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大蒜應用於海鱺之養殖

水產試驗所東港生技研究中心
郭錦朱.郭誌明.沈昱德.何碧月.周瑞良.陳紫媖

海鱺養殖現況

  海鱺( Rachycentron canadum )為洄游性的大型沿岸魚,廣布於東太平洋以外的熱帶及亞熱帶海域,其快速成長的特性,成為海水養殖的熱門魚種之ㄧ,尤其在美國及亞洲地區;完全人工繁殖技術與配合飼料的開發,使產業迅速發展,並成為臺灣海上箱網養殖的最佳魚種之ㄧ,養殖地區集中於屏東及澎湖,曾於 2003 ~ 2007 年間蔚為風潮,最高年生產量逾 4 千公噸,產值近 10 億元。養殖產業分工包括種苗繁殖、中間育成與成魚養殖三階段;海鱺為早熟且多產的魚種,成魚養殖一年半,即會成熟自然產卵,春秋二季為其生殖旺季,體重 15 ~ 25 公斤 的母魚,可產出 150 ~ 300 萬粒的受精卵;放養海上箱網養殖前,可先將 20 ~ 30 日齡的仔魚經 75 ~ 180 天的中間育成,培育為較大體型的幼魚或成魚( 30 公克 ~ 1 公斤 ),再移至海上箱網,養至 6 ~ 10 公斤 的上市體型。養殖海鱺的肉質優於野生捕獲者,適合烤、炸、蒸、生食等多種料理方式,其中尤以作為生魚片的食材源,最能顯現養殖海鱺的優質肉質與口感。惟箱網養殖的海鱺常遭受 發光桿菌症( photobacteriosis ) 及天然災害(颱風、寒害)等的危害與威脅,近年來海鱺養殖產業有逐漸衰退之趨勢, 2010 年的年產量降至 2,152 公噸,產值約 7 億元(圖 1 )。

  發光桿菌症是海鱺海上箱網養殖最常見的細菌性疾病;本病病原為發光桿菌( Photobacterium damselae subsp. piscicida ),以前稱為巴斯德桿菌( Pasteurella piscicida ),為革蘭氏陰性短桿菌,病魚體色變黑、消瘦,肝、腎、脾等臟器會出現白色結節,類似結核菌症,故又稱為類結核菌症或假性結核病( pseudotuberculosis )或巴斯德桿菌症( pasteurelosis ),發病率逾六成,致死率達五成以上,業者損失慘重。為建構友善環境的綠色養殖產業,魚病的防治,除遵照水產動物用藥品規範安全的使用水產藥品外,積極研發生藥的替代預防療法日益受到重視,俾能兼顧環境保護及產業永續經營的防治策略。

大蒜在水產養殖之應用研究

  大蒜已被沿用數千年,在中國、埃及、希臘、羅馬及印度等文明古國的古醫療典籍都曾記載以大蒜來預防及治療多種疾病,且也相繼以現代醫學的科學方法驗證,確認其為具重要健康活性成分及 抗病 價值的藥用作物, 大蒜 防治養殖漁業之細菌 性疾病已廣為研發並仍持續中。

  國內外將大蒜應用在水產養殖之研究多偏向於疾病防治方面,在點帶石斑( Epinephelus coioides )飼料中添加新鮮大蒜之水萃液,可以有效降低石斑罹 腸炎弧 菌 ( Vibrio parahaemolyticus ) 感染症的死亡率( p<0.05 );若在石斑飼料以每公斤魚體重添加 0.4 克的大蒜粉水液,則可增強石斑拮抗鏈球菌 ( Streptococcus iniae ) 感染症之能力( p<0.01 )。 印度對蝦( Fenneropenaeus indicus )以添加 1% 的大蒜飼料投餵 , 可有效減少對多種藥物具抗藥性的哈維弧菌感染 症之死亡率。 大正蝦( P enaeus chinensis )以添加 0.2% 大蒜油飼料投餵,可以有效提高對溶藻弧菌的抵抗力。虹鳟( Oncorhynchus mykiss )以添加大蒜 0.5 ~ 1% 的飼料投餵 14 天,對 產氣單胞菌( Aeromonas hydrophila ) 感染症具抗病效果,相對活存率高達 95% 。 吳郭魚( Oreochromis niloticus )以添加 1% 大蒜飼料投餵 3 個月,對螢光假單胞菌( Pseudomonas fluorescens )感染症具抗病力。鯽魚( Carassius auratus )以添加 1% 的大蒜飼料投餵,對 螢光假單胞菌及 產氣單胞菌 感染症具抗病效力。印度鯉魚(也稱野鯪; Labeo rohita )以添加大蒜飼料投餵,對 產氣單胞菌具抵抗力 。在吳郭魚幼魚飼料中添加 3% 的大蒜,其養殖池水、魚體及小腸的菌量明顯減少,可促進魚體健康,並提高抗病力。

大蒜在海鱺的養殖應用

  「醫食同源」與「藥食同源」是中國固有的寶貴傳統觀念,自古以來食物養生與食物療法是中醫藥的寶藏;西方醫學也主張「食物是最好的藥」,顯見食物是所有動物養生保健最好的天然藥方,換言之亦符合「預防重於治療」的保健原則。大蒜( Allium sativum )俗稱蒜頭,是人類的辛香食材源,很早以前就被人類當醫藥品應用,具抗菌、制黴、殺蟲等拮抗微生物之活性,同時具備增強免疫力、抗氧化、抗癌、抗腫瘤、抗血栓、降血脂、血糖及血壓等多種生物活性;在養殖漁業的應用還包括提高飼料效率、促進成長、強化環境緊迫耐受力、抗寒、除藻、降解重金屬毒害等功效。這些生理活性皆源自大蒜所含的有機硫化合物,其中拮抗細菌性疾病所需的 抗菌主成分為蒜素 ( allicin ),富存於大蒜水液中,可用高效能液相層析儀監測及定量。

  大蒜在海鱺的食療應用研發,主要著重於發光桿菌症的抗病效用及對魚體成長的影響。結果發現,富 含 蒜素 的大蒜 粉 (圖 2 ) 水萃液在生體外 對發光桿菌的拮抗力相當強,以洞擴散法測得的抑菌環直徑達 4.8 公分 (圖 3 ); 對發光桿菌的最小殺菌濃度為 1 毫克 / 毫升;在魚體內對發光桿菌症的抗病效力,有二種應用策略,一是以大蒜粉為材料,在飼料中添加 1 或 3% ,投餵海鱺 30 天,發現對發光桿菌症皆具顯著的抗病效力( p<0.05 ),其中又以 1% 添加者較優;二是以新鮮大蒜水萃液為材料,在飼料中添加 6% ,投餵海鱺 14 天,對發光桿菌症同樣具顯著的抗病效果( p<0.05 ) 。此外,大蒜可促進 海鱺 成長,即在 飼料中添加 6% 的新鮮大蒜水萃液,投餵海鱺 14 天,對 魚體 增重及飼料效率即具顯著的提升效果( p<0.05 )。

結論與建議

  綜合研發成果可知,大蒜不僅在海鱺養殖可有效抑制發光桿菌症的發生,也對海鱺重量 增加及飼料效率具顯著的提升效果,更對於其他 多種魚蝦細菌性疾病具防禦效力,為一廣效性殺菌劑,對魚蝦的成長及免疫力亦具促進效果, 是相當實用又安全的天然 植物 藥 。大蒜 在我國的 雲林縣、臺南縣及彰化縣皆有種植,其中又以雲林縣產量占全國的 90% ,新鮮大蒜、蒜粉及其相關產品容易購得,是相當值得導入及推廣於養殖漁業應用的農產品 ,以拓展大蒜的多面向用途, 創造農漁雙贏的利基, 並使大蒜在發展綠色養殖漁業的藍圖中扮演替代食療法的重要角色。

圖1 1999~2010年海鱺海上箱網養殖之年產量與產值(漁業署漁業統計年報1999-2010)

圖 1 1999 ~ 2010 年海鱺海上箱網養殖之年產量與產值(漁業署漁業統計年報 1999-2010 )

圖 2 大蒜粉

圖 2 大蒜粉

圖 3 大蒜水萃液(右洞)對 發光桿菌的抑菌環

圖 3 大蒜水萃液(右洞)對 發光桿菌的抑菌環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101-06-18:12,935