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APEC農業統計與糧食安全資訊建構之簡介

企劃處 周妙芳
農糧署 謝廉一

一 . 前言

  APEC 農業技術合作工作小組( ATCWG ) 於 2011 年 10 月 27 至 28 日在菲律賓首都馬尼拉市 舉行「評估及改善 APEC 會員國農業資料蒐集及傳布」研討會( APEC Workshop to Assess and Improve Agricultural Data Collection and Dissemination by APEC Member Economies ) ,主要目的係 邀集 APEC 各會員國就如何應用農業資料進行政策研擬,並討論如何改善及強化 APEC 各會員國在農業資料蒐集之能力。

  該研討會共有來自 APEC 15 個會員國及民間企業共同參與,共約 50 餘位與會代表參加 。會議除了 由 APEC 會員國分享國家的經驗之外,並由亞洲發展銀行( ADB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 OECD )及 ASEAN (東協)等國際與區域性組織進行報告。經由研討會之分享,針對各國及國際組織在推動農業統計改進及糧食安全資訊之建構有更進一步的瞭解,可做為我國在建構農業統計體系及提升糧食安全資訊與決策之施政參考。

二 . 農業統計與糧食安全資訊建構之相關內容介紹

(一)全球性 的農業統計戰略

  在 2009 年所發布之 21 世紀統計的合作發展報告中,發現國際開發協會( IDA )的會員國中僅不到 10% 國家之統計發展戰略( NSDS )包含農業統計資訊。一般來說,國家統計戰略中關於農業部分品質極低,即使是像糧食安全統計這麼重要的領域亦然。主要因素包括:國家統計發展戰略係以國家統計機關為中心,統計機關與農業部門合作不足、規範整體統計系統之統計法規並不見得適用於農業,或尚未制定統計法令、農業部門缺乏充分技術工具、統計方法和調查體系、農業部門未有統計人員或組織不健全,以及農業統計預算不足等。

  為因應全球暖化、生質能源及環 境衝擊等議題之興起、糧食安全及糧食價 格上升對監視價格波動可靠市場訊息之迫切需要、監測聯合國千禧年發展目標( MDG ),根據 2009 年第 40 屆聯合國安全理事會( UNSC )會議,將由世界銀行與聯合國糧農組織推動「改進農業和農村統計的全球性戰略」。擬定全球性的農業統計戰略 3 個方針,包括國家的資料須充分掌握核心項目,因 約 10 種作物、 4 種畜產品,就占了全球穀類、肉類及纖維之 95% 生產量 ,故國家資料應充分掌握這些核心項目,並擴大其他項目、須 結合農業調查與國家統計體系,採用共同的抽樣架構、調查及普查的架構及資料庫整合以及建立較佳的管理與能力,例如設立足以協調計畫方案、訓練、設備、系統和做法、產品和服務之國家統計委員會。並請糧農組織等研提全球性計畫和非洲、亞太等區域性行動計畫,進行經濟評估、技術指導、訓練及研究、經濟評估及計畫執行等,以促進各國建立永續統計體系。

  亞洲發展銀行( ADB )則以消弭亞太地區貧窮為目標,主要提供農業統計的技術合作,包括強化國家的統計系統、支持農業統計的發展、農業統計改善計畫、促進糧食安全改善農業和鄉村的統計等。因亞洲只有 16 個國家有做全國性的作物調查(其中 11 個是 APEC 會員國)、 20 個國家進行農業普查(其中 4 個是 APEC 會員國),亟需改善農業和鄉村在糧食安全方面的統計,以提供各國更準確且可信賴的農業統計,做出更好的決策支援。

(二)東協糧食安全資訊計畫( AFSIS )

  由於東協( ASEAN )有超過 5 億(或占全球 70% )營養不良人口, ASEAN 國家是全球主要稻米的生產及消費地區,此地區經常遭受國家災害,稻米價格波動,糧食安全存量亦為重要政策,因此,精確且即時的資訊在確保糧食安全扮演關鍵的角色,改善統計將有利於國家發展及糧食安全。東協始於 2001 年 7 月討論 AFSIS 計畫架構,並於當年 10 月第 1 屆 SOM 的 AMAF+3 會議( 農業及林業部長會議) 批准 AFSIS 之提案,於 2002 年則同意計畫的執行規劃。

  AFSIS 第 1 階段為 2003-2007 年的 5 年計畫,該計畫主要目的係透過系統性的資料蒐集、分析及傳布,促進糧食安全規劃和執行,強化區域的糧食安全,改善資訊系統、促進會員國提供資訊和資料分析的能力,增加東協會員國獲得精確和即時資訊的能力,及獲取對政策規劃更有意義的資訊,以加強會員國間更緊密的合作,並由泰國負責執行。

  AFSIS 主要任務包括定期更新糧食安全資料、發布定期預警資訊、貨品展望報告、分析糧食安全及建議的解決方案、檢視並分析國際貿易等。其中區域性糧食安全資料庫,包括 1985-2010 年稻米、玉米、大豆、蔗糖及樹薯 5 項作物的種植和收穫面積、生產量和單位產量、作物期間、農場價格、零售價格、進出口量值、糧食平衡表、生產成本、其他統計資訊(人口、總勞動力、農業勞動力、 GDP 、農業 FDP 、每人年所得、土地使用等)。預警資訊報告之資料則包括估計種植及收穫區域、生產量和單位產量、作物狀況和作物生產條件。另有當期及一年後生產預測,以及農業貨品展望報告,針對東協區域以當期及預測各種作物的狀況,包括:區域、單位產量、生產量、使用情形、庫存、價格及進出口情況等,每年 2 次於 6 月及 12 月公布。

(三)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 OECD )建立農業市場資訊系統( AMIS )

  為降低全球波動水準,減輕價格波動的負面衝擊,加強國際間的協調, 2011 年 7 月 G20 農業部長高峰會已同意將建立一套透明系統「農業市場資訊系統」( AMIS ),以加強國家、國際組織和私人部門在小麥、稻米、玉米及大豆的資料和政策計畫的共同合作,改善國家和國際上資料的可信度與時效性,強化政策對話及危機即時的協調,讓各國可立即得知全球糧食庫存和消費資訊。

  AMIS 秘書處將植基於 FAO 、 OECD 等既存組織,主要將定期提供可信賴、精確和即時的價格資料,供需情形及可能的短期發展與預警、即時蒐集、預測政策發展可能衝擊市場的情況、促進改善統計和資訊、強化國家資訊系統和相關資料庫、導引並促進 AMIS 會員國分享資料和市場資訊、分享改善資料蒐集方法和提供能力建構的指導等。 AMIS 並將建立快速反應論壇,促進危機阻止和決策反應前之早期資訊的交換和討論、並將就影響農業生產量和市場之政策反應和行動提供支援,以增加國際對話。

  其運作模式原則上由參與國政府和私人部門的農業和糧食市場專家參加,每年至少會面 1 次,快速反應論壇視需要每年至少會商一次,在 G20 高峰年會前提出糧食展望及執行進度報告,第一次全面性的全球市場情況及展望預定於 2012 年 6 月提出。

(四)經由會議之研討與分享,綜整摘要之內容

1. APEC 地區 需要更精確、透明化、即時性和可信賴的農業統計資料,且需建構會員國資料蒐集的能力

  具即時性、可及性且透明化的農業統計資料蒐集和傳布系統,有利於 APEC 會員國。在 APEC 會員國中,需要改善農業資料蒐集和傳布系統,以更精確、透明化、即時性和可信賴的農業資料,提供 APEC 各國決策者在糧食安全、貿易和投資方面的使用,支持更好的糧食安全、貿易和投資決策。對於會員國的能力建構是支持 APEC 會員國持續改善農業資料的蒐集和傳布,在 APEC 會員國中有需要對有關資料蒐集和分析的原則、驗證方法、田間調查員的訓練、傳布工具和作法、評估系統和法規修正、確保蒐集資料的保密性等方面的能力予以建構。

2. 國際組織關切 糧食 安全議題,重視亞洲地區的貧窮問題、農業之發展及成長將能快速降低貧窮比率

  亞洲貧窮人口占全球飢餓人口的 67% , FAO 、 OECD 及亞洲發展銀行( ADB )等國際 組織 均關切全球糧食安全及貧窮問題。農業是亞洲 地區 重要產業,對總產出具重要貢獻,貧窮人口在農業部門中占的比例最高,能讓農業部門之發展及成長愈高,將促使貧窮比率下降的幅度更快。以 ASEAN 而言,超過 5 億營養不良人口, ASEA N 國家是全球主要稻米的生產及消費地區,因常遭受災害,造成稻米價格波動,糧價高漲將讓低所得族群取得糧食和能力大受影響。

3. 充分且完善的 糧食安全 統計資料,經由資訊的透明化且即時傳布,有助糧價穩定

  缺乏農作物產量和庫存資訊,是造成糧食投機炒作、糧價波動的主因之一,資訊透明性,對糧食安全及避免糧價操作具正面意義,庫存量與國際貿易的進出口量亦將會影響糧食安全,糧食安全存量亦是重要政策,精確且即時的資訊在確保糧食安全扮演關鍵的角色,有助糧價穩定。

4. 改善農業統計,提升全球和國家預警能力,並加強國際合作與技術交流,以強化糧食安全

  由於主要會員國之國家統計係以統計機關為中心,與農業統計之合作尚有不足或缺乏完善法令及健全的體系與預算,為建立較佳的政府統計能力,根據第 40 屆( 2009 年)聯合國安全理事會會議,由世界銀行與聯合國糧農組織帶領「改進農業和農村統計的全球性戰略」,結合農業調查與國家統計體系,研提全球性計畫和亞太等區域性行動計畫,加強農業統計的技術合作,並促進糧食安全,改善農業和鄉村的統計。因此,改善農業統計、增加農業市場預測與預警功能以及加強與深化國際合作,提升全球和國家預警能力,將有利於國家發展及糧食安全之確保。

5. 國際 組織 積極建構區域性農業統計及糧食安全資訊系統

  為降低全球價格波動造成之衝擊,加強國際間的協調與合作, G20 農業部長高峰會已同意將建立一套透明系統「農業市場資訊 系統 」( AMIS ),可立即得知全球糧食庫存和消費資訊。另由日本主導並提供技術協助, 建立 東協糧食安全資訊系統( AFSIS ),強化區域性糧食安全資料庫、定期發布預警資訊及預測報告,促進區域性資訊蒐集及資料分析的能力。亞洲發展銀行( ADB )提供區域性的技術合作,改善國家及區域性農業和鄉村的統計,增加農業和鄉村的統計應用於決策,以強化糧食安全。

6. 更 充分 的糧食安全資訊和農業統計資料,才能提供糧食安全更好的決策

  APEC 會員體認為需要充分的農業統計以支持較佳的 政策 決定、規劃、投資和糧食安全決策,以促進糧食平衡和市場價格穩定。產業界亦認為需要在 APEC 區域內改善農業的資料蒐集,以強化投資及貿易決策,支持在糧食安全、投資和貿易議題的更好決策。

三 . 對我國農業統計與糧食安全資訊建構之啟示

(一)我國應建構完善農業統計體系,提供精確且高品質的農業資料做最佳決策

  農業統計可以反映農業經營現況與衡量農業施政績效,提供農業政策制定與決策參考依據, 精確衡量農業實況及農業施政結果,將有利準確診斷農業問題、協助擬定適切農業政策、評估農業施政成果,提升農業施政效率,促進農業永續發展。 我國農業統計在有限的人力物力與預算下,與各國比較,並不遜色,惟為提供精確且高品質的農業資料,供施政做最佳決策,以達成良好政策效果,建構完善農業統計體系, 強化農業統計與農業政策決策支援之資訊刻不容緩 。

(二)善用 資料 蒐集工具及資通訊科技,強化農業統計之精確度與時效性

  隨著科技日新月異,資通訊科技發達,妥善利用資料蒐集工具與科技,以提升農業統計之精確度、時效性與可及性,例如應用衛星、遙感探測、 GPS 及網路地圖等技術於統計調查或用光學辨識( DMR )技術於調查資料整理以及 網路 SMS 和智慧型手機等新科技多元傳布方式,讓政府部門、農民及私人部門等不同對象使用及評估。

(三)農業統計 資料 蒐集之範疇及統計方法,應隨著農業型態、結構及政策新的發展而調整

  因應農業發展趨勢、產業需求及農業施政策需求,農業統計面臨更多挑戰, 統計 資料之調查項目與範圍應依實際發展之需要擴大, 例如統計資料調查項目與範圍之擴大、農產品產銷及價格資訊之精確性、多元的農業統計資料蒐集與農業資訊系統的建立等 ,此外,農業施政對象之定義常因不同政策之實施而有差異,使農業施政無法精準,影響施政資源之配置及施政成效,故為因應更多元的農業統計與決策之需求,農業統計資料蒐集之範疇及統計方法,應隨著農業型態、結構及政策新的發展而調整。

(四)我國應增加農業統計之經費與人力,強化農業統計及糧食安全的資訊

  我國農業統計的能力在亞太地區具一定水準,惟為擁有 更精確、 透明 化、即時性和可信賴的農業資料,提供在糧食安全、貿易和投資方面之決策的使用,仍需要改善農業資料之蒐集和傳布系統,強 化農業市場展望和預測,加強預警能力。 支持更好的糧食安全、貿易和投資決策, 以強化糧食安全, 亟需 更多的經費和人力及新的科技的投入。

(五)我國應 加強 與 APEC 區域性及國際組織間在農業統計及糧食安全資訊之合作與技術交流

  為強化國家與區域性農業統計及糧食安全資訊,國際間透過許多不同的國際組織之合作與協助或區域性之推動計畫,進行農業統計改進與糧食安全資訊系統之建構。台灣除利用 APEC 此組織的平台之外,似較無與各國在糧食安全資訊方面的合作關係,對屬糧食進口國及糧食自給率偏低的我國而言,為維護我國糧食安全,應加強與 APEC 區域性及國際組織間在農業統計及糧食安全資訊之合作與技術交流。

資料來源:

1. APEC ,「評估及改善 APEC 會員國農業資料蒐集及傳布」研討會, 100 年 10 月。

2. 周妙芳、謝廉一,「評估及改善 APEC 會員國農業資料蒐集及傳布」研討會出國報告, 101 年 2 月。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101-03-19:8,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