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以App應用軟體模式架構導入茶業推廣行銷之初探

茶業改良場 王孟瑜.
私立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系專案助理 賴振民

. 前言

  台灣 200 餘年來茶業之發展,歷經清代 、日治、到國民政府時期,茶 葉一直是極 重要的經濟 作 物 之一 ,台灣茶樹栽培和製茶技術源於清代,由福建引進茶樹種及製茶師 父 , 從清代時期盛極一時之烏龍茶、包種茶 ,至日據時期阿薩姆茶種之引進,所製造出的紅茶,以及 國民政府時期 之綠茶外銷, 台灣茶 業 已發展到一個極致的領域,受到 國內 外許多熱愛品茗人士歡迎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茶業改良場, 2006 )。

  茶葉為 東方之 重要飲品, 除作為飲品,亦有保健功效,更 有其高深的茶道學問 與茶藝文化 ,但卻缺乏 「 整體行銷推廣 」 之策略 。 目前僅 由個別茶農、公會或各茶區辦理製茶或優良茶比賽促銷活動、農委會所辦理之農產品促銷展覽活動等 行銷方式 。茶葉在台灣的 栽培管理與製造技術上 已 相 當 的成熟, 但一般消費者對台灣特色茶並無正確的基礎認識,且 目前在茶業的推廣與知識建立上,仍處於 「 專家模式 」 ,由少數之專家學者建立 專業 之知識庫 。然而茶 農 及消費者 的生活經驗也不容忽視, 因此, 若 能將其經驗納入至整合茶業資料庫平台中,順應手機、電子通訊之風潮,將我國優良的茶業技術和茶園環境整合於行銷推廣上(圖 1 、圖 2 ),並 建置 專 屬於茶業的 App 應用軟體推廣服務 ,將 可 使我國已成熟之茶業技術發展, 朝 向行銷推廣茶業之 進程 方向邁進。

. 我國茶 資源 推廣概況 及現況之問題

(一) 業之 資源

  台灣 茶 葉之 栽培管理與製造技術 已 相 當 成熟, 不管在技術傳承或知識建置上,都需要透過文字記錄加以推廣,而使該產業蓬勃發展,台灣茶學在資源資料庫之建置上,可分為兩部分來討論,一部分為 茶學出版品,包含茶學雜誌、書籍、特刊、小冊、錄影帶等;另一部分為茶學之網路資源,討論如下:

1. 茶學出版品

  台灣茶學近 60 年之出版品,仍以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茶業改良場所出版之刊物為大宗,包含台灣茶葉產製技術、茶葉行銷與推廣、茶藝文化的雜誌、書籍、特刊、小冊、錄影帶等。在茶學雜誌方面,茶業改良場所出版之《茶業專訊》、《年報》、《台灣茶業研究彙報》、《茶情雙月刊》等 4 種茶學雜誌;台灣區製茶工業同業公會所出版之《茶訊》、陸羽茶藝中心所出版之《茶藝月刊》,以及民間單位所出版之《紫玉金砂》等(賴正南、蘇雅惠, 2004 )。

  在茶書籍方面,茶業改良場也不定期出版各類茶業推廣書籍、特刊、小冊、摺頁等,另外坊間也出版不少相關茶書籍。在茶錄影帶方面,茶業改良場從民國 79 年起即出版一系列茶學錄影帶,而天仁茶藝文化基金會亦出版『茶藝生活』錄影帶,以及陸羽茶藝中心所出版『現代茶藝大觀』之錄影帶等(賴正南、蘇雅惠, 2004 )。

2. 茶學網路資源

  在網路資源方面,包含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知識入口網、農業知識管理網絡系統,以及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茶業改良場的茶葉知識入口網、 優質 茶 業資訊網 、 台 灣 茶 國際行銷資訊 、 專家系統 等資料庫官網,內容以茶葉之產製技術、推廣教育等事宜為主。茶商、茶農、茶廠及嗜好茶飲品之達人,或茶協會、茶公會等單位所建置之網頁內容,則是以茶的專業知識及其本身所生產、銷售的茶葉產品或副加工品為主(表 1 )。

表 1 台灣茶業網路資源

表 1 台灣茶業網路資源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二)茶業之推廣

  我們可以很輕易的獲得各種咖啡介紹的資訊,乃因為咖啡在市面上之行銷推廣做的相當成功 。 然而茶葉為我國重要的飲品,但卻缺乏整體行銷推廣之策略, 普遍消費者對於台灣種茶地區,在不同時間點製造不同之茶等資訊並不清楚, 目前僅 由茶農、公會或各茶區辦理製茶或優良茶比賽促銷活動、農委會所辦理之農產品促銷展覽活動等相關單位團體 較有其行銷方式 。茶業改良場為代表政府之專業單位,其對於茶業推廣工作也積極做適當的調整,服務對象亦已由茶農擴及國內外消費者,工作項目如加速培育優良新品種育苗推廣,以更新衰老茶樹;辦理茶業試驗成果推廣活動,以供茶農實際運用及宣導農業政策與技術新知;積極擴充教學設備,充實教學內容,針對茶農及對茶業有深厚興趣之社會人士加強辦理教育訓練;編印各類推廣書刊,免費寄送茶農及消費者供參考運用;引導國內外訪客參觀本場及安排詳細完整的解說;迅速處理問題詢問及資料索閱等(楊盛勳, 2009 )。因此, 茶業之行銷推廣是以茶農或茶商為對象,而國人對於台灣之特色茶並無一基礎的認識

  綜上所述,我國茶業 缺乏整體行銷推廣策略, 且行銷推廣太過分散,目前僅由茶協會、公會、農委會等單位團體在辦理, 這使愛品茶之國內外消費者對台灣特色茶不僅無法有一基礎認識外,還必須透過各單位的網站才能得知相關訊息對消費者而言並不方便,且有其侷限性,而茶葉為東方重要飲品,在生產製造上有一定之技術(圖 3 、圖 4 ),若能結合茶葉「在地化產業」優勢,並運用 App 應用軟體資訊架構行銷推廣台灣之茶葉,讓消費者方便搜尋全台各茶區等,以 使 我國茶業作 有效之全面性推廣,不僅有助於產業之發展,更有助於農業之經濟發展。

(三)現況之問題

  台灣茶學之出版品 琳琅 滿目,除了書面資料外,網路資源也相當多元,但以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茶業改良場所出版的刊物及其所建置之網路資源為大宗 。綜觀我國茶業相關資訊,其在資料庫之建置上仍以「專家模式」為主,茶農或相關專業人士等並無法將其相關茶業技術或經驗做分享、討論;由於資料分散於網路各處,目前仍缺乏讓大眾瞭解茶產業之「大眾模式」整合資料庫。

  在網路資源及 行銷推廣 方面, 農委會等機關之網路資源 內容,以茶葉之產製技術、推廣教育等事宜為主;另由茶商、茶農、茶廠及嗜好茶飲品之達人,或者由茶協會、茶公會等單位所建置之網頁內容,則以茶的專業知識及其本身所生產、銷售的茶葉產品或副加工品為主,以上機關團體所呈現之資源較偏重於茶葉知識的專業性,其行銷推廣上較侷限於專業或嗜好品茶人士為對象, 而由 統一超商、全家等便利商店透過媒體廣告行銷茶飲料給一般消費者。 我國茶缺乏整體行銷推廣策略, 且行銷推廣太過分散, 消費者對台灣特色茶不僅無法有一基礎認識外,還必須透過各單位的網站才能得知相關訊息, 目前 並無一茶業 相關 之「整合平台」 。

. 整合資訊平台架構 與 App 應用軟體

  基於前述 分析說明可知 ,目前茶業 資訊之問題,乃是 網路資源分散,且亦無良好的整合平台 與整體行銷推廣。因此 本文提出整合資訊平台架構 與 App S tore 應用軟體行銷推廣 之模式 ,以瞭解其如何集結民眾之智慧來共同建立資料庫, 使得 資料 在 建立上不僅正確亦很快速, 並說明 App 應用軟體 之相關應用技術 如下:

(一) 整合資訊平台架構

  其主要建置之整合資訊平台架構,可參酌 維基百科 之建置模式 及特點 ,它 是民主制、精英制、獨裁制的混合,通常大部分的內容 以 「由下而上」之參與模式,透過由普通網友的討論、修改,可謂為民 眾 參與的形式, 但其 維基管理員 可 因特殊、適當的理由而解除部分限制,例如修改首頁、刪除不適當的條目或封禁使用者 ( 王孟瑜、賴振民, 2011 ) 。 因此 ,整合資訊平台架構 乃是資訊整合之基礎,透過共同的參與編撰網路軟體技術,讓資訊得以更快速的方式相互流通,集合眾力而形成整合資訊平台,並且透過 管理員 不定期維護管理該平台,以健全該平台之正常維運模式。

(二) A pp store 應用軟體商店

1. 簡介

  App Store (應用軟體商店,是英文 application store 的簡寫),亦是 蘋果公司 ( Apple )為 iPhone 、 iPod Touch 及 iPad 等產品用戶所創建的網路平台,讓 Apple 的使用者可透過 App Store 平台,去下載經過授權的第三方軟體,即向 iPhone 、 iPod Touch 和 iPad 等使用者,提供第三方所研發的應用軟體服務, Apple 產品用戶可透過 App Store 將軟體直接下載到 iPhone 、 iPod Touch 和 iPad 等產品來使用,其應用軟體有些可免費下載,有些則需收費,而軟體開發者即可透過 App Store 提供自身所設計之軟體。目前 App Store 之軟體已有上萬種,包括 Angry Birds (憤怒鳥)、 WorldCard (蒙恬名片王)等軟體(表 2 ),這是蘋果公司將網路與手機相融合的新型經營模式(維基百科, 2011 )。

表 2 App Store 應用軟體商店擁有各種類的軟體

表2 App Store應用軟體商店擁有各種類的軟體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2. 良好整合平台
  App Store就如同Yahoo的拍賣網,提供一銷售平台,讓第三方透過App Store提供個人所開發之軟體,而Apple之iPhone、iPod Touch和iPad等產品用戶,需付費或免費地透過App Store平台,瀏覽或下載所需之應用軟體服務,這對消費者而言,只需透過單一整合平台即可下載個人所需,目前App Store平台提供英文、日文、繁體字、簡體字等服務,但以英文為大宗。
3. 民眾參與軟體之設計
以往電腦公司在設計軟體時,都是由公司所聘請之工程師進行設計,其技術上相對於App Store較屬封閉,因其是由少數專家所設計程式,但App Store除了公司內之工程師之外,基本上不需具有特殊的資格,只要設計出之軟體能受到消費者之喜愛,任何民眾都可參與軟體設計,不一定要屬於電腦公司內之工程師才能設計軟體,軟體開發者亦非必是公司行號,這使軟體開發者參與其中的積極性高漲。而消費者購買應用軟體所支付的費用,由蘋果(Apple)與開發者依30%、70%比率分帳,即共同參與設計也一同分享利得,如此「參與式」的行銷策略也使App Store在短短2年間,創造上億元之效益,不僅功能強大,應用範圍更廣。
4. 使用者付費之收費制度
台灣的消費者在購買有形之物體,必需支付一定費用,為理所當然之事,但對於購買智慧財產權需收取一定費用,這對消費者而言仍無概念,尤其在軟體面,目前仍以盜版或免費下載軟體為主。而App Store平台之產品用戶下載所需之軟體,有些基本款軟體提供免費下載,但仍有許多軟體需收費,消費者可依個人需求自行選定,以購買第三方所研發設計之軟體,此為使用者付費制度。例如,名片王標準版收費5.99美元,進階版收費9.99美元。
5. 有效之維運管理
蘋果公司建立了一套完善之管理機制,對軟體開發者所提供之軟體進行審核,以有效維護軟體開發者及消費者雙方之權利,不僅讓軟體開發者可盡情發揮其專長,亦可讓消費者依其個人喜好,方便有效地透過App Store做選擇使用,例如消費者透過App Store下載應用軟體時,將提供7天的試用鑑賞期,並讓消費者在期限內無條件解約退費等機制,或者,App Store平台設計上就必須防止不當軟體下載或盜版情形,以使軟體開發者能享有智慧財產權之利益等,以有效之經營管理維護。


四. 運用整合茶業資訊平台建置台茶行動導覽及維運模式
  如前所述,我國不僅茶產業技術進步,茶業資訊資料亦相當豐富,但是各項資訊散亂於四處,無一整合之茶業資訊平台。因此,建議可以先整合茶業之資訊,例如將內容分成「專家資訊」與「民眾資訊」兩部分,在專家資訊部分可以透過技術知識的交流,打破傳統密藏技術之習,以相互提升現有各家茶業技術所遇到的瓶頸;而在民眾資訊方面則可以提供民眾認識茶業之相關資訊。待資訊整合完成後,再透過App應用軟體之技術,將整合茶業平台之資訊透過行動資訊導覽,讓民眾可以更容易獲得茶業之相關知識,也讓茶業之推廣與行動資訊相結合,將傳統技術推廣的面向,導向大眾茶業知識之宣傳行銷,提高茶業市場之需求,行銷我國優良之茶產業,其行動資訊化亦將有助於茶產業向外行銷推廣。以下則依其資訊平台之建置順序說明如下:
(一)先整合茶業資料平台
  目前茶業之相關網路資源仍屬分散,各相關單位、團體、店家等皆在自行所建置之網站上公布訊息或其他相關網路平台做行銷推廣,使大眾消費族群對台灣特色茶等無清楚正確的認識,彼等都是透過媒體廣告或者透過各店家行銷各自的產品,然茶葉是我國傳統之飲料,全台近六成之消費者有常喝茶之習慣。資料訊息豐富卻散落在各處,因此整合之初必先建立一「整合茶業資料平台」,讓相關資訊可以整合於其中,並且將其依使用者(如技術專家、一般民眾)與內容的不同分門別類,使資料庫平台完整有序,透過技術知識的交流,讓茶業技術與行銷推廣之整合提升。

(二)再結合App應用軟體技術
  本文嘗試模擬以App應用軟體建置屬於茶業界之台茶行動導覽架構,其主要假設針對大眾消費者之行動導覽,研擬內容架構(圖5),包含二個主題,主題一「台灣特色茶」,呈現全台各地茶區與茶區之簡單介紹,並結合google地圖功能來偵測最近茶區,及各地茶區在不同時間製造不同茶等內容;主題二「茶村市集」,陳列當年度全台各地區茶葉展售與茶業教學等相關活動及時間、地點等內容。

(三)後續整合平台之維運模式
  經由整合平台之建置,以及與App應用軟體之結合,即可建置完成此系統架構,但由於茶業技術和知識不斷的推陳出新,加上資訊的整合更有助於其發展,因此後續的維護管理更顯重要。雖假設模擬建置之台茶行動導覽將建立簡單便利易操作之介面,讓消費者可方便即時之使用,更可提供免費下載,使國內外消費者對台灣特色茶有一基礎認識,並隨時瞭解掌握市場動向,更可隨著茶業整合平台的不定期更新,推出更新版的台茶行動導覽資料,讓大眾不僅瞭解茶葉知識,更可掌握本土茶產業之發展。
另外由於科技技術不斷進步,茶業資訊平台與軟體之發展應考慮到各種不同作業系統(手機、平板電腦、筆記型電腦)使用者之規劃,時時求新求變,因應各項科學技術之進步轉變,以便利各項資訊流通之使用。


五. 結論與建議
  茶業年產值與市場值近百億元,為少數仍有強大競爭與獲利能力之重點農業之一。96年研究調查結果顯示,全台有近六成消費者常喝茶,喝茶的主要類別為包種茶與烏龍茶類(賴正南、楊盛勳,2008)。茶葉為我國重要的飲品,且因為不同氣候環境條件因素,使得台灣各地發展出地方特色茶,加上我國向來茶業技術優良,不僅茶農有一流的栽培技術,亦有官方的茶業改良場不斷研發出各項新技術與品種,使得我國出產的茶葉品質相當優良。
西方的咖啡之所以可以行銷全世界,其不僅有優良的栽培與烘焙技術,更有一套能讓大眾喜歡和輕易認識的「整體行銷策略」。反觀東方的茶業發展,其發展之歷史與技術皆相當悠久,尤其我國更有超越其他國家之各項優良技術,但也由於長期以來著重於技術精進之研發,卻忽略後端重要的外部整體行銷推廣策略,使得個別的茶產業只能各自行銷(目前僅由個別茶農、公會或由各茶區辦理製茶或優良茶比賽促銷活動,及農委會所辦理之農產品促銷展覽之活動等)。
因此,使得整體行銷推廣活動訊息處於多頭馬車般的「分散行銷狀態」,一般消費者不僅對台灣特色茶無法有一基礎認識外,還必須透過搜尋分散在各單位的網站,才能夠得知相關資訊。值此資訊整合的時代,若能透過資訊整合平台之建置與App Store應用軟體結合相關茶業資訊與活動推廣,並建置專屬於茶業的行動導覽系統,結合台灣茶葉「在地化優質產業」優勢,將使我國已成熟之茶業技術發展,向外部行銷推廣茶業之方向邁進。而目前的科技商品更已進入到軟體應用的雲端科技網路時代,過去僅著重於產品本身及技術之提升,顯然無法因應快速變遷的時代潮流,資訊網路發展至今,我們應更加思考如何將其有效運用科技於傳統茶產業上,使其相互結合,並開始著重發展整合行銷推廣之層面,讓茶產業得以突破技術瓶頸的枷鎖,而能夠蛻變後再發展。


參考文獻
1. Apple store,2011,http://store.apple.com/tw
2.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茶業改良場,2006,臺茶發展史略,茶作栽培技術,桃園: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茶業改良場,p.1-5。
3. 楊盛勳,2009,茶業推廣,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茶業改良場九十八年年報,p.167-168。
4. 維基百科,2011,http://zh.wikipedia.org/wiki/App_store。
5. 賴正南、楊盛勳,2008,消費者對茶葉品牌之認知與接受程度調查研究,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茶業改良場九十七年年報,p.146。
6. 賴正南、蘇雅惠,2004,三十年來茶藝文化發展對社會及茶產業之影響及展望,臺灣茶業研究彙報,第23號,桃園,農委會茶業改良場。
7. 王孟瑜、賴振民,2011,運用維基百科模式架構建置農村資源資料庫,農政與農情,第224期,p.75-79。

優良的人工日光萎凋茶葉技術(王孟瑜攝)
優良的人工日光萎凋茶葉技術(王孟瑜攝)

良好的茶園休閒環境(王孟瑜攝)


良好的茶園休閒環境(王孟瑜攝)

優良的茶葉種植技術(王孟瑜攝)


優良的茶葉種植技術(王孟瑜攝)

良好的紅茶萎凋技術(王孟瑜攝)


良好的紅茶萎凋技術(王孟瑜攝)

良好的紅茶萎凋技術(王孟瑜攝)
台茶行動導覽模擬架構圖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100-12-19:15,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