕉園已恢復耕作,許多蕉農仍感念著青果社高雄分社代表張德明,他在風災時放下自己被水淹沒的蕉園,拼命搶救受困的 3 名老農,更努力協助災後復原工作,再創旗山蕉園新春天。生性樂觀的他說,這一輩子都不會離開香蕉了。

  「我坐在家裡發愁,心情為了香蕉園而七上八下,這時隔壁傳來峰仔伊姆高喊的聲音:『歹囉!歹囉!我家峰仔,在香蕉園被大水困住了!』隔街也有人在喊『阿公被水關在香蕉園了!』我出來一看,才知道有 3 位 70 多歲的老蕉農被水困在蕉園,好嚇人!以前從來沒有發生過這種事,而且水位還在快速繼續升高,情況危急,大家都不知道該怎麼辦…。」外表樸實,講話略帶靦腆的張德明,提到當年莫拉克風災時的「水上歷險記」,語氣和表情都鮮活了起來。

  張德明家族兩代都在旗山種香蕉,父母、叔伯、堂兄弟都是蕉農,他自己從小就在蕉園玩耍,讀國小時已在蕉園幫忙了。長大後,父親把種植香蕉的工作交棒給張德明,一方面是因為弟弟讀完大學便從事教職,另一方面張德明自己也對種香蕉很有興趣,於是順理成章地當了 40 多年的蕉農。

「阿娘喂,好像水淹金山寺」

  氣象局發布莫拉克颱風警報時,他想到每次颱風,蕉園總會淹一點水,一大早便開貨車到蕉園,先把傾斜的香蕉株扶正,用支柱固定好,順便把已經抽穗的香蕉株,一一用竹製支柱撐起來,用塑膠繩子紮實地綁好,再把已經結實的香蕉果房用牛皮紙袋或塑膠袋套好。完成這些穩固支柱的工作之後,也沒有其他辦法了,只好回家等風雨小一點,再去蕉園巡巡。

  不料從 8 月 8 日到 10 日,豪雨下個不停,幾乎讓人無法喘息。他看著水位不斷漲高,「我原本打算開車去蕉園,但車子只開到堤岸旁大馬路就不能前進了。我實在不放心,就穿上雨衣,套上雨鞋,打算用走的去…,才剛出門,阿娘喂,那大水好像歌仔戲演的水淹金山寺,連進入蕉園的產業道路都被水淹沒,分不清哪裡是路、哪裡是田!」他好幾次試著走到堤岸邊卻被迫折返,心中已經有底:「完了,完了,香蕉可能沒頂了!」

  憂心忡忡的他回家後,又聽到鄰居的呼救聲。「我心想,這幾個種了一輩子香蕉的老戰友,一定是放不下蕉園,擱毋知影大水無情,來得快又急,才會深入園內巡看。那一帶的蕉園離溪流很近,大雨一落,水位上漲得太快,他們才會被水困住…」。

貨卡車當救生艇,搶救受困老農

  雖然已經有人報警,但是看到老農家人緊張的拼命求救,張德明知道不能再等了,顧不得自己蕉園也正在淹水,便邀弟弟一起,再把鄰居朋友也拉出來,打算展開「 3 人救援小組」。出發前他念頭一轉,想到自己平常開到蕉園的柴油貨車底盤比較高,應該還可以當成「水上行舟」的工具。雖然貨車是他最重要的生財工具之一,但他沒有多想,也不敢讓當時人在高雄市的太太知道,便火速開出他的貨卡車,展開救援行動。

  通往蕉園的產業道路高高低低,平日開車就不太好走,在大水的重重壓力下,更是寸步難行,即便油門催得呼呼作響,車子卻只能一寸一寸地龜速前進。朋友受不了危急的壓力,一直叫著:「不要再前進了!」可是,張德明一想到 3 位老農朋友就被困在前方不遠處,「不管了,拼了命也要把車子開進去,把他們救出來。」

  憑著這股積極救人的信心,再加上常年在蕉園穿梭的經驗,貨車在完全分不清道路與溝渠的大片蕉園中,硬是衝出一條水路。更驚險的是,積水上漲的速度比車子更快,片刻間已淹過輪胎、底盤、車身…,就在貨車即將沒頂之前,他們終於到達蕉園,在千鈞一髮之際救出 3 位蕉農。

  獲救的老友恍如隔世般,老淚縱橫地緊緊抱著他們。張德明回憶說:「當時大家都說:『太危險了,還是等警察來救人吧』,我們不顧大家反對,衝進去救人,事後雖然被家人罵了一頓,但是,當我在風雨中拉住老友的手,這一幕帶給我的悸動,是一輩子都忘不了的,我更確信自己做了對的事。」純樸的他還打趣說:「沒辦法,在旗山種香蕉的人當中,我算是最『幼齒』的,當然是我去救人囉!」

漂流木止步,樂觀看待自身災情

  當張德明忙著搶救人命時,他的蕉園正經歷風雨的摧殘。莫拉克引爆的山洪土石流將大量漂流木沖刷下山,佈滿了整個旗山地區,許多蕉園都變成「漂流木大觀園」。 8 月 11 日,大雨總算稍微停止,張德明出門一看,道路積水極深,「水路」上佈滿了從山上流下來的漂流木,車子沒辦法開,只能冒險用走的,幾乎是邊走邊跳的進入蕉園察看。

  雖然已經有心理準備,但第一眼看到自己費心維護的蕉園內深及膝蓋的淤泥,多少還是會心疼。然而,多年來「看天吃飯」的經驗,許多農民已培養出一種務實、堅強且樂觀的特質,張德明也不例外。面對滿目瘡痍的蕉園,他發揮一貫的正向思考:「真神奇,漂流木只漂到我香蕉園前方大約 50 公尺處就停下來了,我的香蕉沒有被漂流木撞倒喔,比起其他受災慘重的同業,實在太幸運了!我很感謝老天爺留一條生路給我。」

  而災後受損的道路橋樑還沒有全通,他每天從高雄市到旗山蕉園,要從國道十號接國道三號,繞道屏東縣的九如、里港,才能到達高雄縣旗山鎮,一趟要多花半個小時以上的車程。對此,他也引用黃俊雄布袋戲台詞,向太太、兒子說:「內山做大水─流杉(劉三),莫法度。」

  看到許多機具都被水沖毀,他自我安慰說:「這是陳雷打死火雞,沒法度啊!」(陳雷是村中前人名字,引申為台語的雷公打雷,意為農家對天災的莫可奈何),樂觀的本性沒有因為災損而自怨自艾,還能從中找到值得慶賀的部分:「幸好我家小圃場上的西德製深水馬達不怕水,還可以用,是不幸中的好運了。」

出動生力軍,趕赴「春天之約」

  為了趕上隔年春天的香蕉最佳種植時機,政府在災後第一時間出動國軍弟兄,協助蕉農清理家園,這對人力缺乏、人口老化的旗山地區而言,是最即時的「生力軍」。張德明說,這些年輕的孩子好像老農的阿孫,沒有任何怨言,賣力地工作,從不要求農家提供食物,甚至連水都自己帶來,讓一向都靠中老年人力的農村頓時充滿青春活力,也讓蕉農們倍感溫暖:「若冇阿兵哥相助,阮大家真的袂哭無目屎了…。」

  災後 2 週,積水完全退去之後,林務局即刻展開清除漂流木的工作,不但出動大型貨車,縣政府農業局也支援相當多人力。為了趕赴大自然和香蕉的「春天之約」,無論中央或地方,農民或軍人,大家發揮團結合作的力量,努力讓蕉園恢復生產。從受損機械送修、把農耕工具復原、整理受損香蕉園,到政府提供支柱、套袋、肥料等的補貼或發放,所有重建工作都在一個月內完成,讓這個台灣香蕉大本營準時赴約。

  而張德明認為自己的受災比較輕,並沒有依賴太多軍方人力支援,帶著弟弟徒手清除汙泥,一邊工作一邊談笑來紓解疲憊的身心。例如,當他們把泡在小圃場水池中,收成時用來包香蕉的棉被撈起來時,棉被因吃水變得很重,他就開玩笑說:「厚!這簡直比死人還重咧!」但 50 條棉被是香蕉採收時的必需品,他還是一件件慢慢清洗、全部晒乾收好。

香蕉界的博士和「博士博」

  災後,旗山蕉農經常互相探望,聊聊香蕉種植新技術,互相鼓勵要向前看,不再回想水災的慘況。雖然張德明自謙說:「我種一世人的香蕉,也不會做其他事」,但農民朋友就是這麼樂觀、這麼敬天愛自然,他們不會整天坐著埋怨老天不疼愛農民,反而感恩土地提供給他們耕作的機會,也樂意提供自身經驗來研究各種改進生產的方法,更感謝災後技術服務團指導大家如何使用有機肥,以及香蕉研究所補助健康新蕉苗。

  張德明說,香蕉研究所有許多真正的博士,專門指導蕉農,而農民也有很多「博士博」,很會吸收新知識與自己的經驗融合發展,「這也算是社會大學啦!」擔任青果社代表的他自我期許,要做蕉農的模範,盡心照顧的香蕉交到青果社時,一定保護得完好無缺,品質也經得起檢驗。

  走在蕉園裡,張德明摸著沒有被風雨毀壞的香蕉株,無限疼惜地說:「農作物本身也在努力與大自然共存,它們還在努力的繁衍下一代,所以,我每天都要把蕉園整理得清清爽爽,讓香蕉株吸飽充足的陽光,快樂地成長。」災後技術服務團以他的蕉園做為示範及實驗區,他從來不會推辭,平時也和蕉農朋友聯繫,討論誰的蕉園比較適合哪個品種的蕉苗,幫助大家一起重新站起來,這是他回報栽培他一輩子的土地最好的方式。

期待春再來

  莫拉克重創南台灣,隔年夏天,當旗山的蕉園恢復秩序,香蕉總算開始生產時,雲林等地區由柳丁轉作的香蕉也開始收成了。生產過剩導致價格大幅下跌,許多受風災重擊的年長蕉農決定放棄不種香蕉了,這樣的老蕉農在旗山就有五、六十人之多。

  張德明認為,農業單位除了鼓勵使用有機肥料之外,還應該要全面性的展開供需調查與產銷規劃,配合農村人力越來越不足的情形,指導農民調整節省人力的栽培方式,否則,農友除了一次次面對天災的打擊外,還要為市場供需影響價格而憂心,也難怪台灣農業經營越來越困難。

  張德明最愛他所種植的台蕉一號,由於他每天用心的整理蕉園、施肥、噴藥防蟲害、為香蕉豎立防風支柱,而且一直與香蕉種植技術輔導人員保持聯繫,隨時都注意香蕉生長狀況,目前正在期待品質最優的冬蕉收成。他認為農友自己也要做產期的調節規劃,若能配合青果社,積極爭取外銷市場,品質優良的台灣香蕉不可能就此沒落,他期待在產、銷、栽培等各方面形成完整環節後,可以再創香蕉王國的第二春。

颱風季節每株香蕉都要綁柱子固定

颱風季節每株香蕉都要綁柱子固定

張德明進出蕉園都得經過崎嶇泥濘的小路

張德明進出蕉園都得經過崎嶇泥濘的小路

生性樂觀的張德明,面對香蕉產地價格低迷,依舊笑開懷

生性樂觀的張德明,面對香蕉產地價格低迷,依舊笑開懷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100-10-18:8,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