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農業「十大研究團隊」近年研究成果簡介

科技處 洪偉屏.湯惟真.楊舒涵

一 . 前言

  本會為積極推動農業產業科技化與企業化,於 98 年間召集所屬各試驗研究機關,按重點產業成立花卉、熱帶果樹、植物種苗、良質米、有機農業、水產種苗、觀賞魚、節能減碳、種畜禽、動物疫苗等十大研究團隊,並由三位副主任委員督導研發工作之推動。各研究主題之設定,均先考量其前瞻性與發展潛力,以市場導向、具國際競爭力及高附加價值的原則,聚焦於主力產品及重點關鍵技術。同時,宏觀思考如何突破或改進成熟產業之現狀,以及評估篩選與輔導可行之新興產業。各項整合型計畫以科技研發為核心,包含市場分析開發、產業技術研發及產業輔導推廣等三個部分。「市場開發」及「產業推廣」部分,由相關產業處、署、局主政並支援經費,「技術研發」方面所需經費則由科技處協助籌措,俾有效強化團隊研發能量。

二 . 執行成效

  十大研究團隊自 98 年推動以來,獲致多項具體研發成果,並積極推廣產業界實際運用,強化產業界能量和競爭力。各研究團隊之亮點成效簡要列敘如下:

(一)花卉團隊

1. 投入蝴蝶蘭栽培管理與貯運技術之研發與改進,降低成本並提高品質及育成率

  為降低人工成本,將無線射頻辨識技術應用於蝴蝶蘭盤床生產系統,輔導新建蘭園逾 2.5 萬坪採用。依品種特性設定最佳栽培環境,建立蝴蝶蘭種苗生理檢測服務平台, 101 年受理 5 家業者 12 個品種委託進行檢測服務。為配合低耗能技術進行催抑梗需求,完成蝴蝶蘭冬季遮陰抑梗及高坪效催梗系統,估計每坪溫室每月可省 200 元加溫費用。另完成輸美蘭園害蟲預警與查詢系統,改進海運貯運之打孔紙箱及 LED 補光技術,得以有效降低 5% 貯運過程病蟲害或寒害所造成腐損之不良率,並降低 20% 帶梗苗之啞梗率,有效提升到貨品質。

2. 育成文心蘭切花新品種與精進花期調節技術,有效分散花期

  育成符合日本市場需求之白色文心蘭新品種「台農 4 號白雪」,並取得品種權,授權 109 位花農種植。預期 5 年內將占 30% 文心蘭外銷量,增加 1.2 億元產值。為調節產期以肥培技術加速植株成熟,提早春季開花期 2-3 個月,分散切花產量高峰期,並以定期除芽方式延緩切花產期約 1.5 個月,協助業者有效調節切花產期,目前已有 6 家業者採用。

3. 育成火鶴花新品種與開發肥灌技術,提升競爭力

  育成 7 個火鶴花新品種加入國內產業生產行列,可取代進口種苗,預計可降低業者約 3% 購苗成本。另配合生育階段調整養液配方,改變傳統施用緩效性肥料模式,建置微噴灌系統,有效降低肥料成本達 50% 以上,提升冬季切花品質與數量,增加單支切花價格約 1-2 元,已有 6 家業者採用。

4. 育成洋桔梗新品種及研發涼溫育苗與精準肥灌技術,降低購苗成本並提高品質

  育成 4 個洋桔梗新品種,完成涼溫育苗技術降低簇生化問題,開發省水肥灌技術,依植株狀態進行精準肥灌與調節給水,施肥量減少 26.2% 及給水量節省 38% 。另研發以黃色黏紙監測設施內洋桔梗害蟲發生密度技術,教導農民如何監控害蟲並啟動防治措施,有效降低用藥成本達 30% 。

(二)熱帶果樹團隊

1. 選育果樹新品種,增進農民收益

  為解決品種單一及產期集中問題,自 98 年迄今合計育成 17 個果樹新品種,推廣面積逾 1,000 公頃,增加收益 15 ~ 20% 。以我國第一個蓮霧新品種「台農 1 號」為例,其具有果皮深紫紅色、裂果率低,平均果重為 128 公克,適合夏季生產,可克服現有栽培品種夏季果皮轉色不佳及裂果情形。糖度平均達 12.7 Brix ,脆而多汁且有特殊口感,甚具市場潛力。

2. 建立安全生產體系,減少肥料農藥使用

  建立果樹小型害蟲監測系統,偵測並發布蟲口密度資訊,協助農民適時並精準用藥,降低農藥成本及殘留。以芒果生產為例,按此防治基準,其一級品可提高 2 ~ 3 倍。開發非農藥資材防治技術,大幅減少番石榴、蓮霧、印度棗與番木瓜之肥料、農藥用量。另推動輸日水果安全管理體系,實施外銷契作、登錄及條碼追溯管理,嚴格執行農藥殘留管制,使各類輸日水果均能順利行銷。以芒果為例, 100 年輸日數量為 1,157 公噸,較 99 年者成長 15% 。

3. 延長水果保鮮,協助國產水果外銷

  經探討番石榴經低溫( 1 ° C )貯藏 21 天後仍具良好販售品質,有助於國產番石榴外銷北美洲市場,並可藉此取代對果實品質影響較大之傳統蒸熱處理方式。另利用 PE 袋密封印度棗以減少寒害症狀發生並延長貯藏壽命,番荔枝冬期果貯藏及紅龍果(白肉種)最佳採後處理等,均有利於運銷海外市場。

(三)植物種苗團隊

1. 品種育成與移轉業界

  針對國內主要蔬菜、林木及茶進行品種開發,如育成符合內、外銷市場之蔬菜品種,具備耐熱、早生、抗病、高抗氧化成分及耐淹水等特性,擴大我國植物種苗外銷版圖。新育成及申請品種權之作物種類甚多,包括甜瓜、番茄、甘藍、結球白菜、不結球白菜、毛豆、蘿蔔、豌豆、菜豆、茭白筍、萵苣、番椒、茄子、蔥、胡瓜、絲瓜、芥藍、苦瓜等。以毛豆為例介紹如下:

( 1 )毛豆新品種取得國內品種權 2 項及日本品種權 2 項,目前尚有 3 項日本品種權審議中。境內非專屬授權予產業界應用 28 件,授權金 750 萬元;境外專屬授權予日本產業界應用 4 件,授權金 1,100 萬元。 101 年預定將授權穩定高產之芋香毛豆新品種高雄 11 號供業界運用。

( 2 ) 100 年臺灣毛豆契作面積 6,964 公頃,主要之高雄 9 號及高雄 8 號兩品種即占約 85% ,外銷產值高達 4,893 萬美元。

2. 研發檢測技術,整合建立檢測平台

  檢測平台主要是確保高品質 、安全、新鮮農產品的提供,進而強化內外銷市場競爭力 ,研究項目著重於 品種鑑定、種子品質檢查、基因轉殖作物檢測及分子標誌輔助育種選拔。已 完成西瓜 F1 種子微衛星標誌純度鑑定技術授權予種苗業者, 建立基改木瓜 Multiplex PCR 技術,可同時檢測單抗和雙抗基改樣品,節省約 32% 成本 。 已具備 基改 玉米與大豆 檢測技術並通過 TAF 實驗室認證,可確認國內生產 之 玉米與毛豆為非 基改者 。 針對蝴蝶蘭及朵麗蝶蘭商業品種已組成 SSR 分子標誌研究團隊,加強分子技術鑑定與性狀檢定人員間技術交流,未來有助於蝴蝶蘭 DNA 資料庫建立及品種權保護。

3. 種子苗量產及品質提升處理技術研發

  運用科技研發,輔導種苗 產業 精緻化及國際化,以利加強外銷市場之拓展。例如完成「十字花科蔬菜種子披衣配方標準處理程序」、「番茄種子披衣配方及標準處理程序」之技轉;建立萵苣種子多元處理模式,克服萵苣種子熱休眠現象並方便機械播種;以仙履蘭開花株側芽莖頂為培植體,建立瓶內增殖之微體繁殖技術;突破仙履蘭花苞基部幼嫩花苞於瓶內誘導出植株技術,並研發其成熟株由營養生長轉變為生殖生長之技術,可掌握其催花效果。

(四)良質米團隊

1. 新品種

  100 年共計育成臺農 77 號、臺農 79 號、臺南 15 號及苗栗 2 號等 4 個新品種,可提供稻作產業多樣化優質稻米選擇。臺農 77 號具有中早熟、抗倒伏、米粒外觀優良、食味佳等特性,並具有 濃郁的傳統 飯香味。 臺 農 79 號具有株型佳、米粒外觀優良、穗上發芽率低、耐稻熱病及高產潛能等優良特性。臺南 15 號係 巨胚、富營養價值品種,其糙米胚為一般 品種的 3 倍大,富含 GABA (氨基丁酸)。苗栗 2 號具有豐產、米飯較軟、食味佳、抗縞葉枯病等特性。

2. 品種權

  100 年計有臺農 76 號及臺農秈糯 21 號等 2 項獲得品種權,係自 95 年公告水稻適用「植物品種權」以來之首批品種。臺農 76 號係淡黃色米品種,具食味優、適應性廣、不易倒伏,且黃酮類、維它命 E 及呋喃類等抗氧力物質含量較高,有清除自由基及延緩老化等優點,為開發保健營養米之潛力品種。臺農秈糯具高產、抗稻熱病、穗上發芽率低等特性,加上適口性佳,為極具產業價值之肉粽及油飯原料。

3. 高效減碳節水技術

  應用曳引機加掛雷射整平儀操作田間整地,可有效改善田區平整度,坵塊高低差由 16 公分降至 6 公分,有效節約 20% 田間灌溉用水量。另以乾濕交替 / 間歇供水栽培方式,開發用水量較少、低投入之環境親合栽培技術,在不影響產量前提下,視不同年期或地區,可有效節省 5% ~ 26% 灌溉水量,頗具推廣潛力。

(五)有機農業團隊

1. 建構完善有機水稻整合性技術平台,顯著增加單位產量與品質

  藉由有機水稻育苗技術之重大突破,加上精準合理化施肥與病蟲害整合管理等 13 項關鍵技術的建立及推廣應用,以往每公頃平均產量 4.2 ~ 4.5 公噸可增加至 5.4 ~ 6 公噸,提高約 30 % 產量,且其品質亦獲得十大經典好米之殊榮,從而促使有機水稻種植面積成長為 1,659 公頃,年產值高達 13.2 億元。

2. 建構完整的設施蔬菜有機栽培技術,增加有機蔬菜產品多樣化及產值

  整合既有之有機種子滅菌處理、穴盤育苗移植栽培、育苗穴盤結構設計、育苗介質、自動化有機蔬菜苗菜生產系統、有機質肥料、有機液體肥料、瓜果蔬菜有機栽培、硫磺製劑、 LED 誘蟲裝置及植物萃取物製劑等技術,應用於設施蔬菜有機栽培。促成設施周年生產增加至 8 ~ 10 期作,每年推廣面積超過 1,000 公頃,年產值高達 8.4 億元。

3. 全面提升有機茶繁殖及栽培技術,增加品質與產值

  研發之有機茶苗繁殖技術較慣行栽培者提升 12 ~ 17% 存活率,可提供有機茶苗商推展運用。並建立有機茶園系統性管理模式,以草生栽培、 LED 光源及有機液肥噴施技術,解決有機茶園病蟲草害問題,搭配微量農藥殘留污染源之監控,將減少農民成本支出及增進茶葉品質。因此促使國內有機茶園種植面積成長至 320 公頃,年總產值高達 7.67 億元。(待續)

建立火鶴花養液栽培模式

建立火鶴花養液栽培模式

選育果樹新品種-蓮霧台農 1 號(紫晶)

選育果樹新品種-蓮霧台農 1 號(紫晶)

仙履蘭花苞瓶內誘導植株形成技術 仙履蘭花苞瓶內誘導植株形成技術 仙履蘭花苞瓶內誘導植株形成技術

仙履蘭花苞瓶內誘導植株形成技術

新品種:臺農 77 號

新品種:臺農 77 號

有機水稻育苗技術生產之秧苗生長迅速且健壯

有機水稻育苗技術生產之秧苗生長迅速且健壯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101-06-18:11,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