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臺灣一個月豬隻屠消費數可環臺一圈

統計室 陳雪娟
圖 / 謝昇峰

  早期農村家家戶戶的後院大多會飼養幾頭豬,一者利用家裡的廚餘或多餘的甘藷、蔬菜來餵養,避免浪費;二者增加收入,以補貼家用。然而隨著經濟成長及環保意識抬頭,養豬產業之專業化顯著提高,並且國人的生活型態與飲食習慣在國民所得提高後亦發生明顯轉變,肉類已取代蔬菜、米食成為餐桌上的主食;民國 99 年,國人平均每人每年肉類供給量高達 75.6 公斤,其中豬肉供給量 37 公斤,占近一半。

  全國養豬戶大多集中於彰化、雲林、屏東等縣市, 100 年可供應消費的肉豬數量多達 878 萬餘頭。如此龐大的消費量,如果以肉豬的平均身長約 150 公分計算,平均一個月的肉豬消費頭數所累計起來的總長度,約可環繞臺灣本島海岸線 1 周。是以養豬產業在大量需求的支撐下,逐漸朝向大規模的企業化型態,不僅設施新穎、科技化,踏入現代化的養豬場還不容易聞到豬隻排泄物的異味。

  由於豬肉已成為民生食品消費的重要必需品,致國人對豬肉、畜雜等衛生安全日益關注,毛豬肉品的產銷履歷建構、 CAS 有效管理,以及建立生產、生態及生活的新形象,是養豬產業永續經營的重要課題。從飼養到餐桌,養豬從業人員除應持續改善整體經營效率外,也應加入飼養健康管理、用藥安全、環境保護等新觀念,才能端出健康衛生掛保證的臺灣安全豬肉,不僅讓消費吃出健康、吃出美味,更藉由強化臺灣豬肉的食品安全,以支撐臺灣畜牧產業的永續發展。

資料來源:農業統計年報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101-05-18:8,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