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蘭陽山林步道情~林務局羅東林管處自然步道諮審小組

人事室

  構築步道的原始想法,是把台灣看成一條魚,形同脊骨的中央山脈是脊梁步道,也就是國家步道;兩旁魚骨狀的步道,就是區域步道。如果步道系統建構完成,從中央山脈上去,可選擇從任何一條支線下來,循步道前行,就能盡覽台灣山林之美。

  民國 90 年研擬國家步道計畫時,當時林務局育樂組長林鴻忠是重要推手;一年後,當計畫要正式執行,他奉派至羅東林管處接掌處長職務,於是,羅東林管處成了步道計畫的領頭羊。

  萬事起頭難,在大家尚無經驗時,羅東林管處一群熱愛山林的夥伴,替建造自然步道鳴了第一槍!

集合眾人才智挑戰沒做過的事

  有鑑於以前開的步道,常被批評成「山中的大拉鍊」,這次,自然步道被賦予深切期許,希望以既有的路徑為基礎,找出特有的內涵,打造具有歷史、文化、生態、生命和靈魂的步道。專家學者擔心,若採用傳統發包方式,這目標恐怕很難達成,因此建議改採統包方式。

  統包的精神,在於政府提出預算,由前來投標的廠商結合不同專業,針對步道提出服務建議書,再由評選委員會審核構想、計畫、特色等是否完備。在此情況下,廠商勢必得將較大比例的經費,投注在資源調查和創意設計上,這也是政府和學者專家所期盼的。

  為了克服「無前例可循」的壓力,當務之急,趕緊率先成立「自然步道諮審小組」, 把具有森林、植群、動物、生態、景觀、解說、工程各類專長的 15 位夥伴召募在一起,團結力量大,集合眾人才智,創擬「統包前置作業要點」,並且為了讓自然步道統包作業符合「專業、公平、公正」的原則,設立評選委員會,其中專家學者廣泛參與,人數須達三分之二以上。

  步道小組不願坐著等待廠商的建議書,他們認為,如果自己不清楚步道的現實狀況,說什麼都只是紙上談兵。小組成員決定走入山中初勘,把整條路從頭到尾走一遍。

一條來回一個半小時的步道,初勘要走七小時

  初勘不能走馬看花,小組成員各自分派了任務,有人負責記錄在幾公里處聽到鳥叫聲,規劃設立鳥類解說牌;有人發現在幾公里處有黃鼠狼來喝水的蹤跡,所以備註此處施工應特別小心;有人觀察幾公里處是個很棒的景點,趕緊畫下草圖,註明哪裡要設立眺望台…。就這樣,完工後一個半小時可來回的步道,初勘時竟得走上 7 小時。

  初勘所走的路,狀況超乎大家的想像:有時無橋可過,必須繞行溪谷;有時無路可走,得用繩索上下山壁;有時唯一的通道,是廢棄腐朽的蹦蹦車軌道,還得匍匐前進。走到終點,夥伴們席地而坐,開始熱烈討論沿途的觀察,彼此交換意見,就在林蔭深處,小組成員勾勒出夢幻步道的藍圖,從第一條松羅步道,乃至之後的每一條步道,創意發想都是這樣「走」出來的。

自然步道,貴在「自然」

  羅東林管處秘書邱惠玲女士,當時擔任育樂課長,也是自然步道諮審小組的成員。她告訴我們,初勘以小組成員為主,若是行經村落的社區步道,初勘時會邀鄉公所、當地居民一起參與,傾聽在地的想法和需求。

整建步道時,就地取材是最理想的做法,可避免生態破壞和突兀感,希望多用當地的竹子、木頭或石頭,取代水泥、金屬、壓克力;如果是古道,還要保留它的歷史原味,太過現代、前衛的元素就不宜出現。

以往工程單位施工,在自然區那種遇樹砍樹、不懂得尊重迴避的操作已落伍,羅東林管處重新教育廠商,務必把尊重生態放在第一位,遇樹就該繞路,儘量別去打擾山林間的生物。

「各種動植物本來就住在那裡,我們只是借個道,來此欣賞美景。」邱惠玲說:「自然步道貴在自然,否則就失去它的風味。」

步道的排水工程攸關是否容易毀壞及日後維修,傳統工法用水泥處理,施工簡單,但不透水不符生態,這不是羅東林管處要的。當小野溪變成大溪流,要處理過水路面問題,得挖開下方填大石頭,然後再以小卵石、土壤或木屑鋪設表層,因石頭之間有縫隙,留了路給水走,水才不會橫衝直撞把步道沖毀。

要確知施工有沒有做好,下雨時看最準,管他天雨路滑,小組成員趕緊出發,衝上山去看水路。

堅持不設廁所,被旅客罵了一年

一條步道的完成,影響是很深遠的。這條步道,將市區的人引導至山林,也將生機帶給了當地居民。

以新寮步道為例,以前會有遊客來溪谷烤肉,無人管理,居民打開水龍頭,水面不時會浮著油花。步道開通後,假日常有遊覽車湧入,帶來無窮商機,卻因總量管制人數並禁止野炊,水質竟變得更乾淨。當颱風把步道沖毀,當地的生意剩不到 3 成,居民們才理解步道的重要,承諾等步道重新整建完成,全村要一起認養步道,並參與遊客管制的工作。

至於朝陽社區,這個小漁村原本只剩老人和小孩,自從有了朝陽步道配合羅東林管處輔導的社區林業計畫營造生態村之雛形,遊客走進來,消費就在社區,很多子弟回鄉,家園又重新圓滿了。對村民來說,朝陽步道既是賴以營生的命脈,也是指引孩子回家的路。

每條步道有自己的特色,才能深受歡迎。羅東林管處從 91 年至 98 年,共完成 18 條步道,委託學術單位做效益評估和經濟調查,得知一年總人次 130 萬,每年為宜蘭地區創造 20 億的產值。

因這些成功的例子,小組成員去現場勘查時,竟見到全村村民扶老攜幼來歡迎;他們把希望寄託於林管處,希望下一條步道,能讓他們的村子風生水起。

考量到環保生態,步道途中不設洗手間、禁止攜帶寵物,這份堅持被遊客批評了整整一年,林管處人員報告也寫到手軟。

「我們建議遊客進入步道前,先在設施區上洗手間。如果途中真的很急,請向動物學習,到隱密處挖個洞,上過之後用土埋起來,上面用葉子蓋著。這樣分散式的排遺,大自然有能力處理,若太集中只會變成污染。」邱惠玲如此勸導遊客:「我們不方便一下,換到這片美景能繼續保存,大自然和當地居民都會謝謝你。」「自然步道區與一般都會型的公園,在法源、設置的基本功能及環境特性上皆具相當程度的區隔,為確實保護並尊重當地原生動物的棲息環境,從事生態旅遊的守則之一,就是禁止攜帶寵物。」

走過千山萬水,人的故事也美

自然步道諮審小組走過千山萬水,留下說不完的故事。

經過腐朽的木棧橋時,有同仁不小心失足,幸好有鮪魚肚卡著,才沒釀成不幸。這位大哥聲稱自己再也不減肥了,因為鮪魚肚是他的救命恩人。

在積雪盈尺的步道上,大家小心翼翼向前行,有位女同事特別辛苦,因為她一路摔跤,以 21 次居小組成員之冠。

編印《蘭陽山林步道情》一書,小組同仁分工撰稿、選圖,往返修改十幾次,弄到廠商想打退堂鼓,連錢都不要了。品質是磨出來的,這本書後來印了五刷,四度榮獲行政院甄選,代表國家參加法蘭克福、北京、萊比錫等國際書展。

幾年下來,小組成員裡,學動物的懂了景觀,學森林的懂了工程,學工程的懂了生態。這美好的一仗,自然步道諮審小組已打過,留下太平山步道群、社區步道群,為輝煌的一頁做見證。

自然步道貴在自然,把尊重生態放在第一位

自然步道貴在自然,把尊重生態放在第一位

步道初勘後,筋疲力盡的笑容更顯燦爛

步道初勘後,筋疲力盡的笑容更顯燦爛

尋找桃花源,眺望山林之美  尋找桃花源,眺望山林之美

尋找桃花源,眺望山林之美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100-12-19:8,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