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台灣水田公益機能評估與實例探討計畫執行成果

農水處 楊晁晟

壹 . 前言

  在台灣農業生態系統中,水稻田仍為最重要的一環,水稻田除了傳統之糧食生產功能外,尚具有安定河川流況、調蓄暴雨洪水以減低下游排水尖峰流量、涵養地下水源、淨化水質、調節微氣候、防止土壤沖蝕、洗鹽及提供水鳥庇護、繁殖、覓食場所等生態性機能,也具有提供農村美麗景觀及良好居住環境等生活機能。

  惟近年隨著國民飲食習慣改變及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進口稻米價位優勢,造成我國稻作栽植面積逐年減少,且近年來水資源缺乏問題,外界常以農業產值偏低為由,要求農業部門將農地及農業水資源釋出。為了避免水稻田因生產功能降低,而實施休耕、轉作、農地釋出等因素未妥善管理時,造成生態環境之負面影響,必須就水田之公益機能加以量化評估,期能使社會大眾對於水田外部效益,有進一步的認識。

. 水田公益機能評估及研究成果

  為喚起國人重視水田經營環境維護與水田多元功能的價值,自 2006 年起,行政院農委會特委託台灣大學團隊,進行水田三生機能外部效益之量化分析,探討水田除「生產」功能外,有關「生活」及「生態」公益機能量化效益研究,茲就各項分析結果,簡要概述如下︰

一 . 水田對於「生活」效益量化指標

(一)氣溫調節

  根據農業工程研究中心譚智宏博士 2004 年之「水田於農業及都會區域溫度和緩之評估」,利用 2004 年 10 月 8 日之衛星影像資料,進行土地利用及地表溫度推演,發現桃園、新竹、宜蘭等地區水田區域之平均溫度約為 23.8 ℃(屬舒適範圍)、都會區則為 30.9 ℃(屬悶熱範圍),顯示水田區域之溫度較都會區低 7.15 ℃,可見水田對於區域溫度涼化之效果顯著。

  另根據台灣大學吳富春教授 2003 年之研究,以現地實測資料推算水稻田耕種期間每公頃土地消耗蒸發潛熱功率,上午 10 時至下午 2 時共計 5,127 千瓦,其中以下午 1 時為最高,利用線性外差推算自上午 9 時至下午 5 時共計 8 小時之蒸發潛熱,並換算成冷氣開機度數,水稻種植期間每公頃約可節省 8,033 度電。

(二)吸收溫室氣體

  水田對於溫室氣體之吸收,係透過大面積作物栽培吸收二氧化碳,對於減少溫室氣體及淨化塵芥具有顯著功效,依據吳富春教授 2004 年以二氧化碳流通量模式,估計關渡地區水田之二氧化碳吸收量,第 1 期作每公頃水田每日約可吸收 715 公斤 / 日二氧化碳、第 2 期作每公頃水田則可吸收 640 公斤 / 日二氧化碳,其效果則相當於吸收台北都會地區 800 輛公車行駛一公里所排放之二氧化碳,另考量水稻田對於大氣之二氧化碳減量有將近 1/4 之效益被土壤釋出之二氧化碳所抵消,其經濟價值以二氧化碳減量成本平均約為 1,937.32 元 / 公噸估算,則每公頃水田吸收二氧化碳效益為 984.4 元 / 日。

(三)農村休閒遊憩

  近年來,國人重視休閒活動,水稻田耕種期間景緻豐富多變、生物種類繁多,提升農村生活品質,更為假日休閒及生態旅遊之極佳場所,而假日時,休閒遊樂區卻交通壅塞、人滿為患,因此鄰近都會區之農村若能妥善規劃為生態觀光景點,並搭配米食推廣活動,實為國人休閒遊憩之最佳去處,同時可使民眾重新瞭解水田環境所具有之經濟價值,其效益可由下式進行推估。

  遊憩效益 = 每年國內旅遊人次×每人每次旅遊平均花費金額×以休閒遊憩為目的之比例×水田面積占休閒遊憩地區總面積之比例

二 . 水田對於「生態」效益量化指標

(一)調洪蓄水

  水稻田宛如人工濕地,可以大面積蓄水,具顯著之調洪功能(如圖 1 )。水田區在休耕時期可有效提供調蓄洪水之功能。水稻體之阻水效應可調滯洪水於田區內,能有效降低洪峰流量,使得洪水在洪峰過後能緩緩流出水田區。台灣大學張倉榮教授於 2004 年以三維水田區紊流模式,對台北市洲美地區水田特定區之調洪蓄水功能進行實地研究,驗證結果顯示,台灣地區水稻田所具有之調蓄洪水容量約為 3.3 億噸,約等於 1 座翡翠水庫之有效蓄水容量,另台灣大學劉振宇教授以湛水深度( 6 公分)與田埂高度( 20 公分)間之容積估算耕作期間水田所能蓄積之洪水量,其經濟效益以水庫開發之平均原水單價 11.15 元 / 立方公尺為估算基準,計算出水田可發揮 36.8 億元之調洪蓄水經濟效益。

(二)地下水補注

  水田的深層滲漏有補注地下水的作用(如圖 2 )。由劉振宇教授之研究顯示,以現地試驗,配合入滲理論數學模式及現有灌溉制度進行推估,台灣地區農田水利會水稻田灌溉地面積約 38 萬公頃,依據各地水田面積、土壤入滲性質及水稻生長期田面湛水深度變化,估算全省水田地下水補注量每年達 20 億立方公尺,等於 6 座翡翠水庫之有效蓄水容量,對涵養地下水之功效顯著。將以上地下水補注量,乘以水庫開發之原水平均單價每噸 11.15 元,可評估出地下水涵養效益約每年 223 億元。

參 . 未來展望

  依據世界糧農組織( FAO )估計, 2011 年全世界人口已突破 70 億人,復加上全球氣候變遷水文事件極端化,往往造成農業嚴重損失,因此糧食安全供應已成為全球面臨之新挑戰,如何提高糧食生產效能已成為世界各國重要課題,是以在台灣水田耕地面積保育更顯重要性,故近年來所完成之水田內外部經濟價值評估可凸顯水田於生產之外「生活」及「生態」公益機能效益,進一步提升水田存在之價值,做為推廣水田環境永續發展之基石。

  農田水利會灌區內水田可研究以水域進行多元化經營,茲利用農田水利設施與優良水質作為後盾,經營發展休閒農業,提供多樣化之休閒遊憩選擇,並結合當地生態資源與農業生產,迎合現代生活田園體驗之趨勢,以有效發揮三生功能,建立水田長久保存之經營模式。惟近年來大面積休耕造成之外部效益損失乃不容忽視之問題,因此有必要將評估所得之數據與結果向社會大眾說明,讓民眾充分瞭解水田農業之外部機能及多元效益價值,而共同維護水田農業之永續發展環境。

  農業與生態系統密切相關,採取適當的水田保護政策和措施有助於阻止生態系統的退化,確保農業持續發展與糧食安全。未來本會將研擬休耕水田蓄水實施策略,促進休耕水田對於生態維護之積極作為。

圖說

圖 1 水田調洪蓄水示意圖

圖 1 水田調洪蓄水示意圖

圖 2 水田地下水補注涵養示意圖

圖 2 水田地下水補注涵養示意圖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101-01-17:1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